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隐寺的年味还没散,钱塘镇的元宵热闹就已漫到了山脚下。从腊月廿八起,镇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扎灯笼,到了正月十四这天,街上的灯棚已连成长龙,红的宫灯、绿的兔儿灯、金的走马灯挂得满街都是,连空气里都飘着糖画和元宵的甜香。
可这份热闹,却在正月十四的夜里戛然而止。
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必清就拎着食盒从山下买早点回来,刚到山门就撞见两个捕快抬着担架往镇上跑,担架上盖着白布,旁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,手里还攥着一盏被烧得焦黑的兔儿灯。
“必清小师父,快让济公大师去镇里看看!”其中一个捕快急得满头汗,“昨晚有三个孩子在灯棚里失踪了,找到的时候都昏迷着,手里还攥着烧烂的灯笼,郎中说他们是中了邪!”
必清不敢耽搁,转身就往禅房跑。此时济公正坐在门槛上,手里把玩着一串佛珠,旁边放着一碗刚煮好的元宵,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。“师父!不好了!钱塘镇的孩子出事了!”
济公舀了一勺元宵塞进嘴里,慢悠悠地笑道:“慌什么?元宵夜里人多眼杂,丢个孩子、摔个跤都是常事——除非,不是人干的。”他放下碗,摸了摸腰间的酒葫芦,“走,去瞧瞧那烧烂的灯笼。”
两人刚到钱塘镇街口,就见刘正带着十几个捕快守在灯棚前,灯棚下围满了村民,个个脸色凝重。看到济公,刘正连忙上前:“大师,您可来了!昨晚失踪的三个孩子都在镇衙后院,至今没醒,您快去看看!”
镇衙后院的厢房里,三个孩子躺在门板上,脸色苍白得像纸,双眼紧闭,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,手里都死死攥着灯笼残骸——一个是兔儿灯,一个是莲花灯,还有一个是画着孙悟空的走马灯,灯架都已烧得变形,灯纸上还残留着几缕青黑色的烟痕。
济公俯身摸了摸孩子的脉搏,又凑到灯笼残骸前闻了闻,眉头微微一皱:“这不是普通的烟火气,里面裹着股妖气,是有人在灯笼里下了手脚。”他从怀里摸出一根银针,轻轻扎进孩子的指尖,挤出一滴黑血,“你看,邪气已经入了血脉,再拖下去,孩子的心智就会被迷了去。”
刘正听得脸色发白:“大师,那怎么办?镇里还有几十个孩子要去看元宵灯,要是再出事……”
“别急。”济公站起身,扇了扇蒲扇,“你先让人把镇里所有的灯笼都集中到街口的空地上,再去灵隐寺请两盏佛灯来——记住,要大雄宝殿里供了三年的那两盏,别拿错了。”
刘正立刻让人去办。不到一个时辰,街口的空地上就堆起了小山似的灯笼,红的、绿的、金的挤在一起,看着喜庆,却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。济公让人在空地周围洒上雄黄,又把两盏佛灯放在空地两侧,佛灯的灯芯是用檀香木做的,点燃后,一股清冽的香气很快驱散了空气里的甜腻。
“必清,去把那三个孩子的灯笼残骸拿过来。”济公接过残骸,放在佛灯旁,刚一靠近,灯笼上的青黑色烟痕就像活过来似的,往佛灯的方向飘去,很快被佛灯的火焰烧成了灰烬。“果然是妖物作祟。”济公冷笑一声,“这妖物怕佛灯的正气,却又想借元宵的热闹吸孩子的精气,才在灯笼里下了邪术,只要孩子拿着灯笼,精气就会被慢慢吸走,心智也会被迷乱。”
村民们听得心惊胆战,一个妇人忍不住哭道:“大师,那妖物藏在哪?我们要是再遇到,该怎么办啊?”
济公指了指远处的灯棚:“妖物就在灯棚里,而且,它已经来了。”话音刚落,远处的灯棚突然剧烈晃动起来,挂在最前面的一盏走马灯“啪”地掉在地上,灯纸裂开,露出里面一团青灰色的雾气,雾气里隐约能看到一双通红的眼睛。
“不好!是灯妖!”必安惊呼出声,他曾在师父的典籍里见过,这种灯妖是由废弃灯笼吸收了人间的浊气化成的,最
        可这份热闹,却在正月十四的夜里戛然而止。
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必清就拎着食盒从山下买早点回来,刚到山门就撞见两个捕快抬着担架往镇上跑,担架上盖着白布,旁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,手里还攥着一盏被烧得焦黑的兔儿灯。
“必清小师父,快让济公大师去镇里看看!”其中一个捕快急得满头汗,“昨晚有三个孩子在灯棚里失踪了,找到的时候都昏迷着,手里还攥着烧烂的灯笼,郎中说他们是中了邪!”
必清不敢耽搁,转身就往禅房跑。此时济公正坐在门槛上,手里把玩着一串佛珠,旁边放着一碗刚煮好的元宵,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。“师父!不好了!钱塘镇的孩子出事了!”
济公舀了一勺元宵塞进嘴里,慢悠悠地笑道:“慌什么?元宵夜里人多眼杂,丢个孩子、摔个跤都是常事——除非,不是人干的。”他放下碗,摸了摸腰间的酒葫芦,“走,去瞧瞧那烧烂的灯笼。”
两人刚到钱塘镇街口,就见刘正带着十几个捕快守在灯棚前,灯棚下围满了村民,个个脸色凝重。看到济公,刘正连忙上前:“大师,您可来了!昨晚失踪的三个孩子都在镇衙后院,至今没醒,您快去看看!”
镇衙后院的厢房里,三个孩子躺在门板上,脸色苍白得像纸,双眼紧闭,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,手里都死死攥着灯笼残骸——一个是兔儿灯,一个是莲花灯,还有一个是画着孙悟空的走马灯,灯架都已烧得变形,灯纸上还残留着几缕青黑色的烟痕。
济公俯身摸了摸孩子的脉搏,又凑到灯笼残骸前闻了闻,眉头微微一皱:“这不是普通的烟火气,里面裹着股妖气,是有人在灯笼里下了手脚。”他从怀里摸出一根银针,轻轻扎进孩子的指尖,挤出一滴黑血,“你看,邪气已经入了血脉,再拖下去,孩子的心智就会被迷了去。”
刘正听得脸色发白:“大师,那怎么办?镇里还有几十个孩子要去看元宵灯,要是再出事……”
“别急。”济公站起身,扇了扇蒲扇,“你先让人把镇里所有的灯笼都集中到街口的空地上,再去灵隐寺请两盏佛灯来——记住,要大雄宝殿里供了三年的那两盏,别拿错了。”
刘正立刻让人去办。不到一个时辰,街口的空地上就堆起了小山似的灯笼,红的、绿的、金的挤在一起,看着喜庆,却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。济公让人在空地周围洒上雄黄,又把两盏佛灯放在空地两侧,佛灯的灯芯是用檀香木做的,点燃后,一股清冽的香气很快驱散了空气里的甜腻。
“必清,去把那三个孩子的灯笼残骸拿过来。”济公接过残骸,放在佛灯旁,刚一靠近,灯笼上的青黑色烟痕就像活过来似的,往佛灯的方向飘去,很快被佛灯的火焰烧成了灰烬。“果然是妖物作祟。”济公冷笑一声,“这妖物怕佛灯的正气,却又想借元宵的热闹吸孩子的精气,才在灯笼里下了邪术,只要孩子拿着灯笼,精气就会被慢慢吸走,心智也会被迷乱。”
村民们听得心惊胆战,一个妇人忍不住哭道:“大师,那妖物藏在哪?我们要是再遇到,该怎么办啊?”
济公指了指远处的灯棚:“妖物就在灯棚里,而且,它已经来了。”话音刚落,远处的灯棚突然剧烈晃动起来,挂在最前面的一盏走马灯“啪”地掉在地上,灯纸裂开,露出里面一团青灰色的雾气,雾气里隐约能看到一双通红的眼睛。
“不好!是灯妖!”必安惊呼出声,他曾在师父的典籍里见过,这种灯妖是由废弃灯笼吸收了人间的浊气化成的,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