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蓬晓得江湖的事,有个三紧三慢。哪三紧?事人父母大事者,紧;事兄弟危难者,紧;事帮派利益者,紧。
哪三慢?龙城县荷叶乡第二十四都曾文正公说,说话前必深思熟虑,避于口无遮拦或语无伦次,体现沟通修养,所以要慢于语言;行动前要权衡利弊,避免冲动鲁莽,确保决策周全,所以要慢于行动;做事时要细心专注,追求质量而非速度,体现慢工出细活的原则,所以做事要慢。
飞蓬骑着骏马,沿着潭宝公路,走到永丰街上,再右转,走到神童湾街上;在神童湾街上吃过午饭,再走仙人桥、青山冲、草子坳、杉山、杉龙门、白竹山、拐过青龙桥,过唐朝湾、李家祠堂、梨子垴,杯家湾、石碧山,鲍家屋场,便到了响堂铺街上。
飞蓬从响堂铺街上下了马,牵着枣红色的马匹,走进添章屋场。
在我们西阳塅里,平时很少看到有骑马。乡下的老帽子,老倌子,穿开裆裤的细伢子,细妹子,跟着过来看热闹。
卫茅和公英、青黛、合欢,正在家里制卷烟,听到马蹄声响,都出来看热闹。卫茅见是飞蓬,连忙问:“咦,飞蓬,你怎么过来了?吃午饭了吗?”
飞蓬说:“吃过午饭了。卫帮主,我和龙葵,怪想你的,所以,我来看看你。”
合欢说:“飞蓬,是不是六月雪,有了什么消息?”
“没有。”怕合欢不相信,飞蓬又补充一句:“真的没有。”
卫茅心里晓得,飞蓬肯定有话需要单独和自己说,于是问:“飞蓬,你那匹马,还没有喂草料吧?”
飞蓬当然晓得卫茅的意思,说:“是咧,军马跑了三四百里路,快跑不动了。”
两个人牵着匹马,走到石碧山台下的沙垅里,西阳河畔,在那个地方,有一块三四十亩大的河谷洲,河谷洲上,芳草萋萋,但还致于碧连天际。
放开马匹,卫茅叹了口气,问:“飞蓬兄弟,你有话就说吧。”
“帮主,你晓得的,凡属上战场的人,必须剃光头,写遗书。”飞蓬说:“李廷升、王留行,还有湖北荆州那个史恩华,他们都把遗书寄给了你,你收到了没有?”
“没有。”卫茅说:“我晓得,上战场的将士,难免伤亡。况且,国民党的部队,节节败退。廷升和我舅舅王留行,新墙河之战,应该没事吧。”
“李廷升营长没事,但是,王留行营长和史恩华营长,有事。”
“死了?”
“死了。”飞蓬说:“李廷升营长,担心你后母合欢,晓得王留行的死讯后,经不起打击,特意叫我过来告诉你,要你严密封锁了王留行的消息,免得你后母伤心。”
许久许久,卫茅才从沉默和悲伤中醒悟过来,问:“飞蓬,你真的有没有六月雪的消息?”
“没有。”飞蓬说:“我估计,六月雪是凶多吉少。”
紧接着,两个人又陷入沉默中。
枣红色的军马,大约是吃饱了草料,突然扬起四蹄,嘶鸣着,来回奔跑。
飞蓬现在身份是军人,军人有纪律管束,在添章屋场住了一宿,吃过早饭,便骑马走了。
飞蓬一走,卫茅未免心情沉重。我大爷爷刚从茅屋街上回来,对卫茅说:“我问你,卫茅,日本鬼子在新墙河大开杀戒,报纸上这两个人,阿魏痞子说,一个叫史恩华,一个王留行,是民族英雄。这个王留行,是不是你后母合欢的亲弟弟?”
“正是呢,大爷爷。”卫茅说:“昨天,飞蓬特意从长沙骑马过来,告诉我,我那个舅舅王留行,同他的五百壮士,一同殉国了。飞蓬说,李廷升的意思,是别让合欢知道了王留行的死讯。”
春元中学的大门口,墙壁上挂着一个绿色的邮筒。一间小小的房子,坐着一个秃顶的男人,大约三十岁的模样,强行把耳后的几根长头发,绾在头顶上,像是荒地上长着几根菟丝子草。
秃头男人姓曾,曾国藩的曾。
相传数十年前,曾国藩的后代与李鸿章的后代,在北京城什刹海斗嘴,曾国藩的后代说,一罾网尽天下鲤;李鸿章的后代说,一鲤冲破九道罾。
这个段子,民国十六年,流传到西阳塅里,西阳塅里姓曾的人,都说自己是曾国藩的曾;而李姓人的后代,动不动就说,老子姓李。
秃头男人那个房子,一张单人床占据了大半个空间。单人床的上方,钉着一个木架子,木架子里分无数个网格,网格里装着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,还有三个大布做的袋子,一个装着《湘乡民报》,一个装着《湖南民报》,一个装着《大公报》。
整个西阳塅里,报纸唯一的订户,是阿魏痞子。
阿魏痞子每天上十点钟,坐在学校门口,看过报纸后,发表即兴演讲。
到了十月份,西阳河两岸的水稻收完了,稻谷晒干了,风车车过后,一撮箕一撮箕进了大板仓。稻草晒干后,垒起一个个草垛子,像一个个巨大的、棕黄色的蘑菇。
闲下来的赤脚板汉子们,老帽子,老倌子,长舌妇娘,有事没事,喜欢到春元中学门口,听阿魏痞子讲新闻。
阿魏痞子说到史恩华死了,王留行也死了,说得潸然泪下,一帮听众,个个动容,愕然惊悚。
我大爷爷说:“卫茅,出了这么大的事情,整个西阳塅里,不出三五个时辰,尽人皆知,岂能瞒得住?即使瞒得了合欢一个时辰,但瞒不住合欢一世呀,她终究要晓得的。”
卫茅走到春元中学门口,弯下腰,对着小窗口里的曾秃子说:“请问,我的信件到了没有?”
曾秃子头也不抬,话中带刺,冷冷地问:“你是哪位大人物?”
“我不过是斗斤小民,叫卫茅。”
“哦豁!你就是长沙城里让人闻风丧胆的斧头帮帮主卫茅?怎么躲到西阳塅里来了?”
“过去年幼无知,如今我已金盆洗手。”
曾秃子说:“你不简单啊,卫帮主。这里有三封厚厚的信件,是从王甲本的师部寄过来的,给你。”
卫茅拿着信,回到家里,心里像筒车打水,吱吱喳喳叫唤,水珠飘洒不停。
公英看到丈夫卫茅,傻傻地坐在床沿上,像是十二岁的妹子嫁人,五心不定的样子,便悄声问:“什么事,让你为难了?”
卫茅将三封信,递到公英手中。
公英说:“我仅仅读了一年的书,原来学的那几个字,都退还给了老师,哪里还认得那些蚂蚁子大的字?”
卫茅拉着公英的手,细声细气,把史恩华和王留行写遗书的事,二个人壮烈牺牲的事,讲给公英听。
公英说:“若是让母亲晓得了,我们怎么办呀?”
“我外公知道了这件事吗?他肯定拿出一个主见。”
“外公的意见,干脆和我母亲讲清楚。”卫茅说:“所以,我感觉为难。”
青黛在喊:“卫茅,公英,快过来吃午饭。”
公英说:“二婶,辛苦你多炒两个菜,我把外公和三舅喊过来,中午一起吃饭。”
我大爷爷趿着一双烂布鞋,两个大脚趾都露在外边,刚刚从租种的田里,烧草木灰回来,脸上灰扑扑的。
公英说:“外公,你快点洗把脸,卫茅陪你喝一杯酒。”
我大爷爷晓得卫茅的意思,吃饭的时候,说:“合欢,我从来没有敬过你的酒,你能陪我喝一杯酒吗?”
哪三慢?龙城县荷叶乡第二十四都曾文正公说,说话前必深思熟虑,避于口无遮拦或语无伦次,体现沟通修养,所以要慢于语言;行动前要权衡利弊,避免冲动鲁莽,确保决策周全,所以要慢于行动;做事时要细心专注,追求质量而非速度,体现慢工出细活的原则,所以做事要慢。
飞蓬骑着骏马,沿着潭宝公路,走到永丰街上,再右转,走到神童湾街上;在神童湾街上吃过午饭,再走仙人桥、青山冲、草子坳、杉山、杉龙门、白竹山、拐过青龙桥,过唐朝湾、李家祠堂、梨子垴,杯家湾、石碧山,鲍家屋场,便到了响堂铺街上。
飞蓬从响堂铺街上下了马,牵着枣红色的马匹,走进添章屋场。
在我们西阳塅里,平时很少看到有骑马。乡下的老帽子,老倌子,穿开裆裤的细伢子,细妹子,跟着过来看热闹。
卫茅和公英、青黛、合欢,正在家里制卷烟,听到马蹄声响,都出来看热闹。卫茅见是飞蓬,连忙问:“咦,飞蓬,你怎么过来了?吃午饭了吗?”
飞蓬说:“吃过午饭了。卫帮主,我和龙葵,怪想你的,所以,我来看看你。”
合欢说:“飞蓬,是不是六月雪,有了什么消息?”
“没有。”怕合欢不相信,飞蓬又补充一句:“真的没有。”
卫茅心里晓得,飞蓬肯定有话需要单独和自己说,于是问:“飞蓬,你那匹马,还没有喂草料吧?”
飞蓬当然晓得卫茅的意思,说:“是咧,军马跑了三四百里路,快跑不动了。”
两个人牵着匹马,走到石碧山台下的沙垅里,西阳河畔,在那个地方,有一块三四十亩大的河谷洲,河谷洲上,芳草萋萋,但还致于碧连天际。
放开马匹,卫茅叹了口气,问:“飞蓬兄弟,你有话就说吧。”
“帮主,你晓得的,凡属上战场的人,必须剃光头,写遗书。”飞蓬说:“李廷升、王留行,还有湖北荆州那个史恩华,他们都把遗书寄给了你,你收到了没有?”
“没有。”卫茅说:“我晓得,上战场的将士,难免伤亡。况且,国民党的部队,节节败退。廷升和我舅舅王留行,新墙河之战,应该没事吧。”
“李廷升营长没事,但是,王留行营长和史恩华营长,有事。”
“死了?”
“死了。”飞蓬说:“李廷升营长,担心你后母合欢,晓得王留行的死讯后,经不起打击,特意叫我过来告诉你,要你严密封锁了王留行的消息,免得你后母伤心。”
许久许久,卫茅才从沉默和悲伤中醒悟过来,问:“飞蓬,你真的有没有六月雪的消息?”
“没有。”飞蓬说:“我估计,六月雪是凶多吉少。”
紧接着,两个人又陷入沉默中。
枣红色的军马,大约是吃饱了草料,突然扬起四蹄,嘶鸣着,来回奔跑。
飞蓬现在身份是军人,军人有纪律管束,在添章屋场住了一宿,吃过早饭,便骑马走了。
飞蓬一走,卫茅未免心情沉重。我大爷爷刚从茅屋街上回来,对卫茅说:“我问你,卫茅,日本鬼子在新墙河大开杀戒,报纸上这两个人,阿魏痞子说,一个叫史恩华,一个王留行,是民族英雄。这个王留行,是不是你后母合欢的亲弟弟?”
“正是呢,大爷爷。”卫茅说:“昨天,飞蓬特意从长沙骑马过来,告诉我,我那个舅舅王留行,同他的五百壮士,一同殉国了。飞蓬说,李廷升的意思,是别让合欢知道了王留行的死讯。”
春元中学的大门口,墙壁上挂着一个绿色的邮筒。一间小小的房子,坐着一个秃顶的男人,大约三十岁的模样,强行把耳后的几根长头发,绾在头顶上,像是荒地上长着几根菟丝子草。
秃头男人姓曾,曾国藩的曾。
相传数十年前,曾国藩的后代与李鸿章的后代,在北京城什刹海斗嘴,曾国藩的后代说,一罾网尽天下鲤;李鸿章的后代说,一鲤冲破九道罾。
这个段子,民国十六年,流传到西阳塅里,西阳塅里姓曾的人,都说自己是曾国藩的曾;而李姓人的后代,动不动就说,老子姓李。
秃头男人那个房子,一张单人床占据了大半个空间。单人床的上方,钉着一个木架子,木架子里分无数个网格,网格里装着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,还有三个大布做的袋子,一个装着《湘乡民报》,一个装着《湖南民报》,一个装着《大公报》。
整个西阳塅里,报纸唯一的订户,是阿魏痞子。
阿魏痞子每天上十点钟,坐在学校门口,看过报纸后,发表即兴演讲。
到了十月份,西阳河两岸的水稻收完了,稻谷晒干了,风车车过后,一撮箕一撮箕进了大板仓。稻草晒干后,垒起一个个草垛子,像一个个巨大的、棕黄色的蘑菇。
闲下来的赤脚板汉子们,老帽子,老倌子,长舌妇娘,有事没事,喜欢到春元中学门口,听阿魏痞子讲新闻。
阿魏痞子说到史恩华死了,王留行也死了,说得潸然泪下,一帮听众,个个动容,愕然惊悚。
我大爷爷说:“卫茅,出了这么大的事情,整个西阳塅里,不出三五个时辰,尽人皆知,岂能瞒得住?即使瞒得了合欢一个时辰,但瞒不住合欢一世呀,她终究要晓得的。”
卫茅走到春元中学门口,弯下腰,对着小窗口里的曾秃子说:“请问,我的信件到了没有?”
曾秃子头也不抬,话中带刺,冷冷地问:“你是哪位大人物?”
“我不过是斗斤小民,叫卫茅。”
“哦豁!你就是长沙城里让人闻风丧胆的斧头帮帮主卫茅?怎么躲到西阳塅里来了?”
“过去年幼无知,如今我已金盆洗手。”
曾秃子说:“你不简单啊,卫帮主。这里有三封厚厚的信件,是从王甲本的师部寄过来的,给你。”
卫茅拿着信,回到家里,心里像筒车打水,吱吱喳喳叫唤,水珠飘洒不停。
公英看到丈夫卫茅,傻傻地坐在床沿上,像是十二岁的妹子嫁人,五心不定的样子,便悄声问:“什么事,让你为难了?”
卫茅将三封信,递到公英手中。
公英说:“我仅仅读了一年的书,原来学的那几个字,都退还给了老师,哪里还认得那些蚂蚁子大的字?”
卫茅拉着公英的手,细声细气,把史恩华和王留行写遗书的事,二个人壮烈牺牲的事,讲给公英听。
公英说:“若是让母亲晓得了,我们怎么办呀?”
“我外公知道了这件事吗?他肯定拿出一个主见。”
“外公的意见,干脆和我母亲讲清楚。”卫茅说:“所以,我感觉为难。”
青黛在喊:“卫茅,公英,快过来吃午饭。”
公英说:“二婶,辛苦你多炒两个菜,我把外公和三舅喊过来,中午一起吃饭。”
我大爷爷趿着一双烂布鞋,两个大脚趾都露在外边,刚刚从租种的田里,烧草木灰回来,脸上灰扑扑的。
公英说:“外公,你快点洗把脸,卫茅陪你喝一杯酒。”
我大爷爷晓得卫茅的意思,吃饭的时候,说:“合欢,我从来没有敬过你的酒,你能陪我喝一杯酒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