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西方的嘲笑!-《重生78年,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》

  那片广阔地,充满了财富、机遇,也充满了豺狼与陷阱的国际军火市场。

  龙国,这头沉睡的雄狮,不仅要亮出爪牙,还要用自己的爪牙,为自己捕来足以长出更锋利爪牙的血肉。

  一场由他亲手拉开序幕的,用军火撬动世界格局的大戏,即将上演。

  龙国要卖武器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,在国际军火市场这潭深水里,却连一点像样的波澜都没能激起,只是引来了一圈圈毫不掩饰的涟漪般的嘲笑。

  伦敦,世界最权威的军事刊物《简氏防务周刊》总部。

  总编威廉姆斯将一份刚刚从东方传来的情报摘要,随手扔在了桌上,端起咖啡,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笑意。

  “看看这个,我们的东方朋友,在赢了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后,似乎有些找不着北了。”

  他对面的首席亚洲军事分析师,一个名叫马丁的中年人,扶了扶眼镜,捡起了那份文件。

  “他们要出口那款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步兵武器?这可真是……一个大胆的想法。”马丁的用词很克制,但眼里的讥讽却藏不住。

  “大胆?不,马丁,这叫不自量力。”威廉姆斯放下咖啡杯,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,“龙国的武器是什么货色,我们还不清楚吗?几十年了,他们最好的产品,就是对苏联五十年代装备的拙劣仿制。廉价,低质,除了能响,一无是处。”

  “我甚至怀疑,他们连仿制品的螺丝,都拧不明白。现在,他们居然想把这些废铁,卖到国际市场,和我们的雷神、洛克希德去竞争?这是我今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。”

  马丁耸了耸肩:“或许,他们只是想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国际航展上,博取一些眼球。一场哗众取宠的闹剧罢了。”

  “那就给他们一些‘鼓励’。”威廉姆斯敲了敲桌子,“下一期的周刊,给我用最醒目的版面,好好‘介绍’一下这些来自东方的‘神奇武器’。我需要让那些潜在的买家明白,购买龙国的武器,和把钱扔进大海里,唯一的区别就是,你可能连个响声都听不见。”

  类似的场景,在华盛顿的五角大楼,在慕尼黑的军火商会所,在无数个西方军工巨头的会议室里,同时上演。

  所有人都把这当成一个笑话。

  他们习惯了俯视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,习惯了他们跟在自己身后模仿和追赶。现在,那个一直跟在后面的学生,突然说要站上讲台讲课,这在他们看来,滑稽且可笑。

  就在这一片冷嘲热讽之中,龙国第一个官方的对外军贸公司,挂牌成立了。

  名字很简单——龙械集团。

  紧接着,一份制作简单的宣传手册,通过各种渠道,被送往了世界各大军火采购商和军事媒体的手中。

  手册的封面,是两条腾云驾雾的金色巨龙,中间是“龙械”两个醒目的汉字。

  翻开内页,两款主打产品的介绍,让所有看到它的人,都愣了一下。

  那款被外界猜测了很久的狙击榴弹发射器,被命名为“龙牙-1”。

  而那款让越南地道变成坟墓的单兵云爆弹,则被命名为“天火-1”。

  名字充满了东方韵味,但真正让人震惊的,是下面标注的性能参数。

  “龙牙-1:单兵便携式精确火力支援系统。有效射程2000米,可发射高爆弹、破甲弹、杀伤榴弹。能精确清除敌方火力点、轻型装甲目标及集群有生力量。”

  “天火-1:单兵温压弹药。非穿透性毁伤,可对封闭空间及掩体后目标,造成大面积窒息与超压伤害。单发足以清空200立方米密闭空间内所有高耗氧目标。”

  这本宣传手册,很快就成了整个西方军事圈的笑柄。

  “两千米精确打击?他们以为这是狙击步枪吗?一个榴弹发射器,怎么可能做到!”

  “非穿透性毁伤?这词是谁发明的?还清空两百立方米空间?他们是把一辆卡车的炸药,塞进了一个炮弹里吗?这完全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!”

  “吹牛!毫无疑问,这是彻头彻尾的吹牛!他们在纸面上画出了一款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武器,然后就想让我们相信?”

  《纽约时报》的军事评论员,在专栏里毫不客气地写道:“龙国的军火商,似乎更适合去好莱坞当编剧,而不是来巴黎卖武器。他们带来的不是武器,而是一纸异想天开的剧本。”

  外界的嘲讽和质疑,如同潮水一般涌来。

  这些声音,也传回了国内。

  龙械集团,那间刚刚装修好的办公室里,气氛压抑到了极点。

  几个从外交部、工业部抽调过来的年轻干事,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,翻译过来的外国报纸和杂志,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。

  “陆总顾问……这……这几乎全世界都在嘲笑我们。”一个负责对外联络的年轻人,看着坐在主位上,一言不发的陆扬,声音里充满了担忧和不自信,“我们这样去巴黎,会不会真的变成一个笑话?”

  “是啊,他们把我们说得一文不值。那些数据,连我们自己人看了都觉得有些……夸张。到时候要是没人信,我们的展台前一个人都没有,那该怎么办?”

  团队里的每一个人,心里都压着一块巨石。

  这是龙国军工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,走向世界舞台。他们背负着整个国家的期望,可还没出门,就被全世界泼了一盆冷水。

  这种压力,足以压垮任何人。

  陆扬抬起头,他的面前,也放着一份《简氏防务周刊》。

  他平静地看着那篇用词刻薄的文章,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怒意。

  他缓缓将那份周刊合上,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每一个忧心忡忡的年轻面孔。

  几天后,飞往巴黎的国际航班上。

  整个龙械集团的团队成员,都坐在经济舱里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,都是第一次出国,但此刻,没有人有心情去看窗外的云海。

  机舱里很安静,只有引擎的轰鸣声。

  那种压抑的气氛,从京城的办公室,一直延续到了这万米高空之上。

  陆扬就坐在靠窗的位置,从起飞开始,他就一直在看一份厚厚的,关于西方精密机床和特种材料的技术资料,仿佛外界的纷纷扰扰,与他毫无关系。

  “陆顾问。”坐在他身边的,是龙械集团的总经理,一位从外贸系统调来的中年干部,姓赵。“您……就一点都不担心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