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7章 南府局势-《军魂系统,从小兵开始崛起》

  只有当石闻远他们说要对世家动手之时,他的眼里才闪过一丝惊骇之色。

  他一听便感觉颇为荒谬,但是自从他得知了众多世家的恶心和百姓的凄惨以后。

  他便摇了摇头,不去插嘴干扰石闻远等人的军政之事。

  石闻远抬起头,望向愈发寒冷凋敝的窗外,喃喃自语道:

  “天气凉了,若是打完这场仗,也该是冬天了。”

  石闻远抬起笔来,给赵令节写了一封信。

  如今战事稍缓,并且得到了金阳城内大量的财富,原本苦苦支撑的新民政府的财政一下子就宽裕了不少。

  等到过几天对世家动手,到时候抄家之时,又将获得一笔巨款。

  所以,一直因财政并未组建的赵令节的镗武军团也该组建了。

  南府那边的大乾内战也因为临近秋收而消停了不少。

  不过根据军情处的情报,南府现在已经是军阀割据的情况了.

  一些县城内许多人都不满那些被顾云川用家人胁迫的高官,被一些世家联合起来推翻了统治,现在南府各地几乎已经全部自立。

  就算是还有少数被顾云川胁迫为他效命的高官占据着几座城池。

  也由于距离临安城太远,中间还隔着几座自立的城池,对于战局没有丝毫帮助。

  让石闻远惊讶的是,襄县以及周围三个小镇和十几个村庄已经被他的老东家-原第六营,现萧家军给完全占据。

  在关于襄县的情报中,几个熟悉的名字也映入他的眼帘。

  石子琼、柳飞絮......

  石闻远不禁有些感慨,之前他在与南府展开大战的时候,他就一直没见到第六营的踪迹。

  现在看来,萧邵勇真的很是聪明。

  在南府军几乎全军覆没之际,他的第六营不但完好的保存了下来,竟然还占据了一县之地,如今竟然还发展的不错。

  现在的石子琼已经是司马了,手下至少掌管着两千人,深受萧邵勇的信任。

  那个传言中的宋家二郎在吞并了几乎没有什么活人了的南元城以后,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。

  北方是铁卫军的地盘,宋家二郎的安南军试探性的进攻过几回,派出的军队却无一例外全部被铁卫军擒杀。

  自那以后,安南军便断了南进的想法。

  但是宋家二郎不是坐得住的主儿,他又想向南方进发。

  却在兵强马壮、在石闻远与南府军的大战中实力保存完好的第六营面前碰了壁,不得不灰溜溜的撤了回来。

  如今南北被封死的安南军想要扩张,只剩下东西两个方向了。

  可是东面便是临安城,李睿渊的青州军便在城外围城,他又怎么可能去临安城找不痛快?

  退一万步讲,就算他们真的击溃了青州军,可那又如何呢?

  他们也拿不下任何的城池,顶多将一两个伤痕累累、没多少人的镇子收入麾下,安南军依旧还是拿不下临安城。

  那么便只剩下西进这个选项了,南元城本就地处边境,若是西进,那么便只能入侵姜国。

  一开始安南军倒是势如破竹,直接拿下了两个姜国边境的县城。

  但是很快,让安南军郁闷到吐血的事情发生了,他们竟然在姜国境内又遇上了铁卫军!

  不只是铁卫军,在铁卫军驻扎的地方附近,还有着大量的姜国新军,战斗力也是不弱。

  安南军一开始见到他们,并没有往铁卫军身上想,直接就大军莽了上去。

 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惨重的,铁卫军和姜国新军自然是发现了这支还算熟悉的武装。

  警告无效过后,面对安南军的袭击,被迫无奈开始打了起来。

  这一战安南军又是损失不小,伤亡三千余人,后续部队被击溃逃走。

  “这个安南军,该怎么说呢?野心倒是不小,可惜当今的局势根本就没有给他什么发展空间罢了。”

  石闻远看着战报和关于安南军的情报,微微摇头。

  在给赵令节的信中,他不但写了让其组建镗武军团,还让其在军团组建完毕以后,便让其对安南军动手。

  这安南军两次对自己主动发起进攻,真是给脸不要脸。

  石闻远没见过这安南军的首领,原本与其合作的好感此刻已经彻底烟消云散。

  这两次袭击,铁卫军和姜国新军并非是毫无损失的。

  铁卫军损失了五人,而姜国新军也损失了二十几人。

  这安南军也不想想,敢主动得罪、杀他的人,有几个人有好下场的?

  蛮族对他动手,所有蛮人集结起来的军团全被石闻远给灭了。

  现在蛮人已经没了任何的城市和农村的地盘,仅剩下三三两两的余孽四处逃窜,灭亡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魔族敢主动对他龇牙,结果直接被他几战打残,无论是刀魔还是魔人族,全都被他打的夹着尾巴跑了。

  南府也想要对其动手,但是结果却是南府军除了第六营几乎全军覆没。

  南府统领顾云川现在几乎只剩下了孤家寡人,还在被大乾清剿势力。

  姜国伪帝一直派兵捣乱,结果金阳城被攻破,伪帝直接就成了他的阶下囚......

  以赵令节的能力,拿下一个小小的安南军或许不成问题。

  唯一可能比较难打的,便是城高墙厚的蓝襄城了。

  石闻远不由得感慨着,蓝襄城啊,梦开始的地方......

  ......

  两日后,秋收开始。

  姜国各地已经恢复了平静,之前种下的粮食已经全部成熟,农民们看着一茬茬熟了的庄稼,开始了收割。

  虽然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种的,但是由于土地不是他们的。

  最终绝大部分的粮食都要交给老爷们,但是老爷们大多也还心善,能让他们有一口余粮能存活下去。

  几番动荡和战乱之后,农民们已经没有什么余粮了。

  若是收割完毕,自己能留些粮食过冬,那心里总会踏实许多。

  不过,不是所有的老爷都心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