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别章节:洪荒典籍汇鸿蒙·三族贤达传薪火
第一章 妖族天庭藏书阁·星灯映典待迁移
洪荒历三百一十二年,东荒太阳星旁的妖族天庭,正被一层淡淡的星辉笼罩。天庭中央的“紫宸殿”外,十二根青铜柱上缠绕着赤金色的龙纹,柱顶悬着的“星辰灯”泛着温润的光——这是帝俊用东荒晨露混合太阳真火炼就的,每一盏灯的灯油里都浸着三缕星辰本源,能让灯焰千年不熄,更能护持周围的典籍不被魔气侵蚀。
藏书阁便在紫宸殿东侧,是一座九层高的阁楼,外墙用“星辰青铜”铸造,青铜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星象图,从太古的“北斗七星阵”到如今的“周天星斗阵”,每一幅图都由帝俊亲手绘制,笔画间泛着淡淡的星力。阁楼的门是用彩凤尾羽混合混沌丝织成的“星绸”,门楣上挂着一块玉匾,上书“妖族典库”四个篆字,是东皇太一所题,字迹带着东皇钟的厚重道韵,指尖拂过,能感受到星力的流转。
此刻,帝俊正站在藏书阁第三层,手中捧着一卷青铜简——这是《妖族星轨全图》,简身泛着青绿色的铜锈,却丝毫不影响上面的星象刻痕。他指尖轻轻拂过简上的“太微星”标记,星力顺着指尖涌入,简上瞬间亮起淡白色的光,将周围的星象图映照得愈发清晰。“太一,这卷《星轨全图》需用东皇钟的气息护持,里面记着太古至今的星轨变化,若遇灵脉乱流,星象刻痕容易模糊。”
东皇太一从阁楼深处走来,手中提着一盏星辰灯,灯焰泛着赤金色的光,将他玄色的帝袍映得格外庄重。他走到帝俊身侧,目光落在青铜简上,点了点头:“兄长放心,我已将东皇钟的一缕本源气注入灯油,等会儿搬运时,每一层典籍旁都放一盏这样的灯,星力能护住典籍的道韵。”说着,他将星辰灯放在青铜简旁,灯焰轻轻跳动了一下,一缕淡金色的光罩瞬间将青铜简包裹,简上的星象刻痕愈发清晰。
藏书阁的第四层,堆满了用“龟甲”制成的典籍。这些龟甲皆是东荒万年灵龟的腹甲,边缘泛着淡淡的黄褐色,甲面上用“星露墨”刻着妖族的战阵之法——从基础的“三妖阵”到复杂的“周天星斗阵”,每一个阵眼的位置、每一缕星力的注入方式,都记录得清清楚楚。帝俊走到一堆龟甲前,拿起一卷刻着“周天星斗阵详解”的龟甲,甲面上的星象图用赤金色的墨勾勒,图中“二十八星宿”的位置旁,还刻着对应的妖族将领姓名:“角木蛟·敖丙”“亢金龙·金翅大鹏”……
“这些战阵典籍,是妖族的根基。”帝俊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,“当年龙汉初劫时,若不是靠着《周天星斗阵详解》完善了阵法,妖族恐怕难以在东荒立足。这次送到鸿蒙宗,玄空需用‘聚灵阵’护持,龟甲怕潮,昆仑虚的本源气虽浓,却也需定期用太阳真火熏烤,避免甲面发霉。”
东皇太一点头应下,从怀中取出一卷“星绸”,将“周天星斗阵详解”的龟甲轻轻裹住:“这星绸是用彩凤尾羽织的,能隔绝潮气,我已在绸面上刻了‘防潮阵’,每三个月,阵法会自动释放一缕星力,烘干龟甲上的水汽。”他将裹好的龟甲放在一旁的木架上,木架是用东荒的“灵木”制成,木质泛着淡绿色的光,能释放微弱的生机气,护住龟甲不被虫蛀。
阁楼的第五层,存放的是妖族的“历史典籍”。这些典籍多是用“桑皮纸”制成的线装册,纸页泛着淡淡的黄色,是帝俊仿照人族的造纸术,加入了东荒的“星辰砂”制成的——这种纸比普通桑皮纸更坚韧,还能吸收周围的星力,让典籍中的字迹千年不褪色。其中最厚的一卷,是《妖族起源录》,封面用赤金色的线绣着一只展翅的金乌,册内记录着妖族从太古时期的“金乌部族”到如今“妖族天庭”的发展历程,甚至还记着帝俊和太一幼年时在太阳星修炼的细节。
帝俊拿起《妖族起源录》,轻轻翻开第一页,纸页间传来淡淡的星香——这是他当年在纸浆中加入了“星辰花”的花粉制成的。“这卷《起源录》,要放在鸿蒙宗藏经阁的‘族群文明架’上。”他的目光落在册内的“金乌诞生图”上,“里面记着妖族的血脉传承,玄空需让源七子用‘本源气’在册封上印一层护持纹,避免后世修士翻阅时,不小心破坏了册内的血脉道韵。”
东皇太一走到窗边,望向远处的东荒林海。此刻,林海间正泛着淡淡的绿光,那是妖族的“巡山妖将”在巡逻——为了确保这次典籍搬运顺利,帝俊已下令,东荒境内的所有妖将皆需沿途护持,避免遇到凶兽或域外魔影。“兄长,伏羲先生应该快到了吧?”他转过身,目光落在帝俊身上,“这次搬运的典籍太多,单靠我们兄弟俩,恐怕难以在三日内赶到鸿蒙宗。”
帝俊抬头看了看阁楼外的太阳星,星力正顺着阁楼的星象图涌入,让周围的典籍泛着淡淡的光。“伏羲先生精通八卦推演,他会提前算出沿途的灵脉走向和凶兽分布,有他在,我们能省不少事。”他将《妖族起源录》放回木架,“而且,伏羲先生还带了人族的‘河图洛书’,那上面的推演之法,能护住典籍不被灵脉乱流冲击——这次搬运,缺不了他。”
话音刚落,阁楼外传来一阵淡淡的八卦道韵。帝俊和东皇太一对视一眼,快步走出阁楼——只见伏羲正站在紫宸殿外的广场上,身穿一件淡青色的道袍,手中捧着一卷“河图洛书”,书页泛着淡淡的白光,上面的八卦符号正缓缓转动。他的身后,跟着两名人族修士,手中提着两个木盒,里面装着人族的“护典符”——这是伏羲特意为这次搬运准备的,符纸上用先天符文刻着“聚灵”“防潮”“防虫”三道阵法,能辅助护持典籍。
“帝俊道友,太一道友。”伏羲快步走上前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,“我已用河图洛书推演过沿途的路线,从妖族天庭到鸿蒙宗,需经过东荒的‘林海谷’、中洲的‘灵脉平原’,最后进入昆仑虚——这一路虽有几处凶兽巢穴,但只要我们用星力和八卦道韵护持,定能平安通过。”
帝俊点了点头,伸手将伏羲迎进藏书阁:“伏羲先生快请进,里面的典籍已清点得差不多了,共三千六百卷,分‘星象’‘战阵’‘历史’‘功法’四类,每一类都需不同的护持之法,还需先生帮忙推演,确保搬运时万无一失。”
伏羲跟着帝俊走进藏书阁,目光扫过架上的典籍,眼中闪过一丝赞叹:“妖族的典籍,果然藏着深厚的星力道韵。这卷《妖族星轨全图》,上面的星象刻痕与河图洛书的八卦符号竟有几分契合,看来洪荒的星象与八卦,本就是同源而生。”他伸手拂过青铜简上的星象图,河图洛书瞬间浮现在掌心,书页上的八卦符号与青铜简上的星象相互映照,泛着淡淡的光。
东皇太一走到伏羲身侧,递过一盏星辰灯:“先生若不嫌弃,可将这盏星辰灯带在身边,灯中的星力能与河图洛书的八卦道韵相互呼应,推演路线时会更精准。”
伏羲接过星辰灯,灯焰轻轻跳动了一下,与河图洛书的白光融在一起:“多谢太一道友。有这盏灯相助,沿途的灵脉乱流定能提前察觉。”他抬头望向阁楼的九层,“不知最高一层存放的,是何典籍?”
帝俊顺着伏羲的目光望去,眼中带着一丝郑重:“第九层存放的,是妖族的‘镇族典籍’——《东皇钟祭炼录》和《周天星斗阵本源图》。这两卷典籍,是妖族的根本,需用东皇钟的本源气和我的太阳真火共同护持,搬运时需格外小心。”
三人快步走上第九层。这一层的阁楼比其他层更宽敞,中央放着一个用“混沌青铜”制成的架子,架子上摆着两卷典籍:一卷是用东皇钟碎片混合混沌丝织成的锦缎,上面刻着《东皇钟祭炼录》,锦缎泛着淡淡的金光,能感受到东皇钟的厚重道韵;另一卷是用九天息壤混合昆仑玉制成的玉册,上面刻着《周天星斗阵本源图》,玉册泛着温润的绿光,图中每一个阵眼都用红点标注着本源气的注入方式。
伏羲走到青铜架前,指尖轻轻拂过《东皇钟祭炼录》的锦缎,河图洛书瞬间亮起:“这锦缎上的道韵,竟与盘古开天的本源气有几分相似。看来东皇钟,果然是先天至宝。”他转头看向太一,“这卷祭炼录,需用东皇钟的本源气持续护持,搬运时,太一道友需将东皇钟悬在锦缎上方,避免道韵流失。”
太一点了点头,抬手召来东皇钟——这口钟泛着赤金色的光,钟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星象图,钟口边缘泛着淡淡的混沌气。他将东皇钟悬在锦缎上方,钟身轻轻晃动了一下,一缕淡金色的本源气顺着钟口落下,将锦缎包裹住:“兄长放心,我会全程用东皇钟护持这卷祭炼录,绝不让道韵流失半分。”
帝俊拿起《周天星斗阵本源图》的玉册,玉册上的本源图瞬间亮起:“这卷玉册,是我用太阳真火和九天息壤共同炼制的,玉册内藏着周天星斗阵的本源之力。搬运时,需用‘星辰青铜’制成的盒子装着,盒子上刻着周天星斗阵的简化版,能与玉册的道韵相互呼应。”他从架下取出一个青铜盒,盒子上刻着缩小版的星象图,打开盒子,里面铺着一层星绸,“将玉册放在星绸上,再盖上盒子,星力和息壤气能护住玉册不被外力冲击。”
伏羲看着两人小心地将镇族典籍装入青铜盒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:“洪荒的传承,本就不分族群。妖族的典籍藏着星力的奥秘,人族的典籍记着生存的智慧,巫族的典籍载着肉身的修炼之法——若能将这些典籍汇于鸿蒙宗,日后洪荒生灵,便能从各族的传承中汲取智慧,避免再走龙汉初劫的老路。”
帝俊将青铜盒盖好,盒身上的星象图瞬间亮起:“伏羲先生说得是。当年龙汉初劫,三族因争夺灵脉而大战,说到底,还是因为各族只知自身的传承,不知他族的智慧。如今将妖族的典籍送到鸿蒙宗,既能让妖族的传承得以延续,也能让其他族群的生灵了解妖族的道韵,日后各族相处,便能多一分理解,少一分冲突。”
东皇太一提着星辰灯,走到阁楼门口:“时候不早了,我们需在日落前出发,争取三日内赶到鸿蒙宗。若错过了昆仑虚的‘本源气鼎盛期’,典籍入库时,护持的道韵会弱上几分。”
三人相视一眼,开始分工:帝俊负责清点“星象”和“历史”类典籍,将每一卷都用星绸裹好,放在星辰灯旁;东皇太一负责搬运“战阵”和“功法”类典籍,用东皇钟的本源气护住每一卷的道韵;伏羲则用河图洛书推演路线,在每一个木架上贴上人族的护典符,确保典籍在搬运过程中不被潮气、虫蛀侵扰。
夕阳西下时,妖族天庭藏书阁的典籍已全部搬上了“星槎”——这是帝俊用太阳星的“星木”制成的飞船,船身泛着赤金色的光,船内刻着周天星斗阵的简化版,能借助星力飞行,速度比普通的飞行法器快三倍。星槎的船舱内,每一层都摆放着星辰灯,灯焰泛着温润的光,将典籍笼罩在淡淡的星力中;伏羲还在船舱四周贴满了护典符,符纸泛着淡淡的白光,与星力相互映照,形成了一道双重护持的光罩。
帝俊站在星槎的船头,抬手召来十二名妖族将领:“你们沿途护持星槎,若遇到凶兽或魔影,需第一时间出手,绝不能让典籍受损。”
十二名将领单膝跪地,齐声应道:“遵妖皇令!”
东皇太一提着装有镇族典籍的青铜盒,走上星槎:“兄长,伏羲先生,我们可以出发了。”
伏羲收起河图洛书,走上星槎的船舱,检查了一遍典籍的护持情况:“所有典籍的道韵都很稳定,星力和护典符的光罩也没有破损,出发吧。”
帝俊点了点头,抬手注入一缕太阳真火到星槎的船尾——星槎瞬间亮起赤金色的光,顺着太阳星的星力,缓缓向东荒林海飞去。船舱内,星辰灯的焰光轻轻跳动,典籍上的刻痕泛着淡淡的光,仿佛在诉说着妖族千万年的传承;窗外,东荒的林海泛着淡淡的绿光,巡山妖将的身影在林间穿梭,为星槎护持着前路。
这一夜,洪荒的星空格外明亮。星槎顺着星力的轨迹,飞越东荒的林海,飞越中洲的灵脉平原,朝着昆仑虚的方向飞去——那里,鸿蒙宗的藏经阁正敞开大门,玄空已备好本源气和聚灵阵,等待着这承载妖族传承的典籍,汇入洪荒的文明长河。
第二章 洪荒途程护典籍·三贤联手退魔影
星槎飞出妖族天庭百里后,便进入了东荒的“林海谷”。这里的树木皆是万年以上的“灵木”,树干粗壮得需十余人合抱,枝叶繁茂,遮天蔽日,只有零星的星辉透过枝叶的缝隙,落在星槎的船身上。谷内的空气泛着淡淡的草木气,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凶兽气息——这是东荒最常见的“青眼狼”的气息,这类凶兽虽不擅长法术,却有着锋利的爪牙,且
第一章 妖族天庭藏书阁·星灯映典待迁移
洪荒历三百一十二年,东荒太阳星旁的妖族天庭,正被一层淡淡的星辉笼罩。天庭中央的“紫宸殿”外,十二根青铜柱上缠绕着赤金色的龙纹,柱顶悬着的“星辰灯”泛着温润的光——这是帝俊用东荒晨露混合太阳真火炼就的,每一盏灯的灯油里都浸着三缕星辰本源,能让灯焰千年不熄,更能护持周围的典籍不被魔气侵蚀。
藏书阁便在紫宸殿东侧,是一座九层高的阁楼,外墙用“星辰青铜”铸造,青铜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星象图,从太古的“北斗七星阵”到如今的“周天星斗阵”,每一幅图都由帝俊亲手绘制,笔画间泛着淡淡的星力。阁楼的门是用彩凤尾羽混合混沌丝织成的“星绸”,门楣上挂着一块玉匾,上书“妖族典库”四个篆字,是东皇太一所题,字迹带着东皇钟的厚重道韵,指尖拂过,能感受到星力的流转。
此刻,帝俊正站在藏书阁第三层,手中捧着一卷青铜简——这是《妖族星轨全图》,简身泛着青绿色的铜锈,却丝毫不影响上面的星象刻痕。他指尖轻轻拂过简上的“太微星”标记,星力顺着指尖涌入,简上瞬间亮起淡白色的光,将周围的星象图映照得愈发清晰。“太一,这卷《星轨全图》需用东皇钟的气息护持,里面记着太古至今的星轨变化,若遇灵脉乱流,星象刻痕容易模糊。”
东皇太一从阁楼深处走来,手中提着一盏星辰灯,灯焰泛着赤金色的光,将他玄色的帝袍映得格外庄重。他走到帝俊身侧,目光落在青铜简上,点了点头:“兄长放心,我已将东皇钟的一缕本源气注入灯油,等会儿搬运时,每一层典籍旁都放一盏这样的灯,星力能护住典籍的道韵。”说着,他将星辰灯放在青铜简旁,灯焰轻轻跳动了一下,一缕淡金色的光罩瞬间将青铜简包裹,简上的星象刻痕愈发清晰。
藏书阁的第四层,堆满了用“龟甲”制成的典籍。这些龟甲皆是东荒万年灵龟的腹甲,边缘泛着淡淡的黄褐色,甲面上用“星露墨”刻着妖族的战阵之法——从基础的“三妖阵”到复杂的“周天星斗阵”,每一个阵眼的位置、每一缕星力的注入方式,都记录得清清楚楚。帝俊走到一堆龟甲前,拿起一卷刻着“周天星斗阵详解”的龟甲,甲面上的星象图用赤金色的墨勾勒,图中“二十八星宿”的位置旁,还刻着对应的妖族将领姓名:“角木蛟·敖丙”“亢金龙·金翅大鹏”……
“这些战阵典籍,是妖族的根基。”帝俊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,“当年龙汉初劫时,若不是靠着《周天星斗阵详解》完善了阵法,妖族恐怕难以在东荒立足。这次送到鸿蒙宗,玄空需用‘聚灵阵’护持,龟甲怕潮,昆仑虚的本源气虽浓,却也需定期用太阳真火熏烤,避免甲面发霉。”
东皇太一点头应下,从怀中取出一卷“星绸”,将“周天星斗阵详解”的龟甲轻轻裹住:“这星绸是用彩凤尾羽织的,能隔绝潮气,我已在绸面上刻了‘防潮阵’,每三个月,阵法会自动释放一缕星力,烘干龟甲上的水汽。”他将裹好的龟甲放在一旁的木架上,木架是用东荒的“灵木”制成,木质泛着淡绿色的光,能释放微弱的生机气,护住龟甲不被虫蛀。
阁楼的第五层,存放的是妖族的“历史典籍”。这些典籍多是用“桑皮纸”制成的线装册,纸页泛着淡淡的黄色,是帝俊仿照人族的造纸术,加入了东荒的“星辰砂”制成的——这种纸比普通桑皮纸更坚韧,还能吸收周围的星力,让典籍中的字迹千年不褪色。其中最厚的一卷,是《妖族起源录》,封面用赤金色的线绣着一只展翅的金乌,册内记录着妖族从太古时期的“金乌部族”到如今“妖族天庭”的发展历程,甚至还记着帝俊和太一幼年时在太阳星修炼的细节。
帝俊拿起《妖族起源录》,轻轻翻开第一页,纸页间传来淡淡的星香——这是他当年在纸浆中加入了“星辰花”的花粉制成的。“这卷《起源录》,要放在鸿蒙宗藏经阁的‘族群文明架’上。”他的目光落在册内的“金乌诞生图”上,“里面记着妖族的血脉传承,玄空需让源七子用‘本源气’在册封上印一层护持纹,避免后世修士翻阅时,不小心破坏了册内的血脉道韵。”
东皇太一走到窗边,望向远处的东荒林海。此刻,林海间正泛着淡淡的绿光,那是妖族的“巡山妖将”在巡逻——为了确保这次典籍搬运顺利,帝俊已下令,东荒境内的所有妖将皆需沿途护持,避免遇到凶兽或域外魔影。“兄长,伏羲先生应该快到了吧?”他转过身,目光落在帝俊身上,“这次搬运的典籍太多,单靠我们兄弟俩,恐怕难以在三日内赶到鸿蒙宗。”
帝俊抬头看了看阁楼外的太阳星,星力正顺着阁楼的星象图涌入,让周围的典籍泛着淡淡的光。“伏羲先生精通八卦推演,他会提前算出沿途的灵脉走向和凶兽分布,有他在,我们能省不少事。”他将《妖族起源录》放回木架,“而且,伏羲先生还带了人族的‘河图洛书’,那上面的推演之法,能护住典籍不被灵脉乱流冲击——这次搬运,缺不了他。”
话音刚落,阁楼外传来一阵淡淡的八卦道韵。帝俊和东皇太一对视一眼,快步走出阁楼——只见伏羲正站在紫宸殿外的广场上,身穿一件淡青色的道袍,手中捧着一卷“河图洛书”,书页泛着淡淡的白光,上面的八卦符号正缓缓转动。他的身后,跟着两名人族修士,手中提着两个木盒,里面装着人族的“护典符”——这是伏羲特意为这次搬运准备的,符纸上用先天符文刻着“聚灵”“防潮”“防虫”三道阵法,能辅助护持典籍。
“帝俊道友,太一道友。”伏羲快步走上前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,“我已用河图洛书推演过沿途的路线,从妖族天庭到鸿蒙宗,需经过东荒的‘林海谷’、中洲的‘灵脉平原’,最后进入昆仑虚——这一路虽有几处凶兽巢穴,但只要我们用星力和八卦道韵护持,定能平安通过。”
帝俊点了点头,伸手将伏羲迎进藏书阁:“伏羲先生快请进,里面的典籍已清点得差不多了,共三千六百卷,分‘星象’‘战阵’‘历史’‘功法’四类,每一类都需不同的护持之法,还需先生帮忙推演,确保搬运时万无一失。”
伏羲跟着帝俊走进藏书阁,目光扫过架上的典籍,眼中闪过一丝赞叹:“妖族的典籍,果然藏着深厚的星力道韵。这卷《妖族星轨全图》,上面的星象刻痕与河图洛书的八卦符号竟有几分契合,看来洪荒的星象与八卦,本就是同源而生。”他伸手拂过青铜简上的星象图,河图洛书瞬间浮现在掌心,书页上的八卦符号与青铜简上的星象相互映照,泛着淡淡的光。
东皇太一走到伏羲身侧,递过一盏星辰灯:“先生若不嫌弃,可将这盏星辰灯带在身边,灯中的星力能与河图洛书的八卦道韵相互呼应,推演路线时会更精准。”
伏羲接过星辰灯,灯焰轻轻跳动了一下,与河图洛书的白光融在一起:“多谢太一道友。有这盏灯相助,沿途的灵脉乱流定能提前察觉。”他抬头望向阁楼的九层,“不知最高一层存放的,是何典籍?”
帝俊顺着伏羲的目光望去,眼中带着一丝郑重:“第九层存放的,是妖族的‘镇族典籍’——《东皇钟祭炼录》和《周天星斗阵本源图》。这两卷典籍,是妖族的根本,需用东皇钟的本源气和我的太阳真火共同护持,搬运时需格外小心。”
三人快步走上第九层。这一层的阁楼比其他层更宽敞,中央放着一个用“混沌青铜”制成的架子,架子上摆着两卷典籍:一卷是用东皇钟碎片混合混沌丝织成的锦缎,上面刻着《东皇钟祭炼录》,锦缎泛着淡淡的金光,能感受到东皇钟的厚重道韵;另一卷是用九天息壤混合昆仑玉制成的玉册,上面刻着《周天星斗阵本源图》,玉册泛着温润的绿光,图中每一个阵眼都用红点标注着本源气的注入方式。
伏羲走到青铜架前,指尖轻轻拂过《东皇钟祭炼录》的锦缎,河图洛书瞬间亮起:“这锦缎上的道韵,竟与盘古开天的本源气有几分相似。看来东皇钟,果然是先天至宝。”他转头看向太一,“这卷祭炼录,需用东皇钟的本源气持续护持,搬运时,太一道友需将东皇钟悬在锦缎上方,避免道韵流失。”
太一点了点头,抬手召来东皇钟——这口钟泛着赤金色的光,钟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星象图,钟口边缘泛着淡淡的混沌气。他将东皇钟悬在锦缎上方,钟身轻轻晃动了一下,一缕淡金色的本源气顺着钟口落下,将锦缎包裹住:“兄长放心,我会全程用东皇钟护持这卷祭炼录,绝不让道韵流失半分。”
帝俊拿起《周天星斗阵本源图》的玉册,玉册上的本源图瞬间亮起:“这卷玉册,是我用太阳真火和九天息壤共同炼制的,玉册内藏着周天星斗阵的本源之力。搬运时,需用‘星辰青铜’制成的盒子装着,盒子上刻着周天星斗阵的简化版,能与玉册的道韵相互呼应。”他从架下取出一个青铜盒,盒子上刻着缩小版的星象图,打开盒子,里面铺着一层星绸,“将玉册放在星绸上,再盖上盒子,星力和息壤气能护住玉册不被外力冲击。”
伏羲看着两人小心地将镇族典籍装入青铜盒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:“洪荒的传承,本就不分族群。妖族的典籍藏着星力的奥秘,人族的典籍记着生存的智慧,巫族的典籍载着肉身的修炼之法——若能将这些典籍汇于鸿蒙宗,日后洪荒生灵,便能从各族的传承中汲取智慧,避免再走龙汉初劫的老路。”
帝俊将青铜盒盖好,盒身上的星象图瞬间亮起:“伏羲先生说得是。当年龙汉初劫,三族因争夺灵脉而大战,说到底,还是因为各族只知自身的传承,不知他族的智慧。如今将妖族的典籍送到鸿蒙宗,既能让妖族的传承得以延续,也能让其他族群的生灵了解妖族的道韵,日后各族相处,便能多一分理解,少一分冲突。”
东皇太一提着星辰灯,走到阁楼门口:“时候不早了,我们需在日落前出发,争取三日内赶到鸿蒙宗。若错过了昆仑虚的‘本源气鼎盛期’,典籍入库时,护持的道韵会弱上几分。”
三人相视一眼,开始分工:帝俊负责清点“星象”和“历史”类典籍,将每一卷都用星绸裹好,放在星辰灯旁;东皇太一负责搬运“战阵”和“功法”类典籍,用东皇钟的本源气护住每一卷的道韵;伏羲则用河图洛书推演路线,在每一个木架上贴上人族的护典符,确保典籍在搬运过程中不被潮气、虫蛀侵扰。
夕阳西下时,妖族天庭藏书阁的典籍已全部搬上了“星槎”——这是帝俊用太阳星的“星木”制成的飞船,船身泛着赤金色的光,船内刻着周天星斗阵的简化版,能借助星力飞行,速度比普通的飞行法器快三倍。星槎的船舱内,每一层都摆放着星辰灯,灯焰泛着温润的光,将典籍笼罩在淡淡的星力中;伏羲还在船舱四周贴满了护典符,符纸泛着淡淡的白光,与星力相互映照,形成了一道双重护持的光罩。
帝俊站在星槎的船头,抬手召来十二名妖族将领:“你们沿途护持星槎,若遇到凶兽或魔影,需第一时间出手,绝不能让典籍受损。”
十二名将领单膝跪地,齐声应道:“遵妖皇令!”
东皇太一提着装有镇族典籍的青铜盒,走上星槎:“兄长,伏羲先生,我们可以出发了。”
伏羲收起河图洛书,走上星槎的船舱,检查了一遍典籍的护持情况:“所有典籍的道韵都很稳定,星力和护典符的光罩也没有破损,出发吧。”
帝俊点了点头,抬手注入一缕太阳真火到星槎的船尾——星槎瞬间亮起赤金色的光,顺着太阳星的星力,缓缓向东荒林海飞去。船舱内,星辰灯的焰光轻轻跳动,典籍上的刻痕泛着淡淡的光,仿佛在诉说着妖族千万年的传承;窗外,东荒的林海泛着淡淡的绿光,巡山妖将的身影在林间穿梭,为星槎护持着前路。
这一夜,洪荒的星空格外明亮。星槎顺着星力的轨迹,飞越东荒的林海,飞越中洲的灵脉平原,朝着昆仑虚的方向飞去——那里,鸿蒙宗的藏经阁正敞开大门,玄空已备好本源气和聚灵阵,等待着这承载妖族传承的典籍,汇入洪荒的文明长河。
第二章 洪荒途程护典籍·三贤联手退魔影
星槎飞出妖族天庭百里后,便进入了东荒的“林海谷”。这里的树木皆是万年以上的“灵木”,树干粗壮得需十余人合抱,枝叶繁茂,遮天蔽日,只有零星的星辉透过枝叶的缝隙,落在星槎的船身上。谷内的空气泛着淡淡的草木气,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凶兽气息——这是东荒最常见的“青眼狼”的气息,这类凶兽虽不擅长法术,却有着锋利的爪牙,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