第156章续2 十年流光,一念千钧-《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》

  宫门外的声浪,隐隐约约,如同潮水般漫过高墙,渗入寂静的宫闱。那不是喧嚣,而是一种沉甸甸的、汇聚了无数期盼的嗡鸣。

  毛草灵与李恒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动容。消息走漏之快,超乎想象,但这自发聚集的民意,却在此刻成为了最有力的支撑,也是最沉重的砝码。

  “朕去处理。”李恒眉宇间凝聚起帝王的威仪,他必须出面安抚,更要防止局面被有心人利用,演变成不可控的骚动。

  “不,恒郎,”毛草灵却轻轻拉住了他的衣袖,她眼中泪光已敛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澈而坚定的光芒,“让我去。”

  李恒蹙眉:“此刻宫外情势未明,你……”

  “正因情势未明,我才更要去。”毛草灵打断他,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,“他们是为我而来。若你出面,是君王安抚臣民。若我出面,是毛草灵回应她的子民。这其中的分别,你明白的。”

  李恒瞬间了然。他出面,代表的是朝廷的姿态,是自上而下的恩威。而毛草灵亲自面对,则是情感的共鸣,是凤主与百姓之间最直接的连接,更能彰显她在此地扎根之深、威望之高。这本身就是对大唐使者最有力的回应——看,这就是乞儿国的民意!强召她回,便是逆了这万千民心!

  “小心。”千言万语,最终只化作他掌心用力的一握,和一句饱含担忧的叮嘱。

  毛草灵点了点头,深吸一口气,整理了一下微乱的鬓发和衣袍。她没有换上繁复的凤袍朝服,依旧穿着方才那身素雅的常服,只在肩上拢了拢李恒那件玄色龙纹披风,便转身,步履沉稳地向外走去。

  宫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。

  当毛草灵的身影出现在那灯火通明的高大门楼下时,宫门外原本嗡嗡的请愿声浪,骤然一静。

  数百双眼睛,男女老少,贫富贵贱,此刻都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。他们手中举着的,或许是简陋的灯笼,或许是临时找来的布帛制成的简易“万民伞”,更有几人合力高举着一卷显然是仓促写就、却按满了密密麻麻红手印的联名书。

  火光跳跃,映照着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写满真挚的脸庞。有她曾亲自探望过的受灾老农,有在她推行新商政后得以养家糊口的小贩,有因女学设立而第一次有机会识字明理的少女……他们的眼神,充满了焦急、不舍、还有毫无保留的信赖。

  “凤主!”不知是谁先带着哭腔喊了一声。

  紧接着,如同堤坝决口,压抑的呼声此起彼伏地响起:

  “凤主!您不能走啊!”

  “凤主,我们乞儿国需要您!”

  “求凤主留下!求陛下开恩,让凤主留下!”

  声音并不整齐,甚至有些杂乱,却汇聚成一股磅礴而温暖的力量,冲击着毛草灵的心房。她看着那一张张殷切的面孔,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挽留,只觉得喉头哽咽,方才在殿中所有的理性权衡、利弊分析,在这一刻,都被这最质朴、最炽热的情感冲刷得荡然无存。

  她抬起手,微微向下压了压。

 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屏息凝神,望着他们爱戴的凤主。

  毛草灵目光缓缓扫过众人,她的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,带着一丝微哑,却异常坚定:

  “乡亲们,父老们。”

  她顿了顿,强压下翻涌的情绪。

  “我,毛草灵,站在这里。站在乞儿国的土地上,站在你们的面前。”

  “十年了。”她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悠远,“我还记得刚来这里的时候,战战兢兢,举目无亲。是你们,接纳了我这个异乡人。是这片土地,养育了我。是你们的勤劳、你们的善良、你们的信任,让我一点点扎根,让我觉得,这里就是我的家!”

 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啜泣声。

  “这十年来,我们一同经历过旱涝天灾,一同面对过外敌挑衅,一同为了更好的日子努力耕耘,兴修水利,开通商路……我看着荒田变成沃土,看着贫瘠的村落逐渐有了生机,看着孩子们能够走进学堂……这其中的每一份成绩,都不是我毛草灵一人之功,是你们,是乞儿国每一位子民,用汗水、用双手,共同创造出来的!”

  她的声音逐渐高昂,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我的心,我的血,早已和这片土地,和你们,紧紧连在了一起!我从未想过离开,也绝不会轻易离开!”

  “凤主!”人群爆发出激动的呼喊。

  “但是,”毛草灵话锋一转,声音沉了下来,“如今,我们面临着一个抉择。来自大唐的召唤,让我回去。”

  人群瞬间又安静下来,紧张地看着她。

  “我知道,你们担心我会走。”毛草灵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,带着坦率和真诚,“我在此,可以向你们保证,我毛草灵,不愿走!”

  “好!”

  “凤主万岁!”

  欢呼声骤起。

  “但是!”毛草灵再次抬手,压下了欢呼,她的表情变得严肃,“我们也要明白,大唐是母国,是强大的邻邦。此事关乎两国邦交,关乎边境安宁,关乎我们乞儿国未来的稳定与发展。我们不能仅凭一腔热血,我们需要智慧,需要策略,需要让所有人都明白,我留下,对两国,对万千百姓,才是最好的选择!”

  她的话语,既安抚了民心,又引导了理性,将个人的去留,提升到了家国利益的高度。

  “所以,请你们相信我,相信陛下!”毛草灵的声音带着恳切,也带着承诺,“给我和陛下一些时间,我们会妥善处理此事。我们会向大唐表明乞儿国的立场,展现我们的价值与诚意,争取一个对两国、对百姓都最有利的结果!”

  她向前一步,深深一揖:“在此,毛草灵,谢过诸位乡亲的深情厚谊!你们的意愿,是我最大的底气!请你们先回去,安心生产,各司其职。稳定,团结,就是我们此刻最强大的力量!不要让外人看了笑话,更不能让内部的动荡,成为我们谈判的弱点!拜托大家了!”

  她这一揖,情深意切,姿态放得极低。

  宫门前的百姓们,何时见过凤主如此?一时间,又是感动,又是无措。

 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,在旁人的搀扶下,颤巍巍地走上前,声音哽咽:“凤主……您……您快请起!我们……我们听您的!我们这就回去,绝不给凤主和陛下添乱!”

  “对!我们听凤主的!”

  “回去!都回去!让凤主安心处理大事!”

  人群开始有序地散去,他们一步三回头,眼中依旧带着不舍与担忧,但更多的,是一种被安抚后的信任与期待。

  毛草灵直起身,望着逐渐散去的人流,直到最后一点火光消失在长街的尽头。夜风拂过,带来一丝凉意,她却觉得心中滚烫。

 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百姓请愿,如同一剂强心针,也如同一面镜子,让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根基所在,责任所在。

  她转身,走回宫门。李恒不知何时已来到门后,正静静地看着她。他的眼中,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、爱怜,还有一丝如释重负。

  “解决了?”他问,声音柔和。

  “暂时安抚住了。”毛草灵走到他身边,与他并肩望向宫外恢复寂静的夜色,语气却凝重起来,“但民意如火,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,否则,拖延下去,恐生变故。而且……”

  她目光微凝:“消息传得如此之快,恐怕这宫中,乃至朝堂之上,也并非铁板一块。”

  李恒眼神一冷:“朕也正有此意。看来,是有些人,迫不及待地想搅浑这潭水了。”

  夫妻二人对视,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寒意与决心。

  外部压力未解,内部暗流已生。

 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。

  回到凤仪宫,烛火依旧。但气氛已与先前截然不同。悲伤和彷徨被压下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临战前的紧张与肃杀。

  毛草灵铺开纸笔,开始草拟应对策略。李恒则召来心腹内侍,低声吩咐,一道道指令悄无声息地传出宫去,关乎边境防务,关乎京城治安,更关乎对朝中某些人的暗中监控。

  “明日见过使者后,”毛草灵放下笔,将写满字的纸递给李恒,“我打算亲自去一趟‘清流苑’。”

  李恒接过纸张,闻言眉头一挑:“去找苏学士?”

  苏学士,名苏晏,曾是朝中清流领袖,因不满某些旧制,加之年事已高,几年前便已致仕,在城郊“清流苑”著书立说,虽不在朝,却在士林和部分官员中拥有极高的声望。他当初对毛草灵的某些改革措施也曾提出过尖锐批评,但后来见成效显著,态度有所转变,但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

  “嗯。”毛草灵点头,“苏学士门生故旧遍布朝野,若能争取到他的支持,或至少让他保持中立,对我们稳定朝堂,统一口径,至关重要。而且,他熟知典章制度,或许能在与大唐的礼仪、法理周旋上,提供一些建议。”

  李恒沉吟片刻:“苏晏此人,性情耿介,未必好说话。尤其在此事上,他或许会认为,遵从母国召唤,方合礼法。”

  “正因他耿介,才更要争取。”毛草灵目光坚定,“我会以诚相待,以理服之。让他看到,何为真正的‘大义’,何为对乞儿国百姓真正的负责。”

  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智慧与勇气,李恒心中最后一丝不安也消散了。他握住她的手:“好。明日朕陪你一同去见使者,之后,你去清流苑,朕坐镇朝堂,稳定大局。”

  计划初定,夫妻二人不再多言,各自沉浸于接下来的布局之中。

  窗外,月色渐渐西沉,黎明前最深的黑暗笼罩着皇宫,也笼罩着整个乞儿国。

  毛草灵站在窗前,望着那无边的黑暗,心中却再无迷茫。

  前路艰险,已清晰可见。

  但她知道,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
  她的身后,有誓死相随的君王,有万千挽留的百姓,有她十年经营的一切。

  还有那个来自现代灵魂深处,永不屈服、永不言弃的核。

  这场关乎命运、关乎家国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

  而她,毛草灵,已执子在手,准备落于这错综复杂的棋盘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