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那一百斤"特制"玉晶米后,安乐公主方玉漱连日来的烦闷一扫而空,心情大好。一方面自觉完成了太子哥哥交代的重要任务,立下大功;另一方面,每日食用那效果更胜从前的玉晶饭,只觉身心愉悦,气血顺畅,连带着看这江南风光都觉得更加明媚动人。
一时兴起,她便决定在皇家行馆"凝香苑"大摆宴席,广邀临安城内的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,名义上是答谢地方款待,共享江南雅集,实则不乏炫耀皇家威仪、以及隐隐展示她与那神秘"玉晶米"关系匪浅的心思。
请柬发出,临安城内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,无不以收到公主宴会请柬为荣,纷纷精心准备,期待在这场非同寻常的宴会上有所斩获。
望湖楼内,周福海接到请柬,却是愁眉不展,急忙去找方云商议。
"公子,公主这宴会,声势不小,城中名流几乎齐聚。小人……小人是否该称病推脱?"周福海小心翼翼地问道,他怕在那种场合言多必失,暴露了与方云的关系。
方云把玩着手中那份烫金请柬,沉吟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:"推脱?为何要推脱?这可是摸清临安城各方势力,顺便……好好利用一下我们这位公主棋子的大好机会。"
"公子的意思是……"
"我也去。"方云淡淡道。
"您也去?"周福海一惊,"可您的身份……"
"无妨。"方云站起身,走到内室。片刻后,当他在次走出来时,周福海惊得差点叫出声来!
只见眼前之人,面容已完全改变,变成了一位约莫三十岁左右、面容清癯、带着几分书卷气却又隐含风霜之色的陌生文士。不仅是容貌,连身形似乎都微微佝偻了一些,眼神也变得温和而略带沧桑,与方云平日那沉稳锐利的形象判若两人!若非亲眼所见,周福海绝不敢相信这世上竟有如此精妙的易容之术!
"这……这……"周福海指着方云,瞠目结舌,说不出完整的话来。
"一点小手段罢了。"易容后的方云,连声音都变得略带沙哑,他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半新不旧的青色儒衫,"从现在起,我是游学四方、途经临安的落魄举子,姓云,名逸。是你周掌柜的远房表亲,特来投奔,你带我见见世面。"
周福海好不容易合上嘴巴,心中对这位神秘公子的敬畏更深了一层,连忙躬身应道:"是…是,云先生。"
宴会当日,凝香苑张灯结彩,宾客云集。亭台楼阁间,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,侍女们端着美酒佳肴穿梭如蝶。临安知府、通判、当地名儒、豪商巨贾……几乎整个临安城的头面人物都齐聚于此,气氛热烈而奢华。
方玉漱身着华美的宫装,坐在主位,享受着众人的奉承与瞩目,志得意满。周福海带着易容后的方云,低调地坐在一个不甚起眼的角落。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宴会进入了文人雅士惯常的助兴环节——吟诗作对,挥毫泼墨。一些自诩才子的官员和文人纷纷登场,或吟诵早已准备好的诗篇,或当场挥毫,引得阵阵喝彩,气氛愈发热烈。
方玉漱看得津津有味,她久居深宫,虽也读书,但对此等江南风雅之事颇觉新奇。
这时,一位依附知府的老学究,为了讨好公主,提议道:"公主殿下驾临江南,实乃吾等之幸。今日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,恰似当年兰亭盛况。不如我等仿效古人,行一流觞曲水之令,以助雅兴,公主以为如何?"
所谓流觞曲水,便是将酒杯置于蜿蜒的水渠中,任其漂流,停在谁面前,谁便需即兴赋诗一首,若作不出,则罚酒三杯。此令极考验急才与文采。
方玉漱觉得有趣,便点头应允。
侍女们立刻在蜿蜒的亭廊水渠中注入清水,放入盛满美酒的羽觞。酒杯顺着水流缓缓漂动,宾客们既期待又紧张。
羽觞几经流转,竟不偏不倚,停在了坐在角落的方云面前!
刹那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面容陌生、衣着朴素的"云逸"身上。周福海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。
方云(云逸)神色平静,在众人或好奇、或审视、或带着几分看好戏的目光中,从容起身,对着公主和众人微微一揖。
就在他起身的瞬间,脑海中仿佛有一道清流淌过,一本古朴浩瀚、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虚影一闪而逝——【才气之书】!一种文思泉涌、贯通古今的感觉油然而生,仿佛古今文章、诗词歌赋的精华都已了然于胸。
他缓步走到早已备好的书案前,目光扫过庭中盛放的梅花,又望向远处朦胧的山水,略一沉吟,便提起狼毫,饱蘸浓墨,在那铺开的宣纸上笔走龙蛇!
他没有吟诵,而是直接书写!
字迹矫若惊龙,翩若游鸿,竟是极难得的草书!而其内容,更是一首长篇歌行!
**"江南形胜,临安自古繁华……"**
开篇气势磅礴,勾勒出临安的历史与地理。
**"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……"**
笔锋一转,细腻描绘临安城的富庶与秀美。
**"重湖叠巘清嘉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……"**
将西湖美景写得如梦似幻。
**"羌管弄晴,菱歌泛夜,嬉嬉钓叟莲娃……"**
刻画市井生活的安乐祥和。
**"千骑拥高牙,乘醉听箫鼓,吟赏烟霞……"**
暗合今日宴会之盛况。
**"异日图将好景,归去凤池夸。"**
结尾巧妙恭维公主,预示其将江南盛景带回凤池(指皇宫),立意顿时拔高!
一首长诗,一气呵成,文采斐然,字字珠玑!既有大场面的铺陈,又有小细节的勾勒;既有对江南美景的赞叹,又暗含对盛世和皇家的颂扬。尤其是那手精妙绝伦的草书,更是将诗中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!
当方云落下最后一笔,轻轻搁下毛笔时,整个凝香苑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。
落针可闻!
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、堪称惊才绝艳的诗篇与书法震住了!那些原本准备看笑话的文人墨客,个个张大了嘴巴,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墨迹未干的诗稿。这等才华,莫说在场众人,就是放眼整个江南文坛,也找不出几人能与之比肩!
短暂的寂静后,不知是谁先带头喝了一声彩:
"好!好诗!好字!"
"此诗此字,当为今日魁首!"
"云逸先生大才!我等佩服!"
喝彩声、赞叹声如同潮水般涌来!连主位上的安乐公主方玉漱,也美目圆睁,俏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欣赏。她虽不完全懂诗书,但这首诗的好坏,以及周围那些眼高于顶的文人们的反应,她却是看得明白的!
周福海更是目瞪口呆,他只知道这位殿下手段通天,财力雄厚,却万万没想到,竟还有如此惊世的文采!这……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妖孽啊?
方云(云逸)在一片赞叹声中,依旧神色平静,宠辱不惊,只是对着公主和众人再次微微一揖,便退回自己的座位,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表演,不过是信手为之。
但他心中清楚,【才气之书】带来的文思,已让他成功地在这临安上流社会,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。"云逸"这个名号,以及他与周福海的"关系",从此刻起,将进入许多人的视线。
而他与那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安乐公主之间,那根无形的线,也因此役,缠绕得更紧了。这场宴会,无疑为他下一步的计划,打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方便之门。
        一时兴起,她便决定在皇家行馆"凝香苑"大摆宴席,广邀临安城内的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,名义上是答谢地方款待,共享江南雅集,实则不乏炫耀皇家威仪、以及隐隐展示她与那神秘"玉晶米"关系匪浅的心思。
请柬发出,临安城内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,无不以收到公主宴会请柬为荣,纷纷精心准备,期待在这场非同寻常的宴会上有所斩获。
望湖楼内,周福海接到请柬,却是愁眉不展,急忙去找方云商议。
"公子,公主这宴会,声势不小,城中名流几乎齐聚。小人……小人是否该称病推脱?"周福海小心翼翼地问道,他怕在那种场合言多必失,暴露了与方云的关系。
方云把玩着手中那份烫金请柬,沉吟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:"推脱?为何要推脱?这可是摸清临安城各方势力,顺便……好好利用一下我们这位公主棋子的大好机会。"
"公子的意思是……"
"我也去。"方云淡淡道。
"您也去?"周福海一惊,"可您的身份……"
"无妨。"方云站起身,走到内室。片刻后,当他在次走出来时,周福海惊得差点叫出声来!
只见眼前之人,面容已完全改变,变成了一位约莫三十岁左右、面容清癯、带着几分书卷气却又隐含风霜之色的陌生文士。不仅是容貌,连身形似乎都微微佝偻了一些,眼神也变得温和而略带沧桑,与方云平日那沉稳锐利的形象判若两人!若非亲眼所见,周福海绝不敢相信这世上竟有如此精妙的易容之术!
"这……这……"周福海指着方云,瞠目结舌,说不出完整的话来。
"一点小手段罢了。"易容后的方云,连声音都变得略带沙哑,他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半新不旧的青色儒衫,"从现在起,我是游学四方、途经临安的落魄举子,姓云,名逸。是你周掌柜的远房表亲,特来投奔,你带我见见世面。"
周福海好不容易合上嘴巴,心中对这位神秘公子的敬畏更深了一层,连忙躬身应道:"是…是,云先生。"
宴会当日,凝香苑张灯结彩,宾客云集。亭台楼阁间,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,侍女们端着美酒佳肴穿梭如蝶。临安知府、通判、当地名儒、豪商巨贾……几乎整个临安城的头面人物都齐聚于此,气氛热烈而奢华。
方玉漱身着华美的宫装,坐在主位,享受着众人的奉承与瞩目,志得意满。周福海带着易容后的方云,低调地坐在一个不甚起眼的角落。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宴会进入了文人雅士惯常的助兴环节——吟诗作对,挥毫泼墨。一些自诩才子的官员和文人纷纷登场,或吟诵早已准备好的诗篇,或当场挥毫,引得阵阵喝彩,气氛愈发热烈。
方玉漱看得津津有味,她久居深宫,虽也读书,但对此等江南风雅之事颇觉新奇。
这时,一位依附知府的老学究,为了讨好公主,提议道:"公主殿下驾临江南,实乃吾等之幸。今日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,恰似当年兰亭盛况。不如我等仿效古人,行一流觞曲水之令,以助雅兴,公主以为如何?"
所谓流觞曲水,便是将酒杯置于蜿蜒的水渠中,任其漂流,停在谁面前,谁便需即兴赋诗一首,若作不出,则罚酒三杯。此令极考验急才与文采。
方玉漱觉得有趣,便点头应允。
侍女们立刻在蜿蜒的亭廊水渠中注入清水,放入盛满美酒的羽觞。酒杯顺着水流缓缓漂动,宾客们既期待又紧张。
羽觞几经流转,竟不偏不倚,停在了坐在角落的方云面前!
刹那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面容陌生、衣着朴素的"云逸"身上。周福海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。
方云(云逸)神色平静,在众人或好奇、或审视、或带着几分看好戏的目光中,从容起身,对着公主和众人微微一揖。
就在他起身的瞬间,脑海中仿佛有一道清流淌过,一本古朴浩瀚、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虚影一闪而逝——【才气之书】!一种文思泉涌、贯通古今的感觉油然而生,仿佛古今文章、诗词歌赋的精华都已了然于胸。
他缓步走到早已备好的书案前,目光扫过庭中盛放的梅花,又望向远处朦胧的山水,略一沉吟,便提起狼毫,饱蘸浓墨,在那铺开的宣纸上笔走龙蛇!
他没有吟诵,而是直接书写!
字迹矫若惊龙,翩若游鸿,竟是极难得的草书!而其内容,更是一首长篇歌行!
**"江南形胜,临安自古繁华……"**
开篇气势磅礴,勾勒出临安的历史与地理。
**"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……"**
笔锋一转,细腻描绘临安城的富庶与秀美。
**"重湖叠巘清嘉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……"**
将西湖美景写得如梦似幻。
**"羌管弄晴,菱歌泛夜,嬉嬉钓叟莲娃……"**
刻画市井生活的安乐祥和。
**"千骑拥高牙,乘醉听箫鼓,吟赏烟霞……"**
暗合今日宴会之盛况。
**"异日图将好景,归去凤池夸。"**
结尾巧妙恭维公主,预示其将江南盛景带回凤池(指皇宫),立意顿时拔高!
一首长诗,一气呵成,文采斐然,字字珠玑!既有大场面的铺陈,又有小细节的勾勒;既有对江南美景的赞叹,又暗含对盛世和皇家的颂扬。尤其是那手精妙绝伦的草书,更是将诗中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!
当方云落下最后一笔,轻轻搁下毛笔时,整个凝香苑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。
落针可闻!
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、堪称惊才绝艳的诗篇与书法震住了!那些原本准备看笑话的文人墨客,个个张大了嘴巴,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墨迹未干的诗稿。这等才华,莫说在场众人,就是放眼整个江南文坛,也找不出几人能与之比肩!
短暂的寂静后,不知是谁先带头喝了一声彩:
"好!好诗!好字!"
"此诗此字,当为今日魁首!"
"云逸先生大才!我等佩服!"
喝彩声、赞叹声如同潮水般涌来!连主位上的安乐公主方玉漱,也美目圆睁,俏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欣赏。她虽不完全懂诗书,但这首诗的好坏,以及周围那些眼高于顶的文人们的反应,她却是看得明白的!
周福海更是目瞪口呆,他只知道这位殿下手段通天,财力雄厚,却万万没想到,竟还有如此惊世的文采!这……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妖孽啊?
方云(云逸)在一片赞叹声中,依旧神色平静,宠辱不惊,只是对着公主和众人再次微微一揖,便退回自己的座位,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表演,不过是信手为之。
但他心中清楚,【才气之书】带来的文思,已让他成功地在这临安上流社会,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。"云逸"这个名号,以及他与周福海的"关系",从此刻起,将进入许多人的视线。
而他与那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安乐公主之间,那根无形的线,也因此役,缠绕得更紧了。这场宴会,无疑为他下一步的计划,打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方便之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