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 姐姐的撤离(一):前期谋划-《潜鳞1937:我在敌营当大佬》

  上海一九四四年的天空,总是灰蒙蒙的,像一块永远拧不干的脏抹布,压在每个人的心头。美军B-29轰炸机的轰鸣声越来越频繁,不再是遥远的背景音,而是近得能震得梅机关窗户玻璃嗡嗡作响的催命符。机关内部,那种末日将近的恐慌不再掩饰,已经有人开始托关系想调去相对“安全”的满洲,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“树倒猢狲散”的腐朽气息。

  陈晓坐在办公桌前,指尖划过一份刚送来的“非战斗减员及后勤损耗汇总报告”,上面冰冷的数字揭示着这架战争机器正从内部嘎吱作响地崩解。

  他知道,日本这艘破船马上就要沉没,而它沉没前激起的漩涡,却会把所有靠近的东西都扯进深渊。

  必须在这之前,把姐姐送出去。

  不能再等了。

  “凤凰计划”中为姐姐准备的紧急撤离通道,是时候启动了。

  他选择了更稳妥、也更复杂的西行陆路。

  第一步,确认通道安全。这需要李爷。

  在城隍庙喧嚣的人流和呛人的香火气中,陈晓借着挑选檀香的动作,与摆摊的李爷完成了短暂的接头。

  “西边的路,还能走吗?”陈晓低声问,目光扫过周围熙攘的香客。

  李爷浑浊的眼睛扫了扫四周,拈着手里的香囊,语速极快却清晰:“不太平,关卡多了三道,查得严。不过,‘表叔’熟悉小路,加这个数,”他极隐蔽地比划了个手势,“能打通关节。”

  “钱不是问题,人要绝对安全。”陈晓快速回应。

  “老规矩,送到地方,信号为准。”李爷顿了顿,声音更低,“但起点……你那头,动静不能大。”

  “明白。我会处理起点。”陈晓心中有数。姐姐所在的广慈医院看似平静,实则内有日特视线,外有日军重兵把守,直接从这里接人风险太高。必须先把人弄出来。

  “很快。等我的信号,到时让表叔捎带‘老城隍庙’的五香豆。”陈晓将几张钞票塞入功德箱,顺势把一个小纸卷滑进李爷手中,“这是‘货’的样貌特征和注意事项。”

  “明白。”李爷拈着香,朝大殿拜了拜,声音混在嘈杂里,“‘表叔’会准时去‘探病’。”

  信息在烟雾缭绕中完成传递。线路安全,接应人“表叔”已就位,只待启动信号。

  第二步:让姐姐合理离开重兵把守的广慈医院。

  直接硬来是找死,必须借势成事。

  机会总是青睐于时刻准备寻找漏洞的人。

  机关内部下发了一份看似不起眼的通知:《关于统计帝国忠诚雇员直系亲属近况,以示关怀,稳定人心》,要求各部门统计“忠诚雇员”家属情况,理由冠冕堂皇:便于皇军在“非常时期”提供“必要关怀与保护”。

  陈晓看着这份通知,差点笑出声。保护?怕是方便最后时刻控制人质或统一清算。

  不过,这正好给了他一个绝佳借口。

  他立刻抓住机会,撰写了一份情真意切又符合程序的报告。措辞恳切,充满对“帝国关怀”的感激。在“姐姐陈美娟”一栏的“现状”里,他写道:“身体略有起色,然精神仍因战火频仍而高度紧张,时有惊悸,广慈医院环境嘈杂,恐不利于休养。”在“建议”栏,他斟酌写下:“恳请能否酌情转移至环境相对安静、人员简单的城郊教会疗养院‘短期休养’?费用可自理,绝不占用帝国资源。”

  报告递到濑川桌上时,老狐狸正被太平洋战场的烂摊子搞得焦头烂额。他扫了一眼,大概觉得这种小事无伤大雅,还能示恩,便大笔一挥:“准。着宪兵队派员一名,协助护送,保障安全。”

  “保障安全”?陈晓心里门儿清,这是监视。一个宪兵,既是保镖,也是眼线。但这也在他算计之内。

  批文到手。陈晓内心冷笑:用敌人的官僚体系,为姐姐铺就逃生之路,这套流程,总算是玩明白了。

  第三步:告知姐姐转移接头人暗号。

  探望姐姐的日子到了。依旧是那间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病房,身后跟着一名面无表情的日军宪兵。陈美娟靠在床头,脸色比之前好些,但眼神里的警惕如同受惊的鹿。

  “姐,”陈晓用中文开口,声音干涩,扮演着关心姐姐的弟弟,“濑川长官关心你的身体,已经批准我的申请,让你去郊区疗养院休养一段时间。”

  他走上前,将带来的水果放在床头柜上,动作自然地把那包显眼的“老城隍庙”五香豆往姐姐手边推了近半尺。这是启动西线撤离的信号。

  陈美娟的目光扫过五香豆,又迅速回到他脸上,没有任何表情变化,只是轻轻“嗯”了一声。

  陈晓坐下,开始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家常,询问她对疗养院的看法,叮嘱注意路途劳顿。每一句都符合一个关心姐姐的弟弟身份,也符合在监视下该有的拘谨。

  就在他起身告辞,转身欲走时,突然回头:“记得你之前说过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