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份答卷,简直可以当做范本。
张敬之的眼角轻轻抽动了一下。
他想找茬,想从这卷子里,哪怕找出一个错字,一个涂抹的痕迹,一个不合规矩的地方,然后借题发挥。
但他找不出来,一个都没有!
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,竟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,交出了一份让他都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答卷!
这对他来说,就是一种羞辱!
“哼。”
一声极轻的冷哼,从张敬之的鼻腔里发出。
他终于缓缓抬起头,目光从卷子上移开,落在了齐文昊的脸上。
那目光冰冷,充满了警告和毫不掩饰的威胁。
那眼神像是在说:小子,你的卷子再完美又如何?你的命,握在我手里。
这道视线,让周围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分。
不远处的号舍里,柳乘风恰好能看到这一幕,心一下子悬了起来!
他看到张敬之那张阴沉的脸,看到他那充满杀意的眼神,握着笔的手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,冷汗瞬间浸湿了他的后背。
他完了!齐兄要完了!
得罪了当朝丞相的侄子,现在又被副主考官当场盯上!这科举之路,还没开始,就已经被堵死了!
然而,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威压之下,齐文昊的反应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。
他很平静,脸上没有一丝紧张。
他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笔,笔尖在砚台上轻轻一搁,没有发出半点声响。
然后,他抬起头,迎着张敬之那足以让普通人崩溃的目光,平静的回望了过去。
他的眼神清澈坦然,没有丝毫畏缩。
空气仿佛凝固。
张敬之的眼神带着一股阴毒,一寸寸刮过齐文昊的脸。
齐文昊的目光则平静的像一潭水,将对方的杀意全都挡了回去。
几秒钟后。
张敬之的嘴角,勾起一抹更加阴冷的弧度。
他什么也没说。
只是深深的看了齐文昊一眼,然后缓缓转身,迈着沉稳的步子,继续向前巡视。
这事,还没完。
齐文昊知道,梁子已经结下了。
而且是死结。
“当——”
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钟声,终于敲响。
整个贡院,仿佛瞬间被抽空了力气。
无数考生像是虚脱了一般,瘫倒在椅子上,大口的喘着粗气。
短短两个时辰,对精神的消耗,比熬夜苦读一整晚还要大。
紧绷的神经一松懈,疲惫感便涌了上来。
很快,有兵丁送来了午饭。
一碗糙米饭,一小碟咸菜,一碗清水。
这就是未来九天里,所有考生的伙食。
许多养尊处优的公子哥看着眼前的饭菜,眉头紧锁,难以下咽。
但更多的人,则是狼吞虎咽。
他们需要尽快补充体力,因为真正的考验,还在后面。
齐文昊平静的吃完了饭。
他没有浪费一粒米。
他知道,接下来的每一场,都是一场硬仗。
短暂的休息后。
“当——”
第二场考试的钟声,再次响起。
所有人的心,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。
第二场,考策论。
这才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。
经义考的是记诵,是基础。
而策论,考的是见识,是格局,是一个读书人对天下大势的理解和剖析。
这才是真正能分出高下的地方。
也是最容易,暗藏杀机的地方。
几个小吏捧着一摞崭新的试卷,开始分发。
考场里,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只剩下纸张摩擦的沙沙声。
齐文昊拿到了试卷。
他没有立刻打开,而是先活动了一下手腕,调整了一下呼吸。
他能感觉到,考场中央那座高台之上,一道阴冷的目光,正死死的锁定着自己。
是张敬之。
他在等。
等着看自己看到题目时,那惊慌失措,面如死灰的表情。
齐文昊深吸一口气。
然后,缓缓展开了试卷。
一行用宋体书写,工整无比的大字,映入眼帘。
“论我朝漕运积弊及兴利之法。”
齐文昊的动作,停住了。
整个贡院,在这一瞬间,仿佛被按下了暂停。
死一般的寂静。
紧接着。
“嘶——”
不知是谁,第一个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这声音,像是一颗火星,瞬间点燃了全场。
“漕……漕运?”
“我没看错吧?考漕运?”
“天啊!这……这题目……”
压抑到极致的惊呼声,像是瘟疫一样,在数千个号舍之间飞速蔓延。
所有考生的脸上,都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。
漕运!
大炎朝的任何一个读书人,都知道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。
那是国家的命脉。
更是当朝丞相经营多年,针插不进,水泼不进的私人领地。
漕运总办衙门,从上到下的官员,十个里面有九个,都是丞相的门生故吏。
以漕运为题,这是要做什么?
是想让所有考生,都来给丞相的功绩唱赞歌吗?
无数考生的脑子,飞速转动起来。
一个念头,同时浮现在所有人的心头。
这是陷阱!
是一个巨大的,能决定所有人命运的陷阱!
怎么写?
若是顺着丞相的意思,歌功颂德,将漕运这些年的发展吹得天花乱坠。或许能讨得副主考官张敬之的欢心,但万一主考官王正明看不上这种阿谀奉承的文章,岂不是弄巧成拙?
王正明,可是号称“铁面御史”的刚正人物。
可若是反过来,真的去写漕运的“积弊”……
那更是找死。
针砭时弊?直抒胸臆?
别开玩笑了。
你的卷子,首先就要经过副主考官张敬之的手。
你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,说他恩师的坏话?
怕是你的卷子还没送到主考官那里,人就已经被“意外”从贡院里抬出去了。
这简直是一个无解的死局。
无论你怎么写,都是错。
两边都是悬崖。
一瞬间,无数考生脸色煞白,后背被冷汗浸透。
他们十年寒窗,所学的一切圣贤道理,在这一刻,都变得苍白无力。
他们现在才明白,什么叫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。
人家根本不需要在你的卷子里找错处。
单单这一个题目,就已经把你逼上了绝路。
不远处的号舍里。
柳乘风看着那个题目,大脑一片空白。
他想到了西山截杀,想到了裕丰钱庄,想到了齐文昊这一路上的遭遇。
所有的线索,在这一刻,都串联了起来。
这是一个局。
一个从一开始,就为齐兄量身定做的,必杀之局。
张承业更是气的浑身发抖。
他不是傻子。
他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险恶用心。
他们是算准了齐兄的性子!
以齐兄那刚正不阿,嫉恶如仇的性格,看到这个题目,必然会仗义执言,将漕运帮的那些龌龊事,全都写出来。
        张敬之的眼角轻轻抽动了一下。
他想找茬,想从这卷子里,哪怕找出一个错字,一个涂抹的痕迹,一个不合规矩的地方,然后借题发挥。
但他找不出来,一个都没有!
这个乡下来的穷小子,竟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,交出了一份让他都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答卷!
这对他来说,就是一种羞辱!
“哼。”
一声极轻的冷哼,从张敬之的鼻腔里发出。
他终于缓缓抬起头,目光从卷子上移开,落在了齐文昊的脸上。
那目光冰冷,充满了警告和毫不掩饰的威胁。
那眼神像是在说:小子,你的卷子再完美又如何?你的命,握在我手里。
这道视线,让周围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分。
不远处的号舍里,柳乘风恰好能看到这一幕,心一下子悬了起来!
他看到张敬之那张阴沉的脸,看到他那充满杀意的眼神,握着笔的手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,冷汗瞬间浸湿了他的后背。
他完了!齐兄要完了!
得罪了当朝丞相的侄子,现在又被副主考官当场盯上!这科举之路,还没开始,就已经被堵死了!
然而,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威压之下,齐文昊的反应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。
他很平静,脸上没有一丝紧张。
他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笔,笔尖在砚台上轻轻一搁,没有发出半点声响。
然后,他抬起头,迎着张敬之那足以让普通人崩溃的目光,平静的回望了过去。
他的眼神清澈坦然,没有丝毫畏缩。
空气仿佛凝固。
张敬之的眼神带着一股阴毒,一寸寸刮过齐文昊的脸。
齐文昊的目光则平静的像一潭水,将对方的杀意全都挡了回去。
几秒钟后。
张敬之的嘴角,勾起一抹更加阴冷的弧度。
他什么也没说。
只是深深的看了齐文昊一眼,然后缓缓转身,迈着沉稳的步子,继续向前巡视。
这事,还没完。
齐文昊知道,梁子已经结下了。
而且是死结。
“当——”
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钟声,终于敲响。
整个贡院,仿佛瞬间被抽空了力气。
无数考生像是虚脱了一般,瘫倒在椅子上,大口的喘着粗气。
短短两个时辰,对精神的消耗,比熬夜苦读一整晚还要大。
紧绷的神经一松懈,疲惫感便涌了上来。
很快,有兵丁送来了午饭。
一碗糙米饭,一小碟咸菜,一碗清水。
这就是未来九天里,所有考生的伙食。
许多养尊处优的公子哥看着眼前的饭菜,眉头紧锁,难以下咽。
但更多的人,则是狼吞虎咽。
他们需要尽快补充体力,因为真正的考验,还在后面。
齐文昊平静的吃完了饭。
他没有浪费一粒米。
他知道,接下来的每一场,都是一场硬仗。
短暂的休息后。
“当——”
第二场考试的钟声,再次响起。
所有人的心,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。
第二场,考策论。
这才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。
经义考的是记诵,是基础。
而策论,考的是见识,是格局,是一个读书人对天下大势的理解和剖析。
这才是真正能分出高下的地方。
也是最容易,暗藏杀机的地方。
几个小吏捧着一摞崭新的试卷,开始分发。
考场里,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只剩下纸张摩擦的沙沙声。
齐文昊拿到了试卷。
他没有立刻打开,而是先活动了一下手腕,调整了一下呼吸。
他能感觉到,考场中央那座高台之上,一道阴冷的目光,正死死的锁定着自己。
是张敬之。
他在等。
等着看自己看到题目时,那惊慌失措,面如死灰的表情。
齐文昊深吸一口气。
然后,缓缓展开了试卷。
一行用宋体书写,工整无比的大字,映入眼帘。
“论我朝漕运积弊及兴利之法。”
齐文昊的动作,停住了。
整个贡院,在这一瞬间,仿佛被按下了暂停。
死一般的寂静。
紧接着。
“嘶——”
不知是谁,第一个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这声音,像是一颗火星,瞬间点燃了全场。
“漕……漕运?”
“我没看错吧?考漕运?”
“天啊!这……这题目……”
压抑到极致的惊呼声,像是瘟疫一样,在数千个号舍之间飞速蔓延。
所有考生的脸上,都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。
漕运!
大炎朝的任何一个读书人,都知道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。
那是国家的命脉。
更是当朝丞相经营多年,针插不进,水泼不进的私人领地。
漕运总办衙门,从上到下的官员,十个里面有九个,都是丞相的门生故吏。
以漕运为题,这是要做什么?
是想让所有考生,都来给丞相的功绩唱赞歌吗?
无数考生的脑子,飞速转动起来。
一个念头,同时浮现在所有人的心头。
这是陷阱!
是一个巨大的,能决定所有人命运的陷阱!
怎么写?
若是顺着丞相的意思,歌功颂德,将漕运这些年的发展吹得天花乱坠。或许能讨得副主考官张敬之的欢心,但万一主考官王正明看不上这种阿谀奉承的文章,岂不是弄巧成拙?
王正明,可是号称“铁面御史”的刚正人物。
可若是反过来,真的去写漕运的“积弊”……
那更是找死。
针砭时弊?直抒胸臆?
别开玩笑了。
你的卷子,首先就要经过副主考官张敬之的手。
你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,说他恩师的坏话?
怕是你的卷子还没送到主考官那里,人就已经被“意外”从贡院里抬出去了。
这简直是一个无解的死局。
无论你怎么写,都是错。
两边都是悬崖。
一瞬间,无数考生脸色煞白,后背被冷汗浸透。
他们十年寒窗,所学的一切圣贤道理,在这一刻,都变得苍白无力。
他们现在才明白,什么叫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。
人家根本不需要在你的卷子里找错处。
单单这一个题目,就已经把你逼上了绝路。
不远处的号舍里。
柳乘风看着那个题目,大脑一片空白。
他想到了西山截杀,想到了裕丰钱庄,想到了齐文昊这一路上的遭遇。
所有的线索,在这一刻,都串联了起来。
这是一个局。
一个从一开始,就为齐兄量身定做的,必杀之局。
张承业更是气的浑身发抖。
他不是傻子。
他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险恶用心。
他们是算准了齐兄的性子!
以齐兄那刚正不阿,嫉恶如仇的性格,看到这个题目,必然会仗义执言,将漕运帮的那些龌龊事,全都写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