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山雨欲来,潜龙在渊-《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》

  ---

  天下大定,四海归心。长安城内,一片歌舞升平。然而,在这片繁华的表象之下,姜小伍心中,却始终有一根刺,拔不掉,也咽不下。

  那根刺,名叫“司马懿”。

  司马懿,河内温县人氏。他不像马超那样,将野心写在脸上,也不像袁术那样,愚蠢得可笑。他就像一条潜伏在深渊中的巨龙,静静地蛰伏着,等待着时机。

  他曾是曹操的谋主,深藏不露,曹魏败亡后,他便解甲归田,回到了河内。他广交名士,散尽家财,在乡里博取了“仁义”和“智慧”的美名。无数有才之士,都慕名而去,聚集在他的周围。

  他就像一个黑洞,无声无息地,吸引着整个天下的智慧。

  “大将军,司马懿此人,不可不防。”帅帐中,姜维的眼神,异常凝重,“此人鹰视狼顾,心机深沉,乃天下第一等的隐忍之才。他如今在河内,名为隐居,实则是在养望,是在积蓄力量。他就像一座火山,看似平静,一旦爆发,足以吞噬一切。”

  姜小伍点了点头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司马懿的可怕。在原来的历史中,这个人,可是熬死了曹家三代,最终,为他的孙子,铺平了篡晋的道路。

  “伯约,依你之见,该如何处置?”

  姜维深吸一口气,说出了那句,在历史上,曾让无数人胆寒的判断。

  “此人,若能用,便可为陛下,为大将军,扫平天下,镇守四方。若不能用……”

  他的眼中,闪过一丝决绝。

  “则必须趁早杀之!以绝后患!”

  帐中,一片死寂。

  所有人都被姜维这番话,给震住了。诛杀一个从未公开反叛,且在民间声望极高的隐士?这,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政治赌博。

  姜小伍沉默了许久,他看着地图上,河内那个小小的标记,仿佛看到了那双深邃而冰冷的眼眸。

  “伯约,你可有万全之策?”

  “维,有一计,可兵不血刃,探出司马懿的真意。此计,名曰‘攻心’。”

  ---

  ### **第二章:空城计,司马仲达的试探**

  姜维的计策,简单而又大胆。

  他向姜小伍请命,只带一百名“新势力”的成员,前往河内,以“拜访”为名,实则,对司马懿,进行一场全方位的“压力测试”。

  “大将军,您只需在洛阳,摆出即将亲征辽东公孙度的姿态,然后,将您最信任的几位谋臣,如法正、陈群等人,全部派往各地巡查。造成一种,您身边,无人可用的‘空城’假象。”

  “然后,您再派使者,去河内,‘请’司马懿出山,担任您的‘长史’,辅佐您处理政务。”

  姜小伍立刻明白了姜维的意图。

  “你是想看看,在‘主弱臣疑’的情况下,司马懿是会选择出山,还是继续蛰伏?”

  “正是。”姜维点了点头,“若他选择出山,说明他有野心,有自信,能为我所用。若他拒绝,且找的理由,冠冕堂皇,则说明,他野心极大,非天下大乱,绝不出山。这样的人,就必须杀!”

  “好!就依你所言!”

  一场针对司马懿的“攻心”大戏,就此拉开帷幕。

  长安城中,姜小伍做出了“亲征辽东”的姿态,并将身边的重臣,一一派走。整个帝国的决策中心,仿佛,瞬间被掏空了。

  而河内,司马懿的府邸,也迎来了姜小伍的使者。

  使者恭敬地呈上了姜小伍的亲笔信和“长史”的印信。

  “司马公,大将军即将远征,朝中无人,特来请公出山,以安社稷。”

  司马懿看完信,脸上,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。

  他缓缓地说道:“请回复大将军,仲达(司马懿字)乃一介山野村夫,才疏学浅,难当大任。况且,家中老母,年迈多病,仲达需在床前尽孝,不敢远离。”

  使者走后,他的二儿子司马昭,急切地问道:“父亲!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!姜小伍身边无人,我们若出山,便可掌控朝政!为何要拒绝?”

  司马懿摇了摇头,眼中,闪过一丝精光。

  “昭儿,你太年轻了。姜小伍用兵如神,岂会真的‘身边无人’?这分明,是一场试探!他是在探我的底!”

  “那我们该怎么办?”

  “等。”司马懿的眼中,闪过一丝杀机,“等他的使者,再来第二次。”

  ---

  ### **第三章:再临渊,最后的博弈**

  使者回到长安,将司马懿的话,原封不动地转告给了姜小伍和姜维。

  “他拒绝了。”姜维的脸上,露出了果然如此的微笑,“而且,理由,无懈可击。‘忠孝’二字,是他最好的挡箭牌。”

  “那,他是不是就不能用了?”姜小伍问道。

  “不。”姜维摇了摇头,“这恰恰说明,他是个极度谨慎的人。这样的人,一旦让他确认,我们是真的需要他,并且,有能力控制他,他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。现在,我们需要给他,再施加一点压力。”

  姜维再次献计。

  “大将军,您需要亲自去一趟河内。”

  “什么?”姜小伍一愣。

  “对,亲自去。”姜维的眼神,异常坚定,“您要以‘求贤’的姿态,三顾其庐。您要让他看到,您的诚意,您的决心,以及……您的自信。您要让他明白,您不是在‘请求’他出山,而是在‘赐予’他一个机会。”

  “若他第三次,再拒绝,那便说明,他心中的那个‘天下’,不是我们这个‘天下’。到那时,就必须……杀!”

  姜小伍看着姜维,他知道,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他若去,便是将自己,置于了险境。他若不去,则永远无法探出司马懿的真心。

  “好!我去!”

  姜小伍只带了典韦和许褚,以及三百亲兵,轻车简从,再次来到了河内。

  这一次,他没有派使者,而是亲自,敲响了司马懿府邸的大门。

  门房通报后,司马懿,亲自出门相迎。

  “不知大将军亲临,有失远迎,死罪,死罪。”

  司马懿的礼节,无可挑剔。

  姜小伍扶起他,直视着他的眼睛,说道:“司马公,我此次前来,非为公事,只为私谊。我知公乃大才,不忍见公埋没于乡野。我此来,只问一句,公,愿否,与我一起,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,太平盛世?”

  这句话,充满了诱惑,也充满了压迫。

  司马懿看着姜小伍那双真诚而又锐利的眼睛,他知道,这是最后的博弈。

  他沉默了。

  许久,他缓缓地,跪了下来。

  “若大将军,真能开创一个‘万世太平’的盛世,仲达,愿为犬马,效死一生!”

  他,答应了。

  ---

  ### **第四章:龙入海,帝国的基石**

  司马懿出山了。

  这个消息,如同一场地震,震动了整个天下。

  姜小伍任命他为“大将军府长史”,参赞军机,总揽政务,地位,仅次于姜小伍。

  司马懿上任后,展现出了他惊人的行政才能。他制定法律,整顿吏治,发展农业,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,就让整个帝国的运转效率,提升了一倍不止。

  姜小伍看着司马懿的功绩,心中,既有欣赏,也有一丝警惕。

  他将姜维,调到了自己的身边,担任“护军”,名义上是保护自己,实际上,是用来制衡司马懿。

  他让法正、陈群等人,分掌不同部门,形成了一个互相监督,互相制约的权力体系。

  他知道,对付司马懿这样的人,你不能不用他,但也不能完全信任他。你只能给他一个足够大的舞台,让他尽情地表演,同时,也要给他套上一个足够结实的“笼子”。

  司马懿,也明白姜小伍的用意。

  他从不结党营私,从不越雷池一步。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,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。他仿佛,真的变成了一个,为了“太平盛世”而鞠躬尽瘁的忠臣。

  只是,在深夜,当他独自一人,站在庭院中,仰望星空时,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,偶尔,还是会闪过一丝,谁也看不懂的,复杂的情绪。

  是忠诚?是伪装?还是……在等待下一个,可以让他腾飞的机会?

  没有人知道。

  姜小伍也不知道。

  但他知道,只要他还活着,只要这个帝国,还在他的掌控之下,这条潜伏的巨龙,就永远,只能是他手中,最锋利,也最危险的一把剑。

  而这场,以天下为棋盘,以人心为棋子的“攻心”大戏,也终于,落下了帷幕。

  姜小伍,用他的智慧和勇气,成功地,将这个未来最大的隐患,变成了帝国,最坚实的基石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本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