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 败军之将-《大唐:我李承乾,绝不被废》

  辽河西岸,唐军大营。

  气氛,压抑得如同坟墓。

  泊灼口渡河的惨败,像一块巨石,压在每一个士兵的心头。

  数千名将士,或葬身鱼腹,或死于箭下,或在混乱中被自己人踩踏而死。

  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,被洪水卷走,不知所踪。

  这是东征先锋营,自成立以来,遭受的第一次,也是最惨痛的一次失败。

  所有的士兵,都垂头丧气,士气低落到了极点。

  中军大帐之内,更是愁云惨淡。

  副帅侯君集,这位曾经在朝堂上意气风发的陈国公,此刻却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,盔歪甲斜,面如死灰地跪在地上。

  他的身旁,还跪着十余名参与了渡河指挥的郎将和校尉,一个个噤若寒蝉,头都不敢抬。

  李承乾,端坐于帅案之后。

  他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,看着案几上那张由斥候刚刚送回来的,泊灼口战损报告。

  报告上的每一个数字,都像一把刀,狠狠地,剜着他的心。

  但脸上的表情,却平静得可怕。

  越是愤怒,他便越是平静。这是他两世为人,早已磨砺出的心性。

  李积、李纲、马周等人,侍立两侧,皆是面色凝重。

  今日,太子殿下,要杀人了。

  不杀人,不足以平军愤。

  不杀人,不足以正军法。

  “侯副帅。”

  良久,李承乾终于开口,声音,平淡得不带一丝波澜。

  “你,可知罪?”

  侯君集浑身一颤,猛地抬起头,眼中充满了血丝和不甘。

  他张了张嘴,想辩解,想说这是天灾,想说高句丽人太过狡猾。

  但当他对上李承乾那双冰冷得不含一丝情感的眸子时,所有的话,都被堵在了喉咙里。

  任何的辩解,在绝对的失败面前,都是苍白的。

  他深吸一口气,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重重地,叩首在地。

  “……末将,指挥失当,致使大军惨败,有负陛下重托,有负殿下信任。”

  “末将……罪该万死!”

  “罪该万死?”李承乾的嘴角,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,“侯副帅,你这句话,说得倒是轻巧。”

  “你一句‘罪该万死’,就能换回那数千名,因为你的愚蠢指挥,而无辜惨死的袍泽的性命吗?”

  “一句‘罪该万死’,就能弥补我大唐军队,因此而遭受的巨大损失吗?”

  “‘罪该万死’,就能让那些在对岸,正耀武扬威的高丽蛮子,跪地求饶吗?”

  李承乾的声音,一句比一句严厉,一句比一句冰冷!

  如同重锤一般,狠狠地,砸在侯君集的心上!

  侯君集的头,埋得更低了,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。

  他能感觉到,一股浓烈至极的杀气,从太子殿下的身上,弥漫开来,几乎要将他吞噬。

  他毫不怀疑,下一刻,太子,就会下令,将他拖出去斩了!

  “殿下息怒!”

  就在此时,行军长史李积,再次站了出来。

  他躬身对李承乾说道:“殿下,侯公爷此次,确有指挥不当之过。但,胜败乃兵家常事。我军初至辽东,对地形、水文皆不熟悉,遭遇此等意外,亦有可原。”

  “如今,大军新败,士气低落。若再斩杀主将,恐……军心更乱啊!”

  “还请殿下,三思!”

  李积这番话,看似是在为侯君集求情,实则是在提醒李承乾,要以大局为重。

  李承乾看了李积一眼,没有说话。

  李积说的是对的。

  现在,不是杀侯君集的时候。

  侯君集,虽然愚蠢,虽然可恨,但他毕竟是父皇亲点的副帅,是兵部尚书,在军中,还有着不小的影响力。

  杀了他,容易。

  但杀了之后,如何向父皇交代?如何稳定这支刚刚经历了大败的军队?

  这才是难题。

  李承乾沉吟了片刻,缓缓说道:

  “李长史所言,不无道理。”

  他的目光,再次落在了侯君集的身上,那目光,像是在看一个死人。

  “侯君集,死罪,可免。”

  侯君集闻言,心中一松,刚想叩头谢恩。

  却听李承乾接下来的话,如同最恶毒的诅咒,钻入他的耳中。

  “但活罪难逃!”

  “从今日起,剥夺你副帅之职,以及……兵部尚书之一切职权!”

  “你,给孤,当一个……马前卒!”

  “每日,负责为孤,牵马执鞭!端茶送水!”

  “直到……你用真正的战功,来洗刷你今日的耻辱为止!”

  马前卒!

  牵马执鞭!

  真比直接杀了他,还要让他感到屈辱一万倍!

  让堂堂的陈国公,大唐的兵部尚书,去给太子当一个牵马的仆役?!

  简直是将他的脸面,狠狠地,踩在地上,再用脚碾上几万遍!

  侯君集的身体,剧烈地颤抖起来,他的牙齿,咬得“咯咯”作响,双眼之中,充满了血红色的怨毒与疯狂!

  他想反抗!他想咆哮!

  当他看到太子那双冰冷无情的眼睛时,所有的勇气,都如同被冰水浇灭的火焰,瞬间熄灭。

  他若敢说一个“不”字。

  太子,真的会当场杀了他。

  而且,是以“临阵怯战,贻误军机”的罪名,让他死得,连渣都不剩。

  “……末将……领……罪。”

  侯君集从牙缝里,一个字一个字地,挤出了这句话。

  每一个字,都像一把刀,在凌迟着他的尊严。

  处理完了侯君集。

  李承乾的目光,又落在了那些跪在地上的郎将和校尉身上。

  “至于尔等,身为军官,不能明辨是非,亦有失察之过!”

  “——各降一级,罚俸三月!戴罪立功!”

  “若再有下次,定斩不饶!”

  “谢殿下不杀之恩!”那些将领如蒙大赦,连忙叩头。

  至此,泊灼口惨败的“责任人”,都已处置完毕。

  李承乾的雷霆手段,让整个中军大帐,都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。

  所有将领,看着那个平静地,重新坐回帅案后的太子殿下,心中都升起了一个共同的念头:

  这太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,更有杀伐果决,不容置疑的铁血手腕!

  “好了。”李承乾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挥了挥手。

  “胜败已成定局,一味追究责任,已无意义。”

  “现在,我们该讨论的,是如何将这场败仗,打回来!”

  他的目光,扫过在场的李积、李纲、马周等人。

  “诸位,有何高见?”

  大帐之内,一片沉默。

  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,士气低落,粮草受损,对岸还有高句丽重兵把守。

  这个时候,谁还敢轻易言战?

  就在此时,李承乾,却忽然笑了。

  那笑容,自信,从容,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。

 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,拿起一根红色的令箭,没有丝毫的犹豫,狠狠地,插在了辽河东岸,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位置!

  一个距离泊灼口足足有两百里之遥,地势险峻,水流湍急,被所有兵法家,都视为“绝地”的渡河点!

  “孤意已决!”

  李承乾的声音,如同金石相击,掷地有声!

  “三日之后,全军轻装简从,夜袭此地!”

  “孤,要让高句丽人知道。”

  “我大唐的军队,从哪里跌倒,便要……百倍奉还地,从哪里杀回去!”

  “这一战,不成功,便成仁!”

  “孤,将与诸君,一同血战辽东!”

  那股一往无前,破釜沉舟的决绝气势,瞬间点燃了帐内所有将领心中的火焰!

  他们的眼中,重新燃起了斗志!

  是啊,败了又如何?

  只要太子殿下还在!

  只要他们,还有一战的勇气!

  这辽东,就还是他们大唐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