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、夏、商、周时期-《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》

  《尚书》,最早书名为《书》,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。

  分为《虞书》《夏书》《商书》《周书》。

 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,又称《书经》。

  通行的《十三经注疏》本《尚书》,就是《今文尚书》和伪《古文尚书》的合编本。

  《尚书》记录了距今约四千年到二千六百年间虞、夏、商、周时期,即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历史状况。

  涉及政治、宗教、思想、哲学、艺术、法令、天文、地理、军事等诸多领域。

  《尚书》被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,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。

  “尚”即“上”,《尚书》就是上古时代的书,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,传说是上古文化《三坟五典》遗留着作。

  《尚书·尧典》

  昔在帝尧,聪明文思,光宅天下。

  从前尧帝还是天下共主时,尧帝睿智通达、经天纬地,尧帝的事迹名扬天下广为流传。

  将逊于位,让于虞舜,作《尧典》。

  后来尧帝年老,将要禅让天下共主之位,尧帝打算将天下共主之位禅让给虞舜,史官作了《尧典》记录了尧帝的功绩和禅位的过程。

  日若稽古帝尧,曰放勋,钦、明、文、思、安安,允恭克让,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

  查考往事,帝尧名叫放勋,他恭敬节俭,明察四方,善理天下,道德纯备,温和宽容。他忠实不懈,又能让贤,光辉普照四方,思虑至于天地。

  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。

  他能发扬大德,使家族亲密和睦。

  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

  家族和睦以后,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。

  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。

  黎民于变时雍。

  众族的政事辨明了,

  又协调万邦诸侯,

  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。

  ?三坟五典?是汉语成语,泛指中国传说中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典籍,其中“三坟”指伏羲、神农、黄帝的着作,“五典”指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尧、虞舜的文献。

  三坟五典最早见于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,原文记载楚王称赞史官“能读《三坟》《五典》”,后世将其视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总称。

  其名称中的“坟”原指土制载体(如泥版、石板),象征三皇时期文字记录的原始形态;“典”意为经典文献,代表五帝时代的系统性档案。??

  ?三坟?:

  对应三皇(伏羲、神农、黄帝),内容涵盖天地人伦、阴阳五行等大道。

  据《尚书序》记载,分为《山坟》(伏羲,论君臣民物)、《气坟》(神农,论归藏生杀)、《形坟》(黄帝,论天地日月)。??

  另有观点认为《三坟》即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三部易书,但前两部已失传。??

  对应五帝(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尧、虞舜),记载治国常道与社会规范,具体篇目无明确传世记录,部分内容可能留存于《尚书》

  “坟”与“典”的命名反映了古代文献载体与功能的演变:“坟”强调原始载体(土石)与宏大主题,“典”侧重规范化传承。??

  成语“三坟五典”现多用于书面语境,象征中华文明源头,但因原书失传,其具体内容仍属学术争议领域。??

  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是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