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村长,你在说啥呀?”
“你是不是也疯了?”
村长也不解释,带着自家儿子回家准备去了。
这回,村民们慌了。
村长的意义到底是不一样的,他都这么干了,代表着什么呢。
有人慌张,但强装镇定,依旧不行动。
倒是不少有心人,开始悄悄回家准备了。
晌午。
大家依旧在地里忙活,姜窈跟着李阿秀回家去做饭。
稀饭,一碗腊肉片,再加上一桶绿豆汤。
姜窈悄悄放了点空间水在其中。
这些天,她多次放了空间水在水缸里。
家里人毫无察觉。
姜窈提着饭和菜,李阿秀提着一桶沉沉的绿豆汤。
“窈窈,最近家里多吃许多肉,我感觉身体都好多了呢,上午弯腰收了半天,有些累,但比前些年好多了。”
她想说,肉真是个好东西。
前些年没得肉吃,每次秋收都要人半条命。
姜窈笑,这可不仅仅是肉的功劳。
“那你可多吃些,最近几日要吃大苦头了,我干不了这活儿,只能在旁边看着。”
“你在旁边看着就成,娇生惯养的,还怀着孩子,哪能干这活儿,但也得多吃一些,多吃肉,肚里的娃才健康。”
李阿秀也盼着家里能多一个孩子,这可能是家里这几年唯一的一个出生的孩子。
她是生产时伤了身子,不能再有了,若是小叔子还不成亲,这孩子可就珍贵了。
尤其是这是老二和窈窈的孩子,定是聪明又强壮。
将来指不定还能有大出息呢。
她的想法就是这么朴素,这孩子有出息之后,还能带一带哥哥姐姐们,过上天天吃肉的好日子。
“你走慢些,可别摔着,还提得动吗?”实在是缺人手,全家齐上阵,不然也不会劳动姜窈。
“大嫂,我好得很,快去吧,娘他们怕是饿极了。”
她体质早已改善,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娇弱的富家小姐了。
一家几口人加上一个屁颠屁颠来帮忙的阿铁,看到饭菜来了,便收了镰刀。
他们都戴了草帽,遮阳,却依旧被头顶的大太阳晒得满脸通红,汗流浃背。
像是在水里泡过一样,一身湿透。
坐在田埂上,一棵大树下。
把饭菜打开,放碗筷,围坐成一团。
一口饭,一口肉,一口汤,吃得津津有味,狼吞虎咽,像是下一秒就要饿死了。
姜窈不觉得粗鲁,反而觉得满足,心疼。
又一件大事儿在办了,等蝗灾真的来了也不怕,因为稻子都收进米仓里,它们怎么嚣张也吃不到了。
吃饱喝足。
心满意足了。
周三干脆就地躺在田埂上,喟叹一声,“舒服了!”
“赶紧的,坐这里休息休息,一会儿还得下地呢。”杜氏看着在田埂上打滚,还有不少牛劲儿的大石头大声道。
这孙子,真能闹腾,下午还得给他安排点更重的活儿。
“还剩这么多的地,早点干完早点好!”
“阿秀,你把饭菜收了,陪着窈窈回家歇个晌,一会儿再来!”
众人躲在树荫下,小憩。
而阿秀和姜窈两妯娌,屁股后面跟着俩小狼崽回家午觉去了。
秋收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。
顶着大太阳,收割,打稻谷,分离谷壳,晾晒,储存。
分工明确。
男人们下地收割,女人们打稻谷到晾晒储存。
一波又一波,谷仓慢慢被填满。
多亏有这一辆骡车。
尤其是这骡子,白日就没休息过,被自家弄完,还得被周大伯家借。
可怜呢,得多吃点好草料。
“多吃点,吃饱吃好,多干活。”
姜窈给骡子喂草,又喂了空间水,骡子的状态立刻就好多了。
随着周家的秋收接近尾声。
姜窈发现,还有不少人家也悄咪咪的开始收割了。
她想,这可能就是人性的劣根性了。
当初地动,天天预警,天天提醒,就是不听。
现在村长专心忙自家了,不管他们,随便他们了,他们倒是心里不安起来,自己主动动起来了。
有句话叫什么,好东西才要悄咪咪的藏起来呢。
还有一个原因,可能是不服管教不听话没有危机意识的人,大多数早已葬身在上次地龙翻身之中。
现在活下来的就听话学乖了。
这叫适者生存。
第六日,周家秋收正式完工了。
饱满的哗啦啦的稻谷进了粮仓,看着都叫人觉得舒服。
周大很仔细的算了算数量。
他都做好了比去年少很多的准备,可数起来,竟然比去年还多上五大筐。
这绝对算是丰收了呀。
当他说出这消息,果然引得众人欣喜,就连晚饭,杜氏都不吝惜的多放了一大碗米。
而周家三兄弟弄完自己家的稻子,又开始拉着骡子去帮阿铁了。
这家伙孤身一人,但家里也传下来二亩肥田,一亩中等地,需要费一些力气收割的。
你帮我,我帮你,这叫礼尚往来。
有了三兄弟帮忙,阿铁不过废了一日多功夫,便全部收割了,接下来,就是晒谷,再入粮仓的事儿,就不必帮忙了。
又一日。
当周家人坐在饭桌上,品尝着杜氏和杏儿精心制作的犒劳这次秋收的大餐时,灾难悄然而至。
“这鸡汤可真甜!正如我的心情!”周三脸上露出十分夸张的表情,但又十分恰当的代表了众人的心情。
这场秋收终于……完美结束啦。
大石头喝了一碗鸡汤,在院子门口玩。
“那是什么?”
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小片肥嘟嘟的虫子。
大石头眼疾手快抓了一把,献宝似的递给阿娘看。
李阿秀一眼还没发现端倪,仔细一看,瞳孔猛缩,这不是蝗虫吗?
当初,窈窈是怎么说的来的?
旁人只当是他们全家一起发疯,只有他们自家人知道,这些决定都是窈窈做的,是她做的梦,是她的提醒,全家才能从那次地震中全身而退。
这次,她说会有蝗灾,要提前十几日甚至二十日收割,冒着粮食减产的风险,全家还是答应了。
没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她的每次决定都是对的。
哪怕错了也无妨,后果全家一起承担。
其实,李阿秀心里也在犹疑,蝗灾啊,许多年未见了,今年真的会出现吗?
她担忧着,又期待着。
一直到看到儿子手中这只硕大的蝗虫。
李阿秀心中的忐忑不安终于消失。
姜窈又一次说对了。
她又一次救了全家。
李阿秀慌忙的跑出院子,跑到外面,看着广阔的田地,村里是有许多人未曾收割的,此时那些地里,黑压压的一片,密密麻麻,叫人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。
这场灾难,如此不给人留生路。
“娘!蝗灾!蝗灾啊!”
李阿秀一喊,顾不上吃饭了,全家都一股脑跑出来了。
望着家门口的邻居家的田地,震惊,恐惧,深深的叹息。
身为庄稼人,这一幕是他们最不想见到的,这么多的庄稼啊,全被虫子糟蹋了,可惜,可惜,哪怕不是自家的地,不是自家的庄稼,也像是硬生生的被从身体里剜下一块肉。
姜窈提醒:“别发呆了,快去吃饭!一会儿饭菜都被虫子糟蹋了!”
杜氏如梦初醒,连连点头,“对,咱们快些吃饭!”
“吃了饭,老大,你们两口子回你们娘家,去帮帮他们抢收!”
“老二老三你们俩去杜家,帮着外公外婆收谷子!能抢多少抢多少!吃饱了再去!”
“你是不是也疯了?”
村长也不解释,带着自家儿子回家准备去了。
这回,村民们慌了。
村长的意义到底是不一样的,他都这么干了,代表着什么呢。
有人慌张,但强装镇定,依旧不行动。
倒是不少有心人,开始悄悄回家准备了。
晌午。
大家依旧在地里忙活,姜窈跟着李阿秀回家去做饭。
稀饭,一碗腊肉片,再加上一桶绿豆汤。
姜窈悄悄放了点空间水在其中。
这些天,她多次放了空间水在水缸里。
家里人毫无察觉。
姜窈提着饭和菜,李阿秀提着一桶沉沉的绿豆汤。
“窈窈,最近家里多吃许多肉,我感觉身体都好多了呢,上午弯腰收了半天,有些累,但比前些年好多了。”
她想说,肉真是个好东西。
前些年没得肉吃,每次秋收都要人半条命。
姜窈笑,这可不仅仅是肉的功劳。
“那你可多吃些,最近几日要吃大苦头了,我干不了这活儿,只能在旁边看着。”
“你在旁边看着就成,娇生惯养的,还怀着孩子,哪能干这活儿,但也得多吃一些,多吃肉,肚里的娃才健康。”
李阿秀也盼着家里能多一个孩子,这可能是家里这几年唯一的一个出生的孩子。
她是生产时伤了身子,不能再有了,若是小叔子还不成亲,这孩子可就珍贵了。
尤其是这是老二和窈窈的孩子,定是聪明又强壮。
将来指不定还能有大出息呢。
她的想法就是这么朴素,这孩子有出息之后,还能带一带哥哥姐姐们,过上天天吃肉的好日子。
“你走慢些,可别摔着,还提得动吗?”实在是缺人手,全家齐上阵,不然也不会劳动姜窈。
“大嫂,我好得很,快去吧,娘他们怕是饿极了。”
她体质早已改善,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娇弱的富家小姐了。
一家几口人加上一个屁颠屁颠来帮忙的阿铁,看到饭菜来了,便收了镰刀。
他们都戴了草帽,遮阳,却依旧被头顶的大太阳晒得满脸通红,汗流浃背。
像是在水里泡过一样,一身湿透。
坐在田埂上,一棵大树下。
把饭菜打开,放碗筷,围坐成一团。
一口饭,一口肉,一口汤,吃得津津有味,狼吞虎咽,像是下一秒就要饿死了。
姜窈不觉得粗鲁,反而觉得满足,心疼。
又一件大事儿在办了,等蝗灾真的来了也不怕,因为稻子都收进米仓里,它们怎么嚣张也吃不到了。
吃饱喝足。
心满意足了。
周三干脆就地躺在田埂上,喟叹一声,“舒服了!”
“赶紧的,坐这里休息休息,一会儿还得下地呢。”杜氏看着在田埂上打滚,还有不少牛劲儿的大石头大声道。
这孙子,真能闹腾,下午还得给他安排点更重的活儿。
“还剩这么多的地,早点干完早点好!”
“阿秀,你把饭菜收了,陪着窈窈回家歇个晌,一会儿再来!”
众人躲在树荫下,小憩。
而阿秀和姜窈两妯娌,屁股后面跟着俩小狼崽回家午觉去了。
秋收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。
顶着大太阳,收割,打稻谷,分离谷壳,晾晒,储存。
分工明确。
男人们下地收割,女人们打稻谷到晾晒储存。
一波又一波,谷仓慢慢被填满。
多亏有这一辆骡车。
尤其是这骡子,白日就没休息过,被自家弄完,还得被周大伯家借。
可怜呢,得多吃点好草料。
“多吃点,吃饱吃好,多干活。”
姜窈给骡子喂草,又喂了空间水,骡子的状态立刻就好多了。
随着周家的秋收接近尾声。
姜窈发现,还有不少人家也悄咪咪的开始收割了。
她想,这可能就是人性的劣根性了。
当初地动,天天预警,天天提醒,就是不听。
现在村长专心忙自家了,不管他们,随便他们了,他们倒是心里不安起来,自己主动动起来了。
有句话叫什么,好东西才要悄咪咪的藏起来呢。
还有一个原因,可能是不服管教不听话没有危机意识的人,大多数早已葬身在上次地龙翻身之中。
现在活下来的就听话学乖了。
这叫适者生存。
第六日,周家秋收正式完工了。
饱满的哗啦啦的稻谷进了粮仓,看着都叫人觉得舒服。
周大很仔细的算了算数量。
他都做好了比去年少很多的准备,可数起来,竟然比去年还多上五大筐。
这绝对算是丰收了呀。
当他说出这消息,果然引得众人欣喜,就连晚饭,杜氏都不吝惜的多放了一大碗米。
而周家三兄弟弄完自己家的稻子,又开始拉着骡子去帮阿铁了。
这家伙孤身一人,但家里也传下来二亩肥田,一亩中等地,需要费一些力气收割的。
你帮我,我帮你,这叫礼尚往来。
有了三兄弟帮忙,阿铁不过废了一日多功夫,便全部收割了,接下来,就是晒谷,再入粮仓的事儿,就不必帮忙了。
又一日。
当周家人坐在饭桌上,品尝着杜氏和杏儿精心制作的犒劳这次秋收的大餐时,灾难悄然而至。
“这鸡汤可真甜!正如我的心情!”周三脸上露出十分夸张的表情,但又十分恰当的代表了众人的心情。
这场秋收终于……完美结束啦。
大石头喝了一碗鸡汤,在院子门口玩。
“那是什么?”
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小片肥嘟嘟的虫子。
大石头眼疾手快抓了一把,献宝似的递给阿娘看。
李阿秀一眼还没发现端倪,仔细一看,瞳孔猛缩,这不是蝗虫吗?
当初,窈窈是怎么说的来的?
旁人只当是他们全家一起发疯,只有他们自家人知道,这些决定都是窈窈做的,是她做的梦,是她的提醒,全家才能从那次地震中全身而退。
这次,她说会有蝗灾,要提前十几日甚至二十日收割,冒着粮食减产的风险,全家还是答应了。
没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她的每次决定都是对的。
哪怕错了也无妨,后果全家一起承担。
其实,李阿秀心里也在犹疑,蝗灾啊,许多年未见了,今年真的会出现吗?
她担忧着,又期待着。
一直到看到儿子手中这只硕大的蝗虫。
李阿秀心中的忐忑不安终于消失。
姜窈又一次说对了。
她又一次救了全家。
李阿秀慌忙的跑出院子,跑到外面,看着广阔的田地,村里是有许多人未曾收割的,此时那些地里,黑压压的一片,密密麻麻,叫人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。
这场灾难,如此不给人留生路。
“娘!蝗灾!蝗灾啊!”
李阿秀一喊,顾不上吃饭了,全家都一股脑跑出来了。
望着家门口的邻居家的田地,震惊,恐惧,深深的叹息。
身为庄稼人,这一幕是他们最不想见到的,这么多的庄稼啊,全被虫子糟蹋了,可惜,可惜,哪怕不是自家的地,不是自家的庄稼,也像是硬生生的被从身体里剜下一块肉。
姜窈提醒:“别发呆了,快去吃饭!一会儿饭菜都被虫子糟蹋了!”
杜氏如梦初醒,连连点头,“对,咱们快些吃饭!”
“吃了饭,老大,你们两口子回你们娘家,去帮帮他们抢收!”
“老二老三你们俩去杜家,帮着外公外婆收谷子!能抢多少抢多少!吃饱了再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