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天色灰蒙蒙的,像是蒙着一块永远也拧不干的脏抹布。细雨如丝,无声无息地飘洒着,将江南水乡本就模糊的轮廓晕染得更加朦胧。阿贝紧了紧肩上那个小小的蓝布包袱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镇外码头的泥泞小路上。
冰冷的雨水很快打湿了她额前的碎发,顺着脸颊滑落,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离别的泪水。她不敢回头,生怕一回头,看到那间在风雨中飘摇的棚屋,看到养母醒来后痛彻心扉的模样,自己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勇气就会瞬间瓦解。
镇子还没完全苏醒,只有零星几家早点铺子亮着昏黄的灯,散发出微弱的热气和食物香味。阿贝摸了摸怀里仅有的几个铜板,那是她平日里帮人绣点小物件攒下的,也是她此行全部的路费。她咽了咽口水,强迫自己忽略那诱人的香气,加快脚步向码头走去。
码头上已经有些喧闹起来。苦力们喊着号子,扛着沉重的货物在湿滑的跳板上穿梭。几艘冒着黑烟的小火轮和更多依靠风帆、摇橹的乌篷船、舢板停靠在岸边,组成了一幅杂乱而充满生机的画卷。空气里混杂着河水腥气、煤烟味、汗味和各种说不出的味道。
阿贝站在嘈杂的人群边缘,有些茫然。她只知道沪上在东边,顺着大河往下游走就能到,但具体该上哪条船,船资多少,她一概不知。她攥紧了包袱带子,深吸了一口冰冷而污浊的空气,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,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看起来面善或者像是船老大模样的人。
“小姑娘,一个人?要去哪里啊?”一个穿着油腻短褂、敞着怀露出瘦骨嶙峋胸膛的男人凑了过来,嘴里叼着烟卷,上下打量着阿贝,眼神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算计。
阿贝警惕地后退半步,没有答话。
那男人嘿嘿一笑,露出一口黄牙:“是去沪上吧?一个人路上不安全咯,跟我这条船走怎么样?便宜,保管把你安安稳稳送到地方。”他说着,就要伸手来拉阿贝的包袱。
阿贝猛地甩开他的手,眼神锐利地瞪着他:“我不坐你的船!”她声音清脆,带着不容侵犯的坚决。
那男人被她的眼神慑了一下,悻悻地啐了一口:“哼,不识好歹!看你一个人怎么去沪上!”骂骂咧咧地走开了。
阿贝心有余悸,知道自己这孤身一人的小姑娘,在鱼龙混杂的码头上,就像一块肥肉,很容易被盯上。她不敢再轻易与人搭话,只是默默地观察着。
她看到一艘看起来稍大些、也干净些的客船,船头挂着一面写着“申沪快航”的小旗子,有穿着体面些的旅客正在登船,船老大站在跳板旁收钱,看起来还算正派。
阿贝鼓起勇气,挤过人群,走到那船老大面前,仰起头问道:“船家,去沪上要多少钱?”
船老大是个四十多岁的黑壮汉子,正低头数着铜钱,闻声抬起头,看到是个衣衫单薄、面容稚嫩却眼神清亮的小姑娘,愣了一下,语气还算和善:“去沪上?统舱,八十个铜板。”
八十个铜板!阿贝心里一沉,她全身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几个铜板,差得太远了。
她咬了咬唇,脸上努力挤出一个讨好的笑容,声音也放软了些:“船家伯伯,我……我只有三十个铜板,我阿爹病重,急需去沪上寻亲救命,您行行好,能不能捎我一程?我……我可以帮您干活,洗碗、扫地都行!”
船老大皱了皱眉,打量着她,似乎在判断她话里的真假。他摇了摇头:“小姑娘,不是我不帮你,这船票价钱是定死的,少一个子儿都不行。我要是破例让你上了,别人都来找我讲价,我这生意还做不做了?”
阿贝的心一点点凉了下去,眼眶瞬间就红了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倔强地没有掉下来。她知道船老大说得在理,可她真的没有办法了。
就在这时,旁边一个等着上船、穿着半旧长衫、像是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男人注意到了这边,他看了看阿贝那强忍泪水的模样和单薄的衣衫,叹了口气,从袖袋里摸出串铜钱,数了五十个,递给船老大:“船家,这小姑娘的船资,我替她补上吧。”
阿贝和船老大都愣住了。
阿贝猛地抬头,看向那中年男人,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感激:“先生,这……这怎么使得……”
那中年男人摆摆手,语气温和:“出门在外,谁没个难处。快上船吧,船要开了。”他说完,也不等阿贝再多说什么,便转身踏上了跳板。
船老大见状,也不再说什么,收了钱,对阿贝努努嘴:“上去吧,小姑娘,算你运气好,遇上好人了。”
阿贝朝着那中年男人的背影深深鞠了一躬,将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牢牢记在心里,然后才赶紧跟着人群,踏上了摇晃的跳板,走进了船舱。
所谓的统舱,就是在甲板下层一个昏暗、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大通间里,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旅客。有挑着担子的小贩,有衣衫褴褛的苦力,有拖家带口的难民……汗味、脚臭味、劣质烟草味和各种食物的气味混合在一起,几乎令人窒息。
阿贝找了个靠近舱壁的角落,蜷缩着身子坐下,将包袱紧紧抱在怀里。船舱的木板冰凉,透过单薄的衣衫直往骨头里钻。发动机轰鸣起来,船身开始震动,缓缓离开了码头。
透过小小的圆形舷窗,阿贝看着生活了十几年的水乡小镇在细雨中渐渐远去,变得越来越小,最终模糊成一片灰绿色的影子。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恐惧,如同冰冷的河水,瞬间将她淹没。
她抱紧了膝盖,将脸埋了进去,肩膀微微颤抖。阿爹还躺在病床上,阿娘此刻一定发现了她的信,不知该怎样地伤心欲绝……而前方等待她的沪上,那个传说中遍地黄金却也充满陷阱的大都市,又会是怎样的光景?
她不知道。
她只知道,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。
船在浑浊的江面上破浪前行,单调的机器声和着波浪的摇晃,让一些疲惫的旅客昏昏欲睡。阿贝却毫无睡意,她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动静,手始终按在包袱里那柄短匕首的位置。
航程比想象中更加漫长和难熬。统舱里环境恶劣,有人晕船呕吐,气味更加难闻。阿贝强忍着不适,只在中途船靠一个小码头短暂停留时,上去用两个铜板买了一个最便宜的粗面馒头,就着冷水勉强填了填肚子。
她看到那个帮她付了船资的先生坐在条件好一些的客舱里,正捧着一本书在看,神情专注。她没敢再去打扰。
一天一夜在煎熬中过去。
当第二天下午,客船终于鸣响汽笛,缓缓驶入一个巨大、喧嚣、布满各式各样大小船只的港口时,统舱里的人都骚动起来,纷纷收拾行李准备下船。
阿贝跟着人流,踏上了沪上的土地。
码头上人声鼎沸,车水马龙,穿着洋装、旗袍、长衫、短褂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。高耸的西洋建筑、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、穿着制服吹着哨子的巡捕……一切都光怪陆离,与她熟悉的水乡小镇截然不同,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陌生的繁华。
她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,如同一滴落入大海的水珠,瞬间被淹没。巨大的茫然和无措攫住了她。该往哪里走?去哪里卖绣品?今晚又该住在哪里?
她攥紧了怀里的包袱,那里面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微薄的资本。冰冷的雨丝依旧飘洒着,打湿了她单薄的衣衫,让她在初春沪上的寒风中,瑟瑟发抖。
孤舟入海,前路茫茫。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少女,怀揣着救父的信念和半块神秘的玉佩,正式踏入了这座即将改变她一生的、冒险家的乐园。她的沪上之行,才刚刚开始。
天色灰蒙蒙的,像是蒙着一块永远也拧不干的脏抹布。细雨如丝,无声无息地飘洒着,将江南水乡本就模糊的轮廓晕染得更加朦胧。阿贝紧了紧肩上那个小小的蓝布包袱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通往镇外码头的泥泞小路上。
冰冷的雨水很快打湿了她额前的碎发,顺着脸颊滑落,分不清是雨水还是离别的泪水。她不敢回头,生怕一回头,看到那间在风雨中飘摇的棚屋,看到养母醒来后痛彻心扉的模样,自己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勇气就会瞬间瓦解。
镇子还没完全苏醒,只有零星几家早点铺子亮着昏黄的灯,散发出微弱的热气和食物香味。阿贝摸了摸怀里仅有的几个铜板,那是她平日里帮人绣点小物件攒下的,也是她此行全部的路费。她咽了咽口水,强迫自己忽略那诱人的香气,加快脚步向码头走去。
码头上已经有些喧闹起来。苦力们喊着号子,扛着沉重的货物在湿滑的跳板上穿梭。几艘冒着黑烟的小火轮和更多依靠风帆、摇橹的乌篷船、舢板停靠在岸边,组成了一幅杂乱而充满生机的画卷。空气里混杂着河水腥气、煤烟味、汗味和各种说不出的味道。
阿贝站在嘈杂的人群边缘,有些茫然。她只知道沪上在东边,顺着大河往下游走就能到,但具体该上哪条船,船资多少,她一概不知。她攥紧了包袱带子,深吸了一口冰冷而污浊的空气,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,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看起来面善或者像是船老大模样的人。
“小姑娘,一个人?要去哪里啊?”一个穿着油腻短褂、敞着怀露出瘦骨嶙峋胸膛的男人凑了过来,嘴里叼着烟卷,上下打量着阿贝,眼神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算计。
阿贝警惕地后退半步,没有答话。
那男人嘿嘿一笑,露出一口黄牙:“是去沪上吧?一个人路上不安全咯,跟我这条船走怎么样?便宜,保管把你安安稳稳送到地方。”他说着,就要伸手来拉阿贝的包袱。
阿贝猛地甩开他的手,眼神锐利地瞪着他:“我不坐你的船!”她声音清脆,带着不容侵犯的坚决。
那男人被她的眼神慑了一下,悻悻地啐了一口:“哼,不识好歹!看你一个人怎么去沪上!”骂骂咧咧地走开了。
阿贝心有余悸,知道自己这孤身一人的小姑娘,在鱼龙混杂的码头上,就像一块肥肉,很容易被盯上。她不敢再轻易与人搭话,只是默默地观察着。
她看到一艘看起来稍大些、也干净些的客船,船头挂着一面写着“申沪快航”的小旗子,有穿着体面些的旅客正在登船,船老大站在跳板旁收钱,看起来还算正派。
阿贝鼓起勇气,挤过人群,走到那船老大面前,仰起头问道:“船家,去沪上要多少钱?”
船老大是个四十多岁的黑壮汉子,正低头数着铜钱,闻声抬起头,看到是个衣衫单薄、面容稚嫩却眼神清亮的小姑娘,愣了一下,语气还算和善:“去沪上?统舱,八十个铜板。”
八十个铜板!阿贝心里一沉,她全身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几个铜板,差得太远了。
她咬了咬唇,脸上努力挤出一个讨好的笑容,声音也放软了些:“船家伯伯,我……我只有三十个铜板,我阿爹病重,急需去沪上寻亲救命,您行行好,能不能捎我一程?我……我可以帮您干活,洗碗、扫地都行!”
船老大皱了皱眉,打量着她,似乎在判断她话里的真假。他摇了摇头:“小姑娘,不是我不帮你,这船票价钱是定死的,少一个子儿都不行。我要是破例让你上了,别人都来找我讲价,我这生意还做不做了?”
阿贝的心一点点凉了下去,眼眶瞬间就红了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倔强地没有掉下来。她知道船老大说得在理,可她真的没有办法了。
就在这时,旁边一个等着上船、穿着半旧长衫、像是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男人注意到了这边,他看了看阿贝那强忍泪水的模样和单薄的衣衫,叹了口气,从袖袋里摸出串铜钱,数了五十个,递给船老大:“船家,这小姑娘的船资,我替她补上吧。”
阿贝和船老大都愣住了。
阿贝猛地抬头,看向那中年男人,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感激:“先生,这……这怎么使得……”
那中年男人摆摆手,语气温和:“出门在外,谁没个难处。快上船吧,船要开了。”他说完,也不等阿贝再多说什么,便转身踏上了跳板。
船老大见状,也不再说什么,收了钱,对阿贝努努嘴:“上去吧,小姑娘,算你运气好,遇上好人了。”
阿贝朝着那中年男人的背影深深鞠了一躬,将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牢牢记在心里,然后才赶紧跟着人群,踏上了摇晃的跳板,走进了船舱。
所谓的统舱,就是在甲板下层一个昏暗、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大通间里,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旅客。有挑着担子的小贩,有衣衫褴褛的苦力,有拖家带口的难民……汗味、脚臭味、劣质烟草味和各种食物的气味混合在一起,几乎令人窒息。
阿贝找了个靠近舱壁的角落,蜷缩着身子坐下,将包袱紧紧抱在怀里。船舱的木板冰凉,透过单薄的衣衫直往骨头里钻。发动机轰鸣起来,船身开始震动,缓缓离开了码头。
透过小小的圆形舷窗,阿贝看着生活了十几年的水乡小镇在细雨中渐渐远去,变得越来越小,最终模糊成一片灰绿色的影子。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恐惧,如同冰冷的河水,瞬间将她淹没。
她抱紧了膝盖,将脸埋了进去,肩膀微微颤抖。阿爹还躺在病床上,阿娘此刻一定发现了她的信,不知该怎样地伤心欲绝……而前方等待她的沪上,那个传说中遍地黄金却也充满陷阱的大都市,又会是怎样的光景?
她不知道。
她只知道,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。
船在浑浊的江面上破浪前行,单调的机器声和着波浪的摇晃,让一些疲惫的旅客昏昏欲睡。阿贝却毫无睡意,她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动静,手始终按在包袱里那柄短匕首的位置。
航程比想象中更加漫长和难熬。统舱里环境恶劣,有人晕船呕吐,气味更加难闻。阿贝强忍着不适,只在中途船靠一个小码头短暂停留时,上去用两个铜板买了一个最便宜的粗面馒头,就着冷水勉强填了填肚子。
她看到那个帮她付了船资的先生坐在条件好一些的客舱里,正捧着一本书在看,神情专注。她没敢再去打扰。
一天一夜在煎熬中过去。
当第二天下午,客船终于鸣响汽笛,缓缓驶入一个巨大、喧嚣、布满各式各样大小船只的港口时,统舱里的人都骚动起来,纷纷收拾行李准备下船。
阿贝跟着人流,踏上了沪上的土地。
码头上人声鼎沸,车水马龙,穿着洋装、旗袍、长衫、短褂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。高耸的西洋建筑、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、穿着制服吹着哨子的巡捕……一切都光怪陆离,与她熟悉的水乡小镇截然不同,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陌生的繁华。
她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,如同一滴落入大海的水珠,瞬间被淹没。巨大的茫然和无措攫住了她。该往哪里走?去哪里卖绣品?今晚又该住在哪里?
她攥紧了怀里的包袱,那里面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微薄的资本。冰冷的雨丝依旧飘洒着,打湿了她单薄的衣衫,让她在初春沪上的寒风中,瑟瑟发抖。
孤舟入海,前路茫茫。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少女,怀揣着救父的信念和半块神秘的玉佩,正式踏入了这座即将改变她一生的、冒险家的乐园。她的沪上之行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