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大早,吃完早食,沈依依整理好就准备去往李家村,临出门前她叫住了沈大山。
“爹,我想去李家村看看,你可有何要交代的?”
“李家村?闺女,你...你莫不是要去...”
沈大山四处看了看,见着无人才又看向沈依依轻声问道:
“闺女,不是说了十日之内吗?咋的...咋的这么快就去?”
沈大山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,沈依依也压低声音回道:
“爹,我先去打听打听!爹你可有什么要交代的?”
“这...闺女,你只要中意我没什么意见!我和你娘也是...只要你中意就行!我没什么交代的!”沈大山在沈依依面前说起此事还是有些难为情,心中却想着和媳妇也是成婚后才见面,两人的心也是在一块儿的。
如今闺女既是一片孝心,自己...自己也动了这个心思,倒是没什么好拘着的。
何况这次还是自家闺女亲自去看的人又怎会出错!只要闺女看上了就行,他是一百个放心。
沈依依知道他的意思,也知晓当世若非青梅足马,男女双方谈婚论嫁确实少有见面的,顶多就是媒婆安排两人偷偷的远远看上一眼,若是合眼婚事也就敲定。
若非李家姑姑较为特殊,其实沈依依还是更倾向于两人见上一面为好,不过现下估计是不能了。
“爹,那我先去打听清楚!爹你放心,女儿一定好好给我们姊妹几个寻个好阿娘回来!嘿嘿!”
沈依依看着沈大山笑呵呵说道,沈大山落得一个大红脸站在原地。
沈依依知他不好意思,说完便是来到厨房和沈春兰几人打过招呼,她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圈才踱步出了院门,径直朝着李家村而去。
来到李家村,找了村口一户院子略显破旧的人家敲响了院门。
“请问有人在家吗?”
“谁啊?”
随着院门被敲响,里面传来一道妇人的声音。
“婶子,你家可有鸡蛋卖?有的话想跟你买些!”
“有有有!”
妇人一听是个姑娘还是来买鸡蛋的,赶紧开了院门。
“婶子!”
沈依依见着开门的妇人,便是笑着开口喊了一声。
“哎!丫头哪村儿的啊,咋没见过你?”妇人打量沈依依穿着,见她穿的竟不是打补丁的衣衫,便知她家日子应是过的滋润,买鸡蛋肯定是真的,问着话将沈依依迎进门。
“婶子,我是隔壁村的,家里小弟吵着要吃鸡蛋,可是我家鸡已经不怎么生蛋了,村里养鸡的人家不多,我爹才让我出门来买些!婶子家中既有鸡蛋,可否卖我一些?就按镇上的价格两文钱一个,你看行吗?”
听沈依依这样说,妇人随即答道:“行行!就是上次去镇上卖了一些,家里还得留几个,能卖你的只有七八个!丫头可够?”
“倒是少了些!不过没事,我一会儿再去其他人家买一些就够了!婶子,可否跟你讨碗水喝,出门走得有些急这会儿口有点渴!”
沈依依不好意思笑笑,妇人见状赶紧应道:
“嗨!我当啥事儿呢!家里旁的没有,水管够!丫头你等着!”
“多谢婶子!”
“嗨!这有啥好谢的!丫头你用不着跟我客气,又不是啥精贵东西!再说你要精贵的我也拿不出来不是!”
妇人说话间从厨房给沈依依端来一碗水,沈依依喝了一大口后将碗递回去再次道谢。
沈依依看到院中挂了不少婴儿衣衫,随即笑着开口道喜。
“恭喜婶子家中又添新丁!”
“哟,你这丫头倒是眼尖!家里小儿媳近日添了一个小孙孙!呵呵!”
妇人正想转身去取鸡蛋,忽听沈依依道喜,便是又止住脚步和沈依依说话,一脸春风得意。
“一看婶子就是个有福气的,家里定是人丁兴旺,儿孙满堂!”
“嗨!什么福气不福气的,这人口多吃得也多不是!可是难养嘞!”
妇人虽是这样说,可是整个人看起来却是十分得意,沈依依也是很给面子,继续说道:
“婶子这般好福气旁人想求都求不来呢!就说我们村儿有个婶婶家里就一个独子,早早迎了个嫂嫂进门,就想着早点抱孙子,可是这都好几年了一直没个动静,加上那嫂嫂为人...总之不得我那婶婶喜欢,世人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!婶婶为了不让家中香火断绝,只得休了那嫂嫂......”
沈依依话至此处低下头去,没再往下说,其意思不言而喻。
妇人一听沈依依这般说道,丝毫没去管她是何表情,顿时八卦之心骤生,当即看着沈依依说道:
“说来也是巧了,咱们村儿里也有个不能生被婆家休回娘家的,怕不是就是你说的那个吧?”
“啊~应该不是吧?我们村里那个嫂嫂性格...嗯...不是很好,长辈们都不是很喜欢她...”
沈依依抬起头睁着一双无辜懵懂的大眼睛,说完又低垂着脑袋仿佛做错事的孩子一般。
“嗨!这样说来倒还真不是同一人!我们村儿这个虽说也是因着不生娃被休的,不过这性子可是好着呢,在家做姑娘时就是个孝顺勤快的,模样也不差,只可惜就是不生娃!前些日子村里出了不少闲话,可怜她想不开竟是投了河!还好命大被人救起来了。唉,咱们妇人不生娃被嫌弃也没法子不是,别说旁人,就是我家穷得叮当响,不也希望多几个孙子不是,这要是没有男丁,地里的活儿也干不下来啊,就是这样年年都缺衣少食的...嗨!你看我跟你一个小丫头说这些干啥!丫头你等着,我去给你拿鸡蛋!”
妇人似心有感概一口气说了许多,临了方才有些不好意思讪笑两声去了屋里。
听妇人说了这么多,倒是和张媒婆说的没什么出入,不过一家之言不足信,倒是可以再去另一家探听一番。
心中有了思量,沈依依也不多待,付了银钱拿了鸡蛋,跟妇人道谢后就离开了这家。
之后沈依依又在邻近的两家借着买鸡蛋的由头攀谈了一番,得到的消息都是大差不差,看来那李家姑姑应是不错的。
“爹,我想去李家村看看,你可有何要交代的?”
“李家村?闺女,你...你莫不是要去...”
沈大山四处看了看,见着无人才又看向沈依依轻声问道:
“闺女,不是说了十日之内吗?咋的...咋的这么快就去?”
沈大山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,沈依依也压低声音回道:
“爹,我先去打听打听!爹你可有什么要交代的?”
“这...闺女,你只要中意我没什么意见!我和你娘也是...只要你中意就行!我没什么交代的!”沈大山在沈依依面前说起此事还是有些难为情,心中却想着和媳妇也是成婚后才见面,两人的心也是在一块儿的。
如今闺女既是一片孝心,自己...自己也动了这个心思,倒是没什么好拘着的。
何况这次还是自家闺女亲自去看的人又怎会出错!只要闺女看上了就行,他是一百个放心。
沈依依知道他的意思,也知晓当世若非青梅足马,男女双方谈婚论嫁确实少有见面的,顶多就是媒婆安排两人偷偷的远远看上一眼,若是合眼婚事也就敲定。
若非李家姑姑较为特殊,其实沈依依还是更倾向于两人见上一面为好,不过现下估计是不能了。
“爹,那我先去打听清楚!爹你放心,女儿一定好好给我们姊妹几个寻个好阿娘回来!嘿嘿!”
沈依依看着沈大山笑呵呵说道,沈大山落得一个大红脸站在原地。
沈依依知他不好意思,说完便是来到厨房和沈春兰几人打过招呼,她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圈才踱步出了院门,径直朝着李家村而去。
来到李家村,找了村口一户院子略显破旧的人家敲响了院门。
“请问有人在家吗?”
“谁啊?”
随着院门被敲响,里面传来一道妇人的声音。
“婶子,你家可有鸡蛋卖?有的话想跟你买些!”
“有有有!”
妇人一听是个姑娘还是来买鸡蛋的,赶紧开了院门。
“婶子!”
沈依依见着开门的妇人,便是笑着开口喊了一声。
“哎!丫头哪村儿的啊,咋没见过你?”妇人打量沈依依穿着,见她穿的竟不是打补丁的衣衫,便知她家日子应是过的滋润,买鸡蛋肯定是真的,问着话将沈依依迎进门。
“婶子,我是隔壁村的,家里小弟吵着要吃鸡蛋,可是我家鸡已经不怎么生蛋了,村里养鸡的人家不多,我爹才让我出门来买些!婶子家中既有鸡蛋,可否卖我一些?就按镇上的价格两文钱一个,你看行吗?”
听沈依依这样说,妇人随即答道:“行行!就是上次去镇上卖了一些,家里还得留几个,能卖你的只有七八个!丫头可够?”
“倒是少了些!不过没事,我一会儿再去其他人家买一些就够了!婶子,可否跟你讨碗水喝,出门走得有些急这会儿口有点渴!”
沈依依不好意思笑笑,妇人见状赶紧应道:
“嗨!我当啥事儿呢!家里旁的没有,水管够!丫头你等着!”
“多谢婶子!”
“嗨!这有啥好谢的!丫头你用不着跟我客气,又不是啥精贵东西!再说你要精贵的我也拿不出来不是!”
妇人说话间从厨房给沈依依端来一碗水,沈依依喝了一大口后将碗递回去再次道谢。
沈依依看到院中挂了不少婴儿衣衫,随即笑着开口道喜。
“恭喜婶子家中又添新丁!”
“哟,你这丫头倒是眼尖!家里小儿媳近日添了一个小孙孙!呵呵!”
妇人正想转身去取鸡蛋,忽听沈依依道喜,便是又止住脚步和沈依依说话,一脸春风得意。
“一看婶子就是个有福气的,家里定是人丁兴旺,儿孙满堂!”
“嗨!什么福气不福气的,这人口多吃得也多不是!可是难养嘞!”
妇人虽是这样说,可是整个人看起来却是十分得意,沈依依也是很给面子,继续说道:
“婶子这般好福气旁人想求都求不来呢!就说我们村儿有个婶婶家里就一个独子,早早迎了个嫂嫂进门,就想着早点抱孙子,可是这都好几年了一直没个动静,加上那嫂嫂为人...总之不得我那婶婶喜欢,世人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!婶婶为了不让家中香火断绝,只得休了那嫂嫂......”
沈依依话至此处低下头去,没再往下说,其意思不言而喻。
妇人一听沈依依这般说道,丝毫没去管她是何表情,顿时八卦之心骤生,当即看着沈依依说道:
“说来也是巧了,咱们村儿里也有个不能生被婆家休回娘家的,怕不是就是你说的那个吧?”
“啊~应该不是吧?我们村里那个嫂嫂性格...嗯...不是很好,长辈们都不是很喜欢她...”
沈依依抬起头睁着一双无辜懵懂的大眼睛,说完又低垂着脑袋仿佛做错事的孩子一般。
“嗨!这样说来倒还真不是同一人!我们村儿这个虽说也是因着不生娃被休的,不过这性子可是好着呢,在家做姑娘时就是个孝顺勤快的,模样也不差,只可惜就是不生娃!前些日子村里出了不少闲话,可怜她想不开竟是投了河!还好命大被人救起来了。唉,咱们妇人不生娃被嫌弃也没法子不是,别说旁人,就是我家穷得叮当响,不也希望多几个孙子不是,这要是没有男丁,地里的活儿也干不下来啊,就是这样年年都缺衣少食的...嗨!你看我跟你一个小丫头说这些干啥!丫头你等着,我去给你拿鸡蛋!”
妇人似心有感概一口气说了许多,临了方才有些不好意思讪笑两声去了屋里。
听妇人说了这么多,倒是和张媒婆说的没什么出入,不过一家之言不足信,倒是可以再去另一家探听一番。
心中有了思量,沈依依也不多待,付了银钱拿了鸡蛋,跟妇人道谢后就离开了这家。
之后沈依依又在邻近的两家借着买鸡蛋的由头攀谈了一番,得到的消息都是大差不差,看来那李家姑姑应是不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