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9章 打着灯笼找来滴-《爹死跟娘被拐改嫁我养大弟妹成家》

  敬过酒后,赵红梅就拉着大丫坐在她身边,给她夹菜,让她多吃点。

  “凤儿,一会儿干妈吃过饭,就直接走了!

  干妈还没走,就开始想你了怎么办?”

  大丫说:“那我有时间就去看你。

  咱这里坐火车也方便,一天一班车,几个小时就到了!”

  母女俩窃窃私语。

  这边郑希武与吴小军两人聊的非常很投机。

  一个是军官,一个在读国防研究生。

  都是当兵的,能聊到共同话题。

  曲文娟看小军不论是外表,还是谈吐及文化程度都和她家晴晴登对,就有撮合之心,适时问道:“小军呐,可有想过以后去哪里发展?”

  小军笑着回答:“舅妈,这个暂时还不知道,我还要读博,得等毕业后,国家安排,让去哪里就去哪里,不论去哪里,我都会把我所学奉献给国家,让自己发光发热,做一个对国家有供献的人!”

  其实小军感受到曲文娟那直勾勾盯着他看的那对眼珠子,他与曲文娟对视了几秒,就读懂了她内心的想法,想保媒?

  在读研期间,他不仅攻克自己的学术,还兼修了心理学。

  他现在还不想过早地考虑个人问题,当以学业为重。

  因而在学校就有不少女孩子向他抛出橄榄枝,都被他装聋作哑给婉拒了。

  爱是两情相悦,当看到对方得有心动的感觉才行!

  可是当他面对每一个追求者,他没有感受到大丫说出来那种感觉。

  所以他不想将就,就拒绝了追求者。

  很快宴席结束。

  许小山要来拜见严父严母。

  见两人虽然都是六十多岁,却精神抖擞,神采奕奕。

  大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?两人头发乌黑,不见一丝老态。

  经言语交谈,许小山感受到两位老人说话都是开明之人,而且话里话外都显露出对自家侄女的满意程度。

  许小山又去看了看大丫的婚房。

  在农村能有一处独立的小院,也算不错了!

  看到严家一家老少对侄女都很在意,他也就放心了!

  不过,农村都时兴六天接,九天送的老传统接新人。

  当许小山提出这个问题,被大丫直接给否决了。

  她说没必要搞那么多的麻烦事,直接三天回门就行了。

  许小山遵从侄女,也不好多说什么。

  姊妹团在谢珍的带领下也来看看大丫的新房,喝喝茶,吃吃瓜子小糖。

  忙得脚不沾地的严英,提着六个礼盒过来了,分发给姊妹团六人。

  这时大双小双小影也跑了过来和大丫说话。

  一晌午兄妹三个都在后厨看守。

  自昨日起,严英小奶严老太,就偷偷溜进大厨烧菜的帐篷里,不是拿炸好的大圆子,就是偷烀好的牛肉。

  有人看见阻止,老太太还骂骂咧咧地骂那人,说他多管闲事!

  于是,严英就让自家三个孩子守住后厨。

  因为庄子里还有些眼皮子浅的,会跟着严老太有样学样。

  吃过喝过,新房也看过,金庄来的老三桌,被大支安排车辆给送了回去。

  许小山虽然觉得自己和吴水波陆为民他们不是一个阶层的人,但出于礼貌,他还是去和他们打了招呼,先行一步,走了。

  其实陆为民郑希武两人并没有一丝嫌弃他的意思,毕竟他是自家养女的亲小叔。

  两人也都非常客客气气地起身和他说话,握手话别。

  陆为民与郑希武也去和大丫告别,决定就直接回去了,不往金庄去了。

  毕竟来时,他们已经让孩子收拾各自的东西,装在汽车的后备箱里。

  唯独遗憾地是没有把小兔子提着。

  不过大丫承诺,等小兔养再大一点,她会给他送去。

  吴水波想回家给老娘上一下坟,烧些纸钱。

  曲文娟想再了解一下吴小军,就此在严家与陆为民郑希武告别,回了金庄。

  临行前赵红梅、尹静姝、李秀兰、小葱等纷纷与大丫相拥告别。

  相聚是快乐的!

  但还是要分离。

  分离过后,又会有下一次重逢。

  吴水波一家三口回到金庄后,曲文娟又试探性问了问金云小军的终身大事。

  金云很开明地回答,小孩的事小孩自己决定,若是他遇到有缘人,她这个当母亲的毫不阻拦。

  自己有心,人家无意,曲文娟只得作罢。

  许小山和魏淑芬心中挂念家里,当即就要动身回去。

  吴水波决定和他一块回老家,晚上也可以住在许小山家里。

  金云和小军把他们七人送到汽车站,小军掏钱为几人买了汽车票。

  踏上去临淮的汽车,这是曲文娟有史以来第一次回吴水波的老家。

  她的心情有些复杂。

  严家送走了宾客,两处小院从热闹中变得冷清起来。

  不过,晚上还有三桌客人。

  一是村里的干部,二是本家亲房,三是本庄的办事劳动力。

  反正有现成的菜,动动手的事情。

  做为新嫁娘,大丫也不矫情,换下新娘服装,穿上家居服和平底鞋,帮忙炒菜,一点也不怯生。

  招待他们,着重是为打好关系。

  为以后想做什么事情,打好基础。

  席间,经严父介绍村里干部,大丫以茶代酒一一敬给农民的领导班子。

  那小嘴一张,信手拈来,说者有心,让听者心花怒放!

  世人皆爱听好言语,他们也不例外。

  看着大丫与严成离开。

  村里干部都纷纷站起,同时回敬严父:“恭喜恭喜老书记,您找了个很接地气的好儿媳!这是严成的福气啊!”

  严父听着,表示赞同,“你们说的很对,我也是这么认为,确实是个好儿媳!

  看我这一身没?全是小儿媳妇买的!

  从头买到脚后跟。不仅给我们老两口买,还给大儿媳妇买了一件呢子大衣!

  你们说这样的儿媳妇,可是打着灯笼找来滴?”

  众人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
  大丫与严成离开正堂,又去偏房慰问本庄子来帮忙的老少爷们两桌人。

  经严成介绍,大丫也是一个一个地称呼人。

  她又以茶代酒说:“各位今日辛苦了,感谢各位前来捧场帮忙。

  中午时间急,各位忙忙碌碌服务着端菜上酒,让前来贺喜的宾客吃好喝好。

  你们也没能安心地吃好一顿饭,你们的付出,我爸和我妈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
  为了感谢各位捧场,所以,晚上特意留各位在家里吃一顿饭,聊表我们一家对各位的感谢之意。

  来,我和严成敬大家一杯,咱们都共同端起,干杯!”

  众人一听,纷纷站起,端起酒杯,一口闷了。

  喝完杯中酒,大丫说:“今后我也是严庄的一分子,咱们就都是一个庄子的人了。

  来,好事成双,咱们再干一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