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钧台盟会定帝位,龙宇观劫识危兆
启建夏朝后,经太康失国、少康中兴,传至帝发时,朝堂已隐现颓势——分封的方国渐有离心,洪荒劫气虽暂歇,却在人族气运薄弱处暗聚。帝发晚年缠绵病榻,召重臣伯益、伊尹及宗室入章华台议事,议题只有一个:传位于谁。
章华台建于夏都斟鄩(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带),台高九丈,以洪荒青石垒砌,栏柱雕刻玄鸟纹——那是夏族图腾,传为帝俊金乌部族分支所化。殿内烛火摇曳,映着帝发蜡黄的面容,他咳着指了指阶下立着的少年:“吾子履癸,虽性烈,却有勇力,可承大统。”
履癸时年十七,身着玄色绣龙纹朝服,腰悬青铜剑,剑鞘嵌着三颗赤珠——那是帝俊早年赠夏朝的“镇族珠”,能驱小股妖邪。他听闻父帝此言,昂首挺胸,目光扫过众臣,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桀骜,却未察觉伯益皱眉、伊尹垂眸的隐忧。
“陛下,”伊尹上前一步,他身着素色布衣,袖口沾着些许泥土——此人原是有莘氏部落的庖厨,因通农事、懂治世,被帝发破格提拔为卿士,“履癸公子勇则勇矣,然性情急躁,恐难承‘仁治’之基。如今方国暗流涌动,若继位后失了民心……”
话未说完,履癸已厉声打断:“伊尹!吾夏族凭玄鸟庇佑、先祖战功立国,岂需靠‘仁柔’拢民心?若方国敢反,吾提剑便斩!”
帝发摆摆手,气息愈发微弱:“履癸年幼,继位后尔等辅佐便是。”言罢,从枕下取出一方玉印——印面刻“夏启之玺”,是夏朝传国之宝,由龙宇当年所赠“镇夏玉符”炼化而成,能稳都城气运。他将玉印递到履癸手中,“持此印,守好夏土,莫负先祖。”
三日后,帝发驾崩。履癸在章华台举行继位大典,改元“桀”——史称夏桀。大典当日,斟鄩上空忽有一缕黑气飘过,隐没于宫殿檐角,值守的夏朝巫祝掐指推演,只觉心神不宁,却查不出缘由,只得奏请夏桀祭祀玄鸟,以安气运。
此时,虚无之海中的起源殿内,龙宇正立于鸿蒙盘前。那鸿蒙盘直径万丈,盘面上浮现着洪荒各地的虚影,夏朝疆域以淡金色标注,却有丝丝灰气缠绕其上。龙宇指尖凝出道力,轻点盘面,斟鄩的景象瞬间清晰——夏桀接过传国玉玺时,眼底闪过的戾气与那缕黑气相融,竟让夏朝气运微微震颤。
“劫气已附于人君之身。”龙宇轻声叹道,身后传来玄冥的脚步声。玄冥身着墨色长裙,裙摆绣着十二祖巫图腾,她走到鸿蒙盘旁,目光落在夏桀身上,眉头微蹙:“此子心性不定,又被劫气染身,恐将加速夏朝衰败,为封神劫铺路。”
龙宇颔首:“吾赠夏朝的‘镇夏玉符’虽化为传国玺,却只能稳气运,不能改人心。且看他后续行径,若真到了祸乱人族的地步,鸿蒙宗需暗中护民。”说罢,他召来玄空,命其率两名源初七子赴斟鄩周边,伪装成游方修士,记录夏朝动向,若遇灾厄便悄悄化解。
玄空领命而去,玄冥望着鸿蒙盘中夏桀的身影,忽然想起早年看到的未来碎片——碎片中曾有一人族帝王施暴,百姓流离,想来便是眼前这位夏桀。她转头对龙宇道:“吾愿往有施氏、有缗氏等方国走一遭,这些方国与夏朝素有嫌隙,若夏桀苛待他们,恐生战乱,吾可暗中调和。”
龙宇点头应允,又取出一枚“清劫符”交予玄冥:“此符能暂挡劫气侵扰,若遇危险,捏碎即可。”玄冥接过符纸,化作一道流光飞出起源殿,直奔洪荒东部的有施氏部落而去。
第二章:筑倾宫耗民力,斩忠臣失民心
夏桀继位之初,倒也有几分雄心——他听闻先祖启曾率军平定西河之乱,便想效仿先祖,扬夏朝威名。继位第三个月,他召集群臣,提出要“扩斟鄩城,筑新宫”,理由是“章华台老旧,不足以彰显夏族威仪,新宫建成,可震慑方国”。
伯益当即反对:“陛下,去年黄河泛滥,下游诸县颗粒无收,百姓尚在饥寒中,此时筑宫,需征调数万民夫,耗粮无数,恐引发民怨。”
夏桀坐在龙椅上,手指敲击扶手,目光冰冷地看向伯益:“伯益,你是老臣,却不懂‘威服’之道!方国见吾宫室壮丽,才不敢有异心;百姓若不劳作,怎知吾夏族国力?此事无需再议,三日内,征调斟鄩周边五县民夫,共十万人,筑‘倾宫’!”
“倾宫”之名,取自夏桀的设想——他要让宫殿高耸入云,仿佛要倾倒一般,殿内以美玉为柱,以兽皮为帘,殿外挖池,池中注酒,名为“酒池”,还要在池边设肉架,挂满烤肉,名为“肉林”。此等奢靡之想,让伊尹忧心忡忡,他再次进谏:“陛下,‘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’,若竭民力筑宫,邦本动摇,方国必反!”
夏桀却已不耐烦,他猛地拍案:“伊尹!你不过是个庖厨出身,也敢妄议朝政?再敢多言,吾斩了你!”伊尹虽心有不甘,却也只能退下,暗自叹息。
三日后,民夫征调令下达。斟鄩周边五县的官吏带着士兵,挨家挨户抓人——凡年满十五、未满六十的男子,皆需前往斟鄩城西的工地筑宫,若有反抗,便以“抗君命”论处,轻则鞭打,重则斩杀。
有个叫阿牛的青年,家住斟鄩县郊,妻子刚生下孩子,他不愿离家,便对官吏说:“大人,吾妻产后虚弱,孩子尚在襁褓,能否容吾留下照顾?”官吏却一脚将他踹倒,挥鞭便打:“君命难违!你若不去,便将你妻儿一同抓来,扔到酒池里喂鱼!”阿牛无奈,只得含泪告别妻儿,跟着民夫队伍前往工地。
工地上,民夫们每日寅时起身,子时才能休息,饭食却只有稀粥和少量野菜,稍有迟缓,便会遭到监工的鞭打。不到一个月,便有上千民夫累死、饿死,尸体被随意扔到工地旁的沟壑里,引来乌鸦啄食,景象凄惨。
玄空与源初七子中的“时衍”“空漠”伪装成游方修士,在工地附近的村落游走,见此情景,时衍忍不住道:“夏桀如此残暴,若不阻止,民夫恐要反了!”玄空却摇头:“道尊有令,鸿蒙宗不可直接干涉人族王朝更迭,只能暗中护民。我们可在夜间悄悄给民夫送些干粮,再设个‘聚灵阵’,缓解他们的疲惫,至于夏桀的暴行,需让人族自行醒悟。”
当晚,玄空三人趁监工熟睡,潜入工地,将提前备好的麦饼分给民夫,又在工地四周布下聚灵阵——淡绿色的灵气弥漫开来,民夫们原本疲惫的面容渐渐舒缓,阿牛啃着麦饼,对身边的民夫说:“今日竟有仙人送吃的,还让吾浑身舒坦,想来是上天不忍见吾等受苦。”
此事很快被监工察觉,上报给夏桀。夏桀认为是“妖道惑众”,下令捉拿玄空三人。玄空早有准备,带着时衍、空漠化作流光离去,只留下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“民为天,君为地,逆天者亡”。夏桀见了字条,气得将其撕得粉碎,下令加重对民夫的管控,连夜间休息时间都缩短了一个时辰。
与此同时,伯益再次进谏,请求夏桀停止筑宫,赈济百姓。夏桀此时正在倾宫的酒池边饮酒,身边围着数十名美女,听闻伯益进谏,他冷笑一声:“老东西,吾看你是活腻了!”说罢,命武士将伯益拖到殿外,斩于台阶之下,还将伯益的头颅悬挂在斟鄩城门上,警示百官“莫要妄议朝政”。
伯益是夏朝老臣,曾辅佐帝发、帝相多位君主,深得民心。他的死,让百官心寒,也让百姓怨声载道。阿牛在工地上听闻伯益被杀,忍不住对身边的民夫说:“夏桀杀忠臣、害百姓,这样的君主,吾等为何还要为他卖命?”民夫们纷纷附和,虽不敢明着反抗,却开始消极怠工,筑宫进度大大减缓。
第三章:伐有施氏夺妹喜,宠妖妃乱朝纲
倾宫筑了半年,才完成一半,却已耗空夏朝国库。夏桀见状,不仅不反思,反而认为是“方国不纳贡,导致国库空虚”,他想起有施氏部落近年来一直拖延贡赋,便决定率军讨伐有施氏,既能夺取财物,又能立威。
有施氏位于洪荒东部(今山东滕州一带),是个中等方国,以种植桑麻闻名,兵力薄弱。夏桀率领三万大军出征,一路烧杀抢掠,很快便兵临有施氏都城下。有施氏首领见夏军势大,知道抵挡不住,便召集部落长老商议,长老们都说:“夏桀残暴,若硬拼,部落恐遭灭顶之灾,不如献财宝、美女,以求自保。”
有施氏首领无奈,只得将部落中最美的女子——妹喜献给夏桀,还献上了千匹丝绸、万担粮食。妹喜生得倾国倾城,眉如远山,目若秋水,夏桀见了,当即大喜,下令停止攻城,带着妹喜和财宝返回斟鄩。
返回斟鄩后,夏桀对妹喜宠爱有加,将倾宫更名为“妹喜宫”,还特意为她打造了玉床、金簪,每日与妹喜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,朝政全然不顾。妹喜有个怪癖,
启建夏朝后,经太康失国、少康中兴,传至帝发时,朝堂已隐现颓势——分封的方国渐有离心,洪荒劫气虽暂歇,却在人族气运薄弱处暗聚。帝发晚年缠绵病榻,召重臣伯益、伊尹及宗室入章华台议事,议题只有一个:传位于谁。
章华台建于夏都斟鄩(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带),台高九丈,以洪荒青石垒砌,栏柱雕刻玄鸟纹——那是夏族图腾,传为帝俊金乌部族分支所化。殿内烛火摇曳,映着帝发蜡黄的面容,他咳着指了指阶下立着的少年:“吾子履癸,虽性烈,却有勇力,可承大统。”
履癸时年十七,身着玄色绣龙纹朝服,腰悬青铜剑,剑鞘嵌着三颗赤珠——那是帝俊早年赠夏朝的“镇族珠”,能驱小股妖邪。他听闻父帝此言,昂首挺胸,目光扫过众臣,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桀骜,却未察觉伯益皱眉、伊尹垂眸的隐忧。
“陛下,”伊尹上前一步,他身着素色布衣,袖口沾着些许泥土——此人原是有莘氏部落的庖厨,因通农事、懂治世,被帝发破格提拔为卿士,“履癸公子勇则勇矣,然性情急躁,恐难承‘仁治’之基。如今方国暗流涌动,若继位后失了民心……”
话未说完,履癸已厉声打断:“伊尹!吾夏族凭玄鸟庇佑、先祖战功立国,岂需靠‘仁柔’拢民心?若方国敢反,吾提剑便斩!”
帝发摆摆手,气息愈发微弱:“履癸年幼,继位后尔等辅佐便是。”言罢,从枕下取出一方玉印——印面刻“夏启之玺”,是夏朝传国之宝,由龙宇当年所赠“镇夏玉符”炼化而成,能稳都城气运。他将玉印递到履癸手中,“持此印,守好夏土,莫负先祖。”
三日后,帝发驾崩。履癸在章华台举行继位大典,改元“桀”——史称夏桀。大典当日,斟鄩上空忽有一缕黑气飘过,隐没于宫殿檐角,值守的夏朝巫祝掐指推演,只觉心神不宁,却查不出缘由,只得奏请夏桀祭祀玄鸟,以安气运。
此时,虚无之海中的起源殿内,龙宇正立于鸿蒙盘前。那鸿蒙盘直径万丈,盘面上浮现着洪荒各地的虚影,夏朝疆域以淡金色标注,却有丝丝灰气缠绕其上。龙宇指尖凝出道力,轻点盘面,斟鄩的景象瞬间清晰——夏桀接过传国玉玺时,眼底闪过的戾气与那缕黑气相融,竟让夏朝气运微微震颤。
“劫气已附于人君之身。”龙宇轻声叹道,身后传来玄冥的脚步声。玄冥身着墨色长裙,裙摆绣着十二祖巫图腾,她走到鸿蒙盘旁,目光落在夏桀身上,眉头微蹙:“此子心性不定,又被劫气染身,恐将加速夏朝衰败,为封神劫铺路。”
龙宇颔首:“吾赠夏朝的‘镇夏玉符’虽化为传国玺,却只能稳气运,不能改人心。且看他后续行径,若真到了祸乱人族的地步,鸿蒙宗需暗中护民。”说罢,他召来玄空,命其率两名源初七子赴斟鄩周边,伪装成游方修士,记录夏朝动向,若遇灾厄便悄悄化解。
玄空领命而去,玄冥望着鸿蒙盘中夏桀的身影,忽然想起早年看到的未来碎片——碎片中曾有一人族帝王施暴,百姓流离,想来便是眼前这位夏桀。她转头对龙宇道:“吾愿往有施氏、有缗氏等方国走一遭,这些方国与夏朝素有嫌隙,若夏桀苛待他们,恐生战乱,吾可暗中调和。”
龙宇点头应允,又取出一枚“清劫符”交予玄冥:“此符能暂挡劫气侵扰,若遇危险,捏碎即可。”玄冥接过符纸,化作一道流光飞出起源殿,直奔洪荒东部的有施氏部落而去。
第二章:筑倾宫耗民力,斩忠臣失民心
夏桀继位之初,倒也有几分雄心——他听闻先祖启曾率军平定西河之乱,便想效仿先祖,扬夏朝威名。继位第三个月,他召集群臣,提出要“扩斟鄩城,筑新宫”,理由是“章华台老旧,不足以彰显夏族威仪,新宫建成,可震慑方国”。
伯益当即反对:“陛下,去年黄河泛滥,下游诸县颗粒无收,百姓尚在饥寒中,此时筑宫,需征调数万民夫,耗粮无数,恐引发民怨。”
夏桀坐在龙椅上,手指敲击扶手,目光冰冷地看向伯益:“伯益,你是老臣,却不懂‘威服’之道!方国见吾宫室壮丽,才不敢有异心;百姓若不劳作,怎知吾夏族国力?此事无需再议,三日内,征调斟鄩周边五县民夫,共十万人,筑‘倾宫’!”
“倾宫”之名,取自夏桀的设想——他要让宫殿高耸入云,仿佛要倾倒一般,殿内以美玉为柱,以兽皮为帘,殿外挖池,池中注酒,名为“酒池”,还要在池边设肉架,挂满烤肉,名为“肉林”。此等奢靡之想,让伊尹忧心忡忡,他再次进谏:“陛下,‘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’,若竭民力筑宫,邦本动摇,方国必反!”
夏桀却已不耐烦,他猛地拍案:“伊尹!你不过是个庖厨出身,也敢妄议朝政?再敢多言,吾斩了你!”伊尹虽心有不甘,却也只能退下,暗自叹息。
三日后,民夫征调令下达。斟鄩周边五县的官吏带着士兵,挨家挨户抓人——凡年满十五、未满六十的男子,皆需前往斟鄩城西的工地筑宫,若有反抗,便以“抗君命”论处,轻则鞭打,重则斩杀。
有个叫阿牛的青年,家住斟鄩县郊,妻子刚生下孩子,他不愿离家,便对官吏说:“大人,吾妻产后虚弱,孩子尚在襁褓,能否容吾留下照顾?”官吏却一脚将他踹倒,挥鞭便打:“君命难违!你若不去,便将你妻儿一同抓来,扔到酒池里喂鱼!”阿牛无奈,只得含泪告别妻儿,跟着民夫队伍前往工地。
工地上,民夫们每日寅时起身,子时才能休息,饭食却只有稀粥和少量野菜,稍有迟缓,便会遭到监工的鞭打。不到一个月,便有上千民夫累死、饿死,尸体被随意扔到工地旁的沟壑里,引来乌鸦啄食,景象凄惨。
玄空与源初七子中的“时衍”“空漠”伪装成游方修士,在工地附近的村落游走,见此情景,时衍忍不住道:“夏桀如此残暴,若不阻止,民夫恐要反了!”玄空却摇头:“道尊有令,鸿蒙宗不可直接干涉人族王朝更迭,只能暗中护民。我们可在夜间悄悄给民夫送些干粮,再设个‘聚灵阵’,缓解他们的疲惫,至于夏桀的暴行,需让人族自行醒悟。”
当晚,玄空三人趁监工熟睡,潜入工地,将提前备好的麦饼分给民夫,又在工地四周布下聚灵阵——淡绿色的灵气弥漫开来,民夫们原本疲惫的面容渐渐舒缓,阿牛啃着麦饼,对身边的民夫说:“今日竟有仙人送吃的,还让吾浑身舒坦,想来是上天不忍见吾等受苦。”
此事很快被监工察觉,上报给夏桀。夏桀认为是“妖道惑众”,下令捉拿玄空三人。玄空早有准备,带着时衍、空漠化作流光离去,只留下一张字条,上面写着“民为天,君为地,逆天者亡”。夏桀见了字条,气得将其撕得粉碎,下令加重对民夫的管控,连夜间休息时间都缩短了一个时辰。
与此同时,伯益再次进谏,请求夏桀停止筑宫,赈济百姓。夏桀此时正在倾宫的酒池边饮酒,身边围着数十名美女,听闻伯益进谏,他冷笑一声:“老东西,吾看你是活腻了!”说罢,命武士将伯益拖到殿外,斩于台阶之下,还将伯益的头颅悬挂在斟鄩城门上,警示百官“莫要妄议朝政”。
伯益是夏朝老臣,曾辅佐帝发、帝相多位君主,深得民心。他的死,让百官心寒,也让百姓怨声载道。阿牛在工地上听闻伯益被杀,忍不住对身边的民夫说:“夏桀杀忠臣、害百姓,这样的君主,吾等为何还要为他卖命?”民夫们纷纷附和,虽不敢明着反抗,却开始消极怠工,筑宫进度大大减缓。
第三章:伐有施氏夺妹喜,宠妖妃乱朝纲
倾宫筑了半年,才完成一半,却已耗空夏朝国库。夏桀见状,不仅不反思,反而认为是“方国不纳贡,导致国库空虚”,他想起有施氏部落近年来一直拖延贡赋,便决定率军讨伐有施氏,既能夺取财物,又能立威。
有施氏位于洪荒东部(今山东滕州一带),是个中等方国,以种植桑麻闻名,兵力薄弱。夏桀率领三万大军出征,一路烧杀抢掠,很快便兵临有施氏都城下。有施氏首领见夏军势大,知道抵挡不住,便召集部落长老商议,长老们都说:“夏桀残暴,若硬拼,部落恐遭灭顶之灾,不如献财宝、美女,以求自保。”
有施氏首领无奈,只得将部落中最美的女子——妹喜献给夏桀,还献上了千匹丝绸、万担粮食。妹喜生得倾国倾城,眉如远山,目若秋水,夏桀见了,当即大喜,下令停止攻城,带着妹喜和财宝返回斟鄩。
返回斟鄩后,夏桀对妹喜宠爱有加,将倾宫更名为“妹喜宫”,还特意为她打造了玉床、金簪,每日与妹喜在酒池肉林寻欢作乐,朝政全然不顾。妹喜有个怪癖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