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-《三国:拿捏人心,林阳与程昱的粮》

  "雕版?有何用途?"

  郭嘉等人盯着那些反向文字,不由眉头紧锁。

  糜竺凑近嗅了嗅,手指沾取黑色痕迹道:"这是墨?"

  确实,东汉末年虽未普及纸张,但用墨已颇为娴熟。

  周瑜翻过雕版在衣袍上按压,留下印记后立即停手:"主公莫非想印在绢帛上?可绢帛何其珍贵!"

  他连连摇头——纵然是名门望族,也经不起这般挥霍。蔡邕这般大儒,用的不还是竹简?

  "非绢帛,乃纸张。"

  林阳笑着纠正。丝绸价值他自然清楚,否则西域商路怎会得名"丝绸之路"?

  "纸?!"

  郭嘉、顾雍等人面面相觑。如今那些粗劣纸张,墨迹晕染、易受潮腐,哪里及得上竹简?

  "诸位请看!"林阳胸有成竹地将新型纸张展现在众人眼前。

  郭嘉等人一头雾水,林阳也不绕弯子,当即掀开手边的木箱!

  箱盖掀开的刹那,雪白透亮的纸张赫然映入众人眼帘!

  "这...这是?"

  霎时间,郭嘉、周瑜、顾雍、糜竺等人脸色骤变!

  "纸?竟是纸张?!"

  郭嘉颤抖着捧起一张印满文字的纸页,指尖传来的细腻触感让他呼吸都凝滞了。这比丝绸更光滑的纸面,比雪花更洁白的质地,令他眼中迸发出异样的光彩。

  "字迹竟如此清晰工整!"

  顾雍盯着纸上墨迹分明的文字,整个人如痴如醉。这般规整的排版,这般洁净的纸面,简直堪称稀世珍宝!

  "主公!此等神物怎能随意糟蹋!"

  糜竺捧着纸张痛心疾首,在他看来这等品质的纸页堪称无价之宝。

  人群里唯有周瑜和程昱拿着雕版反复比对纸页。

  "主公莫非是用此版印刷而成?"程昱声音发颤,眼中闪过震惊之色。

  "什么?印刷所得?"

  糜竺、顾雍等人闻言恍然,连忙对照纸面与雕版的字迹,终于明白先前林阳为何要他们先看雕版了。

  "不错,这些内容皆出自同一块雕版。"

  林阳微微颔首。在场都是聪明人,无需多言。

  一阵死寂笼罩全场。郭嘉、程昱、周瑜三人目光如炬,直直盯着林阳。

  "敢问主公,此物...存量几何?"郭嘉与众人交换眼神后,终是沉声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。

  他们终于明白了!

  这物件若是一块雕版,便能印在纸上!

  拼凑起来,会是什么?

  当然!

  是书!

  纸做的书!

  "不够。"

  林阳轻笑一声,伸出一根手指。

  此物现世时,他便已命李刚暗中封存。

  "一万张?"

  顾雍不熟悉林阳脾性,犹豫着猜测。

  在他看来——

  万张白纸已足够惊人!

  单张纸上足有三百余字。

  如今成书,未必用得上十张纸。

  万张纸,便是千册书!

  "区区万张,主公何须召集我等?"

  糜竺瞥了眼顾雍,心下暗嗤。

  好歹是世家子弟,

  竟这般没见识!

  "主公......莫非有十万张这等白纸?"

  十万张纸,可印万册有余!

  若正反拓印薄册,

  三万本也不在话下。

  大儒蔡邕的藏书,

  亦不及此数!

  "再猜。"

  见众谋士窘态,

  林阳觉得分外有趣。

  "百万张?"

  周瑜沉吟着说出猜想。

  林阳曾言要瓦解世家。

  此事需分两步——

  首断世家粮草优势,

  他已办到。

  次断世家学问根基,

  这绝非百册千册所能成。

  至少需数十万卷典籍!

  林阳手握百万张纸,若悉数付诸印刷,所成书籍将逾二十万册!

  如此浩繁卷帙,可助多少贫寒学子一展宏图?其数令人难以估量!

  郭嘉立于侧,对周瑜所测深以为然。

  依他之见,

  林阳所得纸张,约莫就是这个数目了。

  "既如此,我猜一千万张!"

  程昱最末发声,话音方落,便惊动四座!

  二十万册书籍,在他眼中委实太少。

  至少,

  难配林阳这般大费周章。

  倒是二百万册,程昱觉得尚可。

  "仲德军师,此言差矣!主上岂能备得如许纸张?"

  郭嘉连连摆手,又抚了抚手中素笺——

  这般精良纸张,安能大量制作?

  "哈哈,奉孝所言极是,确非一千万张。"

  林阳朗声大笑,深知众人尚未领略工业化之妙。

  区区A4纸,

  在现代社会早已司空见惯。

  弃之道旁,都无人问津!

  "下官就说嘛,主上那......"

  "不是一千万,而是整整五亿张!"

  郭嘉话音未落,林阳这记惊雷已当空劈下!

  当日林阳兑换百万箱A4纸,

  每箱五百张,

  百万箱恰好五亿张!

  霎时堂中一片死寂,唯闻众人粗重喘息。

  多少?

  五亿张?

  主上莫不是说错了?

  众人瞠目结舌,恍如遭雷殛电掣!

  若将五亿纸张尽数付梓,

  纵使十张成一书,

  规模庞大的五千万册书籍!

  大汉子民不过五千万,主公竟要让每人皆有一册?

  天呐!人手一书意味着什么,众人心知肚明!

  郭嘉、程昱、周瑜三位谋士立即明白林阳要对付世家。

  五千万册书籍现世,必将推动全民教化!

  届时无论世家寒门,皆可遍览群书!

  此等局面一旦形成,世家子弟的仕途将被彻底阻断!

  这已不仅是阻碍,而是直接断绝后路!

  即便王朝覆灭,世家特权也永难恢复!

  三人凝视手中轻薄纸张,指尖不禁微微发颤。

  这已非寻常纸页,而是一柄斩碎世家特权的锋芒!

  难怪林阳敢与天下世家抗衡!

  凭着这等利器,确实足以实现宏愿!

  见众人气息紊乱,林阳轻声笑道:这就承受不住了?

  他尚未展示全部底牌呢!

  "且看这部典籍——"

  "这才是执掌书剑之真谛!"

  众谋士闻言怔然。

  五亿白纸与活字印刷已令人震撼,未料还有后着!

  众人疑惑间,纷纷将视线投向林阳手中的书册。

  书页展开,只见扉页上赫然排列着二十六道奇特的符号。

  面对这些前所未见的字母,郭嘉与周瑜面面相觑,皆是茫然不解。

  "此乃字母,共计二十六枚,待我逐一讲授发音。"

  林阳言罢,便将二十六字母的诵读之法娓娓道来。听着这些古怪音符的吟诵,众谋士依旧困惑不已——

  这些符号与典籍有何关联?

  "且看这两字相合之妙。"林阳执笔示范,"譬如'李'字,只需将'L''I'二符相拼,其音自现。"

  他信手拈来几个实例,将拼音组合的玄机悉数点破。

  这正是林阳破局士族垄断的利器!

  随着演示深入,堂中五人渐悟此中奥妙。顾雍眸光骤亮,拍案道:"以简驭繁!若为文字标注拼音,蒙童识字岂非易如反掌?"

  这位吴郡顾氏家主,往日教子习字时需逐字手把手教授。如今这拼音之法,令他不禁心驰神往。

  "然现有典籍皆无注音。"周瑜轻抚书页,提出疑虑,"若要

  郭嘉亦沉吟道:"更遑论雕版上本无拼音标注。"

  林阳闻言轻笑:"故需与此物配套使用。"

  林阳一边说着,一边从旁边的木箱里取出一本略显厚重的册子。

  这正是他委托蔡文姬编纂的字典!虽然只有百页左右,却耗费了蔡文姬近一年心血。以蔡文姬的才学尚且如此,常人恐怕要花更长时间。

  "都看看吧,这叫字典。"林阳将字典递给在场众人。听到"字典"二字,所有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。

  当众人翻开书页,看到上面工整排列的文字与拼音标注时,无不面露震惊。郭嘉、周瑜、顾雍等人难以置信地盯着手中的字典——这简直太疯狂了!

  要知道大汉文字记载有五千余个,而眼前这本字典竟将常用两千多字都标注了拼音!这意味着只要掌握拼音,就能读懂字典里的所有文字。

  "先别太激动,"林阳解释道,"这里只收录了日常用字。"毕竟要完整收录五千字并标注拼音,工作量实在太大。在这个没有现代印刷技术的时代,编纂字典本就极其困难,更别说还要释义。蔡文姬能在一年内完成,已经远超预期。

  "主公,这怎能不让人激动?"郭嘉、程昱等人惊叹道,"有了拼音和字典,只要推广开来,天下百姓都能识字读书了!"这次带来的震撼,甚至超过了先前的纸张发明。即便林阳拥有再多纸张书籍,也比不上这本字典带来的变革。

  百姓不识字,终究难成大事!

  这年头,想认几个字都得靠师傅教!

  如此一来,世家仍旧牢牢把持着普通人向上的路!

  可这拼音配字典一出,寻常百姓也有机会识字了!

  只需熟记拼音,对照字典就能自学!

  这主意高明得令人惊叹!

  “主公,您究竟是如何想到的?”郭嘉满心困惑,实在不解。

  这套连环计,简直让世家无从招架!

  “呵呵,天机不可泄露。”林阳轻笑。这拼音加字典的妙法,哪是他自己想出来的?

  那是前世先辈们为扫盲与普及教育所创!

  那时的华夏与如今的东汉何其相似——九成百姓目不识丁。

  唯有此法,才能让普通人踏上识字之路。

  事实证明,拼音与字典双管齐下,终使汉字走进千家万户!

  华夏人才自此如春笋破土,生生不息。

  此刻林阳要做的,正是如此。

  虽难让人人读书,却能为寒门士子开辟通天之阶!

  此乃斩断世家垄断的利刃!

  “主公,接下来如何行事?”周瑜一手执拼音册,一手握字典,心悦诚服。

  孙坚与林阳相比,云泥之别。

  “公瑾,我欲先在徐、扬二州推广拼音。”林阳目光灼灼,与麾下智囊共商大计。

  “一日学一个拼音便足够!”

  林阳的志向很明确,只需每日记下一个符号,三十天内便能掌握全部二十六个拼音字母!

  待基础稳固后,再研习更繁复的拼音规则及组合发音!

  “主上何不在施粥摊旁增设一处考校点?凡能认、写、诵出拼音者,每日奖一枚鲜蛋。”

  糜竺沉吟少顷,向林阳献上此策。

  “名额不必多,每县仅限十人,庶几可激励百姓。”

  “增至百人吧,十之数过于吝啬。”

  林阳略加思索,将限额提至百人。

  汉地子民若无利相诱,恐难潜心向学。

  然则——

  林阳亦不打算广施恩惠。

  他欲择的是天资卓绝的学子,

  而非仅能抄写的刀笔吏!

  若自身不握机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