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 想搞一波大的-《寒门布衣天子》

  钱惟庸如此担心孙嵩那头老狐狸。

  这也是因为与他相处多年。

  知道孙嵩,同样是一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满肚子坏心思的奸诈小人。

  这些天他虽然天天躲在府里,说是要为皇上祈福七七四十九天。

  但谁知他私底下,会不会又在玩什么阴谋诡计?

  他们钱孙李吴四人!

  能到惠宗帝的绝对信赖,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,绝对不可轻视。

  他身为宰相,权力当然算是最大。

  但孙嵩是御史中丞,李缅为工部尚书,吴一贯为大内总管,也都各一个地盘。

  在惠宗帝心目中,也分不清他最终信任谁会更多一些。

  而他们四人,不仅仅代表个人,身后更是分别代表着,各自庞大家族的利益。

  他们四家彼此合作,但又相互竞争和提防。

  就如上次钱喜与孙世卫见面后,急匆匆赶回来向他汇报。

  惠宗帝曾私下赏赐了一块“芙芳仙皂”,给了孙嵩这只老狐狸!

  说是仙家之物,多用用可以延年益寿等。

  他贵为当朝宰相,惠宗帝竟然没有优先赏赐给他。

  而赏赐给孙嵩,这意味着什么?

  他为此也是紧张了一晚。

  第二天一大早,就跑到宫里求见惠宗帝。

  大内总管吴一贯还以为朝廷上遇到什么大事,赶紧进行通报。

  等了好久。

  惠宗帝一脸疲倦出来,一问才知,他竟然是来求赐“芙芳仙皂”的。

  当时惠宗帝听闻也是哈哈大笑起来。

  随后更是很爽快的赏赐了给他两块“芙芳仙皂”,分别是“紫气东来”和“鸿运当头。”

  这让顿时,心情大好。

  从这件事上,也表明他在惠宗帝心目中,地位更为重要。

  等他回府亲自沐浴使用后,

  顿时感觉浑身清爽,体会为何这宝物为何会被称为“仙皂”了。

  而更让他高兴的是,皇帝赏赐他两块“芙芳仙皂”,比孙嵩还多了一块,这就力压他孙嵩一头。

  事后,他故意让钱喜,将这事对外宣传出去。

  这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事。

  而那些没有得到皇上赏赐“芙芳仙皂”的官员们。

  听闻后,都是羡慕不已,更是偷偷私下打听,这“仙皂”到底有什么妙用。

  怎么也能得到一块才好。

  而就在这时期,京城里突然就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。

  此等贡品乃是福兴伯,特意研制后,进献给皇上求仙专用的。

  如有官员需要。

  福兴伯府也有专售适合京城勋贵世家使用,稍比皇家专用稍微低一档的高档香皂。

  但数量有限,需要有熟人转为介绍才行。

  一时间!

  之前还名不见转的小小福兴伯府,来求购香皂之人络绎不绝。

  面的这突如其来泼天富贵!

  让负责香皂销售的唐倩倩惊喜不已。

  她没想到刘天华走之前,和她说过,有一天会有人赶着上门送银子的事,现在竟然真得实现了。

  看着府里那整箱的银子,这让她也更加怀念。

  刘天华在京城陪着她的日子...

  ......

  此时!

  钱府大厅内。

  看到钱惟庸表情很是不满,钱喜也是吓了一跳。

  不是父亲为何会这么生气,他急忙道。

  “当时庆王从雁门关刚回来,对北方前线情况肯定肯定比较了解。”

  “为此,孙世卫特意找到庆王,说是去打听当时刘天华在前线表现如何?”

  “是否真在战场上,杀了契丹四王子耶律泉。”

  “以及杨家有没有虚报战功等等..” 钱喜道。

  “哦,孙世卫找上庆王,竟然是为这事?”

  钱惟庸脸色顿时缓和下来,说道。

  “这是他亲口和我说的,应该不会有假!”

  钱喜再次肯定的说道。

  “相爷,钱公子竟然这么说,这事应该就是如此!”

  户部左侍郎唐虎,沉吟一会,突然说道。

  “当日当时朝廷因为雁门关大捷如何赏赐,尤其是刘天华要不要封爵一事,一直争论不休!”

  “最后还是孙嵩孙大人提议,派人去雁门关实地巡察一下当时情况再定夺。”

  “皇上这次指派庆王作为朝廷特使去到雁门关走一趟!”

  众人听到这儿,也都点头。

  因为当日在朝廷上,情况也确实如此。

  而随着刘天华,突然被皇上召见,然后直接被皇上封为福兴伯。

  庆王去雁门关巡察的最主要的意义,也就失去了。

  再加上太子突然被废,大家现在的精力,又都关注在两位皇子身上。

  所以也就没人在关心这事了。

  “只是下官没想到,这事已经过去了,孙世卫还会如此较真,跑去到庆王那求证...”

  唐虎最后有些感慨道。

  “本相记得,孙世卫当时,还只是一名户部员外郎吧!”

  “看来他心里,确实比较关心起战事了!”

  “这也证明,当初将他调入兵部那也算是用对人了...”

  钱大均听闻,立马拍马屁说道。

  “相爷一向有识人之明....”

  “还是相爷目光长远...”

  其他人听闻,也都纷纷称赞其起来。

  但他们在谈论此事时,都没有一人再提及。

  当时朝议确定给予雁门关大捷中,那些伤亡士卒抚恤的缺口部分,什么时候补发过去。

  尤其当时钱惟庸还当众承诺后,说等户部税银一收上来,就解决此事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。

  尤其是契丹人已经退却,危机解除。

  现在除了杨家一直在盯着户部,不时进行催问讨要外。

  大家都像已经遗忘一样,不愿多提,如没有特殊情况,自然就会变成一笔烂账....

  这时。

  听到孙家与庆王没有牵连,钱惟庸也就放心下来。

  他轻咳一声,随后说道。

  “这次李峰突然被抓,应该是康王系人马再次出招....”

  钱惟庸看着众人,眼神里也透出狠厉之色。

  随后他说道。

  “现在康王与晋王彼此相争太子之位,已严重影响到朝廷稳定!”

  “不仅江南一带,光宁教余孽在蠢蠢欲动!”

  “西夏人现在趁机发兵十五万进犯陕西...”

  “为了大华政局稳定,为了皇上能避免受到这些俗事烦恼。”

  “这太子之位,真不能再如此拖延下去了....”

  听了钱惟庸的话,众官员顿时都显得激动起来。

  “相爷说得极是,太子大位确实不能如此一直悬而未决....”

  户部尚书钱大均首先表态道。

  “相爷,既然康王他们不按常理出牌,那我们这次,也要给他们来一击狠的!”

  工部左侍郎李杰提议道。

  李峰也是他们子侄,这事关乎到李家的颜面。

  现在李缅不在京城,所以由他出面,找到钱惟庸,就是想着报复回去。

  “父亲,这次我们要么不动手,要动手的话,干脆抓他们康王系人马中一个大人物!”

  “只要斩断康王的左膀右臂,让他们感到害怕,看他们那些人还怎么蹦跶...."

  这时钱喜突然说道。

  他早就对目前双方这种,相互拉扯状态不满了。

  因为这反而让孙家、郑家、王家这样的中立者,得的好处。

  为此他早就想搞一波大的,打破这种状态才好。

  反正即使出事了也有他爹顶着。

  “钱公子,下官觉得这种事,还是要谨慎些..."

  “否则一旦把对方逼急了,非出大乱子不可!”

  这时,刑部右侍郎谭磊小心的提醒道。

  他隶属于副相牛海庆分管刑法一块,本应该和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一样。

  跟随牛海庆一起,支持康王才对。

  但禁不住宰相钱惟庸的许诺和拉拢,最终投靠到了晋王一系。

  此时听闻钱喜要搞个大人物,

  他首先想到钱喜口中大人物,难道只指副相牛海庆了?

  真要这样,那就很麻烦了。

  心下顿时一惊。

  “哼,谭大人,你怕什么?”

  “虽然兵部在他们掌控中,但他们能调动多少京城禁军?”

  “别忘了吴太尉也是我们的人!”

  “他康王真要敢来硬得,那就正好将他们如废太子那样,一锅端了才好...."

  钱喜杀气腾腾的说道。

  众人听闻都是一惊,没想到钱喜胃口这么大。

  而钱惟庸听闻后,不置可否,只是淡淡道。

  “此事不可莽撞,还需思虑周全....”

  “不过明日老夫会进宫,再去探探陛下口风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