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0章 无私奉献-《重生1975,我靠赶海养娇妻》

  他们这些老国企出来的人,听惯了“主人翁精神”、“无私奉献”,对于这种带着点资本主义味道的新鲜词汇,本能地感到陌生和一丝丝的抗拒。

  郭晓莹没有直接解释理论。

  她走到墙边的小黑板前,拿起粉笔,转身看着生产部的刘富贵。

  “刘叔,我问您,咱们一个生产车间,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?”

  刘富贵想了想,答道:“那肯定是产量、质量,还有……别浪费原料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郭晓莹在黑板上写下“产量”、“合格率”、“损耗率”三个词。

  “从下个月开始,每个车间的奖金,就跟这三样东西挂钩。”

  “超额完成产量指标,奖!合格率达到99%以上,再奖!原料损耗低于标准线,还奖!”

  “反过来,”她的语气依旧温柔,但话里的内容却让刘富贵的胖脸微微一抽,“完不成产量,扣!出现批量质量问题,重扣!浪费原料,加倍扣!”

  “所有奖惩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直接跟每个工人的工资挂钩!谁干得好,谁拿钱就多!”

  轰!

  这话一出,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。

  这……这也太直接了!

  “陈夫人,这……”刘富贵有些犹豫,“咱们厂里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老同事了,这么一来,把情分都算到钱上,会不会……太伤感情了?”

  这代表了在场大部分老人的心声。

  他们习惯了吃大锅饭,习惯了讲人情,不习惯这种冷冰冰的,用数字说话的管理方式。

  郭晓莹笑了笑,看向销售部的经理。

  “王经理,你们销售部,最重要的又是什么?”

  “当然是卖货!收款!”王经理立刻回答。

  “对。”郭晓莹在黑板上又写下“销售额”、“回款率”、“新客户开发”。

  “以后,你们的提成,也按这个算。卖得多,提成就高。钱收得快,还有额外奖励。开发了新的大客户,奖金当场就发!”

  “但是,如果只卖货收不回钱,造成了坏账,那对不起,这笔损失,整个销售部要按比例承担!”

  销售部的几个人脸色瞬间一变。

  这把双刃剑,太锋利了!

  最后,郭晓莹的目光落在了财务主管的身上。

  “预算准确率、成本控制率、报表及时率。这就是你们财务部的考核标准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当郭晓莹放下粉笔时,整个黑板上,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个部门的考核细则。

  从生产到销售,从采购到财务,每一个岗位,每一个环节,都被她用最清晰的数字和标准,框定得明明白白。

  这是一张天罗地网。

  一张用制度编织的,杜绝了所有推诿、扯皮和稀里糊涂的网。

  办公室里,死一般的寂静。

  所有人都被郭晓莹这番话给震住了。

 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平日里温婉如水的女人,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……敬畏。

  这哪里是什么柔弱的厂长夫人?

  这分明是一个手持手术刀,准备对整个红星厂进行一场刮骨疗毒般大手术的主刀医生!

  “我……我反对!”

  刘富贵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站了出来。

  “陈夫人,您的想法是好,但太激进了!咱们厂子底子薄,工人思想还没转过弯来,这么搞,我怕……会出乱子!”

  “是啊,万一大家为了奖金,只顾产量不顾质量怎么办?”

  “销售那边为了冲业绩,胡乱承诺怎么办?”

  一时间,质疑声四起。

  就在郭晓莹被众人围在中间,有些势单力薄的时候。

  “咳。”

  一声轻轻的咳嗽。

  陈诚缓缓站起了身。

  他没有说话,只是走到郭晓莹身边,从她手里拿过粉笔擦,将黑板上的字,一个一个,小心翼翼地擦干净。

  然后,他转过身,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
  “谁赞成?”

  “谁反对?”

  短短六个字,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,君临天下的霸气!

  办公室里,瞬间鸦雀无声。

  刘富贵张了张嘴,看着陈诚那冰冷的眼神,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。

  他知道,陈诚一旦做了决定,就无人可以更改。

  “我宣布。”

  陈诚的声音,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回荡。

  “从今天起,成立‘集团制度改革推进小组’。”

  “组长,郭晓莹。”

  他顿了顿,一字一顿地说道。

  “在制度改革这件事上,她拥有最终决定权。”

  “她的话,就是我的话。”

  “谁要是阳奉阴违,或者暗中使绊子……”

  陈诚的嘴角,勾起一抹森然的弧度。

  “红星厂,不养闲人,更不养废人。”

  话音落下,刘富贵等人的后背,瞬间被冷汗浸湿。

  他们看着并肩站在一起的陈诚和郭晓莹,心中再无半分侥幸。

  这对夫妻,一个唱红脸,一个唱白脸。

  一个用雷霆手段镇压一切,一个用缜密心思规划未来。

  他们联手,就是这个商业帝国里,至高无上的……皇与后!

  会议结束。

  当众人神情复杂地离开后,郭晓莹才有些担心地看着陈诚。

  “我刚才……是不是太强势了?”

  陈诚笑了,伸手帮她理了理鬓角的碎发。

  “我的皇后,在巡视她的江山。”

  “强势一点,应该的。”

  郭晓莹的“岗位责任制”像一阵旋风,迅速席卷了整个诚安达集团。

  起初,确实有不少抱怨和不适应。

  习惯了慢悠悠干活的工人,发现手脚稍微慢一点,月底的奖金就比别人少一大截。

  习惯了打哈哈、讲人情的车间主任,发现手下的产品出了质量问题,自己的绩效也要跟着被扣。

  但很快,这种抱怨就变成了另一种情绪。

  当第一个月的工资条发下来时,整个工厂都炸了!

  技术最熟练、干活最麻利的几个老师傅,连奖金带补贴,拿到了将近一千块!

  这在九十年代初,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,是足以让任何人眼红的天文数字!

  而那些平日里偷奸耍滑的,只拿到了最基础的保底工资,连过去的一半都不到。

  鲜明的对比,比任何思想动员都来得有效!

  整个工厂的风气,在一夜之间,彻底变了。

  工人们的眼里,开始放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