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父子之情-《我在北宋当妖道》

  天家无情。

  就算是皇子,赵构在宋徽宗的所有儿子中,也是一个透明人。

  他出生卑微,母亲便不被父皇看中,身为儿子的他,也没有宋徽宗喜欢的特质。

  皇帝喜欢擅长书画。跟他有同样爱好的皇子,而赵构虽然读书也算不错,但更加喜欢舞枪弄棒。

  出身本来就卑微了,性子又不受皇帝待见。

  以至于他被封封广平郡王时,其王府规格仅为其他皇子三分之二。

  若不是今日因为吴晔,恐怕父皇都不会以正眼看自己……

  越是想到这,赵构的心防就越是崩溃,哭得更加伤心。

  他也分不出自己到底是高兴还是悲伤,只是尽情用眼泪宣泄自己的情绪。

  不过哪怕如此,他也只能低声啜泣,不敢高声痛哭。

  吴晔将他与皇帝之间的尴尬看在眼中,莫名同情这位南宋的开国君主。

  若北宋不亡,赵构在史书中留下的文字,恐怕不会超过三行。

  作为皇子,他的地位边缘到恐怕史官都懒得浪费笔墨,不过因为机缘巧合,他成为唯一活着的皇子,成了续命宋朝的开国皇帝。

  他恐怕,从未得到过皇帝正眼相看,才会如此崩溃。

  不过他这一哭,如果没有未来的际遇的话,恐怕史书中留下的痕迹,也不是好事。

  吴晔走到他背后,拍了拍,赵构的哭声才逐渐平息下来。

  “你以后多来请安,朕多考教你功课!”

  皇帝还是心软,多说了一句。

  这一句话,落在赵构耳中,却不亚于天籁之音。

  赵构沉迷信道,又醉心艺术,对于身边子女除了受宠的几个,其他孩子想要靠近皇帝,其实并不容易。

  如今赵构因为吴晔的原因,得了以后常亲近的旨意。

  别说赵构本人,就是他其他几个弟弟都带着一丝羡慕。

  “多谢父皇,多谢先生!”

  赵构叩谢皇帝之后,不忘朝吴晔作揖。

  “你们都散了吧……”

  等该做的事情都做完,皇帝摆摆手,示意其他人离开。

  “先生可愿意陪朕去后苑走走?”

  “官家有兴,贫道自然愿意!”

  吴晔知道,皇帝在给自己做足面子之后,终于要找地方与他聊点私事。

  百官和太子谢恩之后,表情各异,离开小院。

  蔡京十分郁闷,他阴沉着脸一路出了皇宫,蔡绦亦步亦趋,走在他身后。

  不远处,大哥和王黼的聊天的声音,过于喧哗。

  哪怕没说什么,却也如针一般刺痛蔡绦。

  他们发动的这场政治斗争,因为吴晔预言北方的局势,彻底破产。

  这对于蔡党而言,何尝不是一场大败。

  但吴晔神鬼莫测的本事,就连蔡绦心中都有些发毛。

  等从皇宫出门,坐上了备好的马车。

  蔡京才长长舒了一口气,眼中的阴霾似乎散去一些:

  “我让你与他处好关系,你却因为心中傲气,故意折辱人家!

  如今反噬在我身上,也在你身上……”

  蔡京一句话,让蔡绦登时面红耳刺。

  他回想起过去种种,确实是他对吴晔轻佻,惹出事端。

  可他哪能想到,那少年居然真有预知未来的本事,那可是仙神之能。

  若说不后悔,那是假的。

  他面对蔡京责怪的眼神,只能作揖:“爹爹,是我的错!”

  “要不我回头去张拜帖,给他赔罪便是!”

  “你这语气,去了也是白去!”

  蔡京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己家的老四,这个孩子聪明,资质也好,是自己老去之后继承他的理念,是替代自己执政最好的人选。

  可是和自己不同,他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,心中总有股傲气,总是轻视他人。

  也就是自己看着,他才没吃大亏。

  蔡京也想让蔡绦吃个亏,让他见识人外有人,可是蔡家目前的情况,他目前的位置。

  已经不允许不亏了。

  “回头我亲自请他入府一叙,这件事你就别管了!”

  蔡京回想起吴晔与自己那一眼对视,越发觉得那道士有宿慧,这样的人不像是一般的妖道。

  “可是,若他对您有怨,怎么办?”

  “而且,他已经两次破坏爹爹您的大事了,您心中所图,恐怕要落空了!”

  蔡绦的提醒,让蔡京多了几分烦躁。

  他本来以为自己捏死一个妖道,应该是顺手之事。

  可是随着吴晔预言北方的局势成功,让他陷入尴尬的境地,就是没有逼宫成功,攫取公相之权。连续两次没有成功,恐怕就不会再有机会了。

  这两次逼宫,若是成了,他还有机会弥补自己跟皇帝的关系,可是如今不成。

  宫里那位就算性子再软弱,恐怕也要给自己一点颜色。

  但这并不是关键,关键是那个小道士,本来以为能随手捏死,可他在陛下心中的分量,越发厚重。

  如果按照常规的手段,蔡京肯定还是要出手的……

  毕竟,不能缓和关系,就必须将政敌掐死在摇篮中。

  可是他那神秘莫测的手段,却让蔡京发毛。

  人力有时尽,可吴晔背后那莫测的力量,似乎真的来自于上天。

  他已经六十九了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

  人距离死亡越近,对死亡之后的世界就越发敬畏,连带着他对吴晔都多了几分恐惧。

  但……

  比起利益,尤其是涉及根本的利益。

  哪怕仙佛在前,难道他也要坐以待毙?

  蔡京想到此处,他眼中的决心,又变得坚定起来。

  ……

  此时,延福宫。

  作为北宋皇宫大内御苑,吴晔和宋徽宗漫步在园林中,感受着这座以三官大帝的传说为核心建造的宫殿群。

  所谓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

  这里寄托着皇帝对于大宋,对于他本人美好的愿景,但吴晔看着繁华的园林,却想到的是民间有多少百姓,为这里的一宫一殿,一草一木流了多少血。

  他并非无病呻吟的交情,作为一个已经穿越了十几年,生活在底层的道士。

  吴晔曾在民间见过这个时代繁华之下百姓的疾苦。

  他听着宋徽宗为他讲解延福宫的设计,只是淡淡地应对着。

  所谓宠辱不惊,就是如此。

  宋徽宗见他态度淡定,越发觉得吴晔和其他人不一样。

  须知作为皇宫御苑,皇帝带过许多人来到此处。

  无论是刘混康、王老志,还是最近的王仔昔,他们第一次来到如此精致的花园时,其实都漏了怯。

  但吴晔一个穷苦出身的道士,却对繁华的景色淡然处之。

  这一切都表明,吴晔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。

  他心生感触,越发觉得吴晔值得信任,所以他临时改变主意,没有带吴晔去参观紫微殿、青虚殿、清华殿等大殿,

  而是将他带到湖边的凉亭。

  “你们不用过来,远远候着就是……”

  皇帝将随行的太监和侍卫,驱赶到远处之后,凉亭中只有君臣二人。

  “先生,朕对不住你!”

  吴晔没想到,皇帝的开场白,居然是跟他道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