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十七年的初夏,长江水汽蒸腾,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。武昌城头,原本飘扬的大明旗帜无精打采地垂着,守城的士兵个个面带惶然,目光不时瞟向北方——那里传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骇人。
总兵府内,武昌守将左良玉的旧部、现任守备将军徐勇如同困兽般在堂内踱步。他刚刚接到南京来的密报,清军多铎部已攻破潼关,正沿河南南下,兵锋直指湖广。而南京那个新立的弘光朝廷,至今还在为“逆案““顺案“吵得不可开交,援兵?粮饷?统统没有指望。
“将军,探马回报,施南方向的向拯民部已有异动,陆军两万正沿江东进,江面上还有十艘炮船随行!“副将急匆匆进来禀报,声音发颤。
徐勇猛地站定,额上青筋暴起:“向拯民?那个靠着装神弄鬼、弄些奇技淫巧起家的土司头子?他也想来分一杯羹?“
“将军,此人不可小觑啊!“一个文士模样的幕僚急忙劝道,“他先后收服鄂西诸土司,大败唐崖,收复宜昌,兵锋正盛。如今他水陆并进,分明是冲着武昌来的!“
徐勇何尝不知?他只是不愿承认。他本是左良玉麾下悍将,自问见过阵仗,可如今这局面——北有清军铁骑南下,西有向拯民虎视眈眈,南京朝廷自顾不暇......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:“守?拿什么守?城中粮草仅够半月,军心涣散,那些文官早就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了!“
“那将军的意思是......“
徐勇眼中闪过决绝:“走!去南京!武昌已是四战之地,留下来就是等死!传令下去,各部立即准备,三日后......不,明早就走!“
“那城中百姓......“
“顾不上了!“徐勇粗暴地打断,“让他们自求多福吧!“
消息像瘟疫般在武昌城中传开。将军要跑!衙门要跑!当官的都要跑!恐慌如同决堤的洪水,瞬间淹没了这座九省通衢的重镇。地痞流氓开始趁火打劫,商铺纷纷关门,百姓拖家带口想要逃难,却又不知该往哪里逃。哭喊声、叫骂声、砸抢声此起彼伏,千年古城眼看就要毁于一旦。
就在这时,长江江面上,一支舰队正破浪东来。
向拯民站在“破浪号“的舰桥上,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武昌城轮廓。唐瑶的情报准确无误——徐勇果然要弃城而逃。
“命令舰队,封锁武昌江面所有码头,不许一艘官船离开。“向拯民的声音冷静,“陆军加速前进,在城西、城北扎营,摆出围城态势。“
令旗挥舞,十艘炮船迅速展开,如同一条铁链锁住了大江。最大的“破浪号“缓缓驶近汉阳门码头,侧舷炮窗全部打开,黑森森的炮口对准了城墙。
岸上,向拯民亲率的两万陆军也已赶到。这些士兵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军服,扛着上了刺刀的火枪,推着蒙着红布的“雪魄炮“,队伍整齐,鸦雀无声,与城中混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城头上,守军惊恐地看着江面上那些前所未见的炮船,看着岸上军容整肃的敌军,最后一点抵抗的意志也消散了。
“将军!走、走不了了!江面被封锁了!“亲兵连滚爬爬地冲进总兵府。
徐勇面如死灰,他走到窗边,正好看见“破浪号“主桅上那面玄底白虎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。他认得那旗——近几个月来,这面旗帜的故事早已传遍湖广。
“白虎现世......“徐勇喃喃自语,终于下定了决心,“开城......投降吧。“
当武昌城门缓缓打开时,出乎所有守军意料的是,城外的大军并没有蜂拥而入。先头部队在军官的带领下,整齐地开进城门,迅速接管要害部位,张贴安民告示。
“全军听令!入城后严守军纪,不得扰民,不得抢掠,违令者斩!“命令被一级级传达下去。
随后入城的是覃玉带领的后勤与民政人员。她第一时间在城中各主要街口设点,亲自监督张贴《安民告示》:
“华夏军入城,三事晓谕全城:
一、保护工商,买卖照常;
二、减免赋税,休养生息;
三、严惩奸宄,安定民心。“
字是柳明亲手所写,端正楷书,通俗易懂。惶惶不安的商户们从门缝里看到这告示,又见入城的军队果然秋毫无犯,这才敢陆续开门营业。
更让武昌百姓惊异的是,在入城的队伍中,竟有一头通体雪白的猛虎!
雪魄第一次走进这样大的城市,对一切都充满好奇。它稳健地走在青石板街道上,时而停下脚步,琥珀色的眼睛打量着两侧店铺和胆战心惊的百姓。有孩童吓得大哭,它只是歪头看看,并无攻击之意。
“莫怕莫怕,“一个老兵对身边的新兵解释,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周围的百姓听见,“这是雪魄大人,咱们的守护神,通人性的,不伤自己人。“
这话很快在人群中传开。加上先前鄂西传来的种种传说,百姓们看雪魄的眼神从恐惧慢慢变成了敬畏。
当雪魄迈着从容的步伐登上黄鹤楼旧址的城墙,在城头驻足远眺时,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:“白虎护武昌!“
这喊声如同星火,瞬间点燃了整座城市:
“白虎护武昌!“
“天神派白虎来保佑我们了!“
饱经战乱、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的百姓,太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了。而雪魄的出现,以及华夏军严明的纪律、减免赋税的承诺,让他们看到了希望。
秩序,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恢复着。
在接管府库时,覃玉发现徐勇逃跑前竟下令焚烧粮仓。她立即组织人手救火,亲自在现场指挥。
“快!水龙对准东北角!那里火势最猛!“覃玉的声音已经沙哑,脸上沾满了烟灰,却依然站在最前线。士兵和自发帮忙的百姓看到她一个女子都如此拼命,更是干劲十足。
当最后一处明火被扑灭,保住了大半存粮时,所有人都欢呼起来。覃玉累得几乎站立不住,却被一个老妇人拉住手:
“夫人,谢谢,谢谢你们......徐将军他们要烧粮逃跑,是你们救了我们全城人的命啊!“老妇人说着就要跪下,被覃玉急忙扶住。
这一幕被许多百姓看在眼里,对比之前官军的所作所为,人心向背,不言而喻。
三天后,武昌城已经完全恢复了秩序。市集重新开张,工匠回到作坊,学堂传来读书声。长江上,挂着白虎旗的商船安心地来往穿梭。
站在修葺一新的城墙上,向拯民和覃玉俯瞰着这座正在恢复生机的城市。雪魄安静地卧在他们脚边,享受着夏日的微风。
“真没想到,武昌就这么拿下了。“覃玉感慨道,“几乎兵不血刃。“
“因为人心早已不在明廷了。“向拯民目光深远,“我们不过是顺应了时势。接下来,要尽快让武昌恢复它九省通衢的活力,这里将会是我们最重要的根基。“
覃玉点头:“我已经在统计户籍,清查田亩。按在施南的经验,最多三个月,就能在武昌周边推行均田。“
这时,几个孩童大胆地跑上城墙,远远地看着雪魄,既害怕又好奇。雪魄懒洋洋地瞥了他们一眼,打了个哈欠,继续假寐。
孩子们见状,竟然咯咯笑了起来,有个最胆大的还试图靠近。士兵刚要阻拦,被向拯民用眼神制止。
“让他们去吧。“他轻声说,“总有一天,华夏的孩子们不会再畏惧猛虎,因为他们知道,有些力量是用来守护,而不是伤害的。“
江风拂过,城头白虎旗迎风招展。城墙下,是渐渐恢复生机的武昌城,是重新燃起希望的百姓。
一个新的时代,正在长江之畔悄然开启。而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
总兵府内,武昌守将左良玉的旧部、现任守备将军徐勇如同困兽般在堂内踱步。他刚刚接到南京来的密报,清军多铎部已攻破潼关,正沿河南南下,兵锋直指湖广。而南京那个新立的弘光朝廷,至今还在为“逆案““顺案“吵得不可开交,援兵?粮饷?统统没有指望。
“将军,探马回报,施南方向的向拯民部已有异动,陆军两万正沿江东进,江面上还有十艘炮船随行!“副将急匆匆进来禀报,声音发颤。
徐勇猛地站定,额上青筋暴起:“向拯民?那个靠着装神弄鬼、弄些奇技淫巧起家的土司头子?他也想来分一杯羹?“
“将军,此人不可小觑啊!“一个文士模样的幕僚急忙劝道,“他先后收服鄂西诸土司,大败唐崖,收复宜昌,兵锋正盛。如今他水陆并进,分明是冲着武昌来的!“
徐勇何尝不知?他只是不愿承认。他本是左良玉麾下悍将,自问见过阵仗,可如今这局面——北有清军铁骑南下,西有向拯民虎视眈眈,南京朝廷自顾不暇......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:“守?拿什么守?城中粮草仅够半月,军心涣散,那些文官早就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了!“
“那将军的意思是......“
徐勇眼中闪过决绝:“走!去南京!武昌已是四战之地,留下来就是等死!传令下去,各部立即准备,三日后......不,明早就走!“
“那城中百姓......“
“顾不上了!“徐勇粗暴地打断,“让他们自求多福吧!“
消息像瘟疫般在武昌城中传开。将军要跑!衙门要跑!当官的都要跑!恐慌如同决堤的洪水,瞬间淹没了这座九省通衢的重镇。地痞流氓开始趁火打劫,商铺纷纷关门,百姓拖家带口想要逃难,却又不知该往哪里逃。哭喊声、叫骂声、砸抢声此起彼伏,千年古城眼看就要毁于一旦。
就在这时,长江江面上,一支舰队正破浪东来。
向拯民站在“破浪号“的舰桥上,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武昌城轮廓。唐瑶的情报准确无误——徐勇果然要弃城而逃。
“命令舰队,封锁武昌江面所有码头,不许一艘官船离开。“向拯民的声音冷静,“陆军加速前进,在城西、城北扎营,摆出围城态势。“
令旗挥舞,十艘炮船迅速展开,如同一条铁链锁住了大江。最大的“破浪号“缓缓驶近汉阳门码头,侧舷炮窗全部打开,黑森森的炮口对准了城墙。
岸上,向拯民亲率的两万陆军也已赶到。这些士兵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军服,扛着上了刺刀的火枪,推着蒙着红布的“雪魄炮“,队伍整齐,鸦雀无声,与城中混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城头上,守军惊恐地看着江面上那些前所未见的炮船,看着岸上军容整肃的敌军,最后一点抵抗的意志也消散了。
“将军!走、走不了了!江面被封锁了!“亲兵连滚爬爬地冲进总兵府。
徐勇面如死灰,他走到窗边,正好看见“破浪号“主桅上那面玄底白虎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。他认得那旗——近几个月来,这面旗帜的故事早已传遍湖广。
“白虎现世......“徐勇喃喃自语,终于下定了决心,“开城......投降吧。“
当武昌城门缓缓打开时,出乎所有守军意料的是,城外的大军并没有蜂拥而入。先头部队在军官的带领下,整齐地开进城门,迅速接管要害部位,张贴安民告示。
“全军听令!入城后严守军纪,不得扰民,不得抢掠,违令者斩!“命令被一级级传达下去。
随后入城的是覃玉带领的后勤与民政人员。她第一时间在城中各主要街口设点,亲自监督张贴《安民告示》:
“华夏军入城,三事晓谕全城:
一、保护工商,买卖照常;
二、减免赋税,休养生息;
三、严惩奸宄,安定民心。“
字是柳明亲手所写,端正楷书,通俗易懂。惶惶不安的商户们从门缝里看到这告示,又见入城的军队果然秋毫无犯,这才敢陆续开门营业。
更让武昌百姓惊异的是,在入城的队伍中,竟有一头通体雪白的猛虎!
雪魄第一次走进这样大的城市,对一切都充满好奇。它稳健地走在青石板街道上,时而停下脚步,琥珀色的眼睛打量着两侧店铺和胆战心惊的百姓。有孩童吓得大哭,它只是歪头看看,并无攻击之意。
“莫怕莫怕,“一个老兵对身边的新兵解释,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周围的百姓听见,“这是雪魄大人,咱们的守护神,通人性的,不伤自己人。“
这话很快在人群中传开。加上先前鄂西传来的种种传说,百姓们看雪魄的眼神从恐惧慢慢变成了敬畏。
当雪魄迈着从容的步伐登上黄鹤楼旧址的城墙,在城头驻足远眺时,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:“白虎护武昌!“
这喊声如同星火,瞬间点燃了整座城市:
“白虎护武昌!“
“天神派白虎来保佑我们了!“
饱经战乱、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的百姓,太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了。而雪魄的出现,以及华夏军严明的纪律、减免赋税的承诺,让他们看到了希望。
秩序,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恢复着。
在接管府库时,覃玉发现徐勇逃跑前竟下令焚烧粮仓。她立即组织人手救火,亲自在现场指挥。
“快!水龙对准东北角!那里火势最猛!“覃玉的声音已经沙哑,脸上沾满了烟灰,却依然站在最前线。士兵和自发帮忙的百姓看到她一个女子都如此拼命,更是干劲十足。
当最后一处明火被扑灭,保住了大半存粮时,所有人都欢呼起来。覃玉累得几乎站立不住,却被一个老妇人拉住手:
“夫人,谢谢,谢谢你们......徐将军他们要烧粮逃跑,是你们救了我们全城人的命啊!“老妇人说着就要跪下,被覃玉急忙扶住。
这一幕被许多百姓看在眼里,对比之前官军的所作所为,人心向背,不言而喻。
三天后,武昌城已经完全恢复了秩序。市集重新开张,工匠回到作坊,学堂传来读书声。长江上,挂着白虎旗的商船安心地来往穿梭。
站在修葺一新的城墙上,向拯民和覃玉俯瞰着这座正在恢复生机的城市。雪魄安静地卧在他们脚边,享受着夏日的微风。
“真没想到,武昌就这么拿下了。“覃玉感慨道,“几乎兵不血刃。“
“因为人心早已不在明廷了。“向拯民目光深远,“我们不过是顺应了时势。接下来,要尽快让武昌恢复它九省通衢的活力,这里将会是我们最重要的根基。“
覃玉点头:“我已经在统计户籍,清查田亩。按在施南的经验,最多三个月,就能在武昌周边推行均田。“
这时,几个孩童大胆地跑上城墙,远远地看着雪魄,既害怕又好奇。雪魄懒洋洋地瞥了他们一眼,打了个哈欠,继续假寐。
孩子们见状,竟然咯咯笑了起来,有个最胆大的还试图靠近。士兵刚要阻拦,被向拯民用眼神制止。
“让他们去吧。“他轻声说,“总有一天,华夏的孩子们不会再畏惧猛虎,因为他们知道,有些力量是用来守护,而不是伤害的。“
江风拂过,城头白虎旗迎风招展。城墙下,是渐渐恢复生机的武昌城,是重新燃起希望的百姓。
一个新的时代,正在长江之畔悄然开启。而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