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敌后尖刀-《喋血明末,白虎战神扫八荒》

  开封大捷的余波,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,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,最终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,燃起了星星点点的反抗之火。

  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,本就统治基础不稳,根基虚浮,全赖强弓硬弩与铁蹄弯刀维持威压。

  如今“八旗不可敌”的神话被华夏护国军于开封城下狠狠击碎,那些被强行压制、积郁已久的矛盾与仇恨,便如同找到了宣泄的闸口,轰然爆发,势不可挡。

  江南水乡,烟波浩渺,看似平静的漕运码头上,终日劳作的苦力们眼神交汇,暗中串联,趁着夜色浓重或薄雾弥漫,袭击落单的清军哨兵,夺取零星武器;

  皖南连绵的险峻群山中,凭借复杂地势坚持多年的抗清义军,终于收到了从武昌辗转送来的少量精良火器、箭矢和宝贵的作战指导,士气大振,活动愈发频繁,袭扰范围不断扩大;

  甚至连京畿重地附近的运河咽喉,都出现了行踪诡秘、专劫官粮漕船的“水匪”,令负责漕运的官员焦头烂额……清廷虽然占据了大半个中国,兵锋所至,城池易帜,却仿佛坐在一个巨大的、遍布引信的火药桶上,各地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向北京紫禁城,堆积在案头,令刚刚经历惨败、威望受损的多尔衮焦头烂额,调兵遣将,左支右绌,疲于应付。

  正面战场,黄河两岸,千里战线竟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。

  清军新遭重创,折损精锐无数,元气大伤,急需时间舔舐伤口,补充兵员马匹,重整旗鼓;

  而华夏护国军,虽挟大胜之威,士气高昂如虹,但上一场血战的惨烈损耗同样巨大,兵员疲惫,器械待修,也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,整训新征募的士卒,积累粮草军械,积蓄更强的力量。双方都在沉默中积蓄,酝酿着下一场风暴。

  武昌,华夏护国军统帅部。

  巨大的地图悬挂在墙上,代表清军控制区的区域依旧广阔,触目惊心,但情报人员已在上面标注了许多细小的、代表此起彼伏反抗活动的红色箭头和圈圈,犹如地图上悄然蔓延开来的点点燎原星火。

  “鞑子如今是按下葫芦浮起瓢,顾此失彼,兵力早已捉襟见肘。”柳明指着地图上那些密集的红点,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振奋,“各地烽烟四起,牵制其大量兵力,这正是我们的天赐良机!”

  向拯民负手而立,身形挺拔如松,目光深邃地扫过地图上那些跳跃的红色星火。

  他深知,清廷体量庞大,根基虽不稳却未动摇,单纯依靠正面战场的硬碰硬对决,即使最终能赢,过程也将无比漫长而惨烈,华夏的元气、百姓的膏血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中消耗殆尽。

  必须另辟蹊径,开辟新的战场,从内部瓦解这个看似庞然大物、实则矛盾重重的异族帝国。

  “柳先生说得对。”向拯民沉声道,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,“我们不能让鞑子安心消化他们的占领区,不能让他们从容调动资源、集结力量来全力对付我们。我们要主动出击,把战火烧到他们的后院去!烧到他们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去!”

  他蓦然转过身,目光如电,面对麾下核心的将领和官员,斩钉截铁地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新战略:“一方面,我们自身要争分夺秒,加速扩充实力,整军经武,严加操练,同时大力发展生产,囤积粮秣,打造器械,这是立足的根本,丝毫不能懈怠。

  另一方面,我们要大胆地、果断地派出最精锐的力量,深入敌后!

  去主动寻找、联合那些还在深山密林、市井乡野间坚持斗争的义军兄弟,

  去发动那些心向故国、苦盼王师的百姓,去侦察敌情,去切断清军的粮道和交通线,焚毁他们的辎重粮草,

  袭扰他们的据点,让他们寝食难安,风声鹤唳,首尾不能相顾!要让鞑子在他们的占领区里,也如坐针毡!”

  “敌后战场?”一些习惯于正面列阵交锋的将领面露疑惑,这个词汇对他们而言有些陌生,甚至显得不够光明正大。

  “没错!敌后战场!”向拯民目光灼灼,仿佛已穿透地图,看到了那片无形的战场,

  “就像一把把淬毒的尖刀,悄无声息地插进敌人的心脏!让他们防不胜防,永无宁日!正面大军是铁拳,敌后尖刀就是暗刺!这明暗相辅,虚实相生,将是我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、光复华夏河山的关键!”

  战略方向既定,一个代号为“星火”的绝密计划开始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筹备。

  向拯民亲自从各军严格遴选了三百名精英。他们有的是身手矫健、经验丰富、多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的老兵斥候;

  有的是精通地方方言、熟悉山川地理、能在陌生地域如鱼得水的本地子弟;

  有的是头脑灵活、机变百出、善于伪装融入各种环境的机灵鬼;甚至还有几个身怀绝技、懂得爆破、医术、打造器械等特殊技能的匠人。

  共同点是:对华夏光复事业无限忠诚可靠,意志坚韧如钢,具备极强的独立生存、判断和作战能力。

  在武昌郊外一处人迹罕至、戒备森严的隐蔽山谷营地,为期三个月的“魔鬼特训”开始了。总教官只有一个——向拯民本人。他深知,这些战士将面临的,是比正面战场更为凶险复杂的局面。

  他将自己掌握的部分超越时代的特种作战理念,与这个时代的实际条件、技战术水平巧妙结合,为这些未来的敌后尖刀量身定制了极其严苛的训练科目:

  敌后生存: 如何在荒山野岭、敌占区腹地,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长期野外求生,辨别可食用植物、捕猎、寻找安全水源、设置陷阱捕捉猎物或预警。

  隐蔽与伪装: 学习利用夜色、地形地物潜行匿踪,制作利用草木、泥土的简易伪装,扮演不同身份(行商、流民、僧道、乞丐、工匠)所需的神态、语言、行为细节,如何混入敌占区城镇而不露破绽。

  情报搜集与传递: 如何敏锐观察、准确记忆、快速绘制简易地形图和布防图,如何使用密写药水、约定暗号、设置“死信箱”(秘密情报传递点)等原始而有效的情报传递方法,确保信息链不断。

  小分队战术: 三人、五人小组的精密协同作战,突袭哨所、伏击小队、破袭桥梁仓库、遭遇战快速脱离等战术的配合演练,强调无声战斗和一击即走。

  特种装备使用: 熟练使用改进后更短小精悍的燧发短铳、强力的淬毒手弩、锋利的精钢匕首、攀爬城墙屋宇的飞爪索钩,以及学习制作和使用简易爆炸物(如改进威力的炸药包)和***(猛火油罐)。

  心理与抗压: 通过反复灌输民族大义和必胜信念,结合极端环境下的极限训练(如长时间孤身荒野、模拟被围捕),锤炼战士们在孤立无援、身处绝境时保持冷静、做出正确判断和坚持到底的钢铁意志。

  训练极其严酷,甚至可以说是残忍。野外生存训练,让他们在深秋的深山里与野兽争食,茹毛饮血;

  抗审讯训练,模拟被俘后可能遭遇的各种酷刑(鞭打、水刑、饥饿、精神折磨),考验其生理心理极限,确保即使被捕也绝不吐露机密;

  实战对抗演练,使用的虽然是未开刃的武器和特制的、裹了石灰粉的训练弹,但拳拳到肉,刀风凛冽,受伤挂彩、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,有时甚至险象环生。

  有人因意志崩溃或身体无法承受极限而被无情淘汰,但更多的人,在向拯民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他本人始终以身作则、同甘共苦的带领下,咬碎牙关,凭借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故土的忠诚,硬生生挺了过来。

  三个月的风吹日晒雨淋,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,如同饱经风霜的岩石,眼神却愈发锐利沉静,如同潜伏的猎豹,身上凝聚起一股精悍、内敛而又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气息。

  在无数次同生共死的训练中,他们彼此之间也形成了无需言语、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的深厚信任和默契。

  雪魄偶尔会悄然来到训练场边缘的树影下,它似乎明白这些人在进行着关乎未来的重要准备,从不打扰,只是安静地在远处趴伏着,用它那琥珀色的瞳孔,深邃地注视着山谷中挥洒汗水与血水的艰苦磨砺。

  三个月时间转瞬即逝。三百名精英,最终有二百八十人通过了包含极限体能、复杂技能、严苛心理测试在内的最终考核。他们已然脱胎换骨,眼神坚定,动作利落,配合无间,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、最顶尖的敌后渗透与作战专家。

  结业仪式选在深夜,简单而肃穆。没有鲜花和掌声,只有呜咽的夜风和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。

  向拯民站在整齐的队列前,目光如炬,逐一扫过这些面容坚毅、仿佛由钢铁铸就的战士。

  “你们,”他的声音沉稳有力,穿透黑暗,“将是插进敌人心脏的尖刀!是撒向敌后、点燃反抗烽火的火种!”

  他的话语在群山间激起微弱的回响,“你们的任务,不是去正面战场与敌军大阵拼杀,而是深入虎穴,去联合四方义士,去破坏粮道辎重,去骚扰据点驻军,去散布恐慌!要让鞑子日夜不宁,草木皆兵!

  记住,保全自己,方能有效杀敌!华夏的未来,需要你们活着去创造!去点燃那燎原的烈火!”

  战士们胸膛起伏,眼神炽热如燃烧的炭火,无声地、整齐地行着华夏护国军最庄重、最有力的军礼,手臂划破空气的声响汇聚成一股无声的誓言。

  他们被精心混编成十个小组,每组二十八人,确保技能互补。

  配备了当前所能提供的最精良装备:便于隐藏的短管燧发枪、威力强劲且见血封喉的淬毒弩箭、寒光闪闪的精钢匕首、坚韧的攀爬索、装有金疮药和解毒丸的急救包、适应不同地域的各式伪装衣物,以及足够维持一段时间行动的高能量肉干、炒面和便于携带的银钱。

  每个小组还额外配备了经过向拯民亲自指导改进的、威力更大且更便于隐藏携带的“***”式小型手榴弹数枚。

  在一个没有月亮、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重黑夜,十支精锐小队,如同十支离弦的夺命利箭,悄无声息地依次离开了这座将他们锻造成利刃的山谷,分别奔向预定的、遍布清廷腹地的目标区域:

  掌控帝国经济命脉的江南漕运线、地势险要的皖南山区、民风彪悍的鲁西南、威胁华北的太行山区……甚至有一支代号“幽影”的特别小队,目标直指清廷统治的核心、龙潭虎穴——京畿地区。

  他们化整为零,或扮作结伴而行的商旅,或伪装成逃难的流民,或混迹于漕船纤夫,或成为游方僧道,迅速融入了茫茫人海,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与黎明前的薄雾之中。

  覃玉独自站在武昌城冰凉的城头,夜风拂动她的衣袂。她遥望着北方那深邃无尽、仿佛吞噬一切的夜空,手中紧紧攥着一枚贴身携带的、绣着“勇”字的平安符香囊。

  她知道,她的弟弟覃勇在开封前线直面强敌,而这些今夜无声离去的勇士,

  则将潜入比开封战场更加凶险百倍的虎穴龙潭,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起舞。她默默祈祷,祈祷这些撒向敌后、微弱却顽强的火种,能够穿透黑暗,在狂风中顽强地燃烧起来,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,照亮华夏重光的前路。

  敌后战场,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残酷、更加诡谲的战争,就此悄然拉开了序幕。这二百八十名经过千锤百炼的尖兵,将用他们的智慧、勇气、鲜血乃至生命,在敌人的腹心之地,于无声处听惊雷,书写下一段段惊心动魄、可歌可泣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