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云南宁蒗县,山间的向日葵开得正盛,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,像一个个小小的火炬。妞妞背着书包,脚步轻快地走向学校,书包里装着上海国际青少年论坛的纪念册,还有一本崭新的英语笔记本 —— 封面上,她用彩笔写着 “梦想接力本”,打算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记下来,分享给班里的同学。
刚到教室门口,就听到里面传来热闹的讨论声。张强正拿着一张图纸,给同学们讲解他的 “向日葵种植优化方案”,卓玛则在黑板上画着 “未来医院” 的最新设计图,其他同学围在旁边,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。“妞妞,你来了!” 张强看到她,立刻招手,“快给我们讲讲上海论坛的事,外国朋友是不是真的喜欢我的种植方案?”
妞妞笑着点头,从书包里拿出纪念册,翻开里面的照片:“你们看,这是我和法国艺术家的合影,她特别喜欢卓玛的画,还说要把画带回法国展出呢!还有这位外国教授,他说张强的种植方案很有创意,还给了很多改进建议,比如可以用太阳能灌溉,既环保又省钱。”
同学们凑在一起,认真地看着照片,眼里满是向往。“我也想去上海,想去国际论坛!” 一个小男孩小声说。妞妞立刻握住他的手,坚定地说:“只要我们努力学习,肯定有机会的!我已经和叶老师商量好了,咱们班成立‘梦想小组’,我负责英语,张强负责科学,卓玛负责艺术,我们一起帮助大家提升,争取明年有更多人能走出大山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
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,同学们纷纷报名加入 “梦想小组”。妞妞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,心里满是温暖 —— 她知道,这就是梦想的力量,不仅能照亮自己的路,还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前行。
同一时间的北京,念菲正在公益基金的会议室里,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做培训。投影仪上播放着 “游戏化教学” 的案例视频,视频里,山区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英语游戏,脸上满是笑容。“大家看,” 念菲指着屏幕,“对于山区孩子来说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融入游戏中,比如用‘单词接龙’学英语,用‘科学实验闯关’学自然科学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、在学中玩。”
台下的教师们认真地做着笔记,不时点头赞同。一位来自甘肃的教师举手提问:“念菲老师,我们学校的孩子英语基础比较薄弱,很多孩子连 26 个字母都认不全,该怎么设计游戏呢?”
念菲笑着回答:“您可以从最简单的‘字母儿歌’开始,先让孩子们通过唱歌记住字母,再设计‘字母找朋友’的游戏,让孩子们两两一组,找出对应的字母卡片,慢慢过渡到简单的单词游戏。我们团队已经整理了一套‘基础英语游戏教案’,会后会发给大家,里面有详细的步骤和道具制作方法,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。”
培训结束后,一位来自新疆的教师拉住念菲,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:“念菲老师,这是我记录的学生学习情况,您能帮我看看,怎么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吗?”
念菲接过笔记本,认真地翻看着。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、学习难点,还有教师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。“您做得特别好!” 念菲感动地说,“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您能关注到他们的差异,这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。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,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,就让他们用画画的方式记单词;喜欢唱歌的孩子,就教他们唱英语儿歌。”
两人聊了很久,直到夕阳西下。看着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,念菲心里满是成就感。她知道,这些教师就像一颗颗种子,回到山区后,会把 “游戏化教学” 的方法带给更多孩子,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,实现梦想。
八月的上海,骄阳似火,却挡不住 “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” 的热闹。来自中国山区的孩子和外国孩子欢聚一堂,在陈默的带领下,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,分享各自的家乡故事。
交流营的第一天,陈默带着孩子们来到上海博物馆。在书法展厅里,妞妞拿起毛笔,认真地写下 “友谊” 二字,旁边的法国女孩莉莉好奇地看着,也想尝试。妞妞耐心地教她握笔的姿势,莉莉学得很认真,虽然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,却格外开心:“妞妞,中国书法太神奇了!我要把这个‘友谊’带回家,挂在我的房间里。”
在剪纸体验区,卓玛教外国孩子剪 “福” 字。她手里的剪刀灵活地舞动着,很快就剪出一个漂亮的 “福” 字,外国孩子们纷纷鼓掌。“卓玛,你太厉害了!” 美国男孩汤姆说,“我也要剪一个‘福’字,送给我的爸爸妈妈,让他们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。”
张强则在科学实验室里,和外国孩子一起做 “向日葵生长实验”。他拿出自己设计的 “太阳能灌溉装置”,向外国孩子介绍:“这个装置可以利用太阳能抽水,灌溉向日葵,既节省能源,又能让向日葵长得更好。我们山区的阳光很充足,特别适合用这种装置。”
外国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,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。“我们可以在装置上装一个传感器,” 汤姆说,“当土壤干燥时,传感器就会自动启动灌溉系统,这样就不用人工控制了。”
张强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太好了!我们可以一起改进这个装置,让它更实用。”
交流营的日子里,孩子们一起学习、一起生活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离别那天,莉莉送给妞妞一个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:“妞妞,这是我家乡的标志,我希望你以后能来法国,我带你参观埃菲尔铁塔,给你法国的故事。”
妞妞也送给莉莉一本《大山里的外交官》英语故事书:“莉莉,这是我写的故事,里面有我们山区的生活,还有我的梦想。希望你能通过这个故事,了解中国山区的孩子,也希望我们能永远做朋友。”
看着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,依依不舍地告别,陈默心里满是感慨。他知道,这场文化交流营,不仅让外国孩子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,也让中国山区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,更重要的是,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友谊的种子,这些种子会慢慢发芽,长成连接中外的桥梁。
九月的北京,秋高气爽。叶菲的公益基金办公室里,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小林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,兴奋地说:“叶老师,‘启智班’又新增了八所学校,来自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,还有企业捐赠了两百台平板电脑,专门用于‘移动启智课堂’,以后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随时学习优质课程了!”
叶菲接过文件,指尖划过那些学校的名字 —— 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小学、吉林长白山的边境小学、辽宁盘锦的渔村小学,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藏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。“太好了!” 她笑着说,“咱们赶紧制定设备分配方案,安排志愿者去培训老师,确保‘移动启智课堂’能尽快投入使用。另外,‘秋季助学’活动也要开始筹备了,今年要多准备些课外书和学习用品,让孩子们能在新学期学到更多知识。”
正说着,王剑推门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报告:“菲儿,告诉你一个好消息!咱们的‘中外文化共建课程’入选了‘全球教育创新案例’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邀请咱们去巴黎分享经验,下个月我和你一起去,把中国的教育公益模式介绍给全世界。”
叶菲接过报告,看到里面有一张照片 —— 新疆阿勒泰的孩子和北京的孩子一起做奶疙瘩,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。“这真是个好消息!” 她激动地说,“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,邀请更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参与咱们的公益项目,让更多孩子受益。”
王剑点点头,坐在沙发上,拿出手机翻出视频:“我上周去黑龙江考察,看到大兴安岭的森林小学里,孩子们用‘移动启智课堂’学习英语,还跟着视频学画森林里的动物,特别开心。当地的校长说,自从有了‘启智班’,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,还有家长主动要求参加‘家长课堂’,想和孩子一起学习。”
叶菲看着视频里孩子们的笑脸,心里满是温暖。她知道,公益事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。而他们所做的一切,就像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种子,虽然现在还很渺小,但总有一天,会长成参天大树,为更多人遮风挡雨。
十月的巴黎,秋意正浓。叶菲和王剑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台上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介绍中国的 “启智公益项目”。投影仪上播放着 “启智班” 的照片 —— 云南宁蒗县的孩子在教室里学习英语,甘肃定西的孩子在做科学实验,新疆阿勒泰的孩子在草原上用平板电脑学习,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爱与希望。
“我们的‘启智班’不仅为山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,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梦想和创造力,” 叶菲的声音温柔而坚定,“我们相信,每个孩子都有梦想的权利,无论他们来自哪里,只要有合适的教育和支持,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”
王剑接着介绍 “中外文化共建课程”:“我们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,让中国山区的孩子和外国孩子一起学习、一起交流,不仅增进了文化理解,还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程,让更多孩子了解世界、拥抱世界,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。”
演讲结束后,很多国家的教育专家围上来,纷纷表示希望能与他们合作,将 “启智公益项目” 推广到自己的国家。“中国的教育公益模式很有创新性,” 一位来自非洲的专家说,“我们非洲也有很多山区孩子,希望能借鉴你们的经验,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。”
叶菲和王剑开心地答应了,和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,约定后续详细讨论合作方案。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厅里,看着窗外巴黎的美景,叶菲心里满是感慨。她知道,这不仅是对 “启智公益项目” 的认可,更是对中国教育公益事业的肯定。未来,他们要把这份爱和希望传递到更多国家,让更多孩子受益。
十一月的云南宁蒗县,已经有了冬日的寒意。妞妞坐在教室里,手里拿着叶菲从巴黎寄来的明信片,上面写着:“妞妞,你的故事已经被世界听到了,继续加油,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!”
教室里的 “梦想小组” 正在开展活动,妞妞教同学们读英语故事,张强给同学们讲解科学实验,卓玛则带着同学们画画。“我们要像叶老师、念菲老师他们一样,” 妞妞对同学们说,“不仅要自己实现梦想,还要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,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好。”
同学们用力点头,眼里满是坚定。窗外的向日葵已经成熟,金黄的花盘沉甸甸的,像一个个饱满的希望。妞妞看着窗外,心里满是期待 —— 她知道,新的一年,会有更多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,等待着所有心怀梦想的孩子。
同一时间的北京,叶菲、王剑、念菲和陈默坐在家里的客厅里,看着窗外渐渐飘落的树叶,聊着新一年的计划。“明年春天,咱们要把‘移动启智课堂’推广到更多国家,” 叶菲说,“还要和非洲的教育机构合作,在当地设立‘启智班’,为非洲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。”
王剑点点头:“我计划开发‘全球教育公益平台’,让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能共享,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。”
念菲笑着说:“我要继续深化‘游戏化教学’,开发更多适合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的教学方案,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。”
陈默也说:“我要组织更多的‘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’,让更多孩子能走出国门,了解世界,也让更多外国孩子能走进中国,感受中国的文化和魅力。”
客厅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,映照着四人幸福的笑脸。他们知道,教育公益的道路没有终点,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,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,用爱和坚持守护孩子们的梦想,就一定能看到更多孩子展翅高飞,在更广阔的天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就像这冬日里的向日葵,虽然经历了风雨,却依旧朝着太阳的方向,孕育着新的希望;那些心怀梦想的孩子,也会在爱与教育的陪伴下,勇敢地追逐梦想,用自己的力量,照亮更多人的路,传承这份温暖与希望,让希望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。他们的故事,永远不会结束;他们的梦想,永远闪耀光芒。
刚到教室门口,就听到里面传来热闹的讨论声。张强正拿着一张图纸,给同学们讲解他的 “向日葵种植优化方案”,卓玛则在黑板上画着 “未来医院” 的最新设计图,其他同学围在旁边,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。“妞妞,你来了!” 张强看到她,立刻招手,“快给我们讲讲上海论坛的事,外国朋友是不是真的喜欢我的种植方案?”
妞妞笑着点头,从书包里拿出纪念册,翻开里面的照片:“你们看,这是我和法国艺术家的合影,她特别喜欢卓玛的画,还说要把画带回法国展出呢!还有这位外国教授,他说张强的种植方案很有创意,还给了很多改进建议,比如可以用太阳能灌溉,既环保又省钱。”
同学们凑在一起,认真地看着照片,眼里满是向往。“我也想去上海,想去国际论坛!” 一个小男孩小声说。妞妞立刻握住他的手,坚定地说:“只要我们努力学习,肯定有机会的!我已经和叶老师商量好了,咱们班成立‘梦想小组’,我负责英语,张强负责科学,卓玛负责艺术,我们一起帮助大家提升,争取明年有更多人能走出大山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
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,同学们纷纷报名加入 “梦想小组”。妞妞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,心里满是温暖 —— 她知道,这就是梦想的力量,不仅能照亮自己的路,还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前行。
同一时间的北京,念菲正在公益基金的会议室里,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做培训。投影仪上播放着 “游戏化教学” 的案例视频,视频里,山区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英语游戏,脸上满是笑容。“大家看,” 念菲指着屏幕,“对于山区孩子来说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我们可以把知识点融入游戏中,比如用‘单词接龙’学英语,用‘科学实验闯关’学自然科学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、在学中玩。”
台下的教师们认真地做着笔记,不时点头赞同。一位来自甘肃的教师举手提问:“念菲老师,我们学校的孩子英语基础比较薄弱,很多孩子连 26 个字母都认不全,该怎么设计游戏呢?”
念菲笑着回答:“您可以从最简单的‘字母儿歌’开始,先让孩子们通过唱歌记住字母,再设计‘字母找朋友’的游戏,让孩子们两两一组,找出对应的字母卡片,慢慢过渡到简单的单词游戏。我们团队已经整理了一套‘基础英语游戏教案’,会后会发给大家,里面有详细的步骤和道具制作方法,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。”
培训结束后,一位来自新疆的教师拉住念菲,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:“念菲老师,这是我记录的学生学习情况,您能帮我看看,怎么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吗?”
念菲接过笔记本,认真地翻看着。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、学习难点,还有教师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。“您做得特别好!” 念菲感动地说,“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您能关注到他们的差异,这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。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,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,就让他们用画画的方式记单词;喜欢唱歌的孩子,就教他们唱英语儿歌。”
两人聊了很久,直到夕阳西下。看着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,念菲心里满是成就感。她知道,这些教师就像一颗颗种子,回到山区后,会把 “游戏化教学” 的方法带给更多孩子,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,实现梦想。
八月的上海,骄阳似火,却挡不住 “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营” 的热闹。来自中国山区的孩子和外国孩子欢聚一堂,在陈默的带领下,一起体验中国传统文化,分享各自的家乡故事。
交流营的第一天,陈默带着孩子们来到上海博物馆。在书法展厅里,妞妞拿起毛笔,认真地写下 “友谊” 二字,旁边的法国女孩莉莉好奇地看着,也想尝试。妞妞耐心地教她握笔的姿势,莉莉学得很认真,虽然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,却格外开心:“妞妞,中国书法太神奇了!我要把这个‘友谊’带回家,挂在我的房间里。”
在剪纸体验区,卓玛教外国孩子剪 “福” 字。她手里的剪刀灵活地舞动着,很快就剪出一个漂亮的 “福” 字,外国孩子们纷纷鼓掌。“卓玛,你太厉害了!” 美国男孩汤姆说,“我也要剪一个‘福’字,送给我的爸爸妈妈,让他们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。”
张强则在科学实验室里,和外国孩子一起做 “向日葵生长实验”。他拿出自己设计的 “太阳能灌溉装置”,向外国孩子介绍:“这个装置可以利用太阳能抽水,灌溉向日葵,既节省能源,又能让向日葵长得更好。我们山区的阳光很充足,特别适合用这种装置。”
外国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,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。“我们可以在装置上装一个传感器,” 汤姆说,“当土壤干燥时,传感器就会自动启动灌溉系统,这样就不用人工控制了。”
张强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太好了!我们可以一起改进这个装置,让它更实用。”
交流营的日子里,孩子们一起学习、一起生活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离别那天,莉莉送给妞妞一个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:“妞妞,这是我家乡的标志,我希望你以后能来法国,我带你参观埃菲尔铁塔,给你法国的故事。”
妞妞也送给莉莉一本《大山里的外交官》英语故事书:“莉莉,这是我写的故事,里面有我们山区的生活,还有我的梦想。希望你能通过这个故事,了解中国山区的孩子,也希望我们能永远做朋友。”
看着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,依依不舍地告别,陈默心里满是感慨。他知道,这场文化交流营,不仅让外国孩子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,也让中国山区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,更重要的是,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友谊的种子,这些种子会慢慢发芽,长成连接中外的桥梁。
九月的北京,秋高气爽。叶菲的公益基金办公室里,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小林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,兴奋地说:“叶老师,‘启智班’又新增了八所学校,来自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,还有企业捐赠了两百台平板电脑,专门用于‘移动启智课堂’,以后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随时学习优质课程了!”
叶菲接过文件,指尖划过那些学校的名字 —— 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小学、吉林长白山的边境小学、辽宁盘锦的渔村小学,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藏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。“太好了!” 她笑着说,“咱们赶紧制定设备分配方案,安排志愿者去培训老师,确保‘移动启智课堂’能尽快投入使用。另外,‘秋季助学’活动也要开始筹备了,今年要多准备些课外书和学习用品,让孩子们能在新学期学到更多知识。”
正说着,王剑推门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报告:“菲儿,告诉你一个好消息!咱们的‘中外文化共建课程’入选了‘全球教育创新案例’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邀请咱们去巴黎分享经验,下个月我和你一起去,把中国的教育公益模式介绍给全世界。”
叶菲接过报告,看到里面有一张照片 —— 新疆阿勒泰的孩子和北京的孩子一起做奶疙瘩,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。“这真是个好消息!” 她激动地说,“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,邀请更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参与咱们的公益项目,让更多孩子受益。”
王剑点点头,坐在沙发上,拿出手机翻出视频:“我上周去黑龙江考察,看到大兴安岭的森林小学里,孩子们用‘移动启智课堂’学习英语,还跟着视频学画森林里的动物,特别开心。当地的校长说,自从有了‘启智班’,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,还有家长主动要求参加‘家长课堂’,想和孩子一起学习。”
叶菲看着视频里孩子们的笑脸,心里满是温暖。她知道,公益事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。而他们所做的一切,就像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种子,虽然现在还很渺小,但总有一天,会长成参天大树,为更多人遮风挡雨。
十月的巴黎,秋意正浓。叶菲和王剑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台上,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介绍中国的 “启智公益项目”。投影仪上播放着 “启智班” 的照片 —— 云南宁蒗县的孩子在教室里学习英语,甘肃定西的孩子在做科学实验,新疆阿勒泰的孩子在草原上用平板电脑学习,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爱与希望。
“我们的‘启智班’不仅为山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,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梦想和创造力,” 叶菲的声音温柔而坚定,“我们相信,每个孩子都有梦想的权利,无论他们来自哪里,只要有合适的教育和支持,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”
王剑接着介绍 “中外文化共建课程”:“我们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,让中国山区的孩子和外国孩子一起学习、一起交流,不仅增进了文化理解,还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程,让更多孩子了解世界、拥抱世界,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。”
演讲结束后,很多国家的教育专家围上来,纷纷表示希望能与他们合作,将 “启智公益项目” 推广到自己的国家。“中国的教育公益模式很有创新性,” 一位来自非洲的专家说,“我们非洲也有很多山区孩子,希望能借鉴你们的经验,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。”
叶菲和王剑开心地答应了,和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,约定后续详细讨论合作方案。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厅里,看着窗外巴黎的美景,叶菲心里满是感慨。她知道,这不仅是对 “启智公益项目” 的认可,更是对中国教育公益事业的肯定。未来,他们要把这份爱和希望传递到更多国家,让更多孩子受益。
十一月的云南宁蒗县,已经有了冬日的寒意。妞妞坐在教室里,手里拿着叶菲从巴黎寄来的明信片,上面写着:“妞妞,你的故事已经被世界听到了,继续加油,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!”
教室里的 “梦想小组” 正在开展活动,妞妞教同学们读英语故事,张强给同学们讲解科学实验,卓玛则带着同学们画画。“我们要像叶老师、念菲老师他们一样,” 妞妞对同学们说,“不仅要自己实现梦想,还要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,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好。”
同学们用力点头,眼里满是坚定。窗外的向日葵已经成熟,金黄的花盘沉甸甸的,像一个个饱满的希望。妞妞看着窗外,心里满是期待 —— 她知道,新的一年,会有更多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,等待着所有心怀梦想的孩子。
同一时间的北京,叶菲、王剑、念菲和陈默坐在家里的客厅里,看着窗外渐渐飘落的树叶,聊着新一年的计划。“明年春天,咱们要把‘移动启智课堂’推广到更多国家,” 叶菲说,“还要和非洲的教育机构合作,在当地设立‘启智班’,为非洲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。”
王剑点点头:“我计划开发‘全球教育公益平台’,让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能共享,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。”
念菲笑着说:“我要继续深化‘游戏化教学’,开发更多适合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的教学方案,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。”
陈默也说:“我要组织更多的‘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’,让更多孩子能走出国门,了解世界,也让更多外国孩子能走进中国,感受中国的文化和魅力。”
客厅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,映照着四人幸福的笑脸。他们知道,教育公益的道路没有终点,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,但只要他们携手同行,用爱和坚持守护孩子们的梦想,就一定能看到更多孩子展翅高飞,在更广阔的天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就像这冬日里的向日葵,虽然经历了风雨,却依旧朝着太阳的方向,孕育着新的希望;那些心怀梦想的孩子,也会在爱与教育的陪伴下,勇敢地追逐梦想,用自己的力量,照亮更多人的路,传承这份温暖与希望,让希望的种子在全世界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。他们的故事,永远不会结束;他们的梦想,永远闪耀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