搅动了高层战略风云的同时,陈晓并没有忘记身边的威胁。
武田忠夫的档案摊在桌上,像一块风干的腊肉,硬邦邦,嚼不烂。
陈晓指尖划过那一行行冰冷记录:“陆军中野学校优秀毕业生”、“精通追踪、刑讯”、“性格:冷酷、高效、无不良嗜好”。
“无不良嗜好……”他低声重复,嘴角扯出一丝讥诮,“连贪财好色这种标准反派配置都省了,真是敬业得令人发指。”
武田忠夫是梅机关行动课的一个股长,军衔不高,但位置关键,负责对重庆方面潜伏人员的甄别和抓捕工作。
此人是个典型的日本底层军官,狂热、残忍、缺乏想象力,但做事极其认真卖力,像一头固执的鬣狗。他不像“灰狼”那样贪财好色,也不像傅仁宗那样身居高位,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帝国的“忠诚”和对手下工作的“细致”。他经手的案子,往往会把所有线索啃得干干净净,不少军统和地下党的外围人员就是栽在他这种水磨功夫下。
对于这种人,借刀杀人很难。他没有明显的个人欲望和把柄,日本人也不会相信这种“忠臣”会背叛。制造政治陷害风险太大,容易引火烧身。
他需要一场意外。一场完美、干净、无从查起的“意外”。
火灾,成了首选。
陈晓调出武田的住址信息:虹口区,一栋老式木质公寓楼,住户多是日籍中下层军官和职员。结构老旧,线路老化,简直是火灾的温床。
更重要的是,武田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:每晚加班回来,必喝清酒,抽大量香烟,经常看着文件就倒在榻榻米上睡着。档案里甚至有同僚玩笑般的备注:“武田君的烟灰缸,永远是满的。”
一个工作狂,一个老烟枪,住在一个电线可能比他还老的木头房子里。
“你不死,谁死?”陈晓合上档案,内心毫无波澜,甚至有点想给这“完美”的客观条件点赞。
他再次联系了青帮李爷。这次的要求更精细,也更危险。
“不是杀人,是制造一场‘意外’。”陈晓通过阿彪传递指令,“目标住所,老式木楼。需要在他常用的榻榻米座位附近,对电线做极其细微的破坏——磨损绝缘皮,但要看起来像自然老化。再在他堆满文件的废纸篓和杂物里,混入少量浸过灯油的布头。不能留下任何闯入痕迹。”
代价:三根小黄鱼。
李爷那边沉默的时间比上次更长。这种精细活,比直接捅刀子难多了,风险也更大。但金子说话,终究还是接下了。
行动前夜,陈晓莫名有些烦躁。武田不是傅仁宗那种趴在同胞尸骸上吸血的汉奸,他甚至算得上“恪尽职守”。杀他,没有那种“替天行道”的快意,更像是在清除一个冰冷、高效、对己方威胁巨大的工具。
“战争就是这样,不分善恶,只论立场。”他对自己说,试图压下那点不必要的共情。武田每多活一天,就可能多一个军统或地下党的同志被他挖出来,折磨致死。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,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。
计划启动。
第二天,一切如常。武田忠夫依旧在办公室耗到深夜,抱着一摞文件,满身烟味地离开。陈晓也“恰好”在加班,研究着一份南洋水文报告,直到夜色深沉。
他站在窗边,看着武田的身影消失在通往宿舍区的方向。远处,虹口区的灯火零星闪烁,像蛰伏的兽眼。
“舞台给你搭好了,武田君,”陈晓低声自语,“就看你的‘习惯’,能不能赶上这场‘意外’的东风了。”
他回到座位,耐心等待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办公室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。这种时候,等待比行动更磨人。
突然,远处隐约传来一阵急促的警笛声,由远及近,打破了夜的宁静。声音来自虹口方向。
陈晓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。来了。
警笛声没有很快消失,反而聚集起来,隐约还有嘈杂的人声透过夜空传来。机关值班室的电话也开始响个不停。
他站起身,走到走廊上。几个同样加班的同事也探出头,议论纷纷。
“好像是虹口那边失火了?”
“听着阵仗不小啊……”
“哪个倒霉蛋家着了?”
中村也从办公室出来,脸上带着打听来的消息:“高桥桑,听说是虹口一栋公寓楼着火,火势挺大,好像……好像有我们机关的人住在那边。”
陈晓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关切:“是吗?希望人没事。”
内心OS:希望火没事,能把人烧透。
又过了半小时,更确切的消息传来:起火点确认是日籍军官武田忠夫家中!因夜深人静发现较晚,火势蔓延迅速,木质结构助燃,武田忠夫……不幸葬身火海!初步调查,怀疑是“电路老化或吸烟不慎”引发火灾。
消息像一滴冷水滴进热油锅,在深夜的机关大楼里炸开。
惋惜、感叹、物伤其类的悲哀……各种情绪在同事们脸上闪过。武田人缘不算好,但毕竟是个“认真负责”的同僚,死得又这么突然、凄惨。
“武田君真是太拼了,经常加班到那么晚……”
“是啊,听说他
武田忠夫的档案摊在桌上,像一块风干的腊肉,硬邦邦,嚼不烂。
陈晓指尖划过那一行行冰冷记录:“陆军中野学校优秀毕业生”、“精通追踪、刑讯”、“性格:冷酷、高效、无不良嗜好”。
“无不良嗜好……”他低声重复,嘴角扯出一丝讥诮,“连贪财好色这种标准反派配置都省了,真是敬业得令人发指。”
武田忠夫是梅机关行动课的一个股长,军衔不高,但位置关键,负责对重庆方面潜伏人员的甄别和抓捕工作。
此人是个典型的日本底层军官,狂热、残忍、缺乏想象力,但做事极其认真卖力,像一头固执的鬣狗。他不像“灰狼”那样贪财好色,也不像傅仁宗那样身居高位,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帝国的“忠诚”和对手下工作的“细致”。他经手的案子,往往会把所有线索啃得干干净净,不少军统和地下党的外围人员就是栽在他这种水磨功夫下。
对于这种人,借刀杀人很难。他没有明显的个人欲望和把柄,日本人也不会相信这种“忠臣”会背叛。制造政治陷害风险太大,容易引火烧身。
他需要一场意外。一场完美、干净、无从查起的“意外”。
火灾,成了首选。
陈晓调出武田的住址信息:虹口区,一栋老式木质公寓楼,住户多是日籍中下层军官和职员。结构老旧,线路老化,简直是火灾的温床。
更重要的是,武田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:每晚加班回来,必喝清酒,抽大量香烟,经常看着文件就倒在榻榻米上睡着。档案里甚至有同僚玩笑般的备注:“武田君的烟灰缸,永远是满的。”
一个工作狂,一个老烟枪,住在一个电线可能比他还老的木头房子里。
“你不死,谁死?”陈晓合上档案,内心毫无波澜,甚至有点想给这“完美”的客观条件点赞。
他再次联系了青帮李爷。这次的要求更精细,也更危险。
“不是杀人,是制造一场‘意外’。”陈晓通过阿彪传递指令,“目标住所,老式木楼。需要在他常用的榻榻米座位附近,对电线做极其细微的破坏——磨损绝缘皮,但要看起来像自然老化。再在他堆满文件的废纸篓和杂物里,混入少量浸过灯油的布头。不能留下任何闯入痕迹。”
代价:三根小黄鱼。
李爷那边沉默的时间比上次更长。这种精细活,比直接捅刀子难多了,风险也更大。但金子说话,终究还是接下了。
行动前夜,陈晓莫名有些烦躁。武田不是傅仁宗那种趴在同胞尸骸上吸血的汉奸,他甚至算得上“恪尽职守”。杀他,没有那种“替天行道”的快意,更像是在清除一个冰冷、高效、对己方威胁巨大的工具。
“战争就是这样,不分善恶,只论立场。”他对自己说,试图压下那点不必要的共情。武田每多活一天,就可能多一个军统或地下党的同志被他挖出来,折磨致死。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,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。
计划启动。
第二天,一切如常。武田忠夫依旧在办公室耗到深夜,抱着一摞文件,满身烟味地离开。陈晓也“恰好”在加班,研究着一份南洋水文报告,直到夜色深沉。
他站在窗边,看着武田的身影消失在通往宿舍区的方向。远处,虹口区的灯火零星闪烁,像蛰伏的兽眼。
“舞台给你搭好了,武田君,”陈晓低声自语,“就看你的‘习惯’,能不能赶上这场‘意外’的东风了。”
他回到座位,耐心等待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办公室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。这种时候,等待比行动更磨人。
突然,远处隐约传来一阵急促的警笛声,由远及近,打破了夜的宁静。声音来自虹口方向。
陈晓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。来了。
警笛声没有很快消失,反而聚集起来,隐约还有嘈杂的人声透过夜空传来。机关值班室的电话也开始响个不停。
他站起身,走到走廊上。几个同样加班的同事也探出头,议论纷纷。
“好像是虹口那边失火了?”
“听着阵仗不小啊……”
“哪个倒霉蛋家着了?”
中村也从办公室出来,脸上带着打听来的消息:“高桥桑,听说是虹口一栋公寓楼着火,火势挺大,好像……好像有我们机关的人住在那边。”
陈晓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关切:“是吗?希望人没事。”
内心OS:希望火没事,能把人烧透。
又过了半小时,更确切的消息传来:起火点确认是日籍军官武田忠夫家中!因夜深人静发现较晚,火势蔓延迅速,木质结构助燃,武田忠夫……不幸葬身火海!初步调查,怀疑是“电路老化或吸烟不慎”引发火灾。
消息像一滴冷水滴进热油锅,在深夜的机关大楼里炸开。
惋惜、感叹、物伤其类的悲哀……各种情绪在同事们脸上闪过。武田人缘不算好,但毕竟是个“认真负责”的同僚,死得又这么突然、凄惨。
“武田君真是太拼了,经常加班到那么晚……”
“是啊,听说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