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集:天庭贺礼·九州鼎雏形映人族-《源道龙宇洪荒劫纪》

  一、昆仑云动,天庭仙使临

  洪荒历,五帝时代舜帝划九州方定,黄河流域的人族部落刚结束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,用以宣告“九州归一”的喜讯。祭台余烟未散时,昆仑山脉方向突然涌起七彩祥云,祥云裹挟着金芒自九天垂落,所过之处,洪荒大地的灵气竟随之轻轻震颤——这是天庭仙使驾临的征兆。

  人族部落的巫祝率先察觉异常,手持骨杖高呼“天恩降”,引得围观的族人纷纷跪拜。舜帝身着麻布帝袍,腰束兽皮腰带,虽无仙法加持,却自带人族帝王的沉稳气度。他起身整理衣袍,目光望向祥云落处,身后跟着禹、后稷等重臣,皆屏息等待。

  祥云落地时,两道身影自云中步出:为首者是天庭礼官,身着织金白袍,袖口绣着日月星辰纹,手持鎏金托盘;身后跟着两名仙娥,各持玉瓶,瓶中飘出的仙雾在地面凝成朵朵白莲。礼官落地后不倨不傲,对舜帝拱手行礼:“吾乃天庭礼官,奉昊天天帝、瑶池天后之命,特来送贺礼,贺人族统九州,兴于洪荒。”

  舜帝忙拱手回礼,声音洪亮:“人族微末,得天庭垂怜,实乃幸事。不知天帝天后所赠何礼?”

  礼官抬手掀开托盘上的红绸,刹那间,九道青铜色的光晕自托盘内迸发,光晕中浮现出九个巴掌大小的鼎形器物——正是九州鼎雏形。鼎身虽未刻纹饰,却透着古朴厚重的气息,鼎底隐隐能看到“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”九个古字的印记,正是舜帝划分的九州之名。

  “此乃九州鼎雏形,”礼官声音带着几分肃穆,“天帝与天后取洪荒核心青铜,融天河之水炼铸,耗时百年方成。待日后人族根基再固,可寻九州之土、之水、之金填入鼎中,届时雏形便会化为真正的九州鼎,镇人族气运,保九州安宁。”

  舜帝凝视着托盘里的鼎形器物,只觉一股暖流自心底涌起。他知晓,这贺礼绝非寻常宝物——洪荒之中,唯有能镇气运的灵宝,才配得上“鼎”之名。此前巫妖劫时,妖族以河图洛书镇气运,巫族以十二祖巫图腾为基,如今天庭赠人族九州鼎雏形,便是承认了人族在洪荒的正统地位。

  二、鼎蕴玄机,玄空解秘辛

  就在族人惊叹于九州鼎雏形的异象时,一阵清风吹过,玄空的身影悄然出现在舜帝身侧。他仍是那身灰布道袍,手中握着一卷泛黄的典籍,正是刚修订完的《三皇五帝全史》。玄空目光落在托盘的鼎上,眼中闪过一丝了然,对礼官颔首:“天庭此举,倒是合了洪荒大势。”

  礼官见是鸿蒙宗大长老,语气更显恭敬:“玄空长老慧眼,此鼎除镇气运外,另有玄机,还需长老为舜帝解惑。”

  玄空走到托盘前,指尖轻触其中一尊鼎的鼎身,指尖泛起微弱的鸿蒙气。刹那间,鼎身浮现出一幅模糊的画面:画面中,黄河泛滥,洪水淹没部落,而一尊巨大的青铜鼎立于洪水之中,鼎身散发出的光晕竟将洪水挡在外侧。画面转瞬即逝,玄空收回手指,对舜帝解释:“此鼎雏形虽未完全成型,却已能感应九州气运。日后若遇水患、旱情等天灾,只需将鼎置于受灾之地,鼎身便会引天地灵气护佑一方——方才你所见,便是鼎镇水患之象。”

  舜帝闻言大喜,连忙追问:“长老所言‘填入九州之土、之水、之金’,不知该如何寻得?”

  “这便需靠人族自身了。”玄空翻开手中典籍,指着其中一页,“冀州多石,可取其山巅之石为‘土’;兖州濒海,可取其深海之水为‘水’;青州产铜,可取其矿脉之精为‘金’……九州各有其灵,唯有集齐各州的‘灵物’,方能激活鼎的真正力量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舜帝身后的禹,“日后治水之事,怕是要与寻灵物相辅相成——治水时踏遍九州,正好可收集各州的土、水、金。”

  禹上前一步,躬身道:“若能为族人寻得镇气运之法,禹愿赴汤蹈火。”

  礼官见状,补充道:“天帝与天后还说,待九州鼎完全成型之日,天庭会派仙匠下凡,为鼎雕刻九州山川图纹,届时鼎身将能映照九州实况,哪怕远在天庭,也能知晓人族动向——此乃天庭与人族互通之证。”

  族人听到此处,纷纷欢呼起来。此前虽有三皇启智、五帝定秩序,但人族始终担心洪荒中的其他势力觊觎——毕竟巫妖劫的余威仍在,万族之中仍有不服人族者。如今有天庭为靠山,有九州鼎镇气运,族人心中的不安终于消散。

  舜帝抬手示意族人安静,对礼官郑重道:“请仙使回禀天帝天后,人族定不负天庭所望,必将九州鼎铸造成型,以保洪荒安宁。”他命人取来两匹人族织出的丝绸——这是如今人族最珍贵的物产,递予礼官,“此乃人族薄礼,还望仙使转交天帝天后,聊表谢意。”

  礼官接过丝绸,指尖触到丝绸的纹理时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——洪荒之中,除了仙娥院的云锦,竟还有如此细腻的织物。他笑着收下:“舜帝客气,这份心意,天帝天后定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