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 无奈的美貌小道姑-《开元情诗与剑榜》

  作为亚军的刘昭阳慕莲儿也获得了一万钱,但是这二位似乎都不那么开心。

  比起来,她们还是想要冠军。

  按道理,刘昭阳本也可以得满分,如果没有小陈跳出来给她拆台的话。

  慕莲儿、易丝儿两位赛春楼、媚香楼的头牌(易丝儿原来远不是萧阿姨的主打,现在稀里糊涂地成了花魁,自然是头牌了),表现也都值得满分。

  可谁让两家的阿姨互相拆台,打压对方呢?

  更可悲的是,她俩都以为对方会小肚鸡肠压李季兰的分,所以为了跟小陈搞好关系,自己装老好人——

  一旦没做手脚,反而让李季兰得利了。

  这么说,人际关系还是要好好处啊,要是这两位小陈我不是竭力拉拢,都是对头的话,有这两位女恶霸霸占秦淮,你的歌唱得再好也没有出头的机会的。

  萧阿姨再次压倒了胡赛春一头,喜出望外,看绍生也是亲切,甚至不介意这奖金全给人家呢(客套话),绍生提着满满的收获,春风得意笑道: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。”

  这是大唐人民对生活的最高理想。

  “刚刚忘了问了,”想了想,绍生又走到小陈身边,问道:“江宁大狱的牢饭可还可口?”

  不出小陈所料,这事果然是这家伙动的手脚!

  这也没什么稀奇的,只有别有用心,与你是对头的人,才会在这种事上动歪脑筋。

  “叫阁下失望了。”小陈淡淡道:“我与本县周县令一见如故,他不但不怪罪,反还留我在衙内,饱餐一顿。”

  那些害自己闹肚子的盐豆鸡蛋……如果也叫饱餐的话。

  “哦?”绍生有些意外:“那陈郎君倒又让人高看了。不过嘛,还是要善意地提醒一句——作诗的时候,还是要留个心眼,有的东西,写了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哟!”

  “这一次,只是一个小玩笑。”

  “不牢费心。”小陈道:“只要阁下不挑毛病便好了。”

  “哈哈哈哈!”绍生大笑:“陈郎君倒真是有意思——期待下一次与阁下见面,会来得早一些。就此别过!”

  给小陈留下一个莫可名状的笑,揪着恋恋不舍的香炉扬长而去。

  “就这么放他走了?”江森十分气愤。

  “我朝的版权法相当缺失啊!无法可依,执法拉稀,怎么搞?”小陈吐槽了一下大唐律,这种事情,你只能用良心来谴责他,可一个人,并没有良心的话,你能拿他怎么样?

  但这还提醒小陈了,已经想到了对付这种无赖的方法。

  “别得意,回头我也给你整牢里去!”小陈阴暗地心想:你特么在我诗里鸡蛋挑骨头,我特么就不会?

  到时候给你安插个“莫须有”的罪名,要么乖乖受到法律的制裁,要么乖乖承认是抄的孟夫子的诗——

  这不正是我的目的么?

  就这么办!

  小陈琢磨着整治绍生的方案,两边的人群却仍是热闹非凡。

  莺歌燕舞,管弦歌吹,雨点一样的缠头依然不断向舞台上抛洒,在各位仙子脚下堆成了小山。

  各位仙子也将举行“歌友会”,开专场演出,来回馈死忠粉们。

  无论如何,这一届热热闹闹的花榜结束了。

  小陈没能完完全全找回场子,心情憋屈,可是一想到拿了这么多资财,名气又在金陵城中打响,还是很不错的。

  有了钱,什么事不能做?

  何况现在城中的出版业可是垄断在我手里的!

  雇佣更多的工匠,提升“印刷厂”的规模,出更多的书,讲更多的故事,舆论都掌控在我手里——

  还愁大事不成?

  就好像铡美案里的陈世美,杨家将里的潘仁美,人家都是正派人好不好!

  但是不知道哪里惹了小说作者,给他们一通编排,不就越来越成反派了?

  等着吧,阿里巴巴与QQ大盗,就让绍生你当那个大盗!

  搞臭你还不容易?

  想到这里,小陈重新愉快起来,来金陵的目标没达成,可是在别的方面倒是处处开花,颇为可喜了。

  李季兰心情也不错,小陈便问她下一步打算。

  “玩够啦!这次出来很开心!”李季兰道,打算过两天收拾行囊回湖州了。

  来的时候,她只是一个女道士;

  回去的时候,她变成了一个……

  有钱的女道士!

  这世界上,果然还是黄赌毒来钱快啊!

  当然了,起码就花榜这事来说,不但不黄不暴力,还有些风雅。

  只可惜,这种比赛面对的对象永远只是风尘中人,为什么根本就没有一个面向全体女冠举行的“最美女道士”大赛呢?

  嗯,如果有这种比赛,那出家人在世人心中的映像也要被败坏了。

  “这世俗观念,何其可恶!”李季兰有些愤愤不平,她原本去观中修行,本就就是为了无拘无束,自由自在——哪怕终生不嫁,寒灯道藏里度过一生呢?

  所以她从来不在意外面关于她的风言风语,就好像那个传说她“六岁思嫁”的故事,何其荒谬哉?

  “嗯?季兰姐姐念‘嫁却’之诗,令尊未尝忧虑吗?”小陈听了季兰姐姐所言“六岁为诗”的故事,有些意外——与通常听到的同类故事很不相同啊。

  其实,与李季兰的故事类似的并不止一例,比如和她齐名的薛涛也有:

  薛涛八岁时,父亲薛郧在梧桐树下歇凉,诗兴到时,吟诵道:“庭除一古桐,耸干入云中。”薛涛头都没抬,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:“枝迎南北鸟,叶送往来风。”果然,薛涛的父亲也是“又喜又忧”,因为这两句听起来就有种“堕入风尘”的征兆,最后也是“一语成谶”。

  中国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