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农用红色鞭子抽打各种草木,一下子就摸清了每种草有毒没毒、是寒是温的性子,也知道了它们的气味能治什么病。后来他又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,所以天下人都叫他“神农”。
赤松子是神农时期管下雨的官员,他吃了一种叫“冰玉散”的药,还把这药的方子教给了神农,吃了之后跳进火里都不会被烧伤。他常去昆仑山,还经常进西王母的石头屋子里,能跟着风雨上上下下。炎帝的小女儿追着他修仙,最后也成了仙人,跟着他一起走了。到了高辛帝的时候,赤松子又当起了雨师,在人间游历,现在我们说的“雨师”,最早就是指他。
赤将子轝是黄帝时期的人,他不吃五谷杂粮,只吃各种草的花。到了尧帝的时候,他做起了木匠,也能跟着风雨上上下下。他还经常在集市的门口卖一种叫“缴”(用来射鸟的绳子)的东西,所以人们也叫他“缴父”。
宁封子是黄帝时期的人,民间传说他是黄帝手下管制陶的官员。有一次有个奇人路过他的制陶作坊,帮他掌管火候,烧火的时候能冒出五种颜色的烟。后来这奇人就把烧火出彩烟的本事教给了宁封子,宁封子后来堆起柴火,自己跳进火里烧,然后跟着烟气上上下下飞了起来。人们看火堆里的灰烬,还能找到他的骨头,就一起把骨头埋在了宁北山里,所以大家叫他“宁封子”。
偓佺是在槐山上采药的老人,特别爱吃松树的果子。他身上长着七寸长的毛,两只眼睛还能轮流变成长方形,能飞着追上奔跑的马。他曾把松子送给尧帝,可尧帝忙着处理国事,没功夫吃。他吃的松子,是一种叫“简松”的品种,当时吃过这种松子的人,都活了三百岁。
彭祖是商朝时候的大夫,姓钱,名字叫铿,是颛顼帝的孙子、陆终氏的二儿子。他从夏朝一直活到商朝末年,号称活了七百岁,平时常吃桂树的芝菌养生。历阳县有座彭祖的仙祠,以前的人说,到这里祈祷求风雨,没有不应验的,祠庙两边还经常有两只老虎守着。现在去祠庙祭拜,祭拜完了在地上还能看到两只老虎的脚印。
师门是啸父的徒弟,也能操控火焰,平时吃桃花。他后来成了夏帝孔甲手下管龙的官员,可孔甲没法领会他的心意,还把他杀了,并埋在野外。结果有一天,风雨突然过来把他的尸体迎走,周围山上的树木也全被烧了。孔甲这才害怕,赶紧建祠祭拜他,可还没等祭拜完回家,他就死了。
西周时期有个叫葛由的人,是蜀地羌族人。周成王的时候,他
        赤松子是神农时期管下雨的官员,他吃了一种叫“冰玉散”的药,还把这药的方子教给了神农,吃了之后跳进火里都不会被烧伤。他常去昆仑山,还经常进西王母的石头屋子里,能跟着风雨上上下下。炎帝的小女儿追着他修仙,最后也成了仙人,跟着他一起走了。到了高辛帝的时候,赤松子又当起了雨师,在人间游历,现在我们说的“雨师”,最早就是指他。
赤将子轝是黄帝时期的人,他不吃五谷杂粮,只吃各种草的花。到了尧帝的时候,他做起了木匠,也能跟着风雨上上下下。他还经常在集市的门口卖一种叫“缴”(用来射鸟的绳子)的东西,所以人们也叫他“缴父”。
宁封子是黄帝时期的人,民间传说他是黄帝手下管制陶的官员。有一次有个奇人路过他的制陶作坊,帮他掌管火候,烧火的时候能冒出五种颜色的烟。后来这奇人就把烧火出彩烟的本事教给了宁封子,宁封子后来堆起柴火,自己跳进火里烧,然后跟着烟气上上下下飞了起来。人们看火堆里的灰烬,还能找到他的骨头,就一起把骨头埋在了宁北山里,所以大家叫他“宁封子”。
偓佺是在槐山上采药的老人,特别爱吃松树的果子。他身上长着七寸长的毛,两只眼睛还能轮流变成长方形,能飞着追上奔跑的马。他曾把松子送给尧帝,可尧帝忙着处理国事,没功夫吃。他吃的松子,是一种叫“简松”的品种,当时吃过这种松子的人,都活了三百岁。
彭祖是商朝时候的大夫,姓钱,名字叫铿,是颛顼帝的孙子、陆终氏的二儿子。他从夏朝一直活到商朝末年,号称活了七百岁,平时常吃桂树的芝菌养生。历阳县有座彭祖的仙祠,以前的人说,到这里祈祷求风雨,没有不应验的,祠庙两边还经常有两只老虎守着。现在去祠庙祭拜,祭拜完了在地上还能看到两只老虎的脚印。
师门是啸父的徒弟,也能操控火焰,平时吃桃花。他后来成了夏帝孔甲手下管龙的官员,可孔甲没法领会他的心意,还把他杀了,并埋在野外。结果有一天,风雨突然过来把他的尸体迎走,周围山上的树木也全被烧了。孔甲这才害怕,赶紧建祠祭拜他,可还没等祭拜完回家,他就死了。
西周时期有个叫葛由的人,是蜀地羌族人。周成王的时候,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