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运城,西阴村。
暮色渐沉,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下勾勒出起伏的剪影。村子离运城市区三十二公里,偏僻而宁静,黄土小道蜿蜒至村口,两侧的树枝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故事。
村口,一老一少两个身影缓缓走近。
年轻的是个小和尚,约莫十七八岁,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灰色僧袍,衣角沾了些许尘土,显是长途跋涉而来。他面容清秀,眉目间透着几分稚气,却又隐含一丝超脱尘世的淡然。手中捻着一串乌黑的佛珠,步履轻缓,目光沉静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村落。
走在他身旁的是个年约六旬的老道士,身形清瘦,脊背却挺得笔直。他身着靛蓝色中褂常服,衣襟上绣着细密的云纹,脚踩一双半旧的十方鞋,步履稳健如踏清风。手中一柄雪白拂尘斜搭在臂弯,银丝随风轻扬,衬得他愈发仙风道骨。老道双目炯炯有神,下颌一缕花白长须随风轻拂,俨然一副世外高人的气度。
和尚与道士,一老一少,一僧一道,这般奇异的组合一路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。
“嫘祖故里,西阴村。老六这西阴村离咱们的目的地还有多远?”小和尚抬头望了望逐渐暗沉的天色,看着村口的门头念了出来。伸手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,转头对身旁的老道士说问道。
“啪!”
老道士手中拂尘一甩,毫不客气地敲在小和尚锃亮的脑门上,吹胡子瞪眼道:“没大没小的!叫刘哥,或者贫道的道号‘赤青子’!现在特局真是什么人都收,连点规矩都不懂!”
老道士名叫刘喜,小和尚法号金定。两人此次奉命前往南大里乡调查一起离奇的人口失踪案,而西阴村则是距离大里乡西侧十公里的一个小村落,算是中途落脚点。
刘喜捋了捋胡须,抬头看了看天色,哼了一声道:“这天色不早了,跟着刘哥我走,别磨蹭。”说完,他拂尘一甩,迈步朝村里走去。
小和尚揉了揉被敲疼的脑袋,嘴角一扬,笑嘻嘻地跟上:“好的,老六~”
“叫刘哥!”
“知道了,老六……”
夜色渐沉,西阴村笼罩在一片诡谲的寂静之中。
村道上几盏昏黄的路灯忽明忽暗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四周的农田里,本该聒噪的夏虫竟也噤了声,只有夜风拂过田地时发出的沙沙声响,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金定缩了缩脖子,忍不住压低声音道:“这村子怎么跟个鬼村似的?”他环顾四周,土路两旁的院落大多黑灯瞎火,“少说也有五六十户人家,怎么连个狗叫声都听不见?”
刘喜没有立即答话,手中拂尘不自觉地握紧了几分。他带着金定拐过一道土墙,在一户挂着“崔记麻花”红漆招牌的院落前停下脚步。斑驳的门漆在月光下泛着暗红,像是干涸的血迹。
“叮咚——”
门铃声在死寂的村落里显得格外刺耳。金定盯着黑洞洞的窗户,不自觉地往刘喜身边靠了靠:“老六,这屋里灯都没亮,你确定有人?”
刘喜眉头拧成了疙瘩,指节再次重重按上门铃:“怪事...我明明跟老崔约好的。”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村道上回荡,却始终得不到回应。
当刘喜再次按响门铃,终于,一个男子的声音从屋内传来:“谁啊?!李书记不是交代了晚上不要出门吗?”
屋内传来一声警惕的低喝,声音里透着压抑的紧张。
刘喜赶忙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道:“老崔,是我,刘喜!”
门内突然安静了一瞬,接着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木门“吱呀”一声打开一条缝,一张黝黑的脸探了出来。崔老三——村里开麻花铺的汉子,此刻却像只受惊的兔子,布满血丝的眼睛左右张望,确认只有刘喜二人后,这才长舒一口气。
“刘老哥!可算把您盼来了!”
他一把拽住刘喜的袖子,力道大得惊人,几乎是拖着两人进了屋。门刚合上,崔老三就手忙脚乱地插上门栓,又快步检查每扇窗户,确认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。最后才颤抖着手拧开一盏小台灯,昏黄的灯光下,他额头上的汗珠闪闪发亮。
“老崔,你们这村子怎么回事?”刘喜接过对方递来的烟,在昏黄的台灯下点燃,深吸一口后眯起眼睛问道:“天还没黑透,整个村子就跟空了似的,家家户户连灯都不敢点。”
金定双手合十,婉拒了老崔递来的香烟。老崔也不勉强,颤抖的手指夹着烟猛吸几口,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。
“唉,都是大里乡那边闹的...”老崔的声音沙哑,吐出的烟雾在灯光下缭绕,“前些日子汤王山出了怪事,说是闹...闹僵尸。”他说到这两个字时,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,眼神飘向漆黑的窗外。
“山下几个村子接连有人失踪,后来有人壮着胆子去乡里报案。”老崔的喉结滚动了一下,“派出所起初不信这些,派了几个民警上山查看...”
说到这里,他忽然停下,神经质地掐灭了烟头,凑近二人低声道:“结果那天夜里,整个山头都听见了枪响。第二天,就一个民警满身是血地逃了回来。”老崔的瞳孔在灯光下收缩,“那孩子疯了一样,嘴里不停地喊‘吸血怪物’,后来就...”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。
“真假谁也说不清,但咱们村的李书记下了死命令...”老崔指了指紧闭的门窗,“天一黑,谁也不许出门,门窗必须锁死。”他的声音越来越低
老崔的眼中闪过一丝希冀,他搓了搓粗糙的双手,声音里带着几分敬畏:“刘老哥,既然连你都出马了,那汤王山上的...那些东西,怕是真的吧?”
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刘喜脸上。二十年前那个驱狐仙的夜晚还历历在目——那时刘喜一身道袍在月光下猎猎作响,手持桃木剑的身影如同天神下凡。如今二十年过去,自己已是两鬓斑白,可眼前的刘喜却仿佛被时光遗忘,连眼角的皱纹都没多添一道。
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”刘喜轻轻抚了抚花白的胡须,沉稳的声音让屋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缓,“不过确实有警员失踪,我们这次就是来查个水落石出。”
老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,他长舒一口气,布满老茧的手不自觉地摸向桌上的烟盒,又想起什么似的收了回来。刘喜见状微微一笑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老崔啊,放宽心。既然我们来了,就不会让那些东西继续作乱。”
台灯昏黄的光晕中,老崔浑浊的双眼微微发亮。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月夜,刘喜也是用这样平静的语气对他说“放心”,而后整个村子的狐患就此平息。
暮色渐沉,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下勾勒出起伏的剪影。村子离运城市区三十二公里,偏僻而宁静,黄土小道蜿蜒至村口,两侧的树枝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故事。
村口,一老一少两个身影缓缓走近。
年轻的是个小和尚,约莫十七八岁,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灰色僧袍,衣角沾了些许尘土,显是长途跋涉而来。他面容清秀,眉目间透着几分稚气,却又隐含一丝超脱尘世的淡然。手中捻着一串乌黑的佛珠,步履轻缓,目光沉静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村落。
走在他身旁的是个年约六旬的老道士,身形清瘦,脊背却挺得笔直。他身着靛蓝色中褂常服,衣襟上绣着细密的云纹,脚踩一双半旧的十方鞋,步履稳健如踏清风。手中一柄雪白拂尘斜搭在臂弯,银丝随风轻扬,衬得他愈发仙风道骨。老道双目炯炯有神,下颌一缕花白长须随风轻拂,俨然一副世外高人的气度。
和尚与道士,一老一少,一僧一道,这般奇异的组合一路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。
“嫘祖故里,西阴村。老六这西阴村离咱们的目的地还有多远?”小和尚抬头望了望逐渐暗沉的天色,看着村口的门头念了出来。伸手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,转头对身旁的老道士说问道。
“啪!”
老道士手中拂尘一甩,毫不客气地敲在小和尚锃亮的脑门上,吹胡子瞪眼道:“没大没小的!叫刘哥,或者贫道的道号‘赤青子’!现在特局真是什么人都收,连点规矩都不懂!”
老道士名叫刘喜,小和尚法号金定。两人此次奉命前往南大里乡调查一起离奇的人口失踪案,而西阴村则是距离大里乡西侧十公里的一个小村落,算是中途落脚点。
刘喜捋了捋胡须,抬头看了看天色,哼了一声道:“这天色不早了,跟着刘哥我走,别磨蹭。”说完,他拂尘一甩,迈步朝村里走去。
小和尚揉了揉被敲疼的脑袋,嘴角一扬,笑嘻嘻地跟上:“好的,老六~”
“叫刘哥!”
“知道了,老六……”
夜色渐沉,西阴村笼罩在一片诡谲的寂静之中。
村道上几盏昏黄的路灯忽明忽暗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四周的农田里,本该聒噪的夏虫竟也噤了声,只有夜风拂过田地时发出的沙沙声响,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金定缩了缩脖子,忍不住压低声音道:“这村子怎么跟个鬼村似的?”他环顾四周,土路两旁的院落大多黑灯瞎火,“少说也有五六十户人家,怎么连个狗叫声都听不见?”
刘喜没有立即答话,手中拂尘不自觉地握紧了几分。他带着金定拐过一道土墙,在一户挂着“崔记麻花”红漆招牌的院落前停下脚步。斑驳的门漆在月光下泛着暗红,像是干涸的血迹。
“叮咚——”
门铃声在死寂的村落里显得格外刺耳。金定盯着黑洞洞的窗户,不自觉地往刘喜身边靠了靠:“老六,这屋里灯都没亮,你确定有人?”
刘喜眉头拧成了疙瘩,指节再次重重按上门铃:“怪事...我明明跟老崔约好的。”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村道上回荡,却始终得不到回应。
当刘喜再次按响门铃,终于,一个男子的声音从屋内传来:“谁啊?!李书记不是交代了晚上不要出门吗?”
屋内传来一声警惕的低喝,声音里透着压抑的紧张。
刘喜赶忙上前一步,压低声音道:“老崔,是我,刘喜!”
门内突然安静了一瞬,接着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木门“吱呀”一声打开一条缝,一张黝黑的脸探了出来。崔老三——村里开麻花铺的汉子,此刻却像只受惊的兔子,布满血丝的眼睛左右张望,确认只有刘喜二人后,这才长舒一口气。
“刘老哥!可算把您盼来了!”
他一把拽住刘喜的袖子,力道大得惊人,几乎是拖着两人进了屋。门刚合上,崔老三就手忙脚乱地插上门栓,又快步检查每扇窗户,确认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。最后才颤抖着手拧开一盏小台灯,昏黄的灯光下,他额头上的汗珠闪闪发亮。
“老崔,你们这村子怎么回事?”刘喜接过对方递来的烟,在昏黄的台灯下点燃,深吸一口后眯起眼睛问道:“天还没黑透,整个村子就跟空了似的,家家户户连灯都不敢点。”
金定双手合十,婉拒了老崔递来的香烟。老崔也不勉强,颤抖的手指夹着烟猛吸几口,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。
“唉,都是大里乡那边闹的...”老崔的声音沙哑,吐出的烟雾在灯光下缭绕,“前些日子汤王山出了怪事,说是闹...闹僵尸。”他说到这两个字时,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,眼神飘向漆黑的窗外。
“山下几个村子接连有人失踪,后来有人壮着胆子去乡里报案。”老崔的喉结滚动了一下,“派出所起初不信这些,派了几个民警上山查看...”
说到这里,他忽然停下,神经质地掐灭了烟头,凑近二人低声道:“结果那天夜里,整个山头都听见了枪响。第二天,就一个民警满身是血地逃了回来。”老崔的瞳孔在灯光下收缩,“那孩子疯了一样,嘴里不停地喊‘吸血怪物’,后来就...”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。
“真假谁也说不清,但咱们村的李书记下了死命令...”老崔指了指紧闭的门窗,“天一黑,谁也不许出门,门窗必须锁死。”他的声音越来越低
老崔的眼中闪过一丝希冀,他搓了搓粗糙的双手,声音里带着几分敬畏:“刘老哥,既然连你都出马了,那汤王山上的...那些东西,怕是真的吧?”
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刘喜脸上。二十年前那个驱狐仙的夜晚还历历在目——那时刘喜一身道袍在月光下猎猎作响,手持桃木剑的身影如同天神下凡。如今二十年过去,自己已是两鬓斑白,可眼前的刘喜却仿佛被时光遗忘,连眼角的皱纹都没多添一道。
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”刘喜轻轻抚了抚花白的胡须,沉稳的声音让屋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缓,“不过确实有警员失踪,我们这次就是来查个水落石出。”
老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,他长舒一口气,布满老茧的手不自觉地摸向桌上的烟盒,又想起什么似的收了回来。刘喜见状微微一笑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老崔啊,放宽心。既然我们来了,就不会让那些东西继续作乱。”
台灯昏黄的光晕中,老崔浑浊的双眼微微发亮。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月夜,刘喜也是用这样平静的语气对他说“放心”,而后整个村子的狐患就此平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