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 大道就在脚下,你走不走?-《清纯圣女很可爱,心思却坏坏》

  光影扭曲,腥风血雨与万剑城的喧嚣同时破碎。

  谢疏影猛地喘了一口气,仿佛从深水中挣扎而出。

  他依旧站在那温润的白玉石阶上,周身却已被冷汗浸透。

  方才幻境中的每一句议论、每一道目光,都如同真实的刀剑,切割着他的自尊。

  他低头,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双手。

  那份不甘,那份被置于“其次”的刺痛,是如此真实。

  但……那又如何?

  姐姐的天赋是事实,万剑城的期望是现实。

  可这,难道就是他谢疏影的道吗?

  他的道,难道是活在别人的评判和比较之中?难道是困于“城主之位”这方寸之地?

  不。

  谢疏影缓缓抬起头,眼中迷茫渐褪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。

  他的脊背挺得笔直,如同他手中的剑。

  “姐姐的道,是她的通天途。而我的道……”

  他轻声自语,指尖抚过腰间佩剑冰凉的剑鞘。

  “当由我手中的剑斩出!”

  “他人言语,世俗之见,不过是磨砺剑心的砾石。若连这些都看不破,斩不断,我又有何资格执剑,有何资格……踏上这问天峰?”

  “我谢疏影,不求与谁比较,只求问心无愧,剑心通明!我的路,我自己走!能走多远,是我的事,与他人何干?!”

  心中枷锁,应声而碎!

  下一刻,一股锐利却无半分杂质的气息从他四肢百骸中勃发而出,顺着经脉直冲头顶,周身空气仿佛都被这股气息涤荡得澄澈起来。

  眼前缠绕许久的幻象应声碎裂,那些迷惑心神的虚影与杂音瞬间消失无踪。

  再看石阶前方,原本笼罩的厚重云雾已被彻底拨开,天光倾泻而下,照亮了一条宽阔且清晰的向上路径,每一级石阶的纹路都清晰可见。

  此时此刻,谢疏影的道心,在斩却虚妄与比较后,如同经过淬炼的精钢,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、坚定,再无半分动摇!

  ……

  另一边,唐映雪几乎就要窒息。

  那浓烈的血腥味,爹娘绝望的眼神,如同冰冷的潮水将她彻底淹没。

  恨意与无力感像毒藤般缠绕着她的心脏,几乎要将其撕裂。

  复仇!复仇!这个念头如同魔咒,在她脑中疯狂叫嚣。

  但……就在那无尽的黑暗即将吞噬她时,娘亲最后那双眼睛,却清晰地浮现出来。

  那里面,不仅仅是绝望和不舍,更有最深沉的——祈求。

  祈求她活下去。

  仅仅是,活下去。

  不仅仅是像野兽一样,只为了复仇而活着吗?

  爹娘用生命换来的,难道就是一个被仇恨扭曲的灵魂吗?

  她想起村庄的炊烟,想起爹娘温和的笑脸,想起他们救治那位修士时的毫不犹豫……

  他们救他,并非图报,而是出于本心的良善。

  仇恨是力量,但若只有仇恨,她与那些屠戮者,又有何异?

  “活下去……不仅仅是活着……”

  唐映雪喃喃自语,泪水无声滑落,却不再是纯粹的痛苦。

  “要像爹娘那样,正直地、善良地,但也强大地活下去!”

  “他们的仇,要报!但这不是我道的全部!”

  “我要变得强大,强大到足以守护想守护的一切,强大到让这等惨事不再发生!强大到……能配得上爹娘的牺牲和期望!”

  “我的道,是守护之剑,是自强之路!而非毁灭之念!”

  唐映雪的心念骤然通达,过往盘踞不去的执念瞬间转化,化作一股更为磅礴且坚定的力量,在四肢百骸间奔涌。

  缠绕心头多日的血色魔障,此刻如退潮般迅速褪去,那些曾灼烧心神的阴冷感渐渐消散。

  胸口虽仍残留着魔障侵蚀后的隐痛,却已无法再模糊她的视线、扰乱她的感知。

  她抬眼望去,前方的路径清晰明了,连每一步该迈向何处都了然于胸;低头内观,也彻底看清了自己最初踏上修行路的本心,再无半分迷茫。

  脚下的石阶似是感应到唐映雪的变化,缓缓透出了温润的微光。

  那光芒顺着脚掌向上蔓延,轻轻托举着她曾被击碎、如今又重新凝聚的意志,稳稳支撑着她的身躯。

  ……

  问天峰,小木屋前。

  龙在天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扬起,端起茶杯:“哦?倒是比预料得快上一些。”

  秦安也感应到了山下气息的变化,那两道一度紊乱脆弱的气息,此刻一道变得锐意精纯,一道变得坚韧磅礴。

  他松了口气,眼中露出欣慰之色。

  不久,两道身影一前一后,踏上了峰顶。

  谢疏影眼神明亮,气质愈发沉稳,先前那点世家子的浮华尽去,宛若出鞘之剑,寒光内敛。

  唐映雪眼眶虽还微红,但背脊挺直,目光坚定,那份怯懦和局促已被扫清,如同经历风雨后更加坚韧的青竹。

  两人来到石桌前,无需多言,同时躬身行礼,声音坚定而清晰:

  “弟子谢疏影,叩见师尊!”

  “弟子唐映雪,叩见师尊!”

  龙在天放下茶杯,目光扫过二人,淡淡点头:“可曾明心见性?”

  “弟子明了!”两人异口同声。

  “善。”

  龙在天并未有多余的赞许,只是抬手虚扶。

  “既入我问天峰,即为吾徒。这是你们的大师兄,秦安。”

  “谢师兄点拨之恩。”

  两人又向秦安行礼。

  秦安微笑着还礼:“师弟师妹,恭喜。”

  小白也跳下桌子,绕着两人欢快地跑了两圈,“呜嗷”叫了一声,算是欢迎。

  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满峰顶,为云海、古木和木屋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暖色。

  师徒四人,外加一狗,围坐在石桌旁。

  龙在天并未讲授什么高深功法,只是随意闲聊,间或点拨几句修行基础,甚至聊聊风土人情。

  谢疏影和唐映雪恭敬聆听,时而发问,秦安偶尔补充几句。

  气氛宁静而融洽。

 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交织在一起。

  谢疏影心中豁然开朗,不再执着于宗主亲传一事,只觉大道宽广,未来可期。

  唐映雪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与温暖,心中的创痛被缓缓抚平,复仇的火焰化为照亮前路的灯盏,心中也多了些守护这份温暖的决心。

  秦安看着身旁的师弟师妹,又看了看悠闲品茶的师父,只觉得这小木屋前,似乎终于多了几分“家”的气息。

  念及至此,秦安恍然,似乎理解了师父收徒的用意。

  但师父只是对他轻轻一笑,并未多言。

  龙在天看着夕阳下三名弟子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,眼神深邃。

  旧的业障与心结已斩断于山门之下,而属于他们的道途瀚海,此刻,正映照着漫天霞光,在他们眼前波澜壮阔地展开。

  道,就在脚下。

  心,指向远方。

  夕阳的余晖不仅温暖了问天峰,也同样洒落在神剑宗其他三十一座次峰以及聚云山上。

  那些通过各峰考验的新弟子,此刻或许正兴奋地跟着师兄师姐熟悉新的环境,或许在分配到的居所内打坐调息,平复激动的心绪。

  而更多未能直接拜入某峰门下、成为记名弟子的年轻人,也并未气馁。

  他们的眼中,同样燃烧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坚定。

  正如龙在天所言,神剑宗能屹立天下,成为古界第一剑宗,其根基并非仅在于三十二位修为通天的峰主,更在于它海纳百川的气度与有教无类的资源。

  聚云山,记名弟子聚居修行之所,其山腰处,矗立着一座闻名天下的建筑——

  神剑藏书阁。

  此阁远观并不华丽夺目,只是规模宏大,古朴厚重,历经岁月沧桑。

  然而,天下修士皆知,这里是知识的海洋,是通往强者之路的基石之一。

  每日,都有无数记名弟子乃至次峰的外门、内门弟子涌入其中。

  阁内玉简如山,卷帙浩繁,从最基础的引气诀、淬体术,到高深的剑法典籍、神通灵技;从炼丹制药的百草图解,到炼器布阵的奥义阵图;甚至还有大量记载奇闻异事、地理志怪、上古秘辛的杂书野史……包罗万象,无所不有。

  而支撑这一切的,正是守阁大长老那句掷地有声、传遍天下的名言:

  “你能学多少,是你自己的本事;神剑藏书阁没有东西让你可学,是我们神剑宗没本事!”

  这句话,并非狂言,而是底气与承诺。

  在这里,没有门户之见,没有苛刻要求。

  只要你愿意学,只要你有足够的精力与天赋去理解、去记忆、去修炼,藏书阁的大门便永远向你敞开。

  功法秘籍就摆在那里,任君借阅。

  这种开放与自信,震撼了无数初入神剑宗的弟子,也吸引了天下无数寒门英才乃至散修慕名而来。

  哪怕最终无法成为亲传弟子,能在神剑藏书阁中博览群书,打下坚实根基,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机缘。

  因此,当问天峰上师徒四人于夕阳下论道谈心之时,聚云山的藏书阁内,依旧灯火通明,人影攒动。

  有少年埋首于剑诀玉简之中,手指无意识地比划着;有少女凝神记忆着复杂的药草特性,眉头紧蹙;更有几人围在一张阵图前,低声讨论,争得面红耳赤……

  他们的天赋或许不及谢疏影,他们的际遇或许不如唐映雪,但他们眼中的光芒同样炽热,他们的道心同样坚定。

  神剑宗的强大,在于它既有点燃星火的顶尖师者,如三十二位峰主,也有孕育燎原之火的广阔沃土,如这神剑藏书阁。

  它给予每一个愿意攀登的人以机会和阶梯。

  大道争锋,起点或许不同,但未来的高度,终究取决于自身。

  在这片浩瀚的书海与无尽的道途之前,无论是各峰真传,还是聚云山的记名,每一位神剑宗弟子,都站在了属于自己的崭新起点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