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军备革新:虎贲雄师的锻造-《喋血明末,白虎战神扫八荒》

  施南府的校场上,寒风凛冽,却吹不散数千士兵呵出的白气,也压不住那冲天的操练声。向拯民站在点将台上,身姿依旧如松柏般挺拔,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初来时的迷茫锐利,多了几分沉静与威严。他身侧,通体雪白的雪魄安静匍匐,琥珀色的眼眸懒洋洋地扫视着下方操练的军阵,偶尔甩动一下粗长的虎尾,便引得附近士兵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。

  “立——定!” 传令兵嘶哑的吼声在寒风中传开。

  原本行进中的队列轰然止步,动作虽谈不上后世那般绝对整齐划一,但在这明末的时空中,已是难得的令行禁止。然而,向拯民的眉头却微微蹙起。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进步,还有隐患。这些士兵,大多仍是基于土司兵役或临时征召而来,军饷时有时无,家人土地可能被侵占,一旦战事稍歇或农忙时节,军心便容易浮动。靠着一腔血勇和“白虎图腾”的信仰能凝聚一时,却非长久之计。

  “还是不行。”向拯民低声对身旁的覃玉说道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“没有制度保障,没有长远期望,这支军队的上限就在这里了。”

  覃玉今日穿着一身利落的棉袍,外罩挡风的斗篷,闻言轻轻点头。她手中捧着厚厚的麻纸册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粮秣消耗、甲胄破损、人员更替等数据。“确实,粮草调度已显捉襟见肘,伤兵安置、军械维护都缺乏专人专管,全凭临时指派,效率低下,也易生怨怼。”她顿了顿,抬眼看向向拯民,目光清亮而坚定,“拯民,是时候了。”

  向拯民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,重重点头:“是时候了。”

  当晚,施南府原土司衙门的议事堂内,灯火通明。向拯民麾下的核心人物齐聚一堂:巴勇摩拳擦掌,阿铁身上还带着军工坊的烟火气,柳明执笔待录,唐瑶安静地坐在角落,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众人,新任的水上护卫队队长,原水匪头子张莽也赫然在列。雪魄则趴在向拯民座椅旁,巨大的头颅搁在前爪上,似乎在假寐,又似乎在聆听。

  “今日召集诸位,只为一事——军制革新!”向拯民开门见山,声音沉稳有力,“我们要打造的,不是一时之雄兵,而是足以定鼎天下、护佑华夏的虎贲雄师!”

  他环视众人,将早已酝酿成熟的方案娓娓道来:

  “其一,全面推行‘募兵制’!凡入伍者,按月发放足额军饷,钱粮布帛,绝不拖欠!士兵不再是白出力,而是有了养家糊口的依凭。服役满五年且无大过者,退役后可分得土地,或由官府安排至工坊、驿站任职,老有所养,再无后顾之忧!”

  此言一出,满堂皆惊。巴勇第一个跳起来:“大人,这……这得多少钱粮?咱们现在……”他掌管练兵,深知维持军队开销的巨大。

  “钱粮之事,我与覃玉已有计较。”向拯民抬手制止他,“火柴、肥皂、雪魄酒、烟卷的利润,加上即将扩大的商路,足以支撑初期。况且,一支有信仰、有保障的军队,其战力提升,远非这点投入可比。我们要让每一个士兵都知道,他们不是在为某个土司、某个将军打仗,而是在为自己、为家人、为未来的好日子打仗!”

  柳明抚须沉吟,眼中精光闪烁:“妙啊!此策一出,士兵归心,军纪更易整肃,兵源亦将不愁。只是这土地来源……”

  “抄没的唐崖等土司土地、未来收复的官田、清理的豪强兼并之地,皆是来源。”覃玉接口道,声音清晰柔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此事由民政方面统筹,确保公平公正,绝不让兵士流血又流泪。”

  巴勇愣了片刻,猛地一拍大腿:“好!要是当年在巴寨就有这规矩,我爹也不用为征不到兵发愁了!下面的弟兄们知道了,还不得挤破头来当兵!”他仿佛已经看到军心大振的场景,满脸兴奋。

  向拯民点点头,继续道:“其二,设立‘后勤营’!下设粮秣司、医护司、军械司。粮秣司专司粮草采购、运输、储存,确保大军走到哪里,粮食吃到哪里;医护司负责战场救护、疫病防治,设立随军医官和后方医院,不能再让受伤的弟兄因缺医少药而枉死;军械司负责武器甲胄的制造、配发、维修保养,仗打到一半武器坏了没人管的日子,必须结束!”

  他看向覃玉:“玉儿,后勤营的架构和各项补给标准,由你牵头制定。尤其是医护司,可以请阿朵帮忙,将她的草药知识和救护方法推广至全军。”

  覃玉郑重应下:“拯民放心,我已初步拟定了粮草消耗标准、被服更换周期,医护司的筹建也已与阿朵商议过,她非常支持,正在整理常见的伤病症救护手册。”

  角落里的唐瑶微微动容。她出身土司之家,深知旧式军队的粗放管理,士兵几乎如同消耗品。向拯民此举,是将每一个士兵都当作宝贵的资产来对待,这种理念,闻所未闻。她不由得再次审视主位上的那个男人,以及他身边那只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白虎。

  “其三,”向拯民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,“改革训练内容。巴勇,除了基本的队列、格斗、射术,要增加文化课,至少要让士兵认得常用字,会简单算术,能看懂旗语和简易地图。还要加强‘步炮协同’训练,阿铁那边的新家伙快好了,以后仗怎么打,得变一变了!”

  巴勇挠了挠头,让他练兵打架他在行,教识字算数可有点头疼,但还是大声应道:“是!大人!保证完成任务!”

  会议结束后,众人领命而去,各自忙碌。军制改革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,迅速在军营中传开。

  起初,士兵们将信将疑。当兵吃粮,天经地义,但足额发饷、退役分地?这简直是梦里才有的事情。直到第一个月末,沉甸甸的铜钱和实实在在的米粮发到每个人手中时,军营彻底沸腾了!许多老兵捧着军饷,热泪盈眶,他们当兵半辈子,何曾见过如此厚待?

  紧接着,后勤营开始搭建。覃玉展现出了惊人的统筹能力,她亲自选拔人手,制定繁琐细致的规章流程。很快,粮秣运输变得井然有序,再无人克扣;随军医官和救护队开始出现在训练场上,教授止血包扎;军械司的工匠们也开始定期巡检武器,破损的刀枪、皮甲得到及时修复。

  这一日,向拯民带着雪魄巡视新建成的后勤营驻地。远远便看到覃玉正在亲自核对一批新到的棉布。寒风中,她的鼻尖冻得微红,却依旧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布匹的质量。

  “这批布厚实,正好赶制冬衣。”覃玉对身边的管事吩咐,“按我之前定的尺寸和配额,尽快分发到各营,务必在大雪封路前让将士们都穿上新衣。”

  “是,夫人。”管事恭敬应道。

  向拯民走上前,解下自己的斗篷,轻轻披在覃玉肩上。“天气冷,别累着了。”

  覃玉回头,看到他眼中的关切,心中一暖,微笑道:“不妨事。看到将士们能吃饱穿暖,受伤了有人管,我再累也值得。”她顿了顿,看着井然有序的营地,感慨道,“拯民,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你常说的‘体系’和‘制度’的力量。个人的仁慈是有限的,但一个好的制度,却能惠及千万人。”

  向拯民握住她微凉的手,用力点了点头。雪魄似乎也感受到这温馨的氛围,用硕大的头颅蹭了蹭覃玉的手臂,发出低低的呜咽声。

  就在这时,阿铁兴冲冲地跑来,脸上满是烟灰也掩不住的兴奋:“大人!夫人!成了!那‘蒸汽机’的雏形,它……它能动了!”

  众人立刻赶往城外的军工坊。还未进门,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“呼哧呼哧”声,伴随着金属摩擦的响动。走进巨大的工棚,只见一个模样古怪的金属造物正矗立在中央,一个巨大的锅炉被烧得滚烫,白色的蒸汽从阀门喷出,带动着一个粗壮的连杆和飞轮缓缓转动。飞轮通过皮带,连接着旁边一台用于钻磨枪管的简易机床,机床的钻头正在匀速旋转!

  虽然噪音巨大,效率也远不如后世,但这确确实实是超越了人力、畜力的机械力量!

  “大人您看!”阿铁激动地指着那运转的机器,“用它来带动水泵,军工坊旁边的溪水能轻易抽到高处,解决了我们淬火和清洗的用水难题!带动这些机床,钻枪管、打磨零件,比人工快多了,还省力!就是……就是这大家伙太能吃煤,动静也大了点。”

  向拯民看着这台粗糙却意义非凡的“华夏一号机”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。这是工业革命的星星之火!他用力拍了拍阿铁的肩膀:“好!阿铁,你立了大功!吃煤多不怕,我们有的是煤矿!动静大也不怕,这正是我们力量的声音!继续改进它,让它更可靠,更有力!未来,我们要用它来驱动更大的机器,甚至……驱动车辆,驱动船只!”

  阿铁得到肯定,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搓着手连连点头。

  雪魄似乎对这轰鸣的机器有些警惕,耳朵向后抿着,低吼了一声。但在向拯民的安抚下,它慢慢平静下来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不断喷吐白气的“铁怪兽”。

  离开军工坊,夕阳西下。向拯民与覃玉并肩走在回府的路上,雪魄安静地跟在身后。

  校场上,换了新冬衣的士兵们精神抖擞,喊着崭新的号子进行晚课操练。那号子声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嘹亮、更加齐整。后勤营的炊烟袅袅升起,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。军工坊的方向,隐约还能听到那象征着力量与希望的蒸汽轰鸣。

  覃玉轻声道:“募兵制安了军心,后勤营保障了战力,蒸汽机带来了新的可能。拯民,我们的虎贲雄师,真的开始锻造了。”

  向拯民望向西方如血的残阳,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,看到了未来更多的挑战与荣光。他低沉而坚定地说:“这只是一个开始。我们要走的路,还很长。但有你们在身边,有这支军队在手,有雪魄为证,这华夏沉沦的暗夜,终将被我们撕破!”

  雪魄仿佛听懂了他的豪情,仰头发出一声震动山林的虎啸,与校场的操练声、军工坊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,汇成了一曲迈向新时代的雄壮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