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这匹夫!安敢如此!”
杨珅这辈子还没被如此对待过,连脏话都文绉绉的。
“匹夫何解?”
“匹夫者,贱民也!”
“子曰:吾少也贱。又曰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《春秋》有云:匹夫为善,民犹则之。你将匹夫曲意为贱民,莫非不曾读书?”
寥寥几句,直惊得杨坤目瞪口呆。
杨坤怎么也没想到,眼前这个雄壮得不像话的匹夫,不仅读了《论语》和《春秋》,还引经据典驳斥自己“匹夫者,贱民也”的论点。
惊愕之余,杨坤又感到极为羞耻。
出身阳安杨氏的自己,比武比不过,比文比不过,还被讽刺“不曾读书”。
这传出去今后脸往哪儿搁?
我杨坤好歹也是诗书传家,岂会不知书?
席间众豪士,也惊愕不已。
谁能想到一个熊虎般的壮汉,嘴里蹦出的竟会是《论语》《春秋》?
长得这么壮,你学什么文?
眼见杨坤已经哑口无言,又一豪士愤然而起,喝道:“我乃上蔡张进,汝既治《论语》《春秋》,可敢与我对论?”
面对气势汹汹的张进,张飞一改方才引经据典的说话方式,挠了挠头,又憨憨一笑:“俺大哥说了,寻章摘句那是腐儒才干的事,俺就是个养猪的,不治《论语》《春秋》,俺也不敢与你对论。”
“俺大哥也说了,伊尹、姜尚、张良、陈平、邓禹、耿弇,都有匡扶宇宙之才,也从未治《论语》《春秋》,也不喜与人对论。”
“俺大哥还说了,读书是明志的,不是逞强好胜的,更不能在笔砚之间,数黑论黄、舞文弄墨。”
口称不敢对论,实则字字玑珠。
看着张飞的憨笑,张进只感觉世界观崩塌:我读书多年,竟还不如一个养猪的?
“三弟,休得卖弄。”
看着颓然坐下的张进,刘备嘴上呵斥,心头却喜。
张飞从光屁股开始就跟着刘备读书,别看平日里似乎不通文墨,实际上这些年通晓不少。
比诸葛亮这类一流智者肯定比不过,可要比杨坤、张进这类俗士儒生,那也是能“舌战群儒”的。
“右校尉,我杨家小辈不懂事,还请见谅。”右侧席位上,长髯中年拱手一礼,徐徐开口。
荀彧低声点破长髯中年身份:“此人乃阳安杨弘,亦是汝南袁氏门生,在汝南颇有名望。”
杨弘?
跟着袁术的那个杨弘?
刘备扫了一眼众豪士,发现自杨弘开口后,众豪士脸上的惊愕也相继消失,不少豪士脸上还有钦佩和崇拜,心下遂也明了。
【这杨弘应是这群豪士中最有名望者,唯有先震慑此人,才能让众人俯首。】
念及此,刘备示意张飞放开杨坤,回声笑道:“杨家长辈既已开口,我也就不与小辈一般见识了。”
杨坤直气得想吐血。
你才大我几岁啊,直呼我为小辈?
虽然心头恼恨,但刚才张飞的压制让杨坤心惊胆战,尤其那一口一个“俺大哥说”,让杨坤更不敢再去招惹刘备。
“叔父——”
“闭嘴——”
杨弘轻声斥退杨坤,目光又看向刘备,拱手再道:“杨某曾闻,右校尉兵不血刃就令阳翟黄巾弃械投降;既如此,何不也效仿前事兵临葛陂,劝葛陂黄巾也弃械投降?”
一听这话,刘备不由暗暗鄙夷:这杨弘长得不俊朗,想得倒是挺美的。
杨弘看似在响应黄琬招降葛陂黄巾之计,实际上是只是想让刘备去葛陂碰壁。
阳翟外的黄巾,既然无存粮又无营垒,打不过就只有投降;葛陂黄巾有存粮有营垒,即便刘备带着三千西园兵去征讨,短时间内也难以攻破葛陂黄巾的营垒。
杨弘这是想转移今天的话题,然后坐看笑看刘备讨贼不利,等刘备吃了瘪,自然也就抬不起头。
就在杨弘暗自得意时,刘备却自怀中取出一卷空白册子递给荀彧,吩咐道:“荀从事,你来记。中平五年十二月十二日,安阳杨弘,捐钱五千万,特此记录。”
荀彧登时双目睁大,愕然而问:“右校尉,这也能记?”
刘备一本正经的点头:“荀从事,你没在汝南当过官,不懂这汝南的为官之道。”
为官之道还分汝南和汝南外?我怎不知?
荀彧又惊又疑,不知道刘备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未及询问,刘备又徐徐说道:“在这汝南,不论是太守、国相还是县令、县长,这新官上任,都得巧立名目,拉拢豪强,缴税捐款;豪强交了,才能让庶民跟着交钱。得钱之后,豪强的钱如数奉还,庶民的钱比例分成。”
“今日安阳杨弘捐钱五千万,你如实记录,等庶民也跟着交钱后,这五千万是要如数奉还的。”
荀彧差点没握稳笔。
这都什么狗屁为官之道!?
贪官污吏的为官之道被你说得跟圣人道理一般!
原本还想发火的杨弘,在听到刘备的“为官之道”后,不由眼前一亮:莫非黄琬想通了,愿意与我等和光同尘,不再死守那清廉之道了?
杨弘的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主位的黄琬。
黄琬此刻也被刘备的为官之道惊得不浅,若不是这些时日对刘备有所了解,黄琬都要怀疑刘备也想贪墨庶民钱财。
瞥见杨弘投来的目光,黄琬不动声色,静待刘备的下文。
刘备也没让黄琬失望,拍了拍手,十余西园兵入内,为宴席每个席位都发放书写之物。
“诸位都是汝南有头有脸的人物,这汝南的为官之道想必也都知之甚详,捐钱多少,但凭自愿,但我丑话说在前头,我跟你们讲道理的时候你们也最好听我讲道理,若你们不想听我讲道理,我也略懂些拳脚。”
“年初我在安喜县当县尉的时候,督邮张丰,也就是张让的义子,不肯听我讲道理,被当街鞭打;后来我去了洛阳,巡防将吴匡,也就是大将军府的属将,不肯听我讲道理,被当街暴揍;前些时日,颍川太守阴修,不肯听我讲道理,差点死于贼乱。”
“给你们说这些呢,不是显摆我的过往胆色,而是请你们能冷静冷静,认认真真听我讲道理,道理讲通了,我也不用施展拳脚了。”
看着越来越沉默的众人,刘备语气更为温润:“我的话,说完了。谁赞成?谁反对?”
杨珅这辈子还没被如此对待过,连脏话都文绉绉的。
“匹夫何解?”
“匹夫者,贱民也!”
“子曰:吾少也贱。又曰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《春秋》有云:匹夫为善,民犹则之。你将匹夫曲意为贱民,莫非不曾读书?”
寥寥几句,直惊得杨坤目瞪口呆。
杨坤怎么也没想到,眼前这个雄壮得不像话的匹夫,不仅读了《论语》和《春秋》,还引经据典驳斥自己“匹夫者,贱民也”的论点。
惊愕之余,杨坤又感到极为羞耻。
出身阳安杨氏的自己,比武比不过,比文比不过,还被讽刺“不曾读书”。
这传出去今后脸往哪儿搁?
我杨坤好歹也是诗书传家,岂会不知书?
席间众豪士,也惊愕不已。
谁能想到一个熊虎般的壮汉,嘴里蹦出的竟会是《论语》《春秋》?
长得这么壮,你学什么文?
眼见杨坤已经哑口无言,又一豪士愤然而起,喝道:“我乃上蔡张进,汝既治《论语》《春秋》,可敢与我对论?”
面对气势汹汹的张进,张飞一改方才引经据典的说话方式,挠了挠头,又憨憨一笑:“俺大哥说了,寻章摘句那是腐儒才干的事,俺就是个养猪的,不治《论语》《春秋》,俺也不敢与你对论。”
“俺大哥也说了,伊尹、姜尚、张良、陈平、邓禹、耿弇,都有匡扶宇宙之才,也从未治《论语》《春秋》,也不喜与人对论。”
“俺大哥还说了,读书是明志的,不是逞强好胜的,更不能在笔砚之间,数黑论黄、舞文弄墨。”
口称不敢对论,实则字字玑珠。
看着张飞的憨笑,张进只感觉世界观崩塌:我读书多年,竟还不如一个养猪的?
“三弟,休得卖弄。”
看着颓然坐下的张进,刘备嘴上呵斥,心头却喜。
张飞从光屁股开始就跟着刘备读书,别看平日里似乎不通文墨,实际上这些年通晓不少。
比诸葛亮这类一流智者肯定比不过,可要比杨坤、张进这类俗士儒生,那也是能“舌战群儒”的。
“右校尉,我杨家小辈不懂事,还请见谅。”右侧席位上,长髯中年拱手一礼,徐徐开口。
荀彧低声点破长髯中年身份:“此人乃阳安杨弘,亦是汝南袁氏门生,在汝南颇有名望。”
杨弘?
跟着袁术的那个杨弘?
刘备扫了一眼众豪士,发现自杨弘开口后,众豪士脸上的惊愕也相继消失,不少豪士脸上还有钦佩和崇拜,心下遂也明了。
【这杨弘应是这群豪士中最有名望者,唯有先震慑此人,才能让众人俯首。】
念及此,刘备示意张飞放开杨坤,回声笑道:“杨家长辈既已开口,我也就不与小辈一般见识了。”
杨坤直气得想吐血。
你才大我几岁啊,直呼我为小辈?
虽然心头恼恨,但刚才张飞的压制让杨坤心惊胆战,尤其那一口一个“俺大哥说”,让杨坤更不敢再去招惹刘备。
“叔父——”
“闭嘴——”
杨弘轻声斥退杨坤,目光又看向刘备,拱手再道:“杨某曾闻,右校尉兵不血刃就令阳翟黄巾弃械投降;既如此,何不也效仿前事兵临葛陂,劝葛陂黄巾也弃械投降?”
一听这话,刘备不由暗暗鄙夷:这杨弘长得不俊朗,想得倒是挺美的。
杨弘看似在响应黄琬招降葛陂黄巾之计,实际上是只是想让刘备去葛陂碰壁。
阳翟外的黄巾,既然无存粮又无营垒,打不过就只有投降;葛陂黄巾有存粮有营垒,即便刘备带着三千西园兵去征讨,短时间内也难以攻破葛陂黄巾的营垒。
杨弘这是想转移今天的话题,然后坐看笑看刘备讨贼不利,等刘备吃了瘪,自然也就抬不起头。
就在杨弘暗自得意时,刘备却自怀中取出一卷空白册子递给荀彧,吩咐道:“荀从事,你来记。中平五年十二月十二日,安阳杨弘,捐钱五千万,特此记录。”
荀彧登时双目睁大,愕然而问:“右校尉,这也能记?”
刘备一本正经的点头:“荀从事,你没在汝南当过官,不懂这汝南的为官之道。”
为官之道还分汝南和汝南外?我怎不知?
荀彧又惊又疑,不知道刘备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未及询问,刘备又徐徐说道:“在这汝南,不论是太守、国相还是县令、县长,这新官上任,都得巧立名目,拉拢豪强,缴税捐款;豪强交了,才能让庶民跟着交钱。得钱之后,豪强的钱如数奉还,庶民的钱比例分成。”
“今日安阳杨弘捐钱五千万,你如实记录,等庶民也跟着交钱后,这五千万是要如数奉还的。”
荀彧差点没握稳笔。
这都什么狗屁为官之道!?
贪官污吏的为官之道被你说得跟圣人道理一般!
原本还想发火的杨弘,在听到刘备的“为官之道”后,不由眼前一亮:莫非黄琬想通了,愿意与我等和光同尘,不再死守那清廉之道了?
杨弘的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主位的黄琬。
黄琬此刻也被刘备的为官之道惊得不浅,若不是这些时日对刘备有所了解,黄琬都要怀疑刘备也想贪墨庶民钱财。
瞥见杨弘投来的目光,黄琬不动声色,静待刘备的下文。
刘备也没让黄琬失望,拍了拍手,十余西园兵入内,为宴席每个席位都发放书写之物。
“诸位都是汝南有头有脸的人物,这汝南的为官之道想必也都知之甚详,捐钱多少,但凭自愿,但我丑话说在前头,我跟你们讲道理的时候你们也最好听我讲道理,若你们不想听我讲道理,我也略懂些拳脚。”
“年初我在安喜县当县尉的时候,督邮张丰,也就是张让的义子,不肯听我讲道理,被当街鞭打;后来我去了洛阳,巡防将吴匡,也就是大将军府的属将,不肯听我讲道理,被当街暴揍;前些时日,颍川太守阴修,不肯听我讲道理,差点死于贼乱。”
“给你们说这些呢,不是显摆我的过往胆色,而是请你们能冷静冷静,认认真真听我讲道理,道理讲通了,我也不用施展拳脚了。”
看着越来越沉默的众人,刘备语气更为温润:“我的话,说完了。谁赞成?谁反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