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吉安知府现南京操江御史,杨植与李婉儿的媒人伍文定已因病回老家休养,南京城里,杨植的旧相识已经不多了。
视察涂惟掌管的凤阳商社后,乡试座师湛若水自然必须去拜见的。湛若水已从南京国子监祭酒升为南京礼部侍郎,三年考核期满必定升南京礼部尚书。在嘉靖的布局中,以湛若水的名望、学术地位,足以镇住南都的反议礼派。
杨廷和等人逼嘉靖不认亲父,无论从理学客观唯心主义、心学主观唯心主义还是气学唯物主义出发,都找不到理论依据,所以大明三大学术大家对杨廷和非常齿冷。张璁桂萼在南京任边缘芝麻官时,湛若水、王阳明自重地位不便抛头露面站嘉靖,但都鼓励过张桂二人要为真理而斗争。
两人见面自然要辩论一阵道、理、自然。理学亦出道家,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”,老子认为先有道再有宇宙,天地依道而运行,理在气先。这种理论逻辑自洽,何况湛若水的思想、理论早已固化成形。
正如大部分文科的学术交流一样,一番探讨,两人反而更坚信自己的正确,于是痛快地开始喝茶吃小点心,谈些家长里短。
见时间差不多了,杨植一挥手,身后赵大捧着一领貂皮大衣上前。
“老师在上,南京夏日湿热,冬日湿寒,弟子借花献佛,送上薄裘御寒,不成敬意。”
貂皮大衣在任何时候都价值不菲,时价数百两银子,相当于近百户人家的一年生活费,以湛若水三品侍郎的俸禄,干二十年也买不起这么贵的衣服。湛若水谢绝道:“树人吾弟有心了,纵有家财万贯,不过一日三餐;良田千顷,不过卧榻三尺!
老夫已有一件白狐大氅,你的貂皮大衣,老夫就拒收了。我们两人以学术会友,乃平辈君子之交。”
杨植暗自称赞,又问道:“老师的白狐大氅,是哪位送的,弟子想跟他结识一下。”
“这……,说来惭愧,老夫前几日受邀去常州讲学,船上江风凛冽。到地方后,一位士绅见我脸色发青,便说风寒水冷,当即脱下身上的大氅赠予老夫。我看在场不少人穿着皮袍,就随手收了下来。”
原来湛若水名满天下,走到哪里都有无数中青年士人自发前来服侍,把他的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当熨帖。湛若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身上从不带钱不愁衣食住行,对金银的购买力及商品的价格没有概念。
杨植又寒暄几句,见天色已晚,便告辞回官驿。
三人在南京停留数日,遍访旧友尽到礼数后,征了一艘前往南昌的商船离开南京。
三山门外码头上,杨植对前来送别的吴秀道:“你好好查查,江南士绅的貂皮、熊皮、白狐皮大衣从哪里来的。”
吴秀惊讶回道:“查它做甚?人人都晓得是从关外来的!近来江南流行辽东的山货,如皮毛、东珠、海东青、造船用的大木之类。还有一种药材叫关外人参,比山西党参、甘肃红参的药劲大多了,含一片在嘴里,三天都有精神!”
杨植怒道:“关外女直诸部年年都有来北京朝贡的,哪个部落多少年来一次,来一次多少人,晋献哪些贡品,他们能在关内出售的货物,其数量、品种都有规定。我踏马的专管外番事务,不比你清楚?
江南的人参东珠皮货,只能来自海贸!你定要查清楚,是辽东边军还是朝鲜国,抑或女直部落,哪个在走私这些货物!下次本掌院学士回到南京,你一定要拿出报告给我!”
吴秀大惑不解,随意道:“东洋西洋南洋走私来的夷货在江南遍地都是,寻常人的家中多得很,也没见你这么上心过。”
话音刚落,吴秀就看到杨植盯着自己,眼里充满杀意,恶狠狠道:“不要以为本掌院学士跟吴家两代交情,你就可以敷衍塞责!若是你的报告不清不楚,别怪我不给徐天赐面子。吴都指挥使三个儿子,不缺你这一个!”
商船挂满帆逆长江而上,经安庆、九江进入鄱阳湖。杨植依稀记得当年的水路,便带着众人前去康郎山凭吊,杨植、郭雷买了蜡烛香火,前去忠臣庙祭奠先祖。
舒芬姚涞陪着杨植跪拜磕首完成礼仪后在山上眺望鄱阳湖古战场,追忆太祖料事如神战无不胜的神迹。
舒芬、姚涞、杨植三人与大明所有的士人一样,都受过武术、骑射、兵法教育。三人在山上指指点点,滔滔不绝议论鄱阳湖大战。
姚涞谈得兴起,说道:“树人兄,自你考上进士后,便很少作诗!今日发思古之幽情,何不当场口占一首?”
杨植谦虚道: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昔日题诗在上头!”
舒芬姚涞闻言莫测高深,杨植神秘一笑,领着两人来到忠臣庙东侧,指着墙壁道:“正德十三年春,兄弟我……”
再一看墙壁,杨植怒不可遏,对赵大道:“你去把庙祝和火工全都唤来!”
庙祝、火工道人忙不迭跑来,点头哈腰道:“贵人召唤,敢问何事?”
“这面墙上的诗呢?”
庙祝很顺畅回道:“好教贵人得知,经常有客人在墙上写诗,我们都是等人走后就刮去的。”
杨植气哼哼道:“拿笔墨来!”
待庙祝拿来笔墨,杨植把当年的题诗重新写在墙上,对庙祝道:“别人的诗随便你们怎么刮去,但是我的诗,得用碧纱笼罩起来!下次来,若我没看到碧纱笼,一个个把你们发配到广西大瑶岭!”
舒芬姚涞的诗意立刻飞到九霄云外。下山路上姚涞感叹道:“树人兄好胜之心,有甚于张璁、桂萼!”
船行两日穿过吴城县、新建县,经水门自西进入南昌城。舒芬手舞足蹈,向杨植姚涞告别。杨植道:“国裳兄就留在家里,待我们从两广回北京再接上你。”
舒芬大喜过望,谢过后招来一辆马车向东而去。杨植依礼目送舒芬离开,对姚涞道:“你不知道,因为出了个舒芬,南昌的东城门被改成进贤门!我多辛苦,想扬个名还得亲自上场!你说我好胜专横甚于张桂二学士,实在是冤枉我了,如果有好事者捧我,我何至于此!”
姚涞道:“树人兄,我是个爽利人,有个问题不吐不快,你愿不愿意解在下心中之惑?”
杨植好奇道:“咱俩同年兄弟,有什么话不能说?你问吧!”
“树人兄把舒芬和我调入理藩院,是不是因为舒芬和我是状元,你管着两个状元很有成就感?”
杨植气急败坏喝道:“你想多了!你俩又忠又孝,最重要的是你们与其他士人不同,你们讲求华夷之辨,很适合进理藩院!
其他士人以春秋士人自居,说什么士人自由有本事在身,君臣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,把自己当成打把式卖艺的!
溥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春秋士人,从齐国跑到鲁国还是周天子的臣民,诸侯乃诸夏一家。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!
我只怕大明这些士人会借春秋士人‘合则留不合则去’这句话,有奶便是娘,为夷狄豢养而心安理得。”
姚涞深思良久,拱手对杨植道:“我知道了!难怪树人兄不待见心学。”
南昌城是大明独一无二的水城,有甚于苏州、松江。南昌城外四面八方都是大江大湖,城内河道纵横交错,小舟穿行如梭充当交通工具。
杨植第一次进南昌城,在官驿住下后雇了一艘小船,与姚涞在南昌城里到处逛,还特地去朱宸濠兵败的黄家港勘察了一下六年前的战场。
南昌城不但城外全是大江大湖,它的城中心也是一个与城外水系相通、方园十里的东湖。湖上有座大岛,唤作百花洲,岛上有十多座亭台楼阁。朱宸濠的妻子娄妃曾住在岛上,赣中乡兵破城时,娄妃投湖自尽。
娄家是江西广信府的大儒世家,祖上是唐朝名相娄师德;娄妃的妹妹许配给了广信府另一儒学名门费家的费寀,可怜费寀空有满腹经世济民之才却受朱宸濠牵连,一辈子出不了翰林院了。
杨植姚涞皆出身军户官籍,在官学时每年受军事训练兵法教育,上过战场立过军功,是大明文官体系中所谓的知兵之人。两人乘船从城外绕一圈后,次日来到城中心百花洲上登临娄妃的绣楼,不禁发思古之幽情,拿着南昌地图复盘宁王之乱。
两位军事家讨论了半天,想不通朱宸濠为什么在南昌城四面皆敌的情况下,丢下南昌乘船奔袭南京,结果在安庆府大败,又被几个知府知县临时征召的乡兵抄了南昌后路。
“如果我是朱逆宸濠,指定仿效太宗,先巩固南昌府周边几个县,再把九江府吴城县、广信府鄱阳县占住。这些地方是江西省精华所在,人口众多、粮食充足!
朱宸濠真是昏了头,连野战的马军、步军都没有,七个水师,七个水师,好像手里有七个水师,就可以包打天下!”
杨植表示认同道:“朱宸濠应该水陆并进,在安庆分兵,主力从陆路走长江南岸,尽快来到南京城下,以水军炮舰监视安庆。”
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,不禁按士大夫的潜规则互相称赞对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的军事天才。
扯过淡后,杨植与姚涞下楼徘徊在百花洲的园林里,杨植指着烟波浩渺的东湖道:“此湖东可通赣江,南可至抚河,北可去青山湖,西可往艾溪湖,娄妃本可以携子潜出南昌城却投湖自尽,真烈女也!”
姚涞反驳道:“溥天之下莫非王土,娄妃能躲到哪去?藏物易藏人难!
藏物易,一人藏物万人难寻;藏人难,人要衣食住行!何况娄妃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妇,简直就是黑暗中的萤火虫!”
杨植点头道:“这话不错!你看大行武宗皇帝派人来南昌待了半年拷打了那么多人,都找不到朱宸濠的财宝下落。”
姚涞笑着说:“人说狡兔三窟,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如果我是朱宸濠,一部分随军带走临阵发放军饷;城里王府放一部分金银激励守军卖命,城外再藏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“如果你是朱宸濠,你觉得藏哪里合适?”
姚涞打开地图道:“陆上运输大宗财宝陆上很容易惹人注意,车辙深,押运人多,走水路最安全!从东湖出发,向西出水门横穿赣江,再往西是人称红谷滩的湖泊,渡过然后直达新建县梅岭。”
杨植把南昌府地图细细看了几遍后道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。明天我们去梅岭看看。”
视察涂惟掌管的凤阳商社后,乡试座师湛若水自然必须去拜见的。湛若水已从南京国子监祭酒升为南京礼部侍郎,三年考核期满必定升南京礼部尚书。在嘉靖的布局中,以湛若水的名望、学术地位,足以镇住南都的反议礼派。
杨廷和等人逼嘉靖不认亲父,无论从理学客观唯心主义、心学主观唯心主义还是气学唯物主义出发,都找不到理论依据,所以大明三大学术大家对杨廷和非常齿冷。张璁桂萼在南京任边缘芝麻官时,湛若水、王阳明自重地位不便抛头露面站嘉靖,但都鼓励过张桂二人要为真理而斗争。
两人见面自然要辩论一阵道、理、自然。理学亦出道家,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”,老子认为先有道再有宇宙,天地依道而运行,理在气先。这种理论逻辑自洽,何况湛若水的思想、理论早已固化成形。
正如大部分文科的学术交流一样,一番探讨,两人反而更坚信自己的正确,于是痛快地开始喝茶吃小点心,谈些家长里短。
见时间差不多了,杨植一挥手,身后赵大捧着一领貂皮大衣上前。
“老师在上,南京夏日湿热,冬日湿寒,弟子借花献佛,送上薄裘御寒,不成敬意。”
貂皮大衣在任何时候都价值不菲,时价数百两银子,相当于近百户人家的一年生活费,以湛若水三品侍郎的俸禄,干二十年也买不起这么贵的衣服。湛若水谢绝道:“树人吾弟有心了,纵有家财万贯,不过一日三餐;良田千顷,不过卧榻三尺!
老夫已有一件白狐大氅,你的貂皮大衣,老夫就拒收了。我们两人以学术会友,乃平辈君子之交。”
杨植暗自称赞,又问道:“老师的白狐大氅,是哪位送的,弟子想跟他结识一下。”
“这……,说来惭愧,老夫前几日受邀去常州讲学,船上江风凛冽。到地方后,一位士绅见我脸色发青,便说风寒水冷,当即脱下身上的大氅赠予老夫。我看在场不少人穿着皮袍,就随手收了下来。”
原来湛若水名满天下,走到哪里都有无数中青年士人自发前来服侍,把他的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当熨帖。湛若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身上从不带钱不愁衣食住行,对金银的购买力及商品的价格没有概念。
杨植又寒暄几句,见天色已晚,便告辞回官驿。
三人在南京停留数日,遍访旧友尽到礼数后,征了一艘前往南昌的商船离开南京。
三山门外码头上,杨植对前来送别的吴秀道:“你好好查查,江南士绅的貂皮、熊皮、白狐皮大衣从哪里来的。”
吴秀惊讶回道:“查它做甚?人人都晓得是从关外来的!近来江南流行辽东的山货,如皮毛、东珠、海东青、造船用的大木之类。还有一种药材叫关外人参,比山西党参、甘肃红参的药劲大多了,含一片在嘴里,三天都有精神!”
杨植怒道:“关外女直诸部年年都有来北京朝贡的,哪个部落多少年来一次,来一次多少人,晋献哪些贡品,他们能在关内出售的货物,其数量、品种都有规定。我踏马的专管外番事务,不比你清楚?
江南的人参东珠皮货,只能来自海贸!你定要查清楚,是辽东边军还是朝鲜国,抑或女直部落,哪个在走私这些货物!下次本掌院学士回到南京,你一定要拿出报告给我!”
吴秀大惑不解,随意道:“东洋西洋南洋走私来的夷货在江南遍地都是,寻常人的家中多得很,也没见你这么上心过。”
话音刚落,吴秀就看到杨植盯着自己,眼里充满杀意,恶狠狠道:“不要以为本掌院学士跟吴家两代交情,你就可以敷衍塞责!若是你的报告不清不楚,别怪我不给徐天赐面子。吴都指挥使三个儿子,不缺你这一个!”
商船挂满帆逆长江而上,经安庆、九江进入鄱阳湖。杨植依稀记得当年的水路,便带着众人前去康郎山凭吊,杨植、郭雷买了蜡烛香火,前去忠臣庙祭奠先祖。
舒芬姚涞陪着杨植跪拜磕首完成礼仪后在山上眺望鄱阳湖古战场,追忆太祖料事如神战无不胜的神迹。
舒芬、姚涞、杨植三人与大明所有的士人一样,都受过武术、骑射、兵法教育。三人在山上指指点点,滔滔不绝议论鄱阳湖大战。
姚涞谈得兴起,说道:“树人兄,自你考上进士后,便很少作诗!今日发思古之幽情,何不当场口占一首?”
杨植谦虚道: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昔日题诗在上头!”
舒芬姚涞闻言莫测高深,杨植神秘一笑,领着两人来到忠臣庙东侧,指着墙壁道:“正德十三年春,兄弟我……”
再一看墙壁,杨植怒不可遏,对赵大道:“你去把庙祝和火工全都唤来!”
庙祝、火工道人忙不迭跑来,点头哈腰道:“贵人召唤,敢问何事?”
“这面墙上的诗呢?”
庙祝很顺畅回道:“好教贵人得知,经常有客人在墙上写诗,我们都是等人走后就刮去的。”
杨植气哼哼道:“拿笔墨来!”
待庙祝拿来笔墨,杨植把当年的题诗重新写在墙上,对庙祝道:“别人的诗随便你们怎么刮去,但是我的诗,得用碧纱笼罩起来!下次来,若我没看到碧纱笼,一个个把你们发配到广西大瑶岭!”
舒芬姚涞的诗意立刻飞到九霄云外。下山路上姚涞感叹道:“树人兄好胜之心,有甚于张璁、桂萼!”
船行两日穿过吴城县、新建县,经水门自西进入南昌城。舒芬手舞足蹈,向杨植姚涞告别。杨植道:“国裳兄就留在家里,待我们从两广回北京再接上你。”
舒芬大喜过望,谢过后招来一辆马车向东而去。杨植依礼目送舒芬离开,对姚涞道:“你不知道,因为出了个舒芬,南昌的东城门被改成进贤门!我多辛苦,想扬个名还得亲自上场!你说我好胜专横甚于张桂二学士,实在是冤枉我了,如果有好事者捧我,我何至于此!”
姚涞道:“树人兄,我是个爽利人,有个问题不吐不快,你愿不愿意解在下心中之惑?”
杨植好奇道:“咱俩同年兄弟,有什么话不能说?你问吧!”
“树人兄把舒芬和我调入理藩院,是不是因为舒芬和我是状元,你管着两个状元很有成就感?”
杨植气急败坏喝道:“你想多了!你俩又忠又孝,最重要的是你们与其他士人不同,你们讲求华夷之辨,很适合进理藩院!
其他士人以春秋士人自居,说什么士人自由有本事在身,君臣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,把自己当成打把式卖艺的!
溥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春秋士人,从齐国跑到鲁国还是周天子的臣民,诸侯乃诸夏一家。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!
我只怕大明这些士人会借春秋士人‘合则留不合则去’这句话,有奶便是娘,为夷狄豢养而心安理得。”
姚涞深思良久,拱手对杨植道:“我知道了!难怪树人兄不待见心学。”
南昌城是大明独一无二的水城,有甚于苏州、松江。南昌城外四面八方都是大江大湖,城内河道纵横交错,小舟穿行如梭充当交通工具。
杨植第一次进南昌城,在官驿住下后雇了一艘小船,与姚涞在南昌城里到处逛,还特地去朱宸濠兵败的黄家港勘察了一下六年前的战场。
南昌城不但城外全是大江大湖,它的城中心也是一个与城外水系相通、方园十里的东湖。湖上有座大岛,唤作百花洲,岛上有十多座亭台楼阁。朱宸濠的妻子娄妃曾住在岛上,赣中乡兵破城时,娄妃投湖自尽。
娄家是江西广信府的大儒世家,祖上是唐朝名相娄师德;娄妃的妹妹许配给了广信府另一儒学名门费家的费寀,可怜费寀空有满腹经世济民之才却受朱宸濠牵连,一辈子出不了翰林院了。
杨植姚涞皆出身军户官籍,在官学时每年受军事训练兵法教育,上过战场立过军功,是大明文官体系中所谓的知兵之人。两人乘船从城外绕一圈后,次日来到城中心百花洲上登临娄妃的绣楼,不禁发思古之幽情,拿着南昌地图复盘宁王之乱。
两位军事家讨论了半天,想不通朱宸濠为什么在南昌城四面皆敌的情况下,丢下南昌乘船奔袭南京,结果在安庆府大败,又被几个知府知县临时征召的乡兵抄了南昌后路。
“如果我是朱逆宸濠,指定仿效太宗,先巩固南昌府周边几个县,再把九江府吴城县、广信府鄱阳县占住。这些地方是江西省精华所在,人口众多、粮食充足!
朱宸濠真是昏了头,连野战的马军、步军都没有,七个水师,七个水师,好像手里有七个水师,就可以包打天下!”
杨植表示认同道:“朱宸濠应该水陆并进,在安庆分兵,主力从陆路走长江南岸,尽快来到南京城下,以水军炮舰监视安庆。”
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,不禁按士大夫的潜规则互相称赞对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的军事天才。
扯过淡后,杨植与姚涞下楼徘徊在百花洲的园林里,杨植指着烟波浩渺的东湖道:“此湖东可通赣江,南可至抚河,北可去青山湖,西可往艾溪湖,娄妃本可以携子潜出南昌城却投湖自尽,真烈女也!”
姚涞反驳道:“溥天之下莫非王土,娄妃能躲到哪去?藏物易藏人难!
藏物易,一人藏物万人难寻;藏人难,人要衣食住行!何况娄妃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妇,简直就是黑暗中的萤火虫!”
杨植点头道:“这话不错!你看大行武宗皇帝派人来南昌待了半年拷打了那么多人,都找不到朱宸濠的财宝下落。”
姚涞笑着说:“人说狡兔三窟,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如果我是朱宸濠,一部分随军带走临阵发放军饷;城里王府放一部分金银激励守军卖命,城外再藏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“如果你是朱宸濠,你觉得藏哪里合适?”
姚涞打开地图道:“陆上运输大宗财宝陆上很容易惹人注意,车辙深,押运人多,走水路最安全!从东湖出发,向西出水门横穿赣江,再往西是人称红谷滩的湖泊,渡过然后直达新建县梅岭。”
杨植把南昌府地图细细看了几遍后道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。明天我们去梅岭看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