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-《三国:拿捏人心,林阳与程昱的粮》

  守门兵卒急得大喊:“李哥儿!喝汤也不必这般争先!”

  “对不住,对不住!”李虎嘴上应着,手上推车的力道却半分未减。

  刀光血影·淮阴城变

  木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骤然被金属碰撞声取代——"哐!哐!哐!"

  首列百辆运尸车刚入瓮城,后方车队突然如潮水般涌向门洞,数十辆木车在闸口处堆成拒马。

  "尔等......"

  守军话音未落,李虎的吼声已撕裂暮色:"动手!"

  五百甲士掀开腐尸堆,与车底跃出的一千五百名重甲锐士同时暴起。雪亮刀光闪过,最近的三名城防军喉头绽开血线。

  "斩将夺旗,正当此时!"

  这声战嚎引爆了城门区的混战。碎木与断肢齐飞间,守门军侯目眦尽裂:"李虎!尔等竟叛主求荣?"

  叛将刀锋舔血大笑:"爷爷早想砍下尔等狗头!"一千五百生力军加入,让叛军气势如虹。他们只需固守门洞半刻,待林阳铁骑抵达......

  几乎同一时刻,城楼上的赵昱接到了急报:"大人!李虎诈降!尸车内暗藏重甲兵!"

  "东门......已陷!"

  竹简从赵昱指间滑落。他忽然想起半刻前自己亲手翻检的运尸车——那些" ** "僵硬的触感。

  "调玄甲营!夺不回城门提头来见!"

  亲兵还未领命,了望塔突然传来哀鸣:"大人!城外尘烟冲天!林阳的赤旗......动了!"

  就在这时,一名负责监视林阳军营的哨兵匆忙赶来禀报!

  极目远眺,只见远方尘土飞扬,显然有大批军队正朝这里疾驰!

  "混账!立即调遣丹阳精兵,务必在敌军抵达前夺回城门控制权!"

  城中驻守着足足两万守军,凭着储备的石料木材等物资,本可轻松抵御林阳三万大军的攻城。

  可如今城门失守!

  若让敌军长驱直入,局势将彻底逆转!

  "千刀万剐的李虎!"

  赵昱咬牙切齿地咒骂着,十指深深抠进城墙砖石,双眼赤红地盯着远处腾起的烟尘。

  无论如何——

  必须抢回城门!

  就在赵昱焦灼之际,城门口骤然爆发出震天喊杀声。

  六千丹阳精锐如潮水般涌来,喊杀声撼动城垣。

  领军的一千五百名重甲战士面对数倍之敌,为首的千夫长毫无惧色:"儿郎们,随我杀!"

  他们从木车底部抽出铁盾与螺纹钢,迎面向丹阳兵发起反冲锋。这正是林阳麾下最精锐的螺纹军余部。

  不过为防不测——

  林阳特意没让典韦亲临前线。

  区区淮阴城,不值得让典韦这等猛将冒险。

  "砰!砰!砰!"

  刹那间,一千五百名螺纹军与六千丹阳兵轰然相撞。

  在狭窄的城门甬道里,身披重甲的双方士卒展开激烈厮杀,螺纹军竟硬生生抵住了数倍敌军的猛攻。

  "好一支虎狼之师!"

  望着那些虎背熊腰的战士手中寒光凛冽的螺纹钢,李虎眼中精光暴闪——

  能练出这等精锐,定是日日肉食供养出来的!

  陶谦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!

  幸好我们没有站错队!

  李虎等人心中暗喜,纷纷持兵器助战!

  狭窄之地,两军厮杀,惨烈异常!

  然而赵昱的士兵寸步难进!

  "螺纹军!死守不退!"

  "螺纹军!死守不退!"

  ...

  凭借地势之优,身披重甲的螺纹军以战车为障,硬生生将来犯之敌挡在城外!

  城墙上,战报传来:

  "大人,林阳派来一千五百螺纹军死守城门...城门已经失守了!"

  赵昱闻言浑身剧震!

  没错!城门丢了!

  淮阴城没了门户!

  他这两万残兵该往何处去?

  "大人,撤吧!臧霸将军还在后方!"副将望着城外逼近的林阳大军劝道。

  此时从北门突围尚有一线生机!

  若等敌军入城,就真的无路可退了!

  "你们带着丹阳兵先走!"赵昱望着远处扬尘说道。

  副将心领神会,抱拳离去。

  "为我披甲!"

  亲卫们立即为赵昱换上战甲。

  "随我杀敌!"

  赵昱一声令下,率领三百亲卫冲下城楼!

  片刻后,淮阴城门处...

  大 ** 颤,铁蹄轰鸣!

  烟尘之中,赵云与太史慈率领两千铁骑如狂飙突进,转瞬杀至城下。守军慌忙撤开拒马木车,两千精骑如潮水般涌入淮阴城门。

  此时丹阳兵已撤,城中残部仍在负隅顽抗。

  "赵子龙受死!"

  暴喝声中,赵昱率三百亲卫策马杀来。寒芒交错间,仅一合,银枪已将其挑 ** 下。坠地那刻,赵昱眼中闪过解脱之色。

  "主公...昱愧对..."

  未尽之言随鲜血凝固,这位将领永远闭上了眼睛。

  徐州·下邳郡凌县

  县衙内,孙观正向臧霸呈报军情:"先锋距淮阴仅两日路程。"

  端坐堂上的臧霸轻抚佩剑。此番陶谦为请动泰山军,可谓耗尽钱粮。自平定黄巾后,这支劲旅便遭排挤,如今不出血本岂能调动?

  "传令三军休整,明日开赴淮阴。"臧霸沉声道。驻跸凌县三日,是该继续进军了。反正陶谦只令驰援淮阴,又未限定期限。况且城中尚有两万守军,那林阳岂能轻易破城?

  "报!前方发现溃兵!" 传令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堂中寂静。

  整编版:

  城门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,守城士兵急匆匆赶来禀报。

  "启禀将军,城外发现陶谦部溃兵!"

  听到"陶谦部下"四个字,臧霸和孙观同时变了脸色。

  "上城楼!"

  臧霸沉声下令,大步流星向外走去。

  城垛边,寒风呼啸。一个满身血污的将领正在城下喊话:

  "敢问可是臧霸将军驻守?末将乃赵昱大人帐下偏将任豪!"

  这个自称的身份让臧霸瞳孔骤缩。赵昱的部将出现在此,意味着什么?站在他身旁的孙观也倒吸一口凉气——淮阴城难道已经......

  "放吊篮!"

  竹篮晃晃悠悠降下又升起,带上来一个伤痕累累的武将。

  "淮阴城如何了?"臧霸一把攥住对方铠甲前襟,指节发白。

  任豪眼眶通红:"城破了...赵大人为报主公知遇之恩,力战而亡......"

  这句话像块寒冰砸在城头。臧霸松开手,和孙观交换了个凝重的眼神。陶谦麾下两大将领相继战死,这仗还怎么打?

  "求将军拨些粮草,"任豪单膝跪地,"让我等回徐州向主公报丧......"

  林阳的军队让他心生畏惧,不敢再战!

  淮阴城破之时,他匆忙带着五千丹阳兵撤退。

  沿途收编了一些逃兵,总算凑齐一万余人。

  但溃败途中粮草断绝,

  只能向臧霸求援。

  这些都是陶谦嫡系精锐,

  他必须带回去!

  臧霸见状,眼神闪烁起来。

  孙观上前道:"将军一路奔波辛苦,不如先休整一晚。"

  说完便领着任豪退下。

  臧霸望着城外残兵,又看向淮阴方向,

  心中权衡着三万泰山军的去留。

  淮阴失守,徐州门户洞开,

  是否要与林阳交锋令他犹豫。

  泰山军本就不受陶谦节制,

  此刻他更不会管陶谦死活。

  他需要为自己打算。

  深夜的县衙里,

  孙观等人齐聚一堂。

  "大人,接下来如何应对?"孙观满面忧色。

  凌县的城墙根本挡不住林阳大军。

  昌霸建议:"不如撤回开阳,这是陶谦和林阳的恩怨,与我们何干?"

  徐州内部本就派系纷杂,

  陶谦能调动的只有嫡系与三郡亲信。

  泰山军根本不在其列!

  长久以来受陶谦压制,他们早就心怀不满!

  眼下这场大战,不如撤回开阳!

  坐收渔翁之利!

  若双方两败俱伤,便可趁势出击!

  倘若林阳得胜——

  静待招安便是!

  昌霸一番话,说得众人蠢蠢欲动!

  确实!

  何必为陶谦拼死拼活?

  "话虽这么说,可陶州牧毕竟供应了我们粮草。"

  上首的臧霸望着麾下这群人,只觉头疼——

  这么多年过去,匪气半点未改!

  他真正顾虑的是:

  一旦撤回开阳,陶谦震怒之下必断粮草!

  "大人,林阳能歼灭陶谦六万精锐,其锋芒岂是我等能挡?"

  见臧霸犹疑,孙观又添了把火:

  粮草事小,陶谦不给,难道不会自取?

  但林阳兵锋所指,稍有不慎——

  他们恐将步那六万大军后尘!

  这话彻底掐灭了臧霸反抗的念头。

  "传令!明日全军开拔!"

  既已决定,臧霸索性摊牌:

  陶谦的好处照收不误,但对抗林阳?恕不奉陪!

  这般行事,旁人或许做不出来——

  可对这群泰山军而言,简直天经地义!

  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:

  昔日曹操讨伐陶谦时,臧霸不正是冷眼旁观?

  次日清晨,徐州城州牧府内——

  州牧府中,陶谦满面红光,正与刘备等人举杯畅饮。

  "玄德肯来援手,真乃雪中送炭!"

  "陶公言重了。您德泽四方,备不过尽些微薄之力而已。"刘备拱手回礼。

  酒过三巡,陶谦对刘备赞不绝口,引得在座的糜竺与陈珪暗自摇头。这位刘县令虽有名声,但比起如今坐拥五万精兵、统领一郡之地的林阳林子远,实在是相形见绌。刘备仅带着千余兵卒,连治下的平原县都还在袁绍地盘上。

  "听说刘大人与林子远同赴过酸枣之盟,不知有何良策应对他来犯?"糜竺开门见山地问道。

  "怕他作甚!来了俺就捅他个透心凉!"张飞拍案而起。

  "翼德!"刘备厉声喝止,随即转向糜竺,"久闻子仲先生大名。请放心,我这二位兄弟的武艺绝不输赵云、典韦。若林子远来犯,定当为陶公守住城池!"

  陶谦闻言大悦:"好!玄德果然忠义,来,满饮此杯!"

  陶谦损兵折将,曹豹阵亡,他此刻迫切渴求像刘备这般的人才!

  更妙的是,刘备既非徐州旧部,亦非泰山一脉!

  若能招揽麾下,便可引为心腹!

  然而!

  陶谦的美梦终将落空——席间谈笑风生的刘备,胸中正燃烧着争霸天下的野心!

  "报!"

  宴席正酣时,斥候冲入大殿急跪:

  "淮阴失守!赵昱将军殉城!"

  这噩耗如惊雷炸响,满座皆惊!

  淮阴沦陷?

  怎会如此?

  那林阳究竟用了什么手段?!

  "当啷——"

  陶谦手中酒樽坠地,面色骤变,竟当场昏厥!

  "主公!"

  "陶公!"

  厅堂瞬间大乱。

  待医官赶来救治时,糜竺随陈珪退出州牧府,仍难以置信:

  "淮阴...竟失守了?"

  他虽预见林阳会胜,却未料胜得如此迅猛!

  从决战落幕至今不过旬日——

  先灭陶谦六万雄师,

  再破淮阴坚城!

  陈珪拄杖近前叹道:

  "子仲慧眼如炬!"

  淮阴既破,赵昱战死,

  陶谦...已无兵可用!

  藏霸麾下的三万泰山军?

  哼,陈珪早为他们备好了归宿!

  “汉瑜先生,在下尚有一事不明。”面对陈珪的冷嗤,糜竺浑不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