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1章 功成身退,梦回三国-《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》

  --

  姜小伍站在“星耀之夜”的舞台后台,听着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,心中却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平静。他与苏涟、林晚,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组合,走到了电竞圈的巅峰。他们点燃了塔防的烽烟,诗绘了王者的峡谷,甚至让星光与墨香交汇。他的愿望,已经实现。

  是时候,功成身退,去追寻下一个梦了。

  他婉拒了所有天价的续约合同,独自一人踏上了旅途。没有目的地,只是想看看这个世界,找回那个最初喜欢在历史长河中徜徉的自己。

  一个雨夜,他住在江南水乡的一家客栈里,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。一篇关于三国名将魏延的深度分析文章跳入眼帘。文章详细剖析了魏延的“子午谷奇谋”如何不被采纳,以及他生性孤傲,不善交际,最终在诸葛亮死后被杨仪、费祎等人构陷,以“谋反”的罪名,被马岱追斩于汉中。

  “可惜了……”姜小伍放下手机,长叹一声,“一代名将,不是战死沙场,却死于宵小之手。若我能回到那时,定要让他看看,他的‘子午谷’,并非痴人说梦。”

  他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,思绪飘远,一阵强烈的困意袭来。他趴在桌上,眼皮越来越沉。

  突然,一道刺眼的白光从手机屏幕上爆发而出,瞬间将他吞噬。失重感与眩晕感过后,姜小伍猛地睁开眼。

  入目所及,不再是古朴的客栈,而是挂着铠甲、散发着血腥与桐油味的军帐。一个身穿蜀汉军服的士兵正恭敬地站在他面前。

  “将军,您醒了?杨长史传来军令,明日大军拔营,撤回成都,命您断后。”

  姜小伍低头,看到自己身上穿着沉重的铠甲,腰间佩着长剑。他走到水盆边,水面倒映出的,是一张棱角分明、充满傲气与不甘的脸。

  这张脸,他再熟悉不过了——正是史书和游戏里,那个悲剧英雄,魏延。

  “我……成了魏延?”姜小伍心中掀起惊涛骇浪,“而且,是诸葛亮刚死,他被诬陷造反的前一天!”

  他记得历史,明天,杨仪就会派人挑衅,魏延性情刚烈,必然会怒而反抗。然后,杨仪就会上奏魏延谋反,并命令马岱“追而斩之”。

  留给他的时间,只有一天。

  **第一步:稳住军心,以静制动**

  “传我命令!”姜小伍,不,现在的魏延,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,“将我亲兵营全部集结,没有我的手令,任何人不得出入!”

  亲兵校尉一愣:“将军,这……”

  “执行命令!”魏延的声音不容置疑。

  他知道,此刻魏延的部队是蜀汉最精锐的野战力量,也是杨仪最忌惮的。只要这支部队稳住,杨仪就不敢轻举妄动。他首先要做的,就是把自己和军队,从“即将谋反”的悬崖边上拉回来。

  果然,不久之后,杨仪的使者就到了。使者态度倨傲,传达的命令充满了敲打和试探,声称魏延部队行动迟缓,恐有异心。

  若是过去的魏延,早已拔剑相向。但现在的魏延只是淡淡一笑:“杨长史多虑了。丞相新丧,军心不稳,我部负责断后,责任重大,自然要万般谨慎。请回报长史,我魏延对蜀汉,绝无二心。”

  他顿了顿,话锋一转:“另外,请长史将丞相临终前对蜀汉未来的所有部署,特别是对我部的安排,写成正式文书,加盖丞相印信,送达我营。如此,我方能安心执行军令,也免得底下弟兄们胡乱猜测,动摇军心。”

  这一招,叫“请君入瓮”。杨仪根本拿不出诸葛亮授权他处置魏延的文书。使者被问得哑口无言,只能悻悻而归。

  **第二步:釜底抽薪,争取盟友**

  杨仪的计划,是联合朝中另一位重臣费祎。姜小伍知道,费祎是个聪明人,他未必真心想除掉魏延,只是想维持大局稳定。

  他立刻写了一封密信,派人火速送给费祎。信中,他没有为自己辩解,而是痛陈了蜀汉当下的危机:“丞相仙逝,我蜀汉栋梁已折,若此时因内部猜忌自断臂膀,魏延一死,北伐精锐尽丧,何人再能拒曹魏于关外?杨仪与我有私怨,但国家大事,岂能因一人之好恶而定?我愿交出兵权,只求能留在军中,为国效力。望费公以大局为重,保全北伐最后的火种。”

  这封信,打的是“爱国牌”。费祎收到信后,果然陷入了沉思。他比杨仪更清楚魏延的价值,也更明白内斗的危害。

  **第三步:将计就计,引蛇出洞**

  第二天,杨仪见魏延不为所动,又见费祎态度暧昧,知道不能再等。他果然使出了最毒的一招:命马岱率一支精兵,以“清君侧”为名,前来“讨伐”魏延。

  当马岱的兵马出现在营前时,魏延的亲兵们都怒不可遏,纷纷请战。

  魏延却异常冷静。他登上高台,对着马岱的部队朗声喊道:“马岱将军!我魏延是否谋反,你我心知肚明!杨仪公报私仇,欲置我于死地,你难道要为他做这千古罪人吗?丞相尸骨未寒,我等就要自相残杀,让亲者痛仇者快吗?”

  他声音洪亮,传遍整个战场。

  接着,他话锋一转,指向自己身后:“我魏延今日,不与同袍为敌!我部即刻开拔,前往成都,亲赴御前,向陛下自证清白!谁愿跟我一同去见陛下,谁想在此地听杨仪号令,悉听尊便!”

  说完,他竟真的下令拔营,摆出一副要直奔成都的姿态。

  这下,马岱懵了。他奉命是“讨伐叛军”,可魏延不反,还要去首都“告状”,他这仗还怎么打?如果真的拦截,那不就坐实了杨仪的罪名,自己成了帮凶?

  就在马岱犹豫不决时,费祎的使者也到了,带来了“暂缓军事,静待朝命”的指令。

  **尘埃落定:功成身退,再踏征途**

  局势,瞬间逆转。

  魏延“兵临城下”,却不是造反,而是“请命”。杨仪的阴谋彻底败露。在成都,后主刘禅在费祎和蒋琬等人的劝说下,明白了真相。杨仪被削职流放,最终在绝望中自尽。

  魏延,不仅洗清了所有冤屈,更因其在危局中顾全大局的表现,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重。他被正式任命为汉中都督,总领北伐军事,成为了蜀汉后期无可争议的军事支柱。

  庆功宴上,众人都在向他敬酒,称颂他的深谋远虑。魏延一一回敬,但他的眼神,却仿佛穿透了时空,看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
  他做到了,他拯救了这位悲剧英雄。但这里,终究不是他的归宿。他的梦想,是探索未知,而不是在权力的漩涡里打转。

  几天后,魏延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。他称自己经此大变,已心力交瘁,且对北伐之路有了新的感悟,欲辞去所有官职,效仿古人,云游天下,寻访名山大川,或可为蜀汉寻得新的出路。

  朝野震惊,但刘禅感念其功,且深知其性格,最终准奏。

  在一个清晨,姜小伍,或者说,已经获得新生的魏延,脱下了那身穿了一生的铠甲,换上了一身布衣。他站在汉中的城楼上,望着远方连绵的秦岭,深吸一口气。

 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为他人命运而惋惜的旁观者,也不再是那个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悲剧英雄。他用自己的智慧,改写了一段历史,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。

  “那么,下一站,去哪里看看呢?”

  他笑了笑,转身走下城楼,踏上了属于他自己的,全新的追梦旅程。这一次,他的征途,是星辰大海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本章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