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窈:“我雇了个人去姜家偷来的,这事儿不可外传,你把契书撕了吧,以后,你就是个自由人。”
杏儿惊喜感动过后,连连摇头,
“不,杏儿要跟在小姐身边,一辈子陪着小姐,卖身契还是小姐拿着。”
赶车的周景年:“……”
他横在前面,仿佛格外多余。
幸好,他提前与姜窈说好了。
“傻丫头,我知道你对我忠心,我同样对你无比信任,不用契书你也能陪着我,与我回村,此后,我们日日都能相见。”
“那我还是小姐的贴身丫鬟吗?”
姜窈失笑,“村里不兴这套,你不是我的丫鬟,以后,你当我的妹妹吧,就住在周家。”
杏儿原本还失落着,听到后面那句,变成满脸惊喜又惶恐。
“不,这怎么能行?”
“有什么不行的,我一向把你当亲姐妹的。”
杏儿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“小姐……”
“还不改口?”
“姐姐。”杏儿犹豫,脸红的开口。
姜窈高兴的应了。
前面的周景年也弯了弯嘴角。
一路回村。
驴车驶到家门口的棚子处。
姜窈跟周家人介绍杏儿。
周景年则是去还驴车,“我还完车得去抬人,不回来吃饭了。”
周大和周三也不在,都去葬礼了。
三十多具尸体,不然全村男人都上,根本就抬不完。
于是,棚子里又只剩下一些妇孺。
杏儿有些忐忑,“老夫人,大太太……”
杜氏的笑声打断了她,“叫什么夫人太太,都是乡下泥腿子,丫头,你既然是窈窈的义妹,就叫我杜姨吧,以后安安心心在家待着。”
李阿秀也笑着欢迎:“正好你与窈窈熟识,有你陪着,她也没那么无聊。”
两小只齐声:“杏姨好!”
杏儿心中的不安稍微淡了一点。
小姐的婆家人瞧着都和善,淳朴,不是恶人。
而且,看见她脸上的伤疤,却没有露出丝毫的异样,就像看个正常人。
“多谢杜姨,大嫂,是不是要做饭了,我来帮忙。”
杜氏推拒了两下,却见杏儿动作熟练,比她大儿媳还中用,于是咽下了口中的话。
很快。
菜就做好了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田庄里待了几个月的原因,杏儿对饭菜的要求都降低了。
看这四道菜。
一道鸡汤,一道腊肉,一道青菜,还有一道炒鸡蛋,竟然也觉着分外不错。
腊肉和鸡蛋还是杏儿掌勺。
姜窈拿起筷子一尝,眼睛就亮了,“是你的手艺,好吃。”
杏儿眼睛都快笑眯了,“姐姐喜欢就好。”
她也是乡下出身,日子过不下去了,就被爹娘卖了,卖给一户打人的人家,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做了乞丐,这才被小姐买了,过上有月例轻松又能学本事的日子。
为了更好的照顾小姐,与厨子学过炒菜,自有几道拿手好菜,又与大夫学过把脉认药,常见的病症她都能治。
两小只尝了一口便停不下来了,嘴里嚼着,还不忘夸赞,“超级好吃,杏姨真厉害。”
姜窈与有荣焉,“快吃吧,都坐下吃饭!”
吃完饭,杏儿又主动收桌子洗碗。
只因她深知人性,周家哪怕再好,也不能长期收留无用之人。
她多帮周家干点活,多有几分用,才不会让姐姐为难。
杜氏连忙劝阻,“你才刚来,这么急着干活做什么?小小年纪,日后有的是活儿让你干。”
可惜没用。
杏儿脸上笑吟吟,已经开始刷碗了。
杜氏也很无奈,看向姜窈,“你看这……”
“娘随她去吧。”
姜窈知道她心中不安,像是寄人篱下,怕被赶出去。
日久见人心。
更大的天灾席卷而来,谁还会纠结这些细枝末节,谁都得逃荒去,也不必再说什么寄人篱下了,再说,她会把脉开方,将来多的是人求她。
姜窈知道杏儿是个能干聪慧的女子,会把日子过得很好。
只是,她脸上的那道疤,实在是太过碍眼。
太深了。
她拿刀子划的时候像是下定决心要毁容。
也不知道空间那片溪水能不能让伤疤淡化,甚至消失。
总得试试。
等杏儿洗了碗,打扫好卫生,姜窈立刻端去一杯水,“累了吧,喝完这杯水。”
杏儿接过,几口饮完,“好甜,是放了糖吗?这糖似乎比从前吃过的更好。”
以往有好吃的点心,姐姐从来都会给她留点,她也是吃过很多好东西的。
姜窈不自然的顺了顺自己的头发,倒没想到杏儿这么敏锐,“是放了糖,却是普通糖,可能是在庄里太久没吃了,因此觉得格外香。”
杏儿接受了这个说法。
姜窈又拿出一盒淡疤胶来,当然也是从姜家顺的,“你的疤,能淡一点尽量淡一点,女孩子家家的,可不能跟男人一样无所谓。”
“也是偷来的吗?”她轻声问。
姜窈噗嗤一声,“是啊,偷的姜家的。”
“多谢姐姐。”
“记得每天用。”
杏儿狠狠点头,姐姐的一片心,她珍惜。
虽然她毁了容就没妄想过恢复成原来的样子。
棚子终究不能久住。
一家九口都挤在一起,挺难受的,没有隐私,很不方便,多日没有沐浴过了。
姜窈都没办法钻到空间。
办完一场村里的集体丧事后,各家便开始重建各自的房子。
众人都不方便,因此都铆足了劲儿干,恨不得把力气用尽了。
先是临时起了一个拉屎的棚子。
随后是扒拉自家倒塌的土,开始建房子。
设计是这样的,房子结构呈“凹”字,卧房就有六间,加上灶房和客厅就有八间,比之前多了两间房。
孩子们和杏儿各占一间房。
东侧种菜,北侧是个大院子,供孩子们玩儿。
院子一角有一棵很大的大桑树,到了秋天成熟的时候,无数紫色桑葚唰唰往下落,孩子们在地上捡,小鸡儿也扑棱着翅膀来啄,可甜了。
哪怕是这场大地震,依旧没有让它倒塌屈服,只是翻了些根系出来,整个树歪了点罢了。
生命多么坚强啊。
姜窈从空间里给树根倒了些水,希望它今年还能结出许多的桑葚来。
地震过后,天气就给力起来。
没怎么下雨,晴天多。
房子建的很快,因为有周大伯和余粮仓满兄弟来帮忙,再加上三兄弟一些村里玩得好的都来了,不到五天,房子便建好了。
等他们先入住,再一起给周大伯家建,不过,在这期间,还得再腾出两间房让周大伯母带着女儿儿媳和孙子来借住。
于是,杜氏和杏儿住一起。
大伯母带着喜儿住一间。
张氏带着小树住一间。
众人又将家当一点点的挪进屋里。
男人们搬大的,重的。
女人们搬小的,琐碎的。
姜窈也想帮忙,被杜氏和杏儿接二连三抢走手里的东西。
杜氏:“祖宗,不缺你这一丁半点的力气,你就别搁这挡路了,坐那休息去!”
杏儿:“顾惜顾惜肚里的娃儿吧姐姐,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养着,万分谨慎的养着。”
两人一唱一和的,倒像是亲母女。
杏儿惊喜感动过后,连连摇头,
“不,杏儿要跟在小姐身边,一辈子陪着小姐,卖身契还是小姐拿着。”
赶车的周景年:“……”
他横在前面,仿佛格外多余。
幸好,他提前与姜窈说好了。
“傻丫头,我知道你对我忠心,我同样对你无比信任,不用契书你也能陪着我,与我回村,此后,我们日日都能相见。”
“那我还是小姐的贴身丫鬟吗?”
姜窈失笑,“村里不兴这套,你不是我的丫鬟,以后,你当我的妹妹吧,就住在周家。”
杏儿原本还失落着,听到后面那句,变成满脸惊喜又惶恐。
“不,这怎么能行?”
“有什么不行的,我一向把你当亲姐妹的。”
杏儿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“小姐……”
“还不改口?”
“姐姐。”杏儿犹豫,脸红的开口。
姜窈高兴的应了。
前面的周景年也弯了弯嘴角。
一路回村。
驴车驶到家门口的棚子处。
姜窈跟周家人介绍杏儿。
周景年则是去还驴车,“我还完车得去抬人,不回来吃饭了。”
周大和周三也不在,都去葬礼了。
三十多具尸体,不然全村男人都上,根本就抬不完。
于是,棚子里又只剩下一些妇孺。
杏儿有些忐忑,“老夫人,大太太……”
杜氏的笑声打断了她,“叫什么夫人太太,都是乡下泥腿子,丫头,你既然是窈窈的义妹,就叫我杜姨吧,以后安安心心在家待着。”
李阿秀也笑着欢迎:“正好你与窈窈熟识,有你陪着,她也没那么无聊。”
两小只齐声:“杏姨好!”
杏儿心中的不安稍微淡了一点。
小姐的婆家人瞧着都和善,淳朴,不是恶人。
而且,看见她脸上的伤疤,却没有露出丝毫的异样,就像看个正常人。
“多谢杜姨,大嫂,是不是要做饭了,我来帮忙。”
杜氏推拒了两下,却见杏儿动作熟练,比她大儿媳还中用,于是咽下了口中的话。
很快。
菜就做好了。
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田庄里待了几个月的原因,杏儿对饭菜的要求都降低了。
看这四道菜。
一道鸡汤,一道腊肉,一道青菜,还有一道炒鸡蛋,竟然也觉着分外不错。
腊肉和鸡蛋还是杏儿掌勺。
姜窈拿起筷子一尝,眼睛就亮了,“是你的手艺,好吃。”
杏儿眼睛都快笑眯了,“姐姐喜欢就好。”
她也是乡下出身,日子过不下去了,就被爹娘卖了,卖给一户打人的人家,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做了乞丐,这才被小姐买了,过上有月例轻松又能学本事的日子。
为了更好的照顾小姐,与厨子学过炒菜,自有几道拿手好菜,又与大夫学过把脉认药,常见的病症她都能治。
两小只尝了一口便停不下来了,嘴里嚼着,还不忘夸赞,“超级好吃,杏姨真厉害。”
姜窈与有荣焉,“快吃吧,都坐下吃饭!”
吃完饭,杏儿又主动收桌子洗碗。
只因她深知人性,周家哪怕再好,也不能长期收留无用之人。
她多帮周家干点活,多有几分用,才不会让姐姐为难。
杜氏连忙劝阻,“你才刚来,这么急着干活做什么?小小年纪,日后有的是活儿让你干。”
可惜没用。
杏儿脸上笑吟吟,已经开始刷碗了。
杜氏也很无奈,看向姜窈,“你看这……”
“娘随她去吧。”
姜窈知道她心中不安,像是寄人篱下,怕被赶出去。
日久见人心。
更大的天灾席卷而来,谁还会纠结这些细枝末节,谁都得逃荒去,也不必再说什么寄人篱下了,再说,她会把脉开方,将来多的是人求她。
姜窈知道杏儿是个能干聪慧的女子,会把日子过得很好。
只是,她脸上的那道疤,实在是太过碍眼。
太深了。
她拿刀子划的时候像是下定决心要毁容。
也不知道空间那片溪水能不能让伤疤淡化,甚至消失。
总得试试。
等杏儿洗了碗,打扫好卫生,姜窈立刻端去一杯水,“累了吧,喝完这杯水。”
杏儿接过,几口饮完,“好甜,是放了糖吗?这糖似乎比从前吃过的更好。”
以往有好吃的点心,姐姐从来都会给她留点,她也是吃过很多好东西的。
姜窈不自然的顺了顺自己的头发,倒没想到杏儿这么敏锐,“是放了糖,却是普通糖,可能是在庄里太久没吃了,因此觉得格外香。”
杏儿接受了这个说法。
姜窈又拿出一盒淡疤胶来,当然也是从姜家顺的,“你的疤,能淡一点尽量淡一点,女孩子家家的,可不能跟男人一样无所谓。”
“也是偷来的吗?”她轻声问。
姜窈噗嗤一声,“是啊,偷的姜家的。”
“多谢姐姐。”
“记得每天用。”
杏儿狠狠点头,姐姐的一片心,她珍惜。
虽然她毁了容就没妄想过恢复成原来的样子。
棚子终究不能久住。
一家九口都挤在一起,挺难受的,没有隐私,很不方便,多日没有沐浴过了。
姜窈都没办法钻到空间。
办完一场村里的集体丧事后,各家便开始重建各自的房子。
众人都不方便,因此都铆足了劲儿干,恨不得把力气用尽了。
先是临时起了一个拉屎的棚子。
随后是扒拉自家倒塌的土,开始建房子。
设计是这样的,房子结构呈“凹”字,卧房就有六间,加上灶房和客厅就有八间,比之前多了两间房。
孩子们和杏儿各占一间房。
东侧种菜,北侧是个大院子,供孩子们玩儿。
院子一角有一棵很大的大桑树,到了秋天成熟的时候,无数紫色桑葚唰唰往下落,孩子们在地上捡,小鸡儿也扑棱着翅膀来啄,可甜了。
哪怕是这场大地震,依旧没有让它倒塌屈服,只是翻了些根系出来,整个树歪了点罢了。
生命多么坚强啊。
姜窈从空间里给树根倒了些水,希望它今年还能结出许多的桑葚来。
地震过后,天气就给力起来。
没怎么下雨,晴天多。
房子建的很快,因为有周大伯和余粮仓满兄弟来帮忙,再加上三兄弟一些村里玩得好的都来了,不到五天,房子便建好了。
等他们先入住,再一起给周大伯家建,不过,在这期间,还得再腾出两间房让周大伯母带着女儿儿媳和孙子来借住。
于是,杜氏和杏儿住一起。
大伯母带着喜儿住一间。
张氏带着小树住一间。
众人又将家当一点点的挪进屋里。
男人们搬大的,重的。
女人们搬小的,琐碎的。
姜窈也想帮忙,被杜氏和杏儿接二连三抢走手里的东西。
杜氏:“祖宗,不缺你这一丁半点的力气,你就别搁这挡路了,坐那休息去!”
杏儿:“顾惜顾惜肚里的娃儿吧姐姐,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养着,万分谨慎的养着。”
两人一唱一和的,倒像是亲母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