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闲那场教科书级的公开复核,将其超凡的实力刻进所有人心里。
喜讯开始传遍府城,并飞速向周边县扩散。
茶楼酒肆、街头巷尾,人人都在热议“林案首”如何PK钦差、妙解难题。
而钦差御史吴大人与学政周大人联名撰写的复核奏报,更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,送达了正在外地巡游的皇帝行辕。
奏报中吴御史和周学政不吝笔墨,详细描述了复核过程。
两人尤其重点记录了林闲对“格物致用”那番深入浅出、结合自身实践的阐述,以及面对“谷贱伤农、米贵伤民”这一千古难题时,提出的那套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。
行辕之内。
皇帝阅罢奏报,心里因有人告御状而对科举公正的忧虑瞬间一扫而空。
取而代之的,是喜获良才的欣喜!
他久居深宫,听腻了朝臣们四平八稳、却往往不切实际的奏对。
林闲这种立足于现实的创新思维,让他眼前一亮。
“好一个林闲!”
皇帝抚掌赞叹,龙颜大悦。
“不唯书,不唯上,只唯实!于细微处洞察秋毫,于困境中别开生面。此子不仅有才,更有胆有识,心系民生。如此栋梁之材,岂能屈于陋巷?”
皇帝当即朱笔一挥,下达了一道情真意切、恩宠有加的特旨:
【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朕闻江南有士子林闲,敏而好学才思峻拔,于复核之中应对如流,尤以格物致用之论发人深省,以平准常平之策切中时弊。学问既笃,器识亦宏。朕心甚慰!】
【特赐一等秀才功名,秩比举人享同等待遇。免其家赋役,再赐永业田三百亩,准其见府尊及以下官员不拜。望其砥砺前行早登桂榜,他日为国效力匡扶社稷,则朕深望焉!钦此!】
这道圣旨,宛如一道九天惊雷,再次将全城震得外焦里嫩!
一等秀才!
秩比举人!
见府尊不拜!
赐田三百亩!
这已不是简单的嘉奖,而是破格的超擢。
意味着林闲虽然还未参加乡试,但在官方认定的身份和实际待遇上,已经和正牌举人老爷平起平坐。
这是大周朝开国以来,秀才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,数量比寻常举人都珍稀得多!
圣旨抵达林家三房,整个县城彻底沸腾了。
锣鼓喧天,鞭炮震耳欲聋。
周知县亲自率领全县士绅,浩浩荡荡前来道贺。就连府城李知府,也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了丰厚的贺礼。
林闲家那小小的院落,瞬间门庭若市,前来巴结道贺攀交情的人络绎不绝,门槛几乎被踏破。
而与三房这边鲜花着锦的盛况形成对比的,是长房那边死一般的寂静。
病榻上的林富贵,原本在御状失败、儿子入狱后就已经油尽灯枯,全凭着一口对三房的嫉恨和不甘之气吊着性命。
当他听到管家的禀告后,林富贵喉咙里发出“嗬嗬”的怪响,如同破风箱在拉扯。
他枯瘦的手指颤抖指向门外三房的方向,似乎想质问老天为何如此不公,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。
极度的愤怒、无法接受的现实、以及彻底绝望带来的巨大冲击,让他浑身剧烈抽搐,猛地一张口——
“噗!”
一口浓黑粘稠的淤血喷出,他脑袋一歪,竟是就此断了气!
林富贵,这位曾经在林家说一不二的族长,就这样活活被皇帝嘉奖林闲的圣旨,给气死了。
他的死为长房曾经的辉煌与跋扈,画上了一个狼狈的**。
按照族规,族长去世丧事需由全族共同操办。尤其新任族长更需亲自主持大局,以示对前人的尊重与族内的团结延续。
这对刚刚凭借圣旨威望和族人推举接任族长的林闲而言,无疑是一次极其微妙的考验。
既不能显得对长房刻薄寡恩,以免落下话柄,授人以“得势便猖狂”的口实;又要借此机会,巧妙化解旧怨,树立威信,彻底扭转族内风气,将全族力量凝聚到新的方向上。
林富贵生前虽多有不是,甚至勾结外匪。但毕竟是前任族长,葬礼的基本体面仍需维持。
林闲深思后下令,以族中公帑按规矩厚葬。但一应开销需由他亲自过目审批,原则是“不失礼,不奢靡,不浪费”。
此举既堵住了悠悠之口,也赢得了那些讲究礼法、担心新族长挟怨报复的老辈族人的暗自点头。
出殡当日,天色阴沉,仿佛为这场充满矛盾的葬礼增添几分凝重。
林氏宗祠前,族人齐聚。
气氛肃穆中,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诡异。
不少人的目光,更多是落在主持仪式、一身素服的新族长林闲身上。
仪式按部就班进行。
繁琐的礼节过后,到了亲友致哀、诵读祭文的环节。
这本该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,或者林富贵的嫡子林耀祖(可惜尚在牢中吃牢饭)来完成。
然而族老们面面相觑,这祭文怎么写?歌功颂德?违心!痛斥其非?不合时宜!场面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。
就在这微妙的时刻,林闲缓步走到了灵前。
他一身素服,神色庄重肃穆,却并无多少悲戚之色。
他先是对着林富贵的棺椁微一躬身,行了基本的礼节,然后抬起头目光平静扫过在场每一位族人。
他没有拿陈词滥调的祭文纸稿,只是清了清嗓子,用沉稳清晰、足以让每个人都听到的声音,即兴开口:
“诸位宗亲,今日我们在此,送别前族长,林富贵。”
开场白平淡无奇,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,整个祠堂鸦雀无声。
“富贵族长,执掌我林氏二十余载……”
林闲语气平和,如同叙述一段客观历史。
“其间族中田产有所扩充,铺面略有增加,门楣也曾因科举小有成就而光耀。这些是长房带领之下,全族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此功,不可没。”
他坦然承认了长房曾经的贡献,这让一些原本忐忑的长房旧部和念旧的族人心中稍安,觉得新族长还算大气。
但就在众人以为他会就此含糊带过时,林闲话锋不着痕迹一转,语气依旧平稳,但内容却字字千钧:
“然,其晚年固步自封任人唯亲,致族中怨声载道,子弟离心离德。更因一己私欲,罔顾族人生死勾结外匪,险些酿成灭顶之灾。此过,亦难辞其咎!”
这话如同重锤,狠狠敲在每个人心上!
尤其是那些曾深受长房打压、或对林富贵最后疯狂行为心有余悸的族人,更是感同身受。
他们纷纷暗自点头,觉得新族长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。
“功过是非,千秋功罪,盖棺,方可论定。”
林闲用一句话为林富贵做了总结,干脆利落。
随即他目光如炬,看向台下所有族人,声音陡然提高开始展望未来:
“前人之功,我辈当记取,以为激励!前人之过,我辈更当引以为戒,永世不忘! 富贵族长这一生恰如一面镜子,照见了家族盛衰起伏的根由所在——族内团结,则百业可兴。内部争斗,则必然衰败。处事为公,则家族强大。一心谋私,则终将灭亡!”
这番话让人无法反驳,更发人深省。
随即林闲的目光变得坚定,语气中带着一种开创未来的决绝:
“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从今日起我林氏一族,当时时铭记此训。过去的恩怨怨怨是是非非,就在今日此刻就此一笔勾销,彻底翻篇!”
他斩钉截铁挥了一下手号召:“无论长房三房,还是各支各脉,在场的每一位,身上流淌的,都是林氏先祖的血脉。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!”
他再次向前踏出一步,郑重宣誓道:“我林闲既承蒙各位宗亲信任接任族长之位,在此对天地祖宗立誓。必以公平二字治族,赏罚分明绝不偏私。以务实二字兴家,发展产业壮大基业。以助学二字培元,鼓励子弟读书明理厚植根基。以团结二字聚力,凝聚全族之心共谋未来之福。”
林闲见众人气氛被调度起来,这才开启了“忽悠”大招:“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我林闲敢保证用不了几年,咱们林家这艘船必能乘风破浪,驶向那片更广阔更富饶的天地。到时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,让子孙后代都以姓林为荣!”
“同舟共济!乘风破浪!”
几个早就被林闲折服的年轻子弟,热血沸腾,忍不住振臂高呼!
“跟着新族长!乘风破浪!”
越来越多的人被这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蓝图感染,声音汇聚成强大的声浪,冲散了葬礼最后的阴霾,每个人都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!
一场原本可能充满隔阂、尴尬甚至潜在冲突的葬礼,被林闲以高超的手腕,巧妙转化成了一次凝聚人心、告别过去、开创未来的誓师大会!
他既给了前人应有的体面,又毫不留情地划清了旧时代的界限,更用真诚、智慧、和一点点恰到好处的“林闲式”幽默与霸气,将全族的人心牢牢凝聚在了一起。
葬礼结束后,族人散去。
三三两两议论的,早已不是林富贵的生前身后事,而是新族长描绘的那幅“乘风破浪”的壮丽蓝图。
林闲独自站在祠堂前,看着族人眼中焕发出的希望光芒,知道林家,终于彻底告别了内耗与阴霾,真正迎来了一个属于所有人的、全新的时代。
而他林闲,正是当之无愧的掌舵人。
喜讯开始传遍府城,并飞速向周边县扩散。
茶楼酒肆、街头巷尾,人人都在热议“林案首”如何PK钦差、妙解难题。
而钦差御史吴大人与学政周大人联名撰写的复核奏报,更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,送达了正在外地巡游的皇帝行辕。
奏报中吴御史和周学政不吝笔墨,详细描述了复核过程。
两人尤其重点记录了林闲对“格物致用”那番深入浅出、结合自身实践的阐述,以及面对“谷贱伤农、米贵伤民”这一千古难题时,提出的那套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。
行辕之内。
皇帝阅罢奏报,心里因有人告御状而对科举公正的忧虑瞬间一扫而空。
取而代之的,是喜获良才的欣喜!
他久居深宫,听腻了朝臣们四平八稳、却往往不切实际的奏对。
林闲这种立足于现实的创新思维,让他眼前一亮。
“好一个林闲!”
皇帝抚掌赞叹,龙颜大悦。
“不唯书,不唯上,只唯实!于细微处洞察秋毫,于困境中别开生面。此子不仅有才,更有胆有识,心系民生。如此栋梁之材,岂能屈于陋巷?”
皇帝当即朱笔一挥,下达了一道情真意切、恩宠有加的特旨:
【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朕闻江南有士子林闲,敏而好学才思峻拔,于复核之中应对如流,尤以格物致用之论发人深省,以平准常平之策切中时弊。学问既笃,器识亦宏。朕心甚慰!】
【特赐一等秀才功名,秩比举人享同等待遇。免其家赋役,再赐永业田三百亩,准其见府尊及以下官员不拜。望其砥砺前行早登桂榜,他日为国效力匡扶社稷,则朕深望焉!钦此!】
这道圣旨,宛如一道九天惊雷,再次将全城震得外焦里嫩!
一等秀才!
秩比举人!
见府尊不拜!
赐田三百亩!
这已不是简单的嘉奖,而是破格的超擢。
意味着林闲虽然还未参加乡试,但在官方认定的身份和实际待遇上,已经和正牌举人老爷平起平坐。
这是大周朝开国以来,秀才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,数量比寻常举人都珍稀得多!
圣旨抵达林家三房,整个县城彻底沸腾了。
锣鼓喧天,鞭炮震耳欲聋。
周知县亲自率领全县士绅,浩浩荡荡前来道贺。就连府城李知府,也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了丰厚的贺礼。
林闲家那小小的院落,瞬间门庭若市,前来巴结道贺攀交情的人络绎不绝,门槛几乎被踏破。
而与三房这边鲜花着锦的盛况形成对比的,是长房那边死一般的寂静。
病榻上的林富贵,原本在御状失败、儿子入狱后就已经油尽灯枯,全凭着一口对三房的嫉恨和不甘之气吊着性命。
当他听到管家的禀告后,林富贵喉咙里发出“嗬嗬”的怪响,如同破风箱在拉扯。
他枯瘦的手指颤抖指向门外三房的方向,似乎想质问老天为何如此不公,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。
极度的愤怒、无法接受的现实、以及彻底绝望带来的巨大冲击,让他浑身剧烈抽搐,猛地一张口——
“噗!”
一口浓黑粘稠的淤血喷出,他脑袋一歪,竟是就此断了气!
林富贵,这位曾经在林家说一不二的族长,就这样活活被皇帝嘉奖林闲的圣旨,给气死了。
他的死为长房曾经的辉煌与跋扈,画上了一个狼狈的**。
按照族规,族长去世丧事需由全族共同操办。尤其新任族长更需亲自主持大局,以示对前人的尊重与族内的团结延续。
这对刚刚凭借圣旨威望和族人推举接任族长的林闲而言,无疑是一次极其微妙的考验。
既不能显得对长房刻薄寡恩,以免落下话柄,授人以“得势便猖狂”的口实;又要借此机会,巧妙化解旧怨,树立威信,彻底扭转族内风气,将全族力量凝聚到新的方向上。
林富贵生前虽多有不是,甚至勾结外匪。但毕竟是前任族长,葬礼的基本体面仍需维持。
林闲深思后下令,以族中公帑按规矩厚葬。但一应开销需由他亲自过目审批,原则是“不失礼,不奢靡,不浪费”。
此举既堵住了悠悠之口,也赢得了那些讲究礼法、担心新族长挟怨报复的老辈族人的暗自点头。
出殡当日,天色阴沉,仿佛为这场充满矛盾的葬礼增添几分凝重。
林氏宗祠前,族人齐聚。
气氛肃穆中,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诡异。
不少人的目光,更多是落在主持仪式、一身素服的新族长林闲身上。
仪式按部就班进行。
繁琐的礼节过后,到了亲友致哀、诵读祭文的环节。
这本该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,或者林富贵的嫡子林耀祖(可惜尚在牢中吃牢饭)来完成。
然而族老们面面相觑,这祭文怎么写?歌功颂德?违心!痛斥其非?不合时宜!场面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。
就在这微妙的时刻,林闲缓步走到了灵前。
他一身素服,神色庄重肃穆,却并无多少悲戚之色。
他先是对着林富贵的棺椁微一躬身,行了基本的礼节,然后抬起头目光平静扫过在场每一位族人。
他没有拿陈词滥调的祭文纸稿,只是清了清嗓子,用沉稳清晰、足以让每个人都听到的声音,即兴开口:
“诸位宗亲,今日我们在此,送别前族长,林富贵。”
开场白平淡无奇,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,整个祠堂鸦雀无声。
“富贵族长,执掌我林氏二十余载……”
林闲语气平和,如同叙述一段客观历史。
“其间族中田产有所扩充,铺面略有增加,门楣也曾因科举小有成就而光耀。这些是长房带领之下,全族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此功,不可没。”
他坦然承认了长房曾经的贡献,这让一些原本忐忑的长房旧部和念旧的族人心中稍安,觉得新族长还算大气。
但就在众人以为他会就此含糊带过时,林闲话锋不着痕迹一转,语气依旧平稳,但内容却字字千钧:
“然,其晚年固步自封任人唯亲,致族中怨声载道,子弟离心离德。更因一己私欲,罔顾族人生死勾结外匪,险些酿成灭顶之灾。此过,亦难辞其咎!”
这话如同重锤,狠狠敲在每个人心上!
尤其是那些曾深受长房打压、或对林富贵最后疯狂行为心有余悸的族人,更是感同身受。
他们纷纷暗自点头,觉得新族长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。
“功过是非,千秋功罪,盖棺,方可论定。”
林闲用一句话为林富贵做了总结,干脆利落。
随即他目光如炬,看向台下所有族人,声音陡然提高开始展望未来:
“前人之功,我辈当记取,以为激励!前人之过,我辈更当引以为戒,永世不忘! 富贵族长这一生恰如一面镜子,照见了家族盛衰起伏的根由所在——族内团结,则百业可兴。内部争斗,则必然衰败。处事为公,则家族强大。一心谋私,则终将灭亡!”
这番话让人无法反驳,更发人深省。
随即林闲的目光变得坚定,语气中带着一种开创未来的决绝:
“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从今日起我林氏一族,当时时铭记此训。过去的恩怨怨怨是是非非,就在今日此刻就此一笔勾销,彻底翻篇!”
他斩钉截铁挥了一下手号召:“无论长房三房,还是各支各脉,在场的每一位,身上流淌的,都是林氏先祖的血脉。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!”
他再次向前踏出一步,郑重宣誓道:“我林闲既承蒙各位宗亲信任接任族长之位,在此对天地祖宗立誓。必以公平二字治族,赏罚分明绝不偏私。以务实二字兴家,发展产业壮大基业。以助学二字培元,鼓励子弟读书明理厚植根基。以团结二字聚力,凝聚全族之心共谋未来之福。”
林闲见众人气氛被调度起来,这才开启了“忽悠”大招:“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我林闲敢保证用不了几年,咱们林家这艘船必能乘风破浪,驶向那片更广阔更富饶的天地。到时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,让子孙后代都以姓林为荣!”
“同舟共济!乘风破浪!”
几个早就被林闲折服的年轻子弟,热血沸腾,忍不住振臂高呼!
“跟着新族长!乘风破浪!”
越来越多的人被这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蓝图感染,声音汇聚成强大的声浪,冲散了葬礼最后的阴霾,每个人都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!
一场原本可能充满隔阂、尴尬甚至潜在冲突的葬礼,被林闲以高超的手腕,巧妙转化成了一次凝聚人心、告别过去、开创未来的誓师大会!
他既给了前人应有的体面,又毫不留情地划清了旧时代的界限,更用真诚、智慧、和一点点恰到好处的“林闲式”幽默与霸气,将全族的人心牢牢凝聚在了一起。
葬礼结束后,族人散去。
三三两两议论的,早已不是林富贵的生前身后事,而是新族长描绘的那幅“乘风破浪”的壮丽蓝图。
林闲独自站在祠堂前,看着族人眼中焕发出的希望光芒,知道林家,终于彻底告别了内耗与阴霾,真正迎来了一个属于所有人的、全新的时代。
而他林闲,正是当之无愧的掌舵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