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529继位前那些年3-《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》

  对曰:

  叔向回答说:

  “无与同好,

  “没有人与子比有共同的爱好,

  谁与同恶?

  谁又与他有共同的仇恨呢?

  取国有五难:

  取得国家有五个难点:

  有宠无人,一也;

  有君主的宠信但没有辅政的贤才,这是第一难;

  有人无主,二也;

  身边有贤才但国内却没有靠山,是第二难;

  有主无谋,三也;

  拥有靠山却没有谋略,是第三难;

  有谋而无民,四也;

  有谋略却没有民众拥护,是第四难;

  有民而无德,五也。

  有民众拥护却没有德行,是第五难。

  子比在晋十三年矣,

  子比在晋国住了十三年,

  晋、楚之从不闻通者,

  他在晋国、楚国的随从没听说有通达之人,

  可谓无人矣;

  可以说他身边没有辅政的贤才了;

  族尽亲叛,

  族人尽失,亲人反叛,

  可谓无主矣;

  可以说他没有靠山了;

  无衅而动,

  没有可乘之机却轻率地采取行动,

  可谓无谋矣;

  可以说他没有谋略;

  为羁终世,

  终生逃亡在外,

  可谓无民矣;

  可以说他没有民众的拥护了;

  亡无爱征,

  逃亡在外却没有人想念他,

  可谓无德矣。

  可以说他没德行了。

  王虐而不忌,

  楚灵王暴虐而无所畏忌,

  子比涉五难以弑君,

  子比兼具五难却敢杀掉国君,

  谁能济之!

  谁能帮他成就功业呢?

  有楚国者,

  能够拥有楚国的,

  其弃疾乎?

  也许会是弃疾吧?

  君陈、蔡,

  弃疾统领陈、蔡两地,

  方城外属焉。

  方城之外也属于他。

  苛慝不作,

  他统治的地区没发生过暴虐邪恶的事情,

  盗贼伏隐,

  盗贼全都隐藏了起来,

  私欲不违,

  他从不因个人的欲望而去违逆民心,

  民无怨心。

  所以百姓对他没有怨恨之心。

  先神命之,

  祖先神灵护佑他,

  国民信之。

  国内的民众信赖他。

  芈姓有乱,

  芈氏发生动乱,

  必季实立,

  必定会由幼子继位,

  楚之常也。

  这是楚国的惯例。

  子比之官,

  子比的官位,

  则右尹也;

  只是右尹罢了;

  数其贵宠,

  论他的权贵宠幸,

  则庶子也;

  只是个庶子而已;

  以神所命,

  当年,楚恭王请求神灵预测五个儿子的命运,按照神灵的符命,

  则又远之;

  他又远离玉璧,与国君之位无缘,

  民无怀焉,

  百姓都不怀念他,

  将何以立?”

  他将凭借什么继位呢?”

  宣子曰:“齐桓、晋文不亦是乎?”

  韩宣子说:“齐桓公与晋文公不也是这样吗?”

  对曰:

  叔向回答说:

  “齐桓,卫姬之子也,有宠于厘公。

  “齐桓公,是卫姬的儿子,卫姬在卫国地位尊贵,拥有卫国人的支持,

  卫姬本人又深受齐厘公的宠爱。

  有鲍叔牙、宾须无、隰朋以为辅,

  齐恒公身边有鲍叔牙、宾须无、隰朋等贤人辅佐,

  有莒、卫以为外主,

  有莒国、卫国等外部靠山,

  有高、国以为内主。

  有高氏、国氏等内部靠山。

  从善如流,

  齐桓公能迅速地辨别意见的好坏,并接受别人的好意见,

  施惠不倦。

  对百姓广施恩惠却从不知疲倦。

  有国,

  他能拥有齐国,

  不亦宜乎?

  不也应该吗?

  昔我文公,

  昔日我们的晋文公,

  狐季姬之子也,

  是狐季姬的儿子,拥有母族的支持。

  有宠于献公。

  深受晋献公宠爱,拥有父族的支持。

  好学不倦。

  晋文公本人喜欢学习,不知疲倦。

  生十七年,

  年仅十七岁,

  有士五人,

  身边就拥有五位贤才了,

  有先大夫子余、子犯以为腹心,

  有先大夫子余、子犯作为心腹,

  有魏犨、贾佗以为股肱,

  有魏犨、贾佗作为左膀右臂,

  有齐、宋、秦、楚以为外主,

  有齐国、宋国、秦国以及楚国为外部靠山,

  有栾、郄、狐、先以为内主。

  有栾氏、郄氏、狐氏、先氏等内部靠山。

  亡十九年,

  文公在外逃亡了十九年,

  守志弥笃。

  返国的志向非常坚定。

  惠、怀弃民,

  晋惠公、晋怀公背弃民众,

  民从而与之。

  百姓全都愿意归顺于文公。

  故文公有国,

  所以文公拥有国家,

  不亦宜乎?

  不也应该吗?

  子比无施于民,

  子比对百姓没有施与恩惠,

  无援于外,

  又没有外援,

  去晋,

  离开晋国时,

  晋不送;

  晋国人没有护送他;

  归楚,

  回到楚国,

  楚不迎。

  楚国人没有迎接他。

  何以有国!”

  他怎么能享有国家呢!”

  子比果不终焉,

  子比果然继位不久就被杀了,

  卒立者弃疾,

  最后继位的是弃疾,

  如叔向言也。

  正如叔向所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