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1章 证词不符合-《周生如故之南辰时宜》

  “戚太后?”

  苏掌柜的瞳孔骤然收缩,他虽在市井,却也听闻戚太后权倾朝野,连当今圣上都要让她三分。

  他颤抖着伸出手,指尖触到密信的那一刻,只觉得一股寒意从指尖蔓延到心底。

  密信上的字迹娟秀却透着冷硬,内容很简单。

  认下私囤粮草全是自己一人所为,与沈从安无关,事成之后,保他家人平安。

  若不从,三日之内,他在城外庄子上的妻儿老母,便会随他一同赴死。

  苏掌柜的手猛地攥紧,密信的边角被他捏得皱巴巴的。

  他的妻子是他年少时便娶的,温柔贤淑,这些年一直操持家务。

  儿子才刚满八岁,上周还在信里说要等他回去,一起放纸鸢。

  老母更是体弱多病,平日里连风都吹不得。

  这些人,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,也是他的软肋。

  “太后娘娘说了,”

  男子的声音再次响起,像是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。

  “你在城外的庄子,我们的人已经守在那里了。你今日若是点头,明日一早,便能收到你妻儿的平安信;若是摇头……”

  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苏掌柜苍白的脸上。

  “你该知道,太后娘娘向来言出必行。”

  苏掌柜的嘴唇哆嗦着,想说什么,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,发不出任何声音。

  他想起沈从安,那位大人昨日提审时,还曾对他说。

  “苏掌柜,你只需如实招来,若真是被人胁迫,本官定会还你一个公道。”

  可现在,公道在他家人的性命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
  他是个商人,一生都在计算利弊,可这一次,他算来算去,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选择。

  他不能用家人的性命,去赌一个未知的公道。

  “我……”

  苏掌柜深吸一口气,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绝望。

  “我答应你们。”

 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,却没有表露出来,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写好的供词,递了进去。

  “你看看,若是没什么问题,便在上面画押吧。”

  苏掌柜接过供词,借着桐油灯的光,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。

  供词上写着,他因贪图暴利,私自囤积了三千石粮草,本想等灾年高价卖出。

  沈从安得知后,曾多次劝他将粮草拿出赈济灾民,他却拒不听从,此次被抓,全是他一人之过,与沈从安毫无关系。

  每一个字,都像是一把刀,割在苏掌柜的心上。

  他明明是受了沈从安的感召,才愿意低价售粮,如今却要反过来诬陷他?

  “怎么?”

  男子见他迟迟不画押,语气冷了几分。

  “苏掌柜是后悔了?还是觉得,太后娘娘的耐心是无限的?”

  “没有!我没有后悔!”

  苏掌柜连忙摇头,他拿起一旁的墨笔,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,连笔都握不稳。

  他闭上眼睛,脑海中浮现出妻子温柔的笑容,儿子稚嫩的脸庞,还有老母蹒跚的身影。

  他猛地睁开眼,咬了咬牙,将笔重重地按在供词上,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又按上了鲜红的指印。

  男子接过供词,仔细看了一遍,确认无误后,才将供词折好,放进袖中。

  他看着苏掌柜,语气缓和了些许。

  “苏掌柜是个识时务的人。你放心,只要你明日在公堂上,按照供词上说的做,你的家人定会平安无事。”

  说完,他不再看苏掌柜,转身对老赵吩咐道。

  “好生照看苏掌柜,别让他出什么意外。明日一早,提他上堂。”

  “是,小人遵命。”

  老赵连忙应道。

  男子带着护卫转身离开,脚步声渐渐消失在走廊尽头。

  牢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,只剩下桐油灯芯跳跃的声音。

  苏掌柜瘫坐在稻草堆上,手中还残留着墨汁与印泥的痕迹,他看着自己的手,突然觉得这双手变得无比肮脏,

  他不仅背叛了信任他的沈大人,还签下了一份颠倒黑白的供词。

  “沈大人……对不起……”

  苏掌柜喃喃自语,泪水终于忍不住从眼角滑落,滴在冰冷的石板上,晕开一小片水渍。

  他知道,明日上堂之后,他便会成为长安城内人人唾骂的奸商,而沈从安,或许能因此洗清嫌疑。

  可他的心里,却像是被一块巨石压着,喘不过气来。

  老赵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,心中也有些不忍。

  他犹豫了片刻,还是走过去,将一碗温热的水递进牢房。

  “苏掌柜,喝口水吧。事已至此,别太为难自己了。”

  苏掌柜接过水碗,一口一口地喝着,温热的水流过喉咙,却无法温暖他冰冷的心。

  他抬起头,看着老赵,声音沙哑地问道。

  “老赵,你说……我这么做,是不是错了?”

  老赵叹了口气,摇了摇头。

  “苏掌柜,这年头,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你也是为了家人,没什么错。”

  话虽如此,他却不敢看苏掌柜的眼睛。

  他何尝不知道沈从安是个好官,可戚太后的势力,谁又敢得罪呢?

  苏掌柜没有再说话,只是默默地将水碗递了出去。

  他靠在冰冷的石壁上,闭上眼睛,却怎么也睡不着。

  他知道,今夜过后,他的人生将会彻底改变。

  他或许能保住家人的性命,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良心。

  第二天一早,天还没亮,长安狱的大门便被打开了。

  几个官差走了进来,将苏掌柜从牢房里提了出来,给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囚衣,却依旧戴上了手铐脚镣。

  苏掌柜跟在官差身后,一步步走出牢房,走向那座决定他命运的公堂。

  公堂之上,气氛庄严肃穆。

  主审官坐在正中央,两旁站着衙役,手持水火棍,威风凛凛。

  沈从安站在一旁,穿着一身青色官袍,面色平静,却在看到苏掌柜时,眼中闪过一丝担忧。

  “带犯人苏万山!”

  主审官的声音响起,带着威严。

  苏掌柜被押到公堂中央,“扑通”一声跪了下来。

  他低着头,不敢看沈从安的眼睛,也不敢看主审官的脸。

  “苏万山,”

  主审官拍了一下惊堂木。

  “你可知罪?”

  苏掌柜深吸一口气,按照昨日那份供词上的内容,一字一句地说道。

  “草民知罪。草民因贪图暴利,私自囤积了三千石粮草,本想等灾年高价卖出,沈御史得知后,曾多次劝草民将粮草拿出赈济灾民,草民却拒不听从,此次被抓,全是草民一人之过,与沈丞相毫无关系。”

  他的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公堂。

  沈从安猛地抬起头,眼中满是震惊。

  这与苏掌柜昨日在狱中对他说的,完全不一样!

  他想开口反驳,却被主审官用眼神制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