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子越近,姜窈心中越是忐忑,不安。
前世,这一年过得都很苦,但从前的那些危机,地龙翻身,蝗灾,都有周景年挡在前面。
没粮了,他就去打猎换粮,甚至去打劫富家,总能搞到粮食养活全家。
只有这一遭,生产,这一关得她自己过。
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种痛苦。
难产,生了两天两夜,差一点就一尸两命,产婆还问保大保小。
当时她只想说,让她死吧,反正活着也没意思,就让这孩子活下去。
皆大欢喜。
可产婆听的是周景年的话,杜氏的话,他们都要保她。
很奇怪,原本意识模糊的她,躺在床上听得清清楚楚,那一瞬间,原本就冰冷的心突然猛力跳动了一下。
她一直觉得自己嫁入这个家,对周家人来说唯一的价值就是怀着的娃儿。
他们无论如何都应该保小的。
可他们选择了她,姜窈怎么可能不触动。
她又有劲了,奋力的生,疼的昏过去了,以为再也醒不过来了,甚至梦到了她娘,她娘来接她了。
可她还是留着一口气,活了下来。
有时候她也觉着可笑,猫儿大的小崽子,竟然也这么难生。
生产之后。
她原本就孱弱的身体更不好了,而孩子竟比她更瘦弱,生来带病,注定短命。
原本对这孩子没感情的她,日子见长生了浓厚的怜惜之情,开始用心的照顾他,用心的陪着他。
日子虽艰难,却也有滋有味了。
姜窈触碰着鼓起的肚皮,仿佛能够透过这一层,碰到腹中孩子的手。
她不怕疼,唯一担心的就是这孩子生出来,还有旧疾。
那时候,便是真正的心痛如刀绞了。
况且,这年冬天也是难过的。
比往常的冬更加古怪,无常。
原本天气一直很舒服,却突然在十月初的某一日突然变冷。
从穿一件衣服到穿三件都出不了门。
一夜入冬。
这也是个很漫长的冬天。
光是村里都冻死了十多人,更别说外面了。
所以,一有时间,姜窈就催促周景年去山上砍柴,哪怕足够用了,但还是得多砍一些,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。
再准备足够的粮和肉和菜,准备足够多的稻草,搭好鸡棚,做好一整个冬都不出门的准备。
最重要的是茅厕要修缮好,一定要足够多的稻草,足够的坚固,还不能进风。
不然,上个大的,屁股都冻硬了。
隔天。
姜窈起床,周景年还在睡。
他昨晚忙活了一晚上,恨不得一夜就将那些稻子都收拾好了。
孩子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盛大的场面,前所未有的饱满稻穗,外面的地一亩能有二百斤算不错了,空间里一亩地翻了三倍多,有六百多斤。
姜窈想让他好好休息,没有叫他。
“娘。”
杜氏早就起了,她养成了习惯,公鸡打鸣第一声,她就起床洗漱做饭扫地。
粥已经煮好了,热腾腾的,香喷喷的。
杜氏又给她拿了两个煮熟的鸡蛋,“多吃点,最近几日家里最勤奋的当属那几只鸡了,下蛋下个不停,咱都有口福了。”
她又瞥了一眼房里,“老二呢?”
“还在睡呢娘。”
姜窈小口小口的喝起粥来,“让他睡吧,昨天也累着了。”
杜氏原本打算叫他起床的,见她开口,便不去了。
很快,大房和老三都起床了。
老大老三准备上山去打猎砍柴,问,“老二呢?”
他们都以为他先一步上山了。
完全没想过睡懒觉这一选项。
“他还在房里,大哥三弟你们先去吧。”姜窈道。
兄弟俩惊讶的对视,也不多说,离开。
喝完粥。
几个妇人就开始干活了。
主要是做冬衣,做冬鞋。
要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一身。
杜氏和李阿秀是熟练工,自然是主力,姜窈也是学过女红的,不过她做得慢,就打打下手。
期间,姜窈不断提醒,“娘,嫂子,多往里头塞一点,衣裳做厚实一点。”
“我做梦梦到了,今年冬天冷得很呢,咱们这点不能省……”
杜氏和李阿秀看着这外面的天气,穿着薄薄的外套都觉得有些热,无法想象今年冬天能有多冷。
大家都说,大灾之后就是大福,过了蝗灾之后就都是好日子呢,今年冬天会过得很舒服。
但她们还是听姜窈的,努力往里面多塞棉花,针脚细密,做的厚实,耐穿,抗冻。
又过了一个多时辰。
周景年醒了,从屋里出来,越过他们去灶房,想吃点东西。
被杜氏一顿阴阳怪气,“呦,家里的老爷起床喽,要不要小的给你煮个饭吃啊?”
周景年:“饿了,我先自己找点吃的填填肚子。”
甚至等不及杜氏做饭。
好在杜氏虽然生气,却还是想着儿子的,灶房里留了一大碗粥。
周景年简单洗漱后,端起粥,就跟喝水一样,大口大口不歇气的一口喝完了。
“我上山了。”
他拿起捕猎工具,往山上去了。
杏儿在一旁看医书,摆弄药材,时间越近,她也越紧张,到底是姜窈的第一胎。
村子被封了,村里一个正经的稳婆都没有,就一些生过孩子就说自己很有经验的妇人。
若是出点意外,就问保大保小,杏儿可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儿都寄托在她们身上。
她问姜窈要了一本关于妇人的医术,以及生产时需要的药材,止血的,养气的,最好能买点上了年份的昂贵人参是最好的。
可惜家里就这条件,没办法。
她仔细的阅读妇人生产时的注意事项,开几指,怎么用力,怎么接生,剪脐带,吃什么喝什么,包括遇到难产,或者大出血怎么办。
她得做足准备,为了不到两个月后的瓜熟蒂落。
看着杏儿抓耳挠腮,姜窈有些好笑,“好了好了,累了吧,别看书了,休息休息眼睛。”
杏儿刚想吐槽条件的简陋,想到什么,又瞬间闭上嘴,不能给产妇传播一些不好的情绪啊,产妇的心情是很重要的。
“好吧,眼睛确实有些累了,我来裁布吧,给宝儿做几件小衣服。”
小衣服其实有不少了,新的有三套,旧的十几套都有,都是这两年生了孩子的村里人拿过来的。
小孩皮肤娇嫩,穿旧衣服是比新衣服要好些。
眼看着从太阳升起,到夕阳西下。
再到余晖慢慢暗淡。
兄弟三人还没回来。
“咦,这天都黑了,也没说今天在山上过夜,怎么还没回。”李阿秀有些担忧。
大石头拿着一把木制的宝剑指向山头,像个斗志昂扬的将军,“娘,别着急,我去找爹他们!”
杜氏:“饭都做好了,是该找找他们,大石头,跟你姐顺着这条路到山脚下,看看他们回来没有。”
“出发!”
大石头拿宝剑指着山头,又指向他姐的后脑勺,“冲冲冲!”
走在前面的紫晴好像后面长了眼睛,一转身,一刻都不犹豫,狠狠踹向他屁股,踹了他个狗吃屎。
大石头摸了摸屁股爬起来,愤怒的拿宝剑指着她,“狗贼,敢踹我,往哪里跑!”
紫晴一溜烟的往山脚的路跑了。
姜窈在院门口看着这一幕,啼笑皆非。
片刻后。
揣着大宝剑的大石头满脸兴奋的跑回来了,像个上蹿下跳的猴子,“爹二叔三叔回来了!”
“野猪!三只大野猪!我们有肉吃喽!”
前世,这一年过得都很苦,但从前的那些危机,地龙翻身,蝗灾,都有周景年挡在前面。
没粮了,他就去打猎换粮,甚至去打劫富家,总能搞到粮食养活全家。
只有这一遭,生产,这一关得她自己过。
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种痛苦。
难产,生了两天两夜,差一点就一尸两命,产婆还问保大保小。
当时她只想说,让她死吧,反正活着也没意思,就让这孩子活下去。
皆大欢喜。
可产婆听的是周景年的话,杜氏的话,他们都要保她。
很奇怪,原本意识模糊的她,躺在床上听得清清楚楚,那一瞬间,原本就冰冷的心突然猛力跳动了一下。
她一直觉得自己嫁入这个家,对周家人来说唯一的价值就是怀着的娃儿。
他们无论如何都应该保小的。
可他们选择了她,姜窈怎么可能不触动。
她又有劲了,奋力的生,疼的昏过去了,以为再也醒不过来了,甚至梦到了她娘,她娘来接她了。
可她还是留着一口气,活了下来。
有时候她也觉着可笑,猫儿大的小崽子,竟然也这么难生。
生产之后。
她原本就孱弱的身体更不好了,而孩子竟比她更瘦弱,生来带病,注定短命。
原本对这孩子没感情的她,日子见长生了浓厚的怜惜之情,开始用心的照顾他,用心的陪着他。
日子虽艰难,却也有滋有味了。
姜窈触碰着鼓起的肚皮,仿佛能够透过这一层,碰到腹中孩子的手。
她不怕疼,唯一担心的就是这孩子生出来,还有旧疾。
那时候,便是真正的心痛如刀绞了。
况且,这年冬天也是难过的。
比往常的冬更加古怪,无常。
原本天气一直很舒服,却突然在十月初的某一日突然变冷。
从穿一件衣服到穿三件都出不了门。
一夜入冬。
这也是个很漫长的冬天。
光是村里都冻死了十多人,更别说外面了。
所以,一有时间,姜窈就催促周景年去山上砍柴,哪怕足够用了,但还是得多砍一些,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。
再准备足够的粮和肉和菜,准备足够多的稻草,搭好鸡棚,做好一整个冬都不出门的准备。
最重要的是茅厕要修缮好,一定要足够多的稻草,足够的坚固,还不能进风。
不然,上个大的,屁股都冻硬了。
隔天。
姜窈起床,周景年还在睡。
他昨晚忙活了一晚上,恨不得一夜就将那些稻子都收拾好了。
孩子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盛大的场面,前所未有的饱满稻穗,外面的地一亩能有二百斤算不错了,空间里一亩地翻了三倍多,有六百多斤。
姜窈想让他好好休息,没有叫他。
“娘。”
杜氏早就起了,她养成了习惯,公鸡打鸣第一声,她就起床洗漱做饭扫地。
粥已经煮好了,热腾腾的,香喷喷的。
杜氏又给她拿了两个煮熟的鸡蛋,“多吃点,最近几日家里最勤奋的当属那几只鸡了,下蛋下个不停,咱都有口福了。”
她又瞥了一眼房里,“老二呢?”
“还在睡呢娘。”
姜窈小口小口的喝起粥来,“让他睡吧,昨天也累着了。”
杜氏原本打算叫他起床的,见她开口,便不去了。
很快,大房和老三都起床了。
老大老三准备上山去打猎砍柴,问,“老二呢?”
他们都以为他先一步上山了。
完全没想过睡懒觉这一选项。
“他还在房里,大哥三弟你们先去吧。”姜窈道。
兄弟俩惊讶的对视,也不多说,离开。
喝完粥。
几个妇人就开始干活了。
主要是做冬衣,做冬鞋。
要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一身。
杜氏和李阿秀是熟练工,自然是主力,姜窈也是学过女红的,不过她做得慢,就打打下手。
期间,姜窈不断提醒,“娘,嫂子,多往里头塞一点,衣裳做厚实一点。”
“我做梦梦到了,今年冬天冷得很呢,咱们这点不能省……”
杜氏和李阿秀看着这外面的天气,穿着薄薄的外套都觉得有些热,无法想象今年冬天能有多冷。
大家都说,大灾之后就是大福,过了蝗灾之后就都是好日子呢,今年冬天会过得很舒服。
但她们还是听姜窈的,努力往里面多塞棉花,针脚细密,做的厚实,耐穿,抗冻。
又过了一个多时辰。
周景年醒了,从屋里出来,越过他们去灶房,想吃点东西。
被杜氏一顿阴阳怪气,“呦,家里的老爷起床喽,要不要小的给你煮个饭吃啊?”
周景年:“饿了,我先自己找点吃的填填肚子。”
甚至等不及杜氏做饭。
好在杜氏虽然生气,却还是想着儿子的,灶房里留了一大碗粥。
周景年简单洗漱后,端起粥,就跟喝水一样,大口大口不歇气的一口喝完了。
“我上山了。”
他拿起捕猎工具,往山上去了。
杏儿在一旁看医书,摆弄药材,时间越近,她也越紧张,到底是姜窈的第一胎。
村子被封了,村里一个正经的稳婆都没有,就一些生过孩子就说自己很有经验的妇人。
若是出点意外,就问保大保小,杏儿可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儿都寄托在她们身上。
她问姜窈要了一本关于妇人的医术,以及生产时需要的药材,止血的,养气的,最好能买点上了年份的昂贵人参是最好的。
可惜家里就这条件,没办法。
她仔细的阅读妇人生产时的注意事项,开几指,怎么用力,怎么接生,剪脐带,吃什么喝什么,包括遇到难产,或者大出血怎么办。
她得做足准备,为了不到两个月后的瓜熟蒂落。
看着杏儿抓耳挠腮,姜窈有些好笑,“好了好了,累了吧,别看书了,休息休息眼睛。”
杏儿刚想吐槽条件的简陋,想到什么,又瞬间闭上嘴,不能给产妇传播一些不好的情绪啊,产妇的心情是很重要的。
“好吧,眼睛确实有些累了,我来裁布吧,给宝儿做几件小衣服。”
小衣服其实有不少了,新的有三套,旧的十几套都有,都是这两年生了孩子的村里人拿过来的。
小孩皮肤娇嫩,穿旧衣服是比新衣服要好些。
眼看着从太阳升起,到夕阳西下。
再到余晖慢慢暗淡。
兄弟三人还没回来。
“咦,这天都黑了,也没说今天在山上过夜,怎么还没回。”李阿秀有些担忧。
大石头拿着一把木制的宝剑指向山头,像个斗志昂扬的将军,“娘,别着急,我去找爹他们!”
杜氏:“饭都做好了,是该找找他们,大石头,跟你姐顺着这条路到山脚下,看看他们回来没有。”
“出发!”
大石头拿宝剑指着山头,又指向他姐的后脑勺,“冲冲冲!”
走在前面的紫晴好像后面长了眼睛,一转身,一刻都不犹豫,狠狠踹向他屁股,踹了他个狗吃屎。
大石头摸了摸屁股爬起来,愤怒的拿宝剑指着她,“狗贼,敢踹我,往哪里跑!”
紫晴一溜烟的往山脚的路跑了。
姜窈在院门口看着这一幕,啼笑皆非。
片刻后。
揣着大宝剑的大石头满脸兴奋的跑回来了,像个上蹿下跳的猴子,“爹二叔三叔回来了!”
“野猪!三只大野猪!我们有肉吃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