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7章 只准堂食,不许外带!-《开元情诗与剑榜》

  “谢谢,都不是,我不吃蛇!”陈成连连摇头。

  蛇蛇那么可爱,啊不,那么可怕,谁要吃蛇蛇?

  后来连广东人都改去吃福建人了。

  各位不要着急下结论,我这后面不还有“反面例子”嘛!

  请看颈联:

  细君怀肉,老母遗羹!

  看不懂的都去检讨一下,尤其是周小三!这俩故事你难道没听过嘛?

  我建议看一部电视剧叫《大汉天子》,看一本书叫《古文观止》,不用多,第一篇就行了!

  话说汉武帝有一次赐众官员肉,负责分肉的太官丞却迟迟未来,东方朔便独自拔剑割肉,揣进怀里带回家去——

  武帝知道了,很不高兴:“只许堂食,不准外带啊!”,“责之”。

  这时候东方朔说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话:“受赐不待诏,何无理也!拔剑割肉,壹何壮也!割之不多,又何廉也!归遗细君,又何仁也!”

  看到这种句式,大家往往忍不住虎躯一震,觉得估计是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”这种名言金句,但东方朔毕竟是“滑稽天王”,他的意思是:

  接受赏赐却不等诏令下达,这是多么无礼呀!

  拔剑割肉,多么豪壮呀!

  割肉不多,又是多么廉洁呀!

  回家送肉给妻子吃,又是多么仁爱呀!

  “细君”,妻子的代称也。

  所以别看他说得大义凛然,其实就是想带点肉回家给老婆吃……

  汉武帝听罢忍不住大笑:

  本来让你这老小子检讨,没想到你竟反过来称赞自己!

  于是又赐给他一石酒、一百斤肉,让他回家送给老婆,可谓倍有面了。

  而“老母遗羹”有点类似,出自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“郑伯克段于鄢”那个典故。

  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可谓《左传》的名篇,也是《古文观止》的第一篇。按照之前的讲法,陈成只会《唐诗三百首》开篇第一首,《宋词三百首》的前三首,《古文观止》自然也只看了第一篇啦!

  但是这一篇给陈成留下的映像却很深,因为孔夫子就写了“郑伯克段于鄢”一共六个字,左丘明老先生愣是用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故事来描绘孔子这六个字的“微言大义”“意蕴丰富”(或者说,不是左丘明的意思,是那些强行用《左传》解释《春秋》的人。)

  故事就不赘述,在尾声阶段,因为干掉自己弟弟,郑庄公与老娘闹翻了,发誓“不及黄泉无复相见”,一次庄公赐食颍考叔,颍考叔故意舍不得吃肉。庄公问其原因,对曰:“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矣,未尝君之羹,请以遗之。”就是说,您赐给我这么好的食物,我自己在这享受,老母亲却尝不上一口,一想我就心酸,所以我要带一些回去给老母亲吃。

  这是摆明了“话里有话”,但发誓后又后悔的庄公为之感动,遂与母和好。后以“遗羹”为赞颂孝道之典。

  这两个故事里,“肉”都成了很好的道具,爱老婆,就给她带肉;

  爱老娘,就给她带肉羹;

  总之,爱她,就给她吃猪猪吧!

  反正喝兔兔不同,吃了猪猪她也不觉得猪猪可爱不应该吃……

  原本又是“粗鄙”又是“奢靡”的猪肉,换了一个故事,就成了完全不一样的味道,这难道不值得大家思考嘛?

  这不是另外一个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的故事吗?

  在坏人那里,吃了猪肉就会“肉食者鄙”“荒淫奢靡”;

  而在好人那里,堂食猪肉顺便外带,就成了“孝敬老母”“爱护妻子”了!

  同样的猪肉,实现的“价值”不一样。

  最后陈成说:

  从此以后不会有人嘲笑说没有学识——

  “俭腹”,腹中空虚,由此比喻知识贫乏。

  为什么这样讲?

  因为“便便一样说边生”!

  便便,不是那个“便便”,而是“大腹便便”的“便便”。

  边生则是东汉的边韶,“大腹便便”这个成语也正是由他来的。

  《后汉书·边韶传》上说,汉桓帝时,陈留郡边韶,字孝先,很有些文才,在没有当官的时候,教了几百名学生。堪称汉代的“大诗师”,也很有口才,讲起课来头头是道,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。

  不过他人胖肚子大,又有个毛病,爱打瞌睡。学生看他打瞌睡的模样就很好笑。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瞌睡。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说:“边孝先,腹便便;懒读书,但欲眠。”

  边孝先大肚皮,懒得读书只想睡觉!

  不料边韶那天在半梦半醒之间,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:“边为姓,孝为字。腹便便,《五经》笥。便欲眠,思经事。寐与周公通梦,静与孔子同意:师而可嘲,出何典记?”

  你们不要笑我的大肚皮,那可是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!

  即便睡觉也是去思考五经的事!因为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!又可以可以与孔子通心意!

  学生嘲笑老师,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啊?

  不得不说,边生的确“神神气气神神气气、辩驳最流利”!

  可奈何后人大多还是只记得他的大肚皮,而没记得他的文才……

  倒是卢照邻在《七日绵州泛舟诗》序里说:“边生经笥,送炎气以濯缨;郝氏书囊,临秋光而曝背。”可见在卢先生的眼中,边老师更应该被铭记的还是他的“经笥”。(陈成:这些我其实都不关心,我比较关心您那个姘头后来到底咋样了?)

  陈成引用边生的典故,便是与众人说:

  男人吃吧吃吧不是罪!

  即便吃大了肚子,我也可以用边生来当挡箭牌,文采依然杠杠的!

  通篇用典,非常工整,却又不失风趣幽默,顺便还“辩证”地看了一下问题,明明是俗不可耐的“烤猪”主题,却被陈成写出一番文化趣味来。

  “写这首诗,不为别的。”陈成冲着莫炎叉手道:“只因今日在庄上多食肉,故作‘莫炎兄弟惠佳制烤豚肉赋谢’之诗。”

  莫炎连忙道:“陈兄弟言重!”

  这些猪能被你吃掉,化为你的“经笥”的养分,实在是三生有幸!

  “平大诗师这一首诗,又是食的何物?”众人转去看平鸿轩的第二首诗。

  平鸿轩将第二首诗展开,道:“并非我食,是来宜州的路上,观一老渔翁食蟹,乃有此作。”

  嗯?

  自己不吃,看别人吃?

  不过,美食好像都是在别人那里吃得更香,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有那么多吃播了。吃播在韩国还特流行,可能是因为吃来吃去都是泡菜,就幻想着别人碗里的泡菜能有其他奇特的味道。

  众人都想看看平大诗师看别人“吃播”能写出怎样的滋味。

  却见标题写的是:

  客中观老渔人食蟹作

  漓水西风上钓阑,巨螯猎猎带清寒。

  渍馀醇酒香喷瓮,和入黄柑汁满盘。

  旱岁鱼盐生物少,贫时虾菜食鲜难。

  老身病后无兼味,掩泪尊前对晚餐!

  话说在漓江上架起钓竿,获得的大螃蟹巨螯猎猎,带着清寒之气——

  一看就无比新鲜!

  这样的好东西,自然要好好地享用啦!

  腌渍之后,瓮里残留着喷香的清酒芳香,加入黄柑鲜甜的果汁,又能加倍食材的芬芳!

  满满的一盘,你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