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9章 炮弹洗地-《我有无敌舰队》

  “世上风波终未已,江南烟雨正堪眠。”

  相比江南的和风细雨,北方逐鹿中原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。

  吴国建康、宋府。

  宋维超放下手中信件,眉头皱紧陷入沉思。

  时隔二十年,又要开始了吗?后唐与后周的覆灭,已经没人记得了吗?想着想着,宋维超脑中出现了当年战场的画面,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

  虽是一届文官,但年轻时的宋维超也是能“文可提笔安天下,武可上马定乾坤”的将才;他上过战场做监军,他见过战场的流血无情,也见过战场的豪迈潇洒,他至今都忘不了“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……八千里路云和月,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……”的慷慨悲歌。

  “哐哐……”

 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,打断了宋维超的往昔回顾,收拾好桌上散乱的信件,语气平和的说道:“进来!”

  进门是一锦袍中年,步伐沉稳且快速,脸上还带着少许焦急之色。

  “父亲,康江果然去了文锦殿。”

  宋维超点头,示意自己知晓:“看来郑国使者已经找过三殿下了,如果我没料错,三殿下一定是倾向出兵的,北线战事接连吃瘪,三殿下是不会甘心的,明日朝堂太尉一派与三殿下,一定会唆使陛下继续调兵北上,与郑国两面夹击……王新。”

  提到王新,宋维超总会有种不真实感,当年那个不到自己大腿的孩子,如今已是一方巨擎,手握数万大军,主宰一方生死。

  听到自己侄儿的名字,宋元应也是感慨唏嘘不已,嘴角不时会莫名翘起。

  想到自己侄儿现在的处境,宋元应言语焦急的道:“父亲,不能让大王发兵北上,明日朝会我们一定要阻止三殿下带兵淮安府。”

  见自己父亲犹豫不决,宋元应继续游说道:“当初驱逐王复离开吴国已经先错一步,我们不能一错在错了父亲,所以这次必须挡下三殿下,确保淮安一线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事。”

  看着宋元应的焦急模样,宋维超冷哼道:“王新尽然敢发兵郑国,就有自己的谋算,需要你在这里着急。”

  虽被呵斥,但宋元应却没在乎。

  “战场局势顺机万遍,望父亲早做决断。”

  呼出一口浊气,宋维超压低声音道:“你去刑部找李尚书,我去和郭将军谈谈,怎么说就不用我教你了,之后在去工部……”

  点头应诺后,宋元应试探着问道:“要不让元显去一趟北边,他好久没看到文霆了,近日还总是和我提到,说那小子不孝顺,至今未归。”

  想想,宋维超点头道:“行,让他带着佩茹一起去。”

  宋家后院,平日里郁郁寡欢的宋佩茹,脸带笑意的嘀咕道:“新儿,为娘好想你,娘来了……”

  ……

  太行山下,泉阳城外。

  欢呼声在天穹回荡,数不清的郑国士兵,从城中或军营涌出,他们越过城前壕沟,来到城外的旷野上列阵。

  郑军以各军为单位布阵,左翼以机动骑兵为主,右翼则是来援的晋中镇军,中军则是李谷的精锐边军,军阵南北长达数十里,一眼看不到尽头,密集的军旗,迎风猎猎飞舞。

  中军位置,李谷眺望东边,他全身披挂,外罩甲袍,骑着一匹健壮的红枣马,身后系着披风,给本就威武的气势又多加一分威严。

  各军将领顶盔皮甲居于身后,明晃晃的盔甲与寒光闪闪的兵器,尽显金戈铁马的肃杀。

  久居太行山中,李谷早就想挥军平原,今日他终于可以如愿以偿,这种关乎国运的的大战,此战若胜,他将在史书上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对军心士气的鼓舞也无以伦比。

  看着双方数十万军队集结于此,李谷若是读过高祖的词,一定会豪迈的大喊一句:“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?”

  “蛮兵南下,我汉家儿郎本应先驱逐鞑奴,让我汉家百姓不受蛮兵欺凌,可就在这危难之际王新小儿却是行不义之举夺我忻州,将士们可愿与本将一起诛杀此贼,还我大好河山。”

  此话一出,身后的呐喊声由如洪钟,源源不绝!

  “愿与将军杀贼!”

  ……

  “好!那就随本将一起杀贼建功!擂鼓!杀啊!”

  “杀、杀、杀……”

  ……

  身后将领微微一笑,对李谷说道:“有将军此话,王师定能旗开得胜,大破王新贼军!”

  “对,定能杀王新贼军各片甲不留!”

  “我大郑军士不惧一战,作战最为凶猛,定能首站建功,斩敌将头颅与马下。”

  身后将领纷纷说道。

  一番美好祝愿后,中军后方鼓声响起,渐渐响彻天际。

  郑军往前缓缓推行,看天边一道墨绿军阵,同样向这边滚动,前进的脚步声犹如海浪波涛,铺满了前方遥远的旷野平原。

  双方军队,都往前方行进,在空中俯视,彼此大军,遮天蔽日。

  都是意气风发,都是胜利满怀于心,可鹿死谁手?胜负何人?还未可知?

  千军万马齐进,双方人马逼得越来越近,从最初的十几里,慢慢压到最后到四、五里。

  保护紧密的数米高台上,雷刚拿着望远镜细细观察,前方的郑军大阵,以一个半弧形,展现在自己眼前,军阵前方还有火炮摆开。

  雷刚戏谑一笑:“都是一些老家伙,最大射程不过两三里,论玩火炮,我们才是行家。”

  高台之下,尽百门后装线膛炮齐阵摆开,前方军阵中各式火炮也是密密麻麻,总的合起来有近千门之多,火力可谓非常猛烈。

  更何况还有大威力火箭炮后方压阵,这一战必胜。

  雷刚放下望远镜,抬手示意道:“军队停止前进,各炮营开始校准目标,等待开火命令。”

  高台上军旗挥舞,命令迅速传递而去,很快全军停止前进。

  终于,双方军阵距离在拉到三里后,郑军也停止前进了。

  李谷看着数万将士严阵以待,大手一挥道:“盾兵、弓箭兵向前,拉弓齐射。”

  暮秋时节了,寒意颇重,不过秋高气爽,天朗气清,正是个撕杀的好季节。

  泉阳城外并非全是旷野,平坦的只有城墙外的七八里,而其中大部分已经被郑军占领,因此雷刚布阵时,都是顺着山岭丘陵。

  天然高地上,一门门火炮,就架在各丘之上,这些火炮的前方周边,都叠满了土麻袋,一个个身穿墨绿军装的炮手正严阵以待。

  看着郑军弓箭兵不断前进,雷刚下令道:“中阵两个炮营,全火力打击,破坏其行军队列。”

  见郑军弓箭兵与盾兵已经进入射程,前军炮兵指挥官深吸一口气大声道:“进入定点射击范围,第一轮火炮,炮击!”

  得到命令炮兵立刻拉动炮绳,万里晴空硝烟燃起。

  轰轰轰……

  呼啸的炮弹奔来,只听轰的一声,沉重的实心弹丸砸在厚实的地面上,激起大股烟尘,然后高高跃起,急速旋转着,砸进郑军队伍中,一直滚动十几丈远。

  人体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抵抗炮弹的肆虐,摧枯拉朽般的跃入军阵中,很轻易就能趟出一条血胡同。

  两轮炮火打击后,郑军开始有序的分散开来,利用松散的队形尽量减轻伤亡,且还在不断前进。

  看到郑军士卒顶着炮火继续前进,雷刚笑着夸奖道:“总听边关百姓说,郑军作战凶悍有血性,今日所见果然不假。”

  “能顶着炮火前进,郑军士气的确不错,那就加大火力,伤亡比例达到一定临界值,铁军也会垮!”雷刚身旁,作战部高寻不疾不徐的说道。

  “雷司令,在加两个炮兵营,试试郑军成色。”

  “高部长,正又此意。”

  同样的命令很快就传达到位,战场上轰轰的炮声变得密集。

  看着眼前一幕,高寻不经感叹道:“少爷说得没错,穷则战术穿插,富则火力覆盖,用炮弹洗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