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9章 幼子无辜-《周生如故之南辰时宜》

  “这个皇帝,真是越来越放肆了!”

  她咬牙切齿地说道。

  嬷嬷连忙上前,安慰道。

  “太后息怒,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。如今皇帝势头正盛,咱们还是先忍一忍,从长计议。”

  戚真真坐在椅子上,脸色阴沉得可怕。

  她思索片刻,说道。

  “去把戚将军叫来,哀家有要事与他商议。”

  嬷嬷犹豫了一下,说道。

  “太后,如今外面风声紧,戚将军贸然进宫,恐怕会引起皇帝的怀疑。”

  戚真真不耐烦地说道。

  “怕什么?哀家自有办法。你让他乔装打扮一番,从侧门进来,不要让人发现。”

  嬷嬷无奈,只得应下,匆匆出去安排。

  不多时,戚将军便乔装成普通侍卫的模样,来到了戚真真的寝宫。

  他一进门,便摘下帽子,单膝跪地,说道。

  “太后,臣来了。”

  戚真真看着戚将军,说道。

  “起来吧。皇帝今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,你都听说了吧?”

  戚将军站起身来,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,说道。

  “臣听说了,皇帝这是在一步步削弱我们戚家的势力,他的野心不小啊!”

  戚真真冷哼一声,说道。

  “他以为有了漼家、沈家的支持,就能稳坐皇位了?太天真了!哀家绝不会让他得逞的。”

  戚将军问道。

  “太后,您有什么打算?”

  戚真真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说道。

  “如今皇帝在朝堂上有漼广相助,我们暂时还不能轻举妄动。但军中是我们戚家的天下,只要我们掌控着军权,他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。你回去之后,告诉那些将领,让他们稳住阵脚,不要被皇帝的小动作给吓住了。”

  戚将军点头道。

  “臣明白,只是军中也有一些将领被皇帝收买了,我们行事还需小心。”

  戚真真皱了皱眉头,说道。

  “这些叛徒,迟早有一天哀家要收拾他们!不过现在不是时候,你先想办法把那些人的把柄抓在手里,到时候也好控制他们。”

  戚将军应道。

  “臣遵旨。太后,还有一件事,沈太尉在北疆加强了防务,密切关注着我们戚家在军中的动向,我们的行动也受到了一些限制。”

  戚真真脸色一变,说道。

  “这个沈老头,真是可恶!竟敢与皇帝勾结起来对付我们。你去想办法,给沈太尉制造一些麻烦,让他自顾不暇,没时间来管我们的事。”

  戚将军面露难色,说道。

  “太后,沈太尉在北疆经营多年,根基深厚,要想给他制造麻烦,恐怕不容易。”

  戚真真不耐烦地说道。

  “哀家不管你用什么办法,总之你要给我办好这件事。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,你还有什么用?”

  戚将军连忙说道。

  “臣一定尽力而为。”

  戚真真又叮嘱了几句,便让戚将军离开了。

  她靠在椅子上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不甘。

  她知道,与皇帝的这场争斗,将会无比艰难,但她绝不会轻易认输,她一定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。

  戚将军离去后,戚真真靠在铺着白狐裘的凤椅上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的缠枝纹。

  殿内烛火摇曳,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眼底的狠厉尚未褪去,却又添了几分算计。

  “嬷嬷。”

  她忽然开口,声音低沉。

  “去传个消息给赵腾,就说他的宝贝儿子,还在哀家手里好好的。”

  嬷嬷心头一凛,连忙躬身应道。

  “是,太后。只是赵将军如今在京郊大营任职,消息若是走漏,恐怕会被陛下的人察觉。”

  “察觉又如何?”

  戚真真冷笑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阴狠。

  “赵腾当年能靠着戚家的扶持爬到如今的位置,就该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。如今他见风使舵,暗中投靠沈家,哀家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,他还真以为戚家好欺负。”

  嬷嬷点头称是,正欲转身离去,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,伴随着孩童清脆的笑声。

  “娘娘,娘娘,您快来看!”

  戚真真一愣,随即眉头舒展了几分,原本紧绷的嘴角也微微上扬。

  她对着嬷嬷摆了摆手,示意她先退下,自己则起身走向殿门。

  只见一个身着宝蓝色锦袍的小男孩正站在庭院中,手中举着一只色彩斑斓的风筝,风筝的尾巴在风中飘拂,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。

  男孩约莫十岁年纪,眉眼清秀,皮肤白皙,正是赵腾的儿子赵念。

  “念念,慢点跑,小心摔着。”

  戚真真快步上前,伸手扶住差点绊倒的赵念,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柔。

  赵念抬起头,露出一张天真无邪的笑脸,将手中的风筝递到戚真真面前,兴奋地说道。

  “娘娘,您看我这个风筝好看吗?这是张师傅新给我做的,上面的蝴蝶是用金线绣的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