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魔法与枪炮并存的世界。在这片名为东大陆的土地上,邦古达特帝国曾是数一数二的强国,如今却深陷重重危机,一步步走向衰败与崩溃——经济濒临崩溃、战败导致领土缩水、边境地区纷纷独立、贵族们则施行暴政,将帝国推向深渊。
而我,转世成为了帝国的皇帝“卡迈因”,登上了这艘即将沉没的“泥船”。
我的父亲(前皇太子)与祖父(先帝),据传都是被首相拉乌尔公爵与礼部尚书阿基卡尔公爵所杀。对这两个深陷权力斗争的人来说,年幼的我不过是个好用的傀儡——只要我乖乖扮演“愚昧皇帝”的角色,不碍他们的事,才能活下去。
我也确实这么做了,靠着伪装,在夹缝中活了下来。但这只是暂时的,我会一直扮演傀儡,直到有能力夺回实权、扭转帝国命运的那一天。
——新历465年,冰雪消融之际,十岁的皇帝(我)迎来寿辰,宫廷举行了庆典,与此同时,“皇帝将巡视全国”的消息正式宣布。
我乘坐着施过防御魔法的马车——这辆被称作“移动小要塞”的马车,被大批军队护送着,缓缓驶出了帝都的北门“安多克门”。这,是我第一次真正“走出帝都”。
此前我一直以为,五年前就曾离开过帝都,直到后来才发现那是错觉——我连帝都直辖地区的情况都没摸清,更别说帝国其他地方了。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,自己对这个国家的了解,远比想象中浅薄。
即便如此,我也不敢公开调查帝都的情况——那样只会引起贵族们的怀疑,只能私下向沃德·帕拉丁伯爵与蒂莫娜询问,从他们口中拼凑出帝都的全貌。
帝国的首都名为卡迪纳尔,是一座人工规划的城市。它始建于开国第一任皇帝时期,在第二任皇帝在位时完工,坐落于西河与拉姆德河的交汇处。在当时,这座城市规划规整,既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,日常通行与生活也十分便利。
城市四周有天然的护城河:北边是萨伊河,西边是拉姆代特河,四面还修筑了城墙(不过为了防洪,萨伊河的部分河段会穿城而过),这样的布局,让它拥有了与帝国首都匹配的坚固防御——至少,人们一直是这么说的。
可惜后来大炮被发明出来,且逐渐普及,如今这些城墙是否还能起到“防御”作用,就很难说了。
如今被称作“帝都”的区域,比最初的“原帝都”范围更大:向西仅略微扩展,向东、向南则延伸了不少,尤其是东部,甚至超出了原帝都的领土范围。这是因为帝都逐渐“吞并”了原本位于东侧的两座城市——赛迪与杜德,将它们纳入了直辖区域。
现在的帝都,西侧与南侧被新建的“第二城墙”环绕,但由于城市扩张速度超出预期,再加上帝国财政日益恶化,东侧的城墙只修了一部分,就一直搁置着,到现在都没完工。
顺便说一句,这个城墙修建项目被放弃,还有另一个原因——首相拉乌尔公爵曾说过一句“皇帝的提议”:“很难想象,一堵墙能挡住配备大炮的敌军”,这句话一出,项目直接被停了。
这倒是能证明,拉乌尔公爵并非无能之辈,只是他的能力都用在了争权夺利上,而非治理国家——想到这一点,就让人觉得无奈又无力。
不过话说回来,当初修建南城墙的时候,他怎么没站出来反对?哦,对了,他的领地在东部,如今只有东侧的城墙缺了一段——这么一想,他的心思就再明显不过了,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才故意阻挠东侧城墙的修建。
果然,这些贵族们,从来都是随心所欲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根本不在乎帝国的安危。
我这个傀儡皇帝,本就只是贵族们的摆设。离开帝都时,街道两旁没有庆典游行时的欢呼,甚至连驻足观望的人都寥寥无几——不过这也能理解,过去五年里,民众对“无能的皇帝”与“腐败的朝廷”,早已失望透顶。
“陛下,您看,这里是贵族聚居区,民众们不是怕您,是怕跟着您的贵族,所以才这么拘谨。再说,咱们带了这么多卫兵,在老百姓眼里,咱们哪里是‘皇帝巡视’,分明是一支过境的小军队啊。”
前方座位传来声音,我从车窗边收回目光,转头看向说话的人,随口应道:“是吗?”
“嗯,我敢肯定是这样。”
笑着说出这句话的,是我的未婚妻——贝尔贝王国的大公主,罗莎莉亚·范·查隆杰·克鲁维尔。她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,明明知道我被外界称作“愚蠢的皇帝”“懦夫”,甚至还有“同性恋”的谣言,却依然选择来到我身边。
她聪慧又美丽,唯一的“缺点”,大概就是对我的评价格外高,高到有时候,连我自己都觉得受之有愧。
“你说得有道理,这么多人马跟着,确实像一支小军队……”
这次随行的队伍,算上卫兵与仆从,一共有两百多人;除此之外,我们途经或驻扎的领地,当地贵族还会时不时派私兵加入,队伍规模只会越来越大。
当然,罗莎莉亚、蒂莫娜,还有不少不分派系、真心辅佐我的人,也都一同随行。这次第一站要去的是首相派的领地,所以首相派随行的人相对少些——但即便如此,他们还是带了足够多的厨师与女仆,连管家赫尔克(出了名的吝啬)都忍不住吐槽,这规模快赶上正常需求的两倍了。
更何况,我们沿途大多住在贵族的宅邸里,自带的厨师与女仆根本没多少事可做,纯属浪费人力物力——要是能省下这些开支,说不定还能缓解一点财政压力。
我再次看向窗外。马车已经驶出了帝都的核心区域,眼前出现的是低等贵族的住所——这里住着的,大多是拥有“男爵”“子爵”头衔的贵族。按照宫廷习俗,当皇帝的马车经过时,这些贵族必须垂下头,直到马车完全驶过,若是不这么做,就可能被判定为“无礼”,受到处罚。
可实际上,没有一个人遵守这个习俗——他们看到皇帝的马车,只是随意鞠了鞠躬,甚至有人直接视而不见;但若是遇到高级贵族的马车经过,他们却会规规矩矩地行礼,态度恭敬得很。
……这句话说得真直白,也精准地戳中了我这个傀儡皇帝的处境——在民众与低等贵族眼里,我这个皇帝,还不如一个有实权的高级贵族有分量。
我不会忘记这份落差!你们最好也记住,总有一天,我会改变这一切……
说到底,还是这些贵族太过渴望出人头地,想尽办法挤到帝都来。不管怎么看,这个国家的贵族都太多了——原本的“帝都卡迪纳尔”,四分之三的区域都是贵族区(据说原本住在这儿的平民,都被强行驱逐了),即便如此,男爵与子爵们的宅邸还是挤得满满当当,有些低等贵族甚至只能住在狭小的院落里。
这一切,都要归咎于第六任皇帝当年的“卖官鬻爵”政策——直到现在,这个政策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。想想那些挤破头也只能住狭小院落的贵族,再看看手握实权、肆意妄为的拉乌尔公爵等人,真是同人不同命,想想都觉得讽刺。
啊,我这辈子,一定要做点什么……再这样下去,帝国真的撑不了多久了。
“唉……”我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身旁的罗莎莉亚听到我的叹息,脸上露出些许担忧的神情,却没有多问,只是安静地陪着我——她总是这样,懂我的沉默,也懂我的无奈。
此次巡视的第一站,是与提阿纳贝联盟接壤的贝勒-诺夫郡。
若是单纯想查看对抗提阿纳贝联盟的战线,去位于东部、同样属于首相派领地的贝勒-托雷郡,会更方便些——之所以选择绕路,表面上说是“道路问题”。
礼部尚书(阿基卡尔公爵)提出,“不管皇帝的马车性能多好,陛下年纪还小,根本无法在普通公路上完成这么漫长的行程”,这个理由听起来十分合理,最终被采纳。
按照计划,我们会沿着铺有碎石的“主干道”前进:先穿过马尔多萨侯爵的领地,向西北方向抵达贝勒-托雷郡,再向北经过库沙德郡,最后到达目的地贝勒-诺夫郡。
多谢他“关心”……不过以马车的魔法防护与减震效果,普通公路根本不成问题,他不过是借着“为陛下着想”的名义,故意安排绕路——库沙德郡的贵族是摄政王派的人,他无非是想让摄政王派的人有机会接触我,同时也能借机展示摄政王派的实力。
再说了,南城墙修建的时候,怎么没见他“关心”工程是否合理?哦,对了,他的领地在东部,只有东部的城墙没修完——说到底,还是为了自己的派系利益。
目前,我们还在帝都周边的皇帝直辖领地“皮尔迪郡”范围内,暂时不会有地方贵族前来迎接——按照惯例,只有驶出直辖领地,进入其他贵族的领地后,当地贵族才会出面接待。
“大家都想着尽快进入马尔多萨侯爵的领地,所以今天的行程不用赶,我们可以慢慢走。”罗莎莉亚说着,脸颊微微泛红,又小声补充了一句,“这样……我们也能有更多单独相处的时间。”
她的样子格外可爱,我却忍不住心头一紧——不是因为害羞,而是在担心自己的表情。
“喂,我的心思,真的这么容易看出来吗?”
刚才听到她补充的话时,我肯定露出了惊讶的表情;之前看到民众对马车视而不见时,大概也露出了失落的神色……这些情绪外露,对我这个需要一直扮演“愚昧、麻木的傀儡皇帝”的人来说,简直是致命的——万一在贵族面前也这样,岂不是会暴露自己?
“不会呀,平时根本看不出来。”罗莎莉亚笑着摇头,眼神温柔,“只有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,你的表情才会丰富起来,会开心、会失落,也会思考……我觉得这样的陛下,很真实,也很可爱。”
我赶紧移开视线,不敢再看她的眼睛——想起之前在塔楼里,不小心因为薇拉的反应露出慌张神色,又或是用魔法熔化铁栏杆时,因为兴奋而难掩情绪,我才意识到,自己越来越粗心了。
这些反应,都是受生理年龄(十岁)影响,下意识做出的,可越是这样,就越容易暴露破绽。以后在贵族面前,必须更加小心,不能再这么随心所欲地流露情绪。
“对了,我有个疑问——这里明明是陛下的直辖领地,为什么要叫‘皮尔迪郡’呢?”
马车在碎石路上缓缓行驶,轻微的颠簸让气氛变得格外放松,罗莎莉亚突然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。……那些贵族们绝对想不到,被他们视作“愚蠢”的皇帝,竟然能解答这种涉及帝国历史与领地命名的问题。
“因为邦古达特帝国,是‘继承’了洛萨帝国的领土与部分制度啊。”我耐心解释道。
“比如在洛萨帝国时期,马尔多萨家族就统治着现在的马尔多萨公国,领地名称与家族姓氏是一致的。”
顺便说一句,在这个世界,若是某个贵族家族灭亡,或是因为叛乱被剥夺领地,这片土地就会被重新分封给其他贵族,领地名称也会随之更改——这种与家族绑定的领地名称,被称作“领号”。
“邦古达特帝国建立后,决定延续洛萨帝国时期的领地划分与所有权,只是将部分领地重新分封给了开国功臣。”
可这样一来,就出现了一个问题:新分封的贵族,姓氏与原本的领地名称并不一致。打个通俗的比方,就像这片“马尔多萨公国”,现在的领主可能姓“阿莱曼”,头衔却是“马尔多萨侯爵”——姓氏与领号完全不同。
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,没人能说清:有人说是为了“复辟洛萨文化”,也有人说只是开国皇帝觉得“重新制定领地名称太麻烦”,干脆沿用旧称。
“所以,除了少数例外,那些‘头衔与姓氏一致’的贵族,都是从洛萨帝国时期就一直统治着这片土地的家族,传承了好几代。”
“那‘例外’是指什么呢?”罗莎莉亚好奇地追问,眼神里满是求知欲。
“最典型的例外,就是皇室成员被分封领地的时候。按照惯例,皇室成员分封到某地后,会将领地名称作为自己的‘新姓氏’,以此彰显身份。”
我举了个例子:瓦伦公爵与多兹兰侯爵,是第三任皇帝查理一世第四子与第五子的后裔;而阿基卡尔公爵与拉乌尔公爵,则是第五任皇帝查理二世第三子与第四子的后裔——这一点,在贵族圈子里是公认的。
为了证明自己的皇室血统,这些贵族的姓氏前,都会加上“范”(Van)这个前缀,这是皇室分支的标志性象征。
“自从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以来,也有过几次领地重组,或是新设立贵族头衔的情况,但大多还是沿用旧制……这些细节知道就好,不用深究。”我话锋一转,回到最初的问题,“总之,皮尔迪郡在洛萨帝国时期,是由皮尔迪伯爵统治的,所以一直沿用‘皮尔迪’这个名称。更何况这里是帝都所在地,‘皮尔迪郡’这个领号,也算是代代相传的传统了。”
帝国的继承法规定,只有长子能继承皇位,次子及其他子嗣则会被分封领地,成为贵族。可“皮尔迪伯爵”这个头衔,却没有分封给任何皇室子嗣,反而随着皇位传承了八代,一直由皇帝直接管辖——这也是皮尔迪郡作为“直辖领地”的特殊之处。
“原来是这样……”罗莎莉亚恍然大悟,又笑着说,“不过我好像从没听过‘查隆杰’这个领地名称——我们家族的姓氏是查隆杰·克鲁维尔,按理说,应该有对应的领地才对。”
啊,差点忘了,罗莎莉亚的家族,是贝尔贝王国的查隆杰·克鲁维尔家族,姓氏由两部分组成。
“‘查隆杰’这个名称,对应的领地其实早就没有了。”我解释道,“因为你们家族,在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之前,就已经以‘查隆杰家族’自称了——大概是当年洛萨帝国末期,皇室内部争夺继承权,你们家族的先祖为了避开纷争,主动脱离了皇室,迁徙到了现在贝尔贝王国的境内,之后才逐渐发展壮大。”
罗莎莉亚的家族,其实是洛萨帝国开国皇帝(被称作“枢机皇帝”)第四子的后裔;而“查隆杰·克鲁维尔”中的“克鲁维尔”,则是后来加上的——“克鲁维尔”是贝尔贝王国首都“克鲁里亚”的方言变体,字面意思是“来自克鲁里亚的查隆杰家族”,相当于在姓氏中加入了家族定居地的名称,也标志着家族正式在贝尔贝王国扎根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分家势力超过本家”——当年主动脱离皇室的小分支,如今成了贝尔贝王国的名门望族;而留在洛萨帝国(后来的邦古达特帝国)的皇室本家,却日渐衰落。
嘛,说起来,我所在的皇室分支,其实也差不多——我们原本是加尔德家族的分家,后来才因为机缘巧合,继承了皇位。
而我,转世成为了帝国的皇帝“卡迈因”,登上了这艘即将沉没的“泥船”。
我的父亲(前皇太子)与祖父(先帝),据传都是被首相拉乌尔公爵与礼部尚书阿基卡尔公爵所杀。对这两个深陷权力斗争的人来说,年幼的我不过是个好用的傀儡——只要我乖乖扮演“愚昧皇帝”的角色,不碍他们的事,才能活下去。
我也确实这么做了,靠着伪装,在夹缝中活了下来。但这只是暂时的,我会一直扮演傀儡,直到有能力夺回实权、扭转帝国命运的那一天。
——新历465年,冰雪消融之际,十岁的皇帝(我)迎来寿辰,宫廷举行了庆典,与此同时,“皇帝将巡视全国”的消息正式宣布。
我乘坐着施过防御魔法的马车——这辆被称作“移动小要塞”的马车,被大批军队护送着,缓缓驶出了帝都的北门“安多克门”。这,是我第一次真正“走出帝都”。
此前我一直以为,五年前就曾离开过帝都,直到后来才发现那是错觉——我连帝都直辖地区的情况都没摸清,更别说帝国其他地方了。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,自己对这个国家的了解,远比想象中浅薄。
即便如此,我也不敢公开调查帝都的情况——那样只会引起贵族们的怀疑,只能私下向沃德·帕拉丁伯爵与蒂莫娜询问,从他们口中拼凑出帝都的全貌。
帝国的首都名为卡迪纳尔,是一座人工规划的城市。它始建于开国第一任皇帝时期,在第二任皇帝在位时完工,坐落于西河与拉姆德河的交汇处。在当时,这座城市规划规整,既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,日常通行与生活也十分便利。
城市四周有天然的护城河:北边是萨伊河,西边是拉姆代特河,四面还修筑了城墙(不过为了防洪,萨伊河的部分河段会穿城而过),这样的布局,让它拥有了与帝国首都匹配的坚固防御——至少,人们一直是这么说的。
可惜后来大炮被发明出来,且逐渐普及,如今这些城墙是否还能起到“防御”作用,就很难说了。
如今被称作“帝都”的区域,比最初的“原帝都”范围更大:向西仅略微扩展,向东、向南则延伸了不少,尤其是东部,甚至超出了原帝都的领土范围。这是因为帝都逐渐“吞并”了原本位于东侧的两座城市——赛迪与杜德,将它们纳入了直辖区域。
现在的帝都,西侧与南侧被新建的“第二城墙”环绕,但由于城市扩张速度超出预期,再加上帝国财政日益恶化,东侧的城墙只修了一部分,就一直搁置着,到现在都没完工。
顺便说一句,这个城墙修建项目被放弃,还有另一个原因——首相拉乌尔公爵曾说过一句“皇帝的提议”:“很难想象,一堵墙能挡住配备大炮的敌军”,这句话一出,项目直接被停了。
这倒是能证明,拉乌尔公爵并非无能之辈,只是他的能力都用在了争权夺利上,而非治理国家——想到这一点,就让人觉得无奈又无力。
不过话说回来,当初修建南城墙的时候,他怎么没站出来反对?哦,对了,他的领地在东部,如今只有东侧的城墙缺了一段——这么一想,他的心思就再明显不过了,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才故意阻挠东侧城墙的修建。
果然,这些贵族们,从来都是随心所欲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根本不在乎帝国的安危。
我这个傀儡皇帝,本就只是贵族们的摆设。离开帝都时,街道两旁没有庆典游行时的欢呼,甚至连驻足观望的人都寥寥无几——不过这也能理解,过去五年里,民众对“无能的皇帝”与“腐败的朝廷”,早已失望透顶。
“陛下,您看,这里是贵族聚居区,民众们不是怕您,是怕跟着您的贵族,所以才这么拘谨。再说,咱们带了这么多卫兵,在老百姓眼里,咱们哪里是‘皇帝巡视’,分明是一支过境的小军队啊。”
前方座位传来声音,我从车窗边收回目光,转头看向说话的人,随口应道:“是吗?”
“嗯,我敢肯定是这样。”
笑着说出这句话的,是我的未婚妻——贝尔贝王国的大公主,罗莎莉亚·范·查隆杰·克鲁维尔。她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,明明知道我被外界称作“愚蠢的皇帝”“懦夫”,甚至还有“同性恋”的谣言,却依然选择来到我身边。
她聪慧又美丽,唯一的“缺点”,大概就是对我的评价格外高,高到有时候,连我自己都觉得受之有愧。
“你说得有道理,这么多人马跟着,确实像一支小军队……”
这次随行的队伍,算上卫兵与仆从,一共有两百多人;除此之外,我们途经或驻扎的领地,当地贵族还会时不时派私兵加入,队伍规模只会越来越大。
当然,罗莎莉亚、蒂莫娜,还有不少不分派系、真心辅佐我的人,也都一同随行。这次第一站要去的是首相派的领地,所以首相派随行的人相对少些——但即便如此,他们还是带了足够多的厨师与女仆,连管家赫尔克(出了名的吝啬)都忍不住吐槽,这规模快赶上正常需求的两倍了。
更何况,我们沿途大多住在贵族的宅邸里,自带的厨师与女仆根本没多少事可做,纯属浪费人力物力——要是能省下这些开支,说不定还能缓解一点财政压力。
我再次看向窗外。马车已经驶出了帝都的核心区域,眼前出现的是低等贵族的住所——这里住着的,大多是拥有“男爵”“子爵”头衔的贵族。按照宫廷习俗,当皇帝的马车经过时,这些贵族必须垂下头,直到马车完全驶过,若是不这么做,就可能被判定为“无礼”,受到处罚。
可实际上,没有一个人遵守这个习俗——他们看到皇帝的马车,只是随意鞠了鞠躬,甚至有人直接视而不见;但若是遇到高级贵族的马车经过,他们却会规规矩矩地行礼,态度恭敬得很。
……这句话说得真直白,也精准地戳中了我这个傀儡皇帝的处境——在民众与低等贵族眼里,我这个皇帝,还不如一个有实权的高级贵族有分量。
我不会忘记这份落差!你们最好也记住,总有一天,我会改变这一切……
说到底,还是这些贵族太过渴望出人头地,想尽办法挤到帝都来。不管怎么看,这个国家的贵族都太多了——原本的“帝都卡迪纳尔”,四分之三的区域都是贵族区(据说原本住在这儿的平民,都被强行驱逐了),即便如此,男爵与子爵们的宅邸还是挤得满满当当,有些低等贵族甚至只能住在狭小的院落里。
这一切,都要归咎于第六任皇帝当年的“卖官鬻爵”政策——直到现在,这个政策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。想想那些挤破头也只能住狭小院落的贵族,再看看手握实权、肆意妄为的拉乌尔公爵等人,真是同人不同命,想想都觉得讽刺。
啊,我这辈子,一定要做点什么……再这样下去,帝国真的撑不了多久了。
“唉……”我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身旁的罗莎莉亚听到我的叹息,脸上露出些许担忧的神情,却没有多问,只是安静地陪着我——她总是这样,懂我的沉默,也懂我的无奈。
此次巡视的第一站,是与提阿纳贝联盟接壤的贝勒-诺夫郡。
若是单纯想查看对抗提阿纳贝联盟的战线,去位于东部、同样属于首相派领地的贝勒-托雷郡,会更方便些——之所以选择绕路,表面上说是“道路问题”。
礼部尚书(阿基卡尔公爵)提出,“不管皇帝的马车性能多好,陛下年纪还小,根本无法在普通公路上完成这么漫长的行程”,这个理由听起来十分合理,最终被采纳。
按照计划,我们会沿着铺有碎石的“主干道”前进:先穿过马尔多萨侯爵的领地,向西北方向抵达贝勒-托雷郡,再向北经过库沙德郡,最后到达目的地贝勒-诺夫郡。
多谢他“关心”……不过以马车的魔法防护与减震效果,普通公路根本不成问题,他不过是借着“为陛下着想”的名义,故意安排绕路——库沙德郡的贵族是摄政王派的人,他无非是想让摄政王派的人有机会接触我,同时也能借机展示摄政王派的实力。
再说了,南城墙修建的时候,怎么没见他“关心”工程是否合理?哦,对了,他的领地在东部,只有东部的城墙没修完——说到底,还是为了自己的派系利益。
目前,我们还在帝都周边的皇帝直辖领地“皮尔迪郡”范围内,暂时不会有地方贵族前来迎接——按照惯例,只有驶出直辖领地,进入其他贵族的领地后,当地贵族才会出面接待。
“大家都想着尽快进入马尔多萨侯爵的领地,所以今天的行程不用赶,我们可以慢慢走。”罗莎莉亚说着,脸颊微微泛红,又小声补充了一句,“这样……我们也能有更多单独相处的时间。”
她的样子格外可爱,我却忍不住心头一紧——不是因为害羞,而是在担心自己的表情。
“喂,我的心思,真的这么容易看出来吗?”
刚才听到她补充的话时,我肯定露出了惊讶的表情;之前看到民众对马车视而不见时,大概也露出了失落的神色……这些情绪外露,对我这个需要一直扮演“愚昧、麻木的傀儡皇帝”的人来说,简直是致命的——万一在贵族面前也这样,岂不是会暴露自己?
“不会呀,平时根本看不出来。”罗莎莉亚笑着摇头,眼神温柔,“只有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,你的表情才会丰富起来,会开心、会失落,也会思考……我觉得这样的陛下,很真实,也很可爱。”
我赶紧移开视线,不敢再看她的眼睛——想起之前在塔楼里,不小心因为薇拉的反应露出慌张神色,又或是用魔法熔化铁栏杆时,因为兴奋而难掩情绪,我才意识到,自己越来越粗心了。
这些反应,都是受生理年龄(十岁)影响,下意识做出的,可越是这样,就越容易暴露破绽。以后在贵族面前,必须更加小心,不能再这么随心所欲地流露情绪。
“对了,我有个疑问——这里明明是陛下的直辖领地,为什么要叫‘皮尔迪郡’呢?”
马车在碎石路上缓缓行驶,轻微的颠簸让气氛变得格外放松,罗莎莉亚突然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。……那些贵族们绝对想不到,被他们视作“愚蠢”的皇帝,竟然能解答这种涉及帝国历史与领地命名的问题。
“因为邦古达特帝国,是‘继承’了洛萨帝国的领土与部分制度啊。”我耐心解释道。
“比如在洛萨帝国时期,马尔多萨家族就统治着现在的马尔多萨公国,领地名称与家族姓氏是一致的。”
顺便说一句,在这个世界,若是某个贵族家族灭亡,或是因为叛乱被剥夺领地,这片土地就会被重新分封给其他贵族,领地名称也会随之更改——这种与家族绑定的领地名称,被称作“领号”。
“邦古达特帝国建立后,决定延续洛萨帝国时期的领地划分与所有权,只是将部分领地重新分封给了开国功臣。”
可这样一来,就出现了一个问题:新分封的贵族,姓氏与原本的领地名称并不一致。打个通俗的比方,就像这片“马尔多萨公国”,现在的领主可能姓“阿莱曼”,头衔却是“马尔多萨侯爵”——姓氏与领号完全不同。
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,没人能说清:有人说是为了“复辟洛萨文化”,也有人说只是开国皇帝觉得“重新制定领地名称太麻烦”,干脆沿用旧称。
“所以,除了少数例外,那些‘头衔与姓氏一致’的贵族,都是从洛萨帝国时期就一直统治着这片土地的家族,传承了好几代。”
“那‘例外’是指什么呢?”罗莎莉亚好奇地追问,眼神里满是求知欲。
“最典型的例外,就是皇室成员被分封领地的时候。按照惯例,皇室成员分封到某地后,会将领地名称作为自己的‘新姓氏’,以此彰显身份。”
我举了个例子:瓦伦公爵与多兹兰侯爵,是第三任皇帝查理一世第四子与第五子的后裔;而阿基卡尔公爵与拉乌尔公爵,则是第五任皇帝查理二世第三子与第四子的后裔——这一点,在贵族圈子里是公认的。
为了证明自己的皇室血统,这些贵族的姓氏前,都会加上“范”(Van)这个前缀,这是皇室分支的标志性象征。
“自从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以来,也有过几次领地重组,或是新设立贵族头衔的情况,但大多还是沿用旧制……这些细节知道就好,不用深究。”我话锋一转,回到最初的问题,“总之,皮尔迪郡在洛萨帝国时期,是由皮尔迪伯爵统治的,所以一直沿用‘皮尔迪’这个名称。更何况这里是帝都所在地,‘皮尔迪郡’这个领号,也算是代代相传的传统了。”
帝国的继承法规定,只有长子能继承皇位,次子及其他子嗣则会被分封领地,成为贵族。可“皮尔迪伯爵”这个头衔,却没有分封给任何皇室子嗣,反而随着皇位传承了八代,一直由皇帝直接管辖——这也是皮尔迪郡作为“直辖领地”的特殊之处。
“原来是这样……”罗莎莉亚恍然大悟,又笑着说,“不过我好像从没听过‘查隆杰’这个领地名称——我们家族的姓氏是查隆杰·克鲁维尔,按理说,应该有对应的领地才对。”
啊,差点忘了,罗莎莉亚的家族,是贝尔贝王国的查隆杰·克鲁维尔家族,姓氏由两部分组成。
“‘查隆杰’这个名称,对应的领地其实早就没有了。”我解释道,“因为你们家族,在邦古达特帝国建立之前,就已经以‘查隆杰家族’自称了——大概是当年洛萨帝国末期,皇室内部争夺继承权,你们家族的先祖为了避开纷争,主动脱离了皇室,迁徙到了现在贝尔贝王国的境内,之后才逐渐发展壮大。”
罗莎莉亚的家族,其实是洛萨帝国开国皇帝(被称作“枢机皇帝”)第四子的后裔;而“查隆杰·克鲁维尔”中的“克鲁维尔”,则是后来加上的——“克鲁维尔”是贝尔贝王国首都“克鲁里亚”的方言变体,字面意思是“来自克鲁里亚的查隆杰家族”,相当于在姓氏中加入了家族定居地的名称,也标志着家族正式在贝尔贝王国扎根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分家势力超过本家”——当年主动脱离皇室的小分支,如今成了贝尔贝王国的名门望族;而留在洛萨帝国(后来的邦古达特帝国)的皇室本家,却日渐衰落。
嘛,说起来,我所在的皇室分支,其实也差不多——我们原本是加尔德家族的分家,后来才因为机缘巧合,继承了皇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