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搜神记?卷六-《儒林外史大白话》

  所谓的“妖怪”,其实是天地间精气依附在事物上形成的。人体内气息紊乱,外界事物就会出现异常变化,形体、精神、气质这些,是内在与外在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它们根源在于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和君主处理政务的五种方式相关,就算变化万千,从这些怪异现象里,也能看出吉凶祸福的征兆。

  夏朝桀在位时,厉山消失了;秦始皇时期,三座名山不见了;周显王三十二年,宋国的大邱社(祭祀土地神的场所)消失;汉昭帝末年,陈留郡昌邑县的社坛也没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山悄无声息自己移动,天下会发生战乱,国家会灭亡。”会稽郡山阴县和琅邪郡境内有座“怪山”,传说原本是琅邪郡东武县海边的山。某天夜里狂风暴雨、天昏地暗,天亮后人们发现东武县的山出现在了这里,百姓觉得奇怪,就叫它“怪山”。当时东武县的那座山,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,认识那山形状的人,才知道是它移了过来。现在怪山下有个“东武里”,就是记录这座山的来历,用来命名的。另外,交州脆州的山也曾移到青州。但凡山体迁移,都是极其反常的怪异现象,不过这两件事具体发生在哪个年代,已经说不清了。《尚书·金縢》里说:“山迁移,是因为君主不施行仁政,贤能的人得不到重用,或者朝廷失去权力,赏罚大权不在君主手里,权贵私党成群却没人制止,这种情况下,就会改朝换代、更换国号。”有说法是:“擅长谈论天道的人,一定会结合人间事;擅长谈论人间事的人,一定会以天道为根本。”所以天有四季,日月交替运行,寒暑循环变化,这是天的常规运转规律。天的气息和谐就形成雨,发怒就形成风,散开就形成露,混乱就形成雾,凝结就形成霜雪,扩散就形成虹霓,这些都是天的固定现象。人有四肢五脏,一会儿醒一会儿睡,呼吸吐纳气息,精气在体内循环,扩散开来成为滋养身体的荣气和卫气,显现出来就是面色,抒发出来就是声音,这些也是人的常规状态。要是四季运转失常,寒暑违背常理,就会出现五星运行忽快忽慢、星辰偏离轨道、日月被遮蔽出现日食月食、彗星流星划过天空等情况,这些都是天地出现危机的征兆。寒暑不合时节,是天地间阴阳失调的表现;石头凭空立起、泥土向上凸起,是天地像长了肿瘤赘肉;山崩塌、地陷落,是天地像生了毒疮;狂风暴雨,是天地间奔涌的邪气;雨水不降、河流干涸,是天地变得干枯焦渴。

  商纣王时期,大乌龟身上长了毛,兔子头上长了角,这些都是战争将要爆发的征兆。

  周宣王三十三年,周幽王出生,这一年,有马变成了狐狸。

  晋献公二年,周惠王住在郑国,郑国人进入周王室的府库,里面很多东西变成了“蜮”(一种传说中能含沙射人致病的虫子),去射人。

  周隐王二年四月,齐国的土地突然暴涨,长一丈多,高一尺五寸。京房在《易妖》里说:“土地四季突然暴涨的征兆:春夏出现大多是吉兆,秋冬出现大多是凶兆。”历阳郡,一天夜里突然陷进地下变成了水泽,就是现在的麻湖,没人知道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。《运斗枢》里说:“城邑陷进阴湿之地,阴气吞噬阳气,下面的人会互相残杀。”

  周哀王八年,郑国有个妇女,一次生了四十个孩子,其中二十个活了下来,二十个死了。周哀王九年,晋国有猪生下人;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七年,有个妇女一次生了三个孩子。

  周烈王六年,林碧阳君的姬妾生下两条龙。

  鲁庄公八年(“严公”是避汉明帝刘庄讳的叫法),齐襄公在贝邱打猎,看见一头猪,随从说:“这是公子彭生(齐襄公曾杀了他,后传说彭生变成猪复仇)。”齐襄公生气地用箭射它,那头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吼叫,齐襄公吓得从车上掉下来,摔伤了脚,丢了鞋子。刘向认为这是和猪相关的灾祸征兆。

  鲁庄公时期,有两条蛇,一条在都城内,一条在都城外,在郑国都城的南门外争斗,结果城内的蛇死了。刘向认为这是和蛇相关的灾异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君主在确立继承人时犹豫不决,就会出现蛇在国都城门争斗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鲁昭公十九年,很多龙聚集在郑国时门外面的洧水深渊里。刘向认为这是和龙相关的灾异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百姓人心不安,就会出现龙在城邑里聚集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鲁定公元年,有九条蛇缠绕在柱子上,占卜的人认为这是鲁国九代祖先的宗庙没有得到祭祀的征兆,于是修建了炀宫(祭祀鲁炀公的宫殿)。

  秦孝公二十一年,有马生下人;秦昭王二十年,公马生下小马后小马就死了。刘向认为这些都是和马相关的灾祸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地方诸侯擅自专权,就会出现公马生小马的怪异现象;天子权势旁落,诸侯互相攻伐,就会出现马生人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魏襄王十三年,有个女子变成了男子,还娶了妻子生了孩子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女子变成男子,这叫阴气昌盛,地位低贱的人会成为君主;男子变成女子,这叫阴气超过阳气,国家会灭亡。”还有一种说法是:“男子变成女子,是因为宫刑滥用;女子变成男子,是因为妇人干预朝政。”

  秦惠文王五年,他在朐衍游玩,有人献上一头长着五只脚的牛。当时秦国大量征用民力,天下人都起来反抗它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大肆征发徭役,侵占百姓耕作时间,就会出现牛长五只脚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秦始皇二十六年,有十二个身高五丈、脚长六尺的巨人,都穿着少数民族的衣服,出现在临洮县。秦始皇于是铸造了十二个铜人来模仿这些巨人。

  汉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日清晨,有两条龙出现在兰陵郡廷东里的温陵井中,到乙亥日夜里才离开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有德行的人遭遇迫害,就会出现龙在井中现身的怪异现象;施行残酷刑罚、作恶多端,就会有黑龙从井里出来。”

  汉文帝十二年,吴地有匹马长出了角,角长在耳朵前面,向上翘起,右边的角长三寸,左边的角长二寸,两只角都有二寸粗。刘向认为马不应该长角,就像吴王不应该起兵反叛朝廷一样,这是吴王将要谋反的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大臣轻视君主、朝政不顺畅,就会出现马长角的怪异现象,这意味着贤能的人不够用;天子亲自率军征伐,也会出现马长角的现象。”

  汉文帝后元五年六月,齐国雍城门外有只狗长出了角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执政者失去民心,有人将要谋害他,就会出现狗长角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汉景帝元年九月,胶东郡下密县有个七十多岁的人,头上长出了角,角上还有毛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宰相专权,就会出现人长角的怪异现象。”《五行志》认为人不应该长角,就像诸侯不敢起兵反叛朝廷一样。后来果然发生了七国之乱。到晋武帝泰始五年,元城县有个七十岁的人也长出了角,这大概是赵王司马伦篡夺皇位、制造动乱的征兆。

  汉景帝三年,邯郸有只狗和猪交配。当时赵王刘遂叛乱,还和其他六个诸侯国一起谋反,对外勾结匈奴作为援兵。《五行志》认为:狗,是战争中兵力受损的征兆;猪,是北方匈奴的象征。君主不听正确意见,让异类相互交合,就会引发灾祸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夫妻之间不庄重,就会出现狗和猪交配的怪异现象,这叫违背道德,国家会发生战乱。”

  汉景帝三年十一月,楚国吕县有一群白颈乌鸦和黑乌鸦争斗,白颈乌鸦没打赢,掉进泗水里死了几千只。刘向认为这是和黑白相关的吉凶征兆。当时楚王刘戊残暴无道,对申公(申培,着名学者)施加刑罚和羞辱,还和吴王一起谋反。乌鸦群争斗,是军队作战的象征;白颈乌鸦体型小,说明弱小的一方会失败;掉进水里,预示着会在有水的地方战死。刘戊没有醒悟,还是起兵响应吴王,和汉军展开大战,最后兵败逃跑,到丹徒县时被越人杀死,正应了掉进泗水的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违背亲属情义,就会出现白乌鸦和黑乌鸦在国内争斗的怪异现象。”后来燕王刘旦谋反时,又有一只乌鸦和一只喜鹊在燕国王宫的池塘边争斗,乌鸦掉进池塘里死了。《五行志》认为楚王和燕王都是皇室骨肉、藩属大臣,却骄横放纵,谋划不义之事,所以都出现了乌鸦、喜鹊争斗而死的征兆。他们行为相同,征兆也相合,这是上天和人间明确的表现。燕王的阴谋还没发动,就独自在宫里自杀了,所以只有一只乌鸦(且和水相关)死了;楚王狂妄地起兵反叛,军队在野外大败,所以很多乌鸦(且和金相关,象征兵器)死了,这是天道精妙的体现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专权征伐、劫杀他人,就会出现乌鸦和喜鹊争斗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汉景帝十六年,梁孝王在北山打猎,有人献上一头牛,牛的脚从背上长了出来。刘向认为这是和牛相关的灾祸征兆,意味着君主内心思虑混乱,对外又过度征发土木工程,所以牛出现了异常。脚从背上长出来,是下面的人冒犯上面君主的象征。

  汉武帝太始四年七月,赵国有条蛇从城外爬进来,和城里的蛇在孝文庙里争斗,结果城里的蛇死了。两年后的秋天,发生了卫太子(刘据)的事件,这件事是从赵国人江充(汉武帝宠臣,奉命查巫蛊案,陷害卫太子)引发的。

  汉昭帝元凤元年九月,燕王宫里有只黄鼠狼叼着自己的尾巴,在王宫的端门里跳舞。燕王过去看,黄鼠狼还是照样跳。燕王让官吏用酒和干肉祭祀黄鼠狼,可它还是跳个不停,跳了一天一夜后死了。当时燕王刘旦正在谋划谋反,这是他将要死亡的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惩罚人时不体谅实情,就会出现黄鼠狼在门口跳舞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汉昭帝元凤三年正月,泰山郡芜莱山南边传来几千人的喧闹声。百姓过去看,发现有块大石头自己立了起来,高一丈五尺,粗四十八围(“围”是古代计量周长的单位,一围约等于一个人两臂合抱的长度),埋进地下八尺深,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当底座。石头立起来后,有几千只白色乌鸦聚集在它旁边,这是汉宣帝(刘询)后来中兴汉朝的祥瑞征兆。

  汉昭帝时期,上林苑里有棵大柳树断了倒在地上,一天早上突然自己立了起来,还长出了枝叶。有虫子啃食树叶,咬出的痕迹形成了文字,写着“公孙病已立”(“公孙病已”是汉宣帝的原名,他当时流落民间,后来继位)。

  汉昭帝时期,昌邑王刘贺(后来的海昏侯)看见一只大白狗,戴着“方山冠”(汉代一种官员戴的帽子)却没有尾巴。到东汉熹平年间,皇宫里有人给狗戴上帽子、系上印绶带取乐,有一只狗突然跑出来,冲进司空府的大门,看到的人都很惊讶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君主行为不正,大臣想要篡权,就会出现狗戴着帽子跑出朝堂大门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汉宣帝黄龙元年,未央宫的辂軨(古代车厢上的部件)里,有只母鸡变成了公鸡,羽毛变了,但不会打鸣,不会带领鸡群,也没有鸡距(公鸡脚后面突出的尖刺)。汉元帝初元元年,丞相府史官家里的母鸡在孵蛋时,渐渐变成了公鸡,长出了鸡冠、鸡距,会打鸣,还能带领鸡群。到汉元帝永光年间,有人献上一只长着角的公鸡。《五行志》认为这些都是王氏(王莽家族)将要篡权的征兆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贤能的人处在昏暗的时代,知道时势艰难却受到伤害,或者奸臣当权,就会出现公鸡长角的怪异现象;妇人干预朝政,国家不安定,母鸡像公鸡一样打鸣,君主就会失去荣耀。”

  汉宣帝时期,燕国和泰山一带,有三个男人共同娶了一个妻子,生了四个孩子。等到要分割妻子和孩子时,没办法平均分,就闹到官府打官司。廷尉范延寿判决说:“这不符合人伦常理,应该按照禽兽‘随母不随父’的规则来处理。”于是请求处死三个男人,把孩子还给母亲。汉宣帝感叹道:“处理事情何必拘泥于古代礼法,像这样判决,既符合道理,又能平息人情纠纷。”范延寿大概是从人情事理出发来使用刑罚,却没意识到这种人间怪异现象预示着未来的事情。

  汉元帝永光二年八月,天上降下草,草叶缠绕在一起,像弹丸一样大。到汉平帝元始三年正月,天上又降下草,和永光年间的情况一样。京房在《易传》里说:“君主吝啬俸禄,信用丧失,贤能的人离开,就会出现天上降草的怪异现象。”

  汉元帝建昭五年,兖州刺史浩赏禁止百姓私自设立社坛。山阳郡橐茅乡的社坛有棵大槐树,官吏把它砍断了,当天夜里,这棵树又自己回到原来的地方立了起来。有说法是:“凡是枯萎断裂的树木重新立起来,都是衰败的事物重新兴盛的征兆。”这其实是汉光武帝(刘秀)后来中兴汉朝的征兆。

  汉成帝建始四年九月,长安城南有老鼠叼着黄色的枯柏叶,爬到百姓坟地的柏树和榆树上筑巢,尤其在桐柏(汉宣帝卫皇后的陵园所在地)一带最多。巢里没有小老鼠,只有好几升干老鼠屎。当时大臣们议论,认为恐怕会发生水灾。老鼠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