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薛雅同志,请随我去三号测试区,进行鸣器基础功能数据采集。”工作人员对薛雅说道,语气是程序化的平稳。
薛雅点了点头,目光转向刘长安,带着询问。
“正好,我也要出去。”刘长安自然地接话,与她并肩而行,“一起走吧。”
两人沉默地跟在工作人员身后,沿着来时的纯白走廊向出口方向走去。
下了电梯,穿过一道需要刷卡的门禁,他们来到了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,这里像是一个大型的室内训练场与科技实验室的结合体,挑高惊人,划分出数个被强化玻璃隔开的测试单元。
不少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或操作仪器,或记录数据,一片忙碌景象。
就在这时,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一个测试隔间里走了出来,正是孙有才。他脸上带着几分新奇和兴奋,手里正摆弄着一张崭新的卡片。
“长安!薛雅!”孙有才眼尖,率先看到他们,立刻挥手招呼,小跑着过来。他献宝似的将手中的卡片亮给刘长安看,“看!我们的临时工作证!‘河洛指挥中心·预备队员’,嘿嘿,哥们儿现在也算是有编制的人了!”
那卡片设计简洁,以深蓝为底,镶嵌着芯片,印着姓名、编号和一个模糊的部门标识,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权威感。
刘长安接过孙有才的证件看了看,点了点头,递还回去:“恭喜,感觉如何?”
“就是……问了很多问题,关于鸣器考验的细节,还有夫子的情况。”孙有才挠挠头,“然后在一个奇怪的机器前面站了一会儿,好像有什么光扫过我……他们就让我回来了。”
第二个出来的是赵世玉,他进去的时间更长。当他回来时,眉头微蹙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“他们让我点了根香,”赵世玉坐下,对刘长安和薛雅说,“然后问了一些……很刁钻的问题。我能感觉到灵力的消耗,但他们似乎有办法量化这种消耗。”
赵世玉也拿出了自己的证件说道:“我们刚做完初步的鸣器测试和登记。有才的鸣器被评定为玄阶上品,潜力评级挺高。我的定在了黄阶中品,不过研究员说功能性独特,成长性有待观察。”他语气平和,对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。
“你呢,长安?”赵世玉看向刘长安,又瞥了一眼他身旁的薛雅,“你们……问询结束了?测试安排了吗?”
刘长安摇了摇头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:“我的鸣器情况比较特殊,上面需要时间研究和讨论,估计要等消息。”他没有细说问询的具体内容,赵世玉和孙有才也识趣地没有多问。
这时,带领薛雅的工作人员出声提醒:“薛雅同志,三号测试单元已经准备就绪,请随我来。”
薛雅看向刘长安他们,轻声说:“那我先过去了。”
孙有才看着薛雅跟随工作人员走向一个明显更加庞大、设备也更精密的测试隔间,忍不住压低声音对刘长安说:“这不对啊,薛雅不也是天阶鸣器吗?为什么她可以直接测试,你的反而要等?”
刘长安望着薛雅消失在测试间的背影,解释道:“天阶与天阶之间,亦有差别。薛雅的‘千年客栈’,核心功能更偏向于守护与容纳灵魂,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灵魂栖所,简而言之就是长生不死。这种能力虽然极其稀有和强大,但功能性相对单一,评估其基础数据和稳定性即可。而我的鸣器……”
他顿了顿,没有明说,“功能性更复杂,涉及的范围和潜在影响也更广,谨慎些是正常的。”
赵世玉和孙有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三人便在一旁的休息区坐了下来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今天的见闻。从这栋神秘建筑的宏伟与戒备森严,到那些充满未来感的灵能科技展示,再到各自被问询和测试时的心情。
孙有才看着证件,忽然想起一事,挠头道:“咱们是不是还有件大事没办?文物捐赠!郑哥该不会把这事儿给忘了吧?”
“我问问。”赵世玉说着拿起手机发了条信息。
几分钟后,他抬起头:“问过了。郑哥说他已经上报,但上面最近焦头烂额,还没安排专人对接,他再去催催。”
又过了约莫十分钟,赵世玉的手机响了,是郑开放的回复:「情况已知。近期事务繁多,接待安排确有疏漏。你们既然已在指挥中心,可直接将文物置于基地内部。那里有现成的历史专家与科研团队,若你们带回的文物中真有能觉醒鸣器的,在指挥所的隔离空间内处理,也能将潜在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。」
赵世玉回复「收到」。
不一会儿,一位戴着眼镜、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快步从楼上下来,找到他们。
“你们好,我姓李,负责历史文献研究。是你们有文物需要鉴定?”李教授温和地问道。
“是的,李教授。”赵世玉点头。
“那请跟我来办公室吧。”李教授侧身引路。
刘长安却上前一步,提醒道:“李教授,东西可能有点多,而且不排除其中某些个体有觉醒成为新生鸣器的风险。”
“有风险?”李教授扶了扶眼镜,神色严肃起来,“这样啊……那我申请启用一间隔离室。”
他立刻打了个电话,简短沟通后,便带着三人通过层层门禁,进入一个布满特殊纹路的封闭空间。“就在这里吧,这里的场域能有效抑制新生鸣器的考验扩散。”李教授解释道,随后四人一同换上了厚重的防护隔离服。
一切准备就绪,刘长安看向李教授:“我们先取哪一件?”
李教授隔着面罩,语气如常:“你们一共带回来多少件文物?”
刘长安平静地回答:“当时在鸣器内灵力不济,无法取出进行详细统计。大概……四五十吨吧。”
“四五十吨?!”李教授的声音瞬间拔高,充满了难以置信,“年轻人,你……你没跟我开玩笑?”
“没有。”刘长安的回答简短而肯定。
李教授愣住了,他隔着防护面罩,仔细扫过眼前三双平静的眼睛,意识到事情远超出他的想象。
“你……你们等等!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的颤抖,“我得去多叫几个人来!这根本不是一间普通隔离室能装下的!”
薛雅点了点头,目光转向刘长安,带着询问。
“正好,我也要出去。”刘长安自然地接话,与她并肩而行,“一起走吧。”
两人沉默地跟在工作人员身后,沿着来时的纯白走廊向出口方向走去。
下了电梯,穿过一道需要刷卡的门禁,他们来到了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,这里像是一个大型的室内训练场与科技实验室的结合体,挑高惊人,划分出数个被强化玻璃隔开的测试单元。
不少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或操作仪器,或记录数据,一片忙碌景象。
就在这时,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一个测试隔间里走了出来,正是孙有才。他脸上带着几分新奇和兴奋,手里正摆弄着一张崭新的卡片。
“长安!薛雅!”孙有才眼尖,率先看到他们,立刻挥手招呼,小跑着过来。他献宝似的将手中的卡片亮给刘长安看,“看!我们的临时工作证!‘河洛指挥中心·预备队员’,嘿嘿,哥们儿现在也算是有编制的人了!”
那卡片设计简洁,以深蓝为底,镶嵌着芯片,印着姓名、编号和一个模糊的部门标识,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权威感。
刘长安接过孙有才的证件看了看,点了点头,递还回去:“恭喜,感觉如何?”
“就是……问了很多问题,关于鸣器考验的细节,还有夫子的情况。”孙有才挠挠头,“然后在一个奇怪的机器前面站了一会儿,好像有什么光扫过我……他们就让我回来了。”
第二个出来的是赵世玉,他进去的时间更长。当他回来时,眉头微蹙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“他们让我点了根香,”赵世玉坐下,对刘长安和薛雅说,“然后问了一些……很刁钻的问题。我能感觉到灵力的消耗,但他们似乎有办法量化这种消耗。”
赵世玉也拿出了自己的证件说道:“我们刚做完初步的鸣器测试和登记。有才的鸣器被评定为玄阶上品,潜力评级挺高。我的定在了黄阶中品,不过研究员说功能性独特,成长性有待观察。”他语气平和,对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。
“你呢,长安?”赵世玉看向刘长安,又瞥了一眼他身旁的薛雅,“你们……问询结束了?测试安排了吗?”
刘长安摇了摇头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:“我的鸣器情况比较特殊,上面需要时间研究和讨论,估计要等消息。”他没有细说问询的具体内容,赵世玉和孙有才也识趣地没有多问。
这时,带领薛雅的工作人员出声提醒:“薛雅同志,三号测试单元已经准备就绪,请随我来。”
薛雅看向刘长安他们,轻声说:“那我先过去了。”
孙有才看着薛雅跟随工作人员走向一个明显更加庞大、设备也更精密的测试隔间,忍不住压低声音对刘长安说:“这不对啊,薛雅不也是天阶鸣器吗?为什么她可以直接测试,你的反而要等?”
刘长安望着薛雅消失在测试间的背影,解释道:“天阶与天阶之间,亦有差别。薛雅的‘千年客栈’,核心功能更偏向于守护与容纳灵魂,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灵魂栖所,简而言之就是长生不死。这种能力虽然极其稀有和强大,但功能性相对单一,评估其基础数据和稳定性即可。而我的鸣器……”
他顿了顿,没有明说,“功能性更复杂,涉及的范围和潜在影响也更广,谨慎些是正常的。”
赵世玉和孙有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三人便在一旁的休息区坐了下来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今天的见闻。从这栋神秘建筑的宏伟与戒备森严,到那些充满未来感的灵能科技展示,再到各自被问询和测试时的心情。
孙有才看着证件,忽然想起一事,挠头道:“咱们是不是还有件大事没办?文物捐赠!郑哥该不会把这事儿给忘了吧?”
“我问问。”赵世玉说着拿起手机发了条信息。
几分钟后,他抬起头:“问过了。郑哥说他已经上报,但上面最近焦头烂额,还没安排专人对接,他再去催催。”
又过了约莫十分钟,赵世玉的手机响了,是郑开放的回复:「情况已知。近期事务繁多,接待安排确有疏漏。你们既然已在指挥中心,可直接将文物置于基地内部。那里有现成的历史专家与科研团队,若你们带回的文物中真有能觉醒鸣器的,在指挥所的隔离空间内处理,也能将潜在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。」
赵世玉回复「收到」。
不一会儿,一位戴着眼镜、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快步从楼上下来,找到他们。
“你们好,我姓李,负责历史文献研究。是你们有文物需要鉴定?”李教授温和地问道。
“是的,李教授。”赵世玉点头。
“那请跟我来办公室吧。”李教授侧身引路。
刘长安却上前一步,提醒道:“李教授,东西可能有点多,而且不排除其中某些个体有觉醒成为新生鸣器的风险。”
“有风险?”李教授扶了扶眼镜,神色严肃起来,“这样啊……那我申请启用一间隔离室。”
他立刻打了个电话,简短沟通后,便带着三人通过层层门禁,进入一个布满特殊纹路的封闭空间。“就在这里吧,这里的场域能有效抑制新生鸣器的考验扩散。”李教授解释道,随后四人一同换上了厚重的防护隔离服。
一切准备就绪,刘长安看向李教授:“我们先取哪一件?”
李教授隔着面罩,语气如常:“你们一共带回来多少件文物?”
刘长安平静地回答:“当时在鸣器内灵力不济,无法取出进行详细统计。大概……四五十吨吧。”
“四五十吨?!”李教授的声音瞬间拔高,充满了难以置信,“年轻人,你……你没跟我开玩笑?”
“没有。”刘长安的回答简短而肯定。
李教授愣住了,他隔着防护面罩,仔细扫过眼前三双平静的眼睛,意识到事情远超出他的想象。
“你……你们等等!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的颤抖,“我得去多叫几个人来!这根本不是一间普通隔离室能装下的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