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裁决号”的引擎发出濒临解体的低沉呜咽,牵引着身后寥寥数艘伤痕累累的幸存舰船,如同蹒跚于无尽坟场的最后送葬队伍,缓慢地驶离那片吞噬了联盟绝大部分远征力量、如今只余一片死寂“秩序真空”的星域。舰桥内,破损的管线不时溅起电火花,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熔毁的焦糊味与医疗舱传来的淡淡血腥气。伊芙琳没有坐在指挥席上,而是站立在最大的观测窗前,背影挺直如松,凝望着窗外那片仿佛连光线都被彻底吸干的绝对黑暗区域。那里,是“终末回响”曾经存在的地方,也是无数忠诚将士永恒的安息之地。
胜利的代价,沉重得让呼吸都感到刺痛。
“能量储备不足百分之五,生命维持系统优先等级已调至最高。结构性损伤评估…‘裁决号’主体框架完整性百分之四十一,不建议进行任何形式的超空间跳跃。”机械的报告声从身后传来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电流杂音。
伊芙琳没有回头,只是淡淡地“嗯”了一声。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那片虚无,投向了更加遥远、如今已陷入沉寂的联盟本土方向。临时议事会发动的“最终协议”,那集合了残存文明所有力量的“秩序净化脉冲”,不仅耗尽了能源,更可能对本土的“源点之鸣”造成了某种深层次的透支性损伤。他们此刻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军,归途漫漫,家园情况未卜。
“统帅,”雷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,这位钢铁般的将军此刻也难掩疲惫,他的左臂缠着厚重的生物凝胶绷带,行动略显僵硬,“幸存人员清点完毕。包括‘裁决号’在内,共有七艘舰船保有基本机动能力,乘员总数…不足三千。” 他的声音顿了顿,补充道,“艾妲教授所在的实验室区域受损相对较轻,核心研究数据和部分关键设备得以保存。”
三千人。与出发时浩浩荡荡的远征舰队相比,这个数字渺小得令人心碎。他们是联盟对抗“织网者”与“终末回响”这场史诗战争中,最终残存下来的、最核心的种子。
“知道了。”伊芙琳终于转过身,她的脸上看不出悲喜,只有一种历经极致磨难后的深沉平静,“召集所有舰长及部门主管,一标准时后,在‘裁决号’备用指挥中心开会。我们需要决定下一步的方向。”
备用指挥中心比主舰桥小了许多,设施也相对简陋。当伊芙琳步入时,仅存的十几位高层已经到齐。他们身上大多带着伤,军装或研究袍上沾染着污渍与干涸的血迹,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如同经过淬火的星辰,虽然黯淡,却依旧坚定。
“我们活下来了。”伊芙琳的开场白简单直接,“但战争并未结束,只是换了一种形式。我们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战友,本土情况不明,‘火种’舰队下落未知。我们现在拥有的,是这七艘船,不到三千人,以及…我们携带的知识、经验,和未被摧毁的意志。”
她调出了一幅残缺的星图,上面标注着他们当前的位置、那片令人心悸的“秩序真空”,以及大致推测的返回联盟本土的路线。
“直接返回本土,风险极高。”导航部门的负责人,一位脸色苍白的年轻军官首先发言,“我们的舰船状态无法支撑长距离、高强度的超空间航行。而且,本土在发动‘最终协议’后,其空间结构可能极不稳定,甚至可能存在我们未知的危险。盲目跳跃,无异于自杀。”
“我们需要一个中转点。”雷恩沉声道,“一个可以让我们进行初步维修、补充最低限度补给的地方。最好是远离主要航道、未被‘织网者’重点关注的区域。”
艾妲的全息影像闪烁了一下,接入了会议。她的虚拟形象看起来比之前稳定了一些,但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虑与专注。“我同意寻找中转点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必须立刻开始对‘秩序真空’进行持续监测。”她调出了一些刚刚初步分析的数据,“那片区域的‘源点之鸣’活性并非完全归零,而是陷入了一种…近乎绝对零度的‘沉寂’状态。这种状态是否稳定?是否会自然恢复?或者…是否会孕育出新的、未知的风险?我们一无所知。‘终末回响’虽然瓦解,但它代表的‘虚无’概念是否也一并彻底消失?我们需要数据。”
这个提议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寒意。刚刚从那个怪物的阴影下逃脱,就要立刻回头去研究它留下的“遗产”?
“风险太大。”一位舰长立刻反对,“我们的力量十不存一,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最后的种子覆灭。”
“正因我们是最后的种子,才更不能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!”艾妲的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的执拗,“‘织网者’能制造出‘终末回响’,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?理解它、监测它,是为了更好的预防!我们可以发射远程、长续航的无人探测器,建立初步的观测网络。这不需要我们亲身涉险。”
伊芙琳听着双方的争论,手指在星图上缓缓移动。最终,她停在了一个距离他们当前位置不算太远、处于数片不稳定星云掩护之后的、标记为“第七资源前哨”的废弃坐标点上。那是联盟早期勘探时代建立的一个小型中转站,早已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,但理论上其基础结构可能还存在。
“目标,‘第七资源前哨’。”伊芙琳做出了决定,“我们将前往那里,进行初步休整与维修。同时,批准艾妲教授的监测计划,立即部署所有可用的长程无人探测器,对‘秩序真空’区域进行持续性、多波段观测。所有数据,实时传回分析。”
她环视众人,目光锐利:“我们不再是远征军,我们是‘废墟守望者’。我们的任务,是生存,是观察,是学习,是等待…并准备重建。”
命令下达,残存的微型舰队调整航向,向着那渺茫的希望坐标点驶去。航行在死寂而陌生的星域中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如同在雷区中穿行。
与此同时,在“裁决号”经过紧急加固的实验室区域,艾妲带领着仅存的科研团队,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工作。他们不仅要分析探测器传回的关于“秩序真空”的数据,更要整理、备份、并尝试从莉亚娜遗留的灵魂碎片和远征中获得的所有关于“源初之海”、“共生秩序”以及“织网者”的技术资料。这些知识,是联盟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宝贵遗产,是未来可能重建的基石。
艾妲常常独自待在与莉亚娜最后共鸣相连的设备前,尽管那里已经空无一人。她抚摸着冰冷的仪器外壳,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——悲伤、怀念,以及一种承继遗志的坚定。莉亚娜用生命窥见的奥秘,绝不能就此埋没。
数日后,舰队有惊无险地抵达了“第七资源前哨”。正如所料,这里早已荒废,大部分设施都已锈蚀损坏,但主体结构尚存,提供了一个难得的、可以停靠并进行外部维修的庇护所。幸存者们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,利用舰船携带的备用零件和前哨站 scavenge 来的有限材料,开始修复舰船,建立临时的生命维持和能源循环系统。
也正是在这段时间,第一批部署的无人探测器传回了关于“秩序真空”的初步数据。结果令人不安。
那片区域的“沉寂”并非静止。数据显示,在绝对虚无的表象下,存在着一种极其缓慢、但确实存在的…“内爆”趋势。就仿佛宇宙本身正在试图修复这个伤口,周围的秩序正在以难以察觉的速度向真空区域“流淌”,试图填补那片空白。但这种填补过程充满了未知,可能会引发空间结构的局部褶皱、能量湍流,甚至…催生出某种基于“秩序内压”的奇特现象或生命形态?
“它不是一个稳定的伤疤,而是一个…正在缓慢变化的‘宇宙溃疡’。”艾妲在向伊芙琳汇报时,用了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喻,“我们需要更长时间的观测,才能理解其演化规律和潜在影响。”
就在幸存者们忙于立足与观测之时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
一艘负责外围警戒的小型护卫舰,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、但模式独特的超空间信号涟漪。信号源并非来自联盟本土方向,也不是来自“秩序真空”,而是来自一片理论上空无一物的、被称为“遗忘回廊”的偏远星域。信号的编码方式,经过破译,竟然与“文明火种”舰队使用的、经过特殊修改的应急通讯协议高度吻合!
“是‘火种’!他们可能还活着!而且就在不太远的地方!”消息传来,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,让所有幸存者都激动起来。
希望,在这一刻,终于露出了它久违的、微弱却真实的面容。
伊芙琳立刻命令全力追踪并尝试放大该信号,同时召集了雷恩和艾妲。
“‘火种’舰队还存续,这是天大的好消息。”伊芙琳看着星图上那个遥远的信号源,“但他们的处境显然也不妙,否则不会使用功率如此低的应急信号。我们必须去找到他们。”
“但我们的舰船状态…”雷恩面露难色。
“正因如此,我们才必须去。”伊芙琳的目光坚定,“‘火种’承载着联盟的未来,也携带着我们急需的、尤其是‘丰饶之歌’技术所需的特定资源和基因库。合流,是我们生存下去、并最终重返家园的最大希望。”
她看向艾妲:“艾妲教授,我们需要你根据信号特征,尽可能精确地推算‘火种’舰队可能的位置和状态。雷恩,集中所有资源,优先确保‘裁决号’和一艘护卫舰达到可以进行一次中等距离超空间跳跃的状态。我们要派出一支接应分队。”
新的目标就此确立。在废墟中勉强站稳脚跟的幸存者们,再次燃起了行动的火焰。他们不仅要守望身后的黑暗伤疤,更要主动出击,寻找失落的同胞,汇聚文明最后的星火。
归途,不再仅仅是返回已知的家园,更是要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废墟之上,开辟一条通往新生的道路。希望的微光虽弱,却已足够指引方向。
胜利的代价,沉重得让呼吸都感到刺痛。
“能量储备不足百分之五,生命维持系统优先等级已调至最高。结构性损伤评估…‘裁决号’主体框架完整性百分之四十一,不建议进行任何形式的超空间跳跃。”机械的报告声从身后传来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电流杂音。
伊芙琳没有回头,只是淡淡地“嗯”了一声。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那片虚无,投向了更加遥远、如今已陷入沉寂的联盟本土方向。临时议事会发动的“最终协议”,那集合了残存文明所有力量的“秩序净化脉冲”,不仅耗尽了能源,更可能对本土的“源点之鸣”造成了某种深层次的透支性损伤。他们此刻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军,归途漫漫,家园情况未卜。
“统帅,”雷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,这位钢铁般的将军此刻也难掩疲惫,他的左臂缠着厚重的生物凝胶绷带,行动略显僵硬,“幸存人员清点完毕。包括‘裁决号’在内,共有七艘舰船保有基本机动能力,乘员总数…不足三千。” 他的声音顿了顿,补充道,“艾妲教授所在的实验室区域受损相对较轻,核心研究数据和部分关键设备得以保存。”
三千人。与出发时浩浩荡荡的远征舰队相比,这个数字渺小得令人心碎。他们是联盟对抗“织网者”与“终末回响”这场史诗战争中,最终残存下来的、最核心的种子。
“知道了。”伊芙琳终于转过身,她的脸上看不出悲喜,只有一种历经极致磨难后的深沉平静,“召集所有舰长及部门主管,一标准时后,在‘裁决号’备用指挥中心开会。我们需要决定下一步的方向。”
备用指挥中心比主舰桥小了许多,设施也相对简陋。当伊芙琳步入时,仅存的十几位高层已经到齐。他们身上大多带着伤,军装或研究袍上沾染着污渍与干涸的血迹,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如同经过淬火的星辰,虽然黯淡,却依旧坚定。
“我们活下来了。”伊芙琳的开场白简单直接,“但战争并未结束,只是换了一种形式。我们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战友,本土情况不明,‘火种’舰队下落未知。我们现在拥有的,是这七艘船,不到三千人,以及…我们携带的知识、经验,和未被摧毁的意志。”
她调出了一幅残缺的星图,上面标注着他们当前的位置、那片令人心悸的“秩序真空”,以及大致推测的返回联盟本土的路线。
“直接返回本土,风险极高。”导航部门的负责人,一位脸色苍白的年轻军官首先发言,“我们的舰船状态无法支撑长距离、高强度的超空间航行。而且,本土在发动‘最终协议’后,其空间结构可能极不稳定,甚至可能存在我们未知的危险。盲目跳跃,无异于自杀。”
“我们需要一个中转点。”雷恩沉声道,“一个可以让我们进行初步维修、补充最低限度补给的地方。最好是远离主要航道、未被‘织网者’重点关注的区域。”
艾妲的全息影像闪烁了一下,接入了会议。她的虚拟形象看起来比之前稳定了一些,但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虑与专注。“我同意寻找中转点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们必须立刻开始对‘秩序真空’进行持续监测。”她调出了一些刚刚初步分析的数据,“那片区域的‘源点之鸣’活性并非完全归零,而是陷入了一种…近乎绝对零度的‘沉寂’状态。这种状态是否稳定?是否会自然恢复?或者…是否会孕育出新的、未知的风险?我们一无所知。‘终末回响’虽然瓦解,但它代表的‘虚无’概念是否也一并彻底消失?我们需要数据。”
这个提议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寒意。刚刚从那个怪物的阴影下逃脱,就要立刻回头去研究它留下的“遗产”?
“风险太大。”一位舰长立刻反对,“我们的力量十不存一,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最后的种子覆灭。”
“正因我们是最后的种子,才更不能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!”艾妲的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的执拗,“‘织网者’能制造出‘终末回响’,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?理解它、监测它,是为了更好的预防!我们可以发射远程、长续航的无人探测器,建立初步的观测网络。这不需要我们亲身涉险。”
伊芙琳听着双方的争论,手指在星图上缓缓移动。最终,她停在了一个距离他们当前位置不算太远、处于数片不稳定星云掩护之后的、标记为“第七资源前哨”的废弃坐标点上。那是联盟早期勘探时代建立的一个小型中转站,早已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,但理论上其基础结构可能还存在。
“目标,‘第七资源前哨’。”伊芙琳做出了决定,“我们将前往那里,进行初步休整与维修。同时,批准艾妲教授的监测计划,立即部署所有可用的长程无人探测器,对‘秩序真空’区域进行持续性、多波段观测。所有数据,实时传回分析。”
她环视众人,目光锐利:“我们不再是远征军,我们是‘废墟守望者’。我们的任务,是生存,是观察,是学习,是等待…并准备重建。”
命令下达,残存的微型舰队调整航向,向着那渺茫的希望坐标点驶去。航行在死寂而陌生的星域中,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如同在雷区中穿行。
与此同时,在“裁决号”经过紧急加固的实验室区域,艾妲带领着仅存的科研团队,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工作。他们不仅要分析探测器传回的关于“秩序真空”的数据,更要整理、备份、并尝试从莉亚娜遗留的灵魂碎片和远征中获得的所有关于“源初之海”、“共生秩序”以及“织网者”的技术资料。这些知识,是联盟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宝贵遗产,是未来可能重建的基石。
艾妲常常独自待在与莉亚娜最后共鸣相连的设备前,尽管那里已经空无一人。她抚摸着冰冷的仪器外壳,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——悲伤、怀念,以及一种承继遗志的坚定。莉亚娜用生命窥见的奥秘,绝不能就此埋没。
数日后,舰队有惊无险地抵达了“第七资源前哨”。正如所料,这里早已荒废,大部分设施都已锈蚀损坏,但主体结构尚存,提供了一个难得的、可以停靠并进行外部维修的庇护所。幸存者们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,利用舰船携带的备用零件和前哨站 scavenge 来的有限材料,开始修复舰船,建立临时的生命维持和能源循环系统。
也正是在这段时间,第一批部署的无人探测器传回了关于“秩序真空”的初步数据。结果令人不安。
那片区域的“沉寂”并非静止。数据显示,在绝对虚无的表象下,存在着一种极其缓慢、但确实存在的…“内爆”趋势。就仿佛宇宙本身正在试图修复这个伤口,周围的秩序正在以难以察觉的速度向真空区域“流淌”,试图填补那片空白。但这种填补过程充满了未知,可能会引发空间结构的局部褶皱、能量湍流,甚至…催生出某种基于“秩序内压”的奇特现象或生命形态?
“它不是一个稳定的伤疤,而是一个…正在缓慢变化的‘宇宙溃疡’。”艾妲在向伊芙琳汇报时,用了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喻,“我们需要更长时间的观测,才能理解其演化规律和潜在影响。”
就在幸存者们忙于立足与观测之时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
一艘负责外围警戒的小型护卫舰,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、但模式独特的超空间信号涟漪。信号源并非来自联盟本土方向,也不是来自“秩序真空”,而是来自一片理论上空无一物的、被称为“遗忘回廊”的偏远星域。信号的编码方式,经过破译,竟然与“文明火种”舰队使用的、经过特殊修改的应急通讯协议高度吻合!
“是‘火种’!他们可能还活着!而且就在不太远的地方!”消息传来,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,让所有幸存者都激动起来。
希望,在这一刻,终于露出了它久违的、微弱却真实的面容。
伊芙琳立刻命令全力追踪并尝试放大该信号,同时召集了雷恩和艾妲。
“‘火种’舰队还存续,这是天大的好消息。”伊芙琳看着星图上那个遥远的信号源,“但他们的处境显然也不妙,否则不会使用功率如此低的应急信号。我们必须去找到他们。”
“但我们的舰船状态…”雷恩面露难色。
“正因如此,我们才必须去。”伊芙琳的目光坚定,“‘火种’承载着联盟的未来,也携带着我们急需的、尤其是‘丰饶之歌’技术所需的特定资源和基因库。合流,是我们生存下去、并最终重返家园的最大希望。”
她看向艾妲:“艾妲教授,我们需要你根据信号特征,尽可能精确地推算‘火种’舰队可能的位置和状态。雷恩,集中所有资源,优先确保‘裁决号’和一艘护卫舰达到可以进行一次中等距离超空间跳跃的状态。我们要派出一支接应分队。”
新的目标就此确立。在废墟中勉强站稳脚跟的幸存者们,再次燃起了行动的火焰。他们不仅要守望身后的黑暗伤疤,更要主动出击,寻找失落的同胞,汇聚文明最后的星火。
归途,不再仅仅是返回已知的家园,更是要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废墟之上,开辟一条通往新生的道路。希望的微光虽弱,却已足够指引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