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大同二年,秋。
新朝“华”的都城,依旧定在建业。但这座城市,已经不再是偏安一隅的江东都会,而是整个天下的中心。宫殿被重新修葺,比之吴朝时期,更加宏伟壮丽,却少了几分杀伐之气,多了几分雍容与典雅。
华帝姜小伍,在稳固了政权,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之后,决定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典——“华都才艺大会”。
旨意一下,天下哗然。
这道旨意,并非为了选拔官员,也不是为了炫耀武功,而是要“遍访江东,遴选才女,入宫献艺,以彰盛世风华”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旨意的最后,明文规定:此次大会的裁判,将由三位身份最为尊贵的女性担任——她们是,华帝的“义姐”,温婉贤淑的甄夫人;先帝之妹,英气飒爽的长公主孙尚香;以及,以绝世舞姿闻名天下的“江东二乔”,大乔与小乔。
一时间,整个江东都沸腾了。无数怀揣才艺的女子,无论是名门闺秀,还是平民之女,都希望能在这场盛典上,一展风采。因为传言,华帝不仅会亲自观礼,更会从才女中,择优册封为妃。
这不仅是一场才艺比拼,更是一场改变命运的阶梯。
盛典之日,皇城“昭阳殿”前,搭起了一座巨大的水榭舞台。舞台以白玉为基,以琉璃为顶,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湖水,湖面上漂浮着万千盏莲花灯,美轮美奂。
百官分坐两侧,外国使臣位列末席。而在正中央最高处的御座上,坐着身穿玄色龙袍的姜小伍。他的身边,是四位风华绝代的女子。
甄姬,一袭素雅的白衣,气质如兰,她静静地坐着,仿佛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,却又自成一景,让人不敢直视。
孙尚香,则是一身劲装,腰间依旧佩戴着长剑,她百无聊赖地摆弄着剑穗,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和不屑。
大乔,端庄秀丽,眉眼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,仿佛在怀念着逝去的孙策。
小乔,明眸皓齿,顾盼生辉,她好奇地看着台下的一切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四位绝代佳人,同台而坐,这本身就是一幅足以让天下男人疯狂的画卷。
“陛下,人到齐了,可以开始了。”大乔轻声提醒道。
姜小伍点了点头,目光扫过全场,朗声道:“华都才艺大会,开始!”
### **第三十七章:琴棋书画,各有千秋**
第一个上场的,是一位来自会稽的女子,名为苏清漪。她以一手绝妙的棋艺,与宫中的棋待诏对弈,最终以精妙的“弃子争先”之术,险胜半子,引来满堂喝彩。
孙尚香撇了撇嘴,低声对小乔说:“下棋有什么意思,磨磨蹭蹭的,还不如打一场痛快。”
小乔掩嘴轻笑:“姐姐,这叫雅兴。”
第二个上场的,是一位名叫柳如烟的扬州瘦马,她以一手出神入化的书法,写下了一篇《大同赋》。字迹娟秀中透着风骨,引得甄姬都忍不住点头赞许。
“字是好字,就是太过柔媚,缺了些帝王之气。”甄姬轻声评价道。
接下来的表演,五花八门。有抚琴的,有作画的,有吟诗的,甚至还有表演百戏的。每一位才女,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,让台下的观众大饱眼福。
然而,四位裁判的评价,却各不相同。
甄姬,看重的是“意境”与“风骨”。她欣赏那些有内涵、有思想的作品。
孙尚香,看重的是“气魄”与“英气”。她
        大同二年,秋。
新朝“华”的都城,依旧定在建业。但这座城市,已经不再是偏安一隅的江东都会,而是整个天下的中心。宫殿被重新修葺,比之吴朝时期,更加宏伟壮丽,却少了几分杀伐之气,多了几分雍容与典雅。
华帝姜小伍,在稳固了政权,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之后,决定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典——“华都才艺大会”。
旨意一下,天下哗然。
这道旨意,并非为了选拔官员,也不是为了炫耀武功,而是要“遍访江东,遴选才女,入宫献艺,以彰盛世风华”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旨意的最后,明文规定:此次大会的裁判,将由三位身份最为尊贵的女性担任——她们是,华帝的“义姐”,温婉贤淑的甄夫人;先帝之妹,英气飒爽的长公主孙尚香;以及,以绝世舞姿闻名天下的“江东二乔”,大乔与小乔。
一时间,整个江东都沸腾了。无数怀揣才艺的女子,无论是名门闺秀,还是平民之女,都希望能在这场盛典上,一展风采。因为传言,华帝不仅会亲自观礼,更会从才女中,择优册封为妃。
这不仅是一场才艺比拼,更是一场改变命运的阶梯。
盛典之日,皇城“昭阳殿”前,搭起了一座巨大的水榭舞台。舞台以白玉为基,以琉璃为顶,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湖水,湖面上漂浮着万千盏莲花灯,美轮美奂。
百官分坐两侧,外国使臣位列末席。而在正中央最高处的御座上,坐着身穿玄色龙袍的姜小伍。他的身边,是四位风华绝代的女子。
甄姬,一袭素雅的白衣,气质如兰,她静静地坐着,仿佛与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,却又自成一景,让人不敢直视。
孙尚香,则是一身劲装,腰间依旧佩戴着长剑,她百无聊赖地摆弄着剑穗,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和不屑。
大乔,端庄秀丽,眉眼间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,仿佛在怀念着逝去的孙策。
小乔,明眸皓齿,顾盼生辉,她好奇地看着台下的一切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四位绝代佳人,同台而坐,这本身就是一幅足以让天下男人疯狂的画卷。
“陛下,人到齐了,可以开始了。”大乔轻声提醒道。
姜小伍点了点头,目光扫过全场,朗声道:“华都才艺大会,开始!”
### **第三十七章:琴棋书画,各有千秋**
第一个上场的,是一位来自会稽的女子,名为苏清漪。她以一手绝妙的棋艺,与宫中的棋待诏对弈,最终以精妙的“弃子争先”之术,险胜半子,引来满堂喝彩。
孙尚香撇了撇嘴,低声对小乔说:“下棋有什么意思,磨磨蹭蹭的,还不如打一场痛快。”
小乔掩嘴轻笑:“姐姐,这叫雅兴。”
第二个上场的,是一位名叫柳如烟的扬州瘦马,她以一手出神入化的书法,写下了一篇《大同赋》。字迹娟秀中透着风骨,引得甄姬都忍不住点头赞许。
“字是好字,就是太过柔媚,缺了些帝王之气。”甄姬轻声评价道。
接下来的表演,五花八门。有抚琴的,有作画的,有吟诗的,甚至还有表演百戏的。每一位才女,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,让台下的观众大饱眼福。
然而,四位裁判的评价,却各不相同。
甄姬,看重的是“意境”与“风骨”。她欣赏那些有内涵、有思想的作品。
孙尚香,看重的是“气魄”与“英气”。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