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乍起,卷着潇湘馆外的竹叶,沙沙作响,如泣如诉。黛玉独坐窗前,望着天边那抹将散未散的晚霞,心绪也似这暮色一般,沉沉地往下坠。紫鹃在旁伺候着,见她眉眼间又凝起那熟悉的轻愁,不禁在心底轻叹:这光景,怕不是又要作那伤春悲秋的诗词了。
正思量间,小丫头捧了个锦缎包裹进来,说是蘅芜苑宝姑娘差人送来的。黛玉接在手中,只觉那包裹沉甸甸的,打开来看,除却几样精致茶点,另有一封厚厚信笺。展开信纸,宝钗那端正秀丽的字迹便映入眼帘:
“颦卿妹妹惠鉴:
秋深露重,望自珍摄。连日阴雨,不知旧疾可曾复发?夜半醒来,常思妹妹独居潇湘,形单影只,心下甚是不安。家兄之事虽暂得周全,然每思及此,犹觉心惊。蝌弟婚事未定,母亲日夜忧心,种种烦难,竟不知与谁人说......“
字字关切,句句贴心,偏又在字里行间透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炫耀。黛玉读着读着,心头百味杂陈。这感觉,恰似饮下一盏温热的茶,初时暖意融融,回味却带着说不清的苦涩。
“宝姐姐啊宝姐姐,“她喃喃自语,“你既有慈母在堂,兄弟相伴,家业可依,又何必来怜悯我这无父无母的孤女?“想到这里,那眼泪便不争气地滚落下来,一滴,两滴,在信纸上晕开淡淡的水痕。
紫鹃见状,忙递上帕子,柔声劝道:“姑娘何苦又伤心?宝姑娘也是一片好意。“
黛玉却不答话,只起身走到书案前,研墨铺纸,将那满腹心事尽数倾泻在笔端。先是一首《秋窗风雨夕》,字字泣血:
“秋花惨淡秋草黄,耿耿秋灯秋夜长。
已觉秋窗秋不尽,那堪风雨助凄凉......“
写罢仍觉意犹未尽,又提笔续了一阕《琴曲》,其中“罗衾不奈秋风力,残漏声催秋雨急“之句,更是将满腔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。
紫鹃在旁看着,知她又要去寻宝玉,忙替她披上斗篷。黛玉揣着诗稿,踏着满地落叶往怡红院去。秋风卷起她的衣袂,那纤细的身影在暮色中更显单薄。
谁知到了怡红院,却见宝玉正对着一本《孟子》愁眉苦脸。原来贾政今日考较功课,见他依旧不长进,气得将他禁足在院中苦读。宝玉此刻正抓耳挠腮,哪里还有心思谈诗论画?
黛玉在窗外立了片刻,见他这般模样,心下既怜又叹,终是默默转身离去。那一片诗稿,在袖中渐渐被攥得温热。
她前脚刚走,宝玉后脚便追了出来。空气中还残留着熟悉的冷香,却不见伊人踪影。他怅然望着满园秋色,只觉得手中的圣贤书越发可憎起来。
回到潇湘馆,黛玉心绪愈发低落。吩咐紫鹃摆上瑶琴,净手焚香,便要借琴音排遣愁怀。纤指轻拨,那琴声初时如泣如诉,渐渐转为激越悲切,竟是将白日里的种种委屈、身世之感尽数融入弦中。
却说宝玉正在园中徘徊,忽闻这悲切琴音,知是黛玉,便循声而来。恰遇妙玉从惜春处归来,二人一同在馆外驻足静听。
妙玉凝神细听,面色渐渐凝重:“这琴音太过凄厉,'君弦'太高,只怕......“
话音未落,只听馆内“铮“的一声脆响,琴弦应声而断。
宝玉大惊:“这是怎么了?“
妙玉摇头叹息:“音韵可裂金石,这般凄厉尖锐,恐非吉兆。“说着竟自心跳加速,气息不匀,匆匆告辞而去。
宝玉立在原地,望着潇湘馆紧闭的门窗,心头涌起说不清的不安。
却说妙玉回到栊翠庵,心绪久久难平。次日往蓼风轩寻惜春下棋,见她正独自对弈,眉目间竟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神色。
“四妹妹近日可好?“妙玉落座问道。
惜春执子轻笑:“好与不好,不过都是过眼云烟。倒是姐姐可曾听说,昨儿个林姐姐弹琴,竟把弦也弹断了?“
妙玉微微蹙眉:“你也听说了?“
“何止听说,“惜春落下棋子,“我倒是觉得,这园子里的悲欢离合,早晚都要散的。倒不如早些看破,寻个清净去处。“
妙玉见她年纪尚小,却说出这般话,不禁劝道:“'一念不生,万缘俱寂'虽是最高境界,然修行之路漫长,妹妹何必急于一时?“
二人对弈数局,话不投机。妙玉告辞后,惜春独坐禅房,想要静心打坐,却总觉心神不宁。恍惚间,眼前竟现出种种幻象:忽见鸳鸯比翼,忽见彩凤双飞,转眼又化作旌旗招展,锣鼓喧天。正怔忡间,一阵冷风穿堂而过,幻象尽散,只余满室清冷。
惜春惊出一身冷汗,心口突突直跳。这修行之路,原来比她想象的更要艰难。
而此时潇湘馆内,黛玉对着断弦瑶琴,怔怔出神。紫鹃轻手轻脚地收拾着琴案,忍不住劝道:“姑娘何苦总是这般自寻烦恼?宝二爷若是知道姑娘这样,不知该多心疼呢。“
黛玉却不言语,只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,轻轻吟道:
“不知风雨几时休,已教泪洒窗纱湿......“
秋风卷着残叶,叩打着窗棂,仿佛在应和着这满园的愁绪。金陵城的秋,似乎格外漫长,格外凄凉。
秋窗风雨夕,断弦惊鸿音。
金玉缘未了,草木已知心。
禅房幻象生,棋局谜底深。
大观园中事,谁解其中因?
白云苍狗变,红尘几度新。
唯有潇湘竹,岁岁伴清吟。
这园子里的悲欢离合,恰似这秋日的风雨,来得突然,去得缠绵。
        正思量间,小丫头捧了个锦缎包裹进来,说是蘅芜苑宝姑娘差人送来的。黛玉接在手中,只觉那包裹沉甸甸的,打开来看,除却几样精致茶点,另有一封厚厚信笺。展开信纸,宝钗那端正秀丽的字迹便映入眼帘:
“颦卿妹妹惠鉴:
秋深露重,望自珍摄。连日阴雨,不知旧疾可曾复发?夜半醒来,常思妹妹独居潇湘,形单影只,心下甚是不安。家兄之事虽暂得周全,然每思及此,犹觉心惊。蝌弟婚事未定,母亲日夜忧心,种种烦难,竟不知与谁人说......“
字字关切,句句贴心,偏又在字里行间透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炫耀。黛玉读着读着,心头百味杂陈。这感觉,恰似饮下一盏温热的茶,初时暖意融融,回味却带着说不清的苦涩。
“宝姐姐啊宝姐姐,“她喃喃自语,“你既有慈母在堂,兄弟相伴,家业可依,又何必来怜悯我这无父无母的孤女?“想到这里,那眼泪便不争气地滚落下来,一滴,两滴,在信纸上晕开淡淡的水痕。
紫鹃见状,忙递上帕子,柔声劝道:“姑娘何苦又伤心?宝姑娘也是一片好意。“
黛玉却不答话,只起身走到书案前,研墨铺纸,将那满腹心事尽数倾泻在笔端。先是一首《秋窗风雨夕》,字字泣血:
“秋花惨淡秋草黄,耿耿秋灯秋夜长。
已觉秋窗秋不尽,那堪风雨助凄凉......“
写罢仍觉意犹未尽,又提笔续了一阕《琴曲》,其中“罗衾不奈秋风力,残漏声催秋雨急“之句,更是将满腔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。
紫鹃在旁看着,知她又要去寻宝玉,忙替她披上斗篷。黛玉揣着诗稿,踏着满地落叶往怡红院去。秋风卷起她的衣袂,那纤细的身影在暮色中更显单薄。
谁知到了怡红院,却见宝玉正对着一本《孟子》愁眉苦脸。原来贾政今日考较功课,见他依旧不长进,气得将他禁足在院中苦读。宝玉此刻正抓耳挠腮,哪里还有心思谈诗论画?
黛玉在窗外立了片刻,见他这般模样,心下既怜又叹,终是默默转身离去。那一片诗稿,在袖中渐渐被攥得温热。
她前脚刚走,宝玉后脚便追了出来。空气中还残留着熟悉的冷香,却不见伊人踪影。他怅然望着满园秋色,只觉得手中的圣贤书越发可憎起来。
回到潇湘馆,黛玉心绪愈发低落。吩咐紫鹃摆上瑶琴,净手焚香,便要借琴音排遣愁怀。纤指轻拨,那琴声初时如泣如诉,渐渐转为激越悲切,竟是将白日里的种种委屈、身世之感尽数融入弦中。
却说宝玉正在园中徘徊,忽闻这悲切琴音,知是黛玉,便循声而来。恰遇妙玉从惜春处归来,二人一同在馆外驻足静听。
妙玉凝神细听,面色渐渐凝重:“这琴音太过凄厉,'君弦'太高,只怕......“
话音未落,只听馆内“铮“的一声脆响,琴弦应声而断。
宝玉大惊:“这是怎么了?“
妙玉摇头叹息:“音韵可裂金石,这般凄厉尖锐,恐非吉兆。“说着竟自心跳加速,气息不匀,匆匆告辞而去。
宝玉立在原地,望着潇湘馆紧闭的门窗,心头涌起说不清的不安。
却说妙玉回到栊翠庵,心绪久久难平。次日往蓼风轩寻惜春下棋,见她正独自对弈,眉目间竟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神色。
“四妹妹近日可好?“妙玉落座问道。
惜春执子轻笑:“好与不好,不过都是过眼云烟。倒是姐姐可曾听说,昨儿个林姐姐弹琴,竟把弦也弹断了?“
妙玉微微蹙眉:“你也听说了?“
“何止听说,“惜春落下棋子,“我倒是觉得,这园子里的悲欢离合,早晚都要散的。倒不如早些看破,寻个清净去处。“
妙玉见她年纪尚小,却说出这般话,不禁劝道:“'一念不生,万缘俱寂'虽是最高境界,然修行之路漫长,妹妹何必急于一时?“
二人对弈数局,话不投机。妙玉告辞后,惜春独坐禅房,想要静心打坐,却总觉心神不宁。恍惚间,眼前竟现出种种幻象:忽见鸳鸯比翼,忽见彩凤双飞,转眼又化作旌旗招展,锣鼓喧天。正怔忡间,一阵冷风穿堂而过,幻象尽散,只余满室清冷。
惜春惊出一身冷汗,心口突突直跳。这修行之路,原来比她想象的更要艰难。
而此时潇湘馆内,黛玉对着断弦瑶琴,怔怔出神。紫鹃轻手轻脚地收拾着琴案,忍不住劝道:“姑娘何苦总是这般自寻烦恼?宝二爷若是知道姑娘这样,不知该多心疼呢。“
黛玉却不言语,只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,轻轻吟道:
“不知风雨几时休,已教泪洒窗纱湿......“
秋风卷着残叶,叩打着窗棂,仿佛在应和着这满园的愁绪。金陵城的秋,似乎格外漫长,格外凄凉。
秋窗风雨夕,断弦惊鸿音。
金玉缘未了,草木已知心。
禅房幻象生,棋局谜底深。
大观园中事,谁解其中因?
白云苍狗变,红尘几度新。
唯有潇湘竹,岁岁伴清吟。
这园子里的悲欢离合,恰似这秋日的风雨,来得突然,去得缠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