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国的熊渠子夜里走路,看见一块横躺着的石头,以为是趴着的老虎,于是拉弓就射。箭头穿透了石头,连箭尾的羽毛都嵌了进去。他走近一看,才知道是石头,于是再射,箭杆都折断了,石头上也没留下痕迹。汉代又有个李广,担任右北平太守时射虎,也射中了石头,情况和熊渠子一样。刘向说:“真诚到了极点,连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感动,更何况是人呢!要是自己主动倡导却没人响应,行动了却没人跟随,那一定是自身还有不完善的地方。不用离开坐席就能匡正天下的人,都是先从自身寻求解决办法的。”
楚王在园林里游玩,园中有只白猿。楚王让擅长射箭的人去射它,射了好几箭,白猿都接住箭还咧嘴笑;楚王于是叫养由基来射,养由基刚拿起弓,白猿就抱着树哭了起来。到了六国时期,更羸对魏王说:“我能空拉弓弦就让鸟掉下来。”魏王问:“这么说射箭的技艺能达到这种程度吗?”更羸回答:“可以。”过了一会儿,听到有大雁从东方飞来,更羸空拉了一下弓弦,大雁就掉了下来。
齐景公在长江、沅水一带渡河,一只大鳖咬住了左边拉车的马,把马拖进了水里。大家都惊慌失措,古冶子这时拔剑跟了上去,斜着游了五里,又逆着水流游了三里,到了砥柱山下,杀死了那东西,原来是只大鳖。他左手提着鳖头,右手拉着左边的马,像燕子、天鹅一样纵身跃出水面,仰天大呼,江水都被震得逆流了三百步。围观的人都以为他是河神。
楚国的干将、莫邪夫妇给楚王铸剑,花了三年才铸成。楚王很生气,想杀了干将。铸好的剑有两把,一雌一雄。当时莫邪怀着身孕,快要生产了,干将对妻子说:“我给楚王铸剑,三年才成,他肯定会发怒,我去了之后一定会被杀。你要是生下儿子,等他长大,就告诉他:‘出门望南山,看到长在石头上的松树,剑就藏在松树背面。’”于是干将带着雌剑去见楚王。楚王果然大怒,让人查看宝剑,发现应该有两把,现在只有雌剑没有雄剑,于是更加生气,便立刻杀了干将。干将的儿子叫赤,等他长大后,问母亲:“我父亲在哪里?”母亲说:“你父亲给楚王铸剑,三年才成,楚王发怒杀了他。他走之前嘱咐我,让我告诉你:‘出门望南山,看到长在石头上的松树,剑就藏在松树背面。’”于是赤出门向南望,没看到山,只看到堂前松柱子下面的石墩,就用斧子劈开柱子背面,找到了雄剑。他日夜想着要找楚王报仇。楚王梦见一个年轻人,两眉之间宽一尺,说要找他报仇。楚王就悬赏千金捉拿这个年轻人。赤听说后,就逃进了山里,一边走一边唱歌。有个侠客遇到他,问:“你这么年轻,怎么哭得这么伤心?”赤说:“我是干将、莫邪的儿子,楚王杀了我父亲,我想报仇。”侠客说:“我听说楚王悬赏千金买你的头,你把你的头和剑给我,我来帮你报仇。”赤说:“太好了!”于是立刻自刎,双手捧着自己的头和剑交给侠客,身体还直挺挺地站着。侠客说:“我不会辜负你的。”这时赤的尸体才倒下去。侠客拿着赤的头去见楚王,楚王特别高兴。侠客说:“这是勇士的头,应该用大汤锅煮了它。”楚王照做了。煮了三天三夜,头都没煮烂,还从汤里跳出来,瞪着眼睛很愤怒的样子。侠客说:“这年轻人的头煮不烂,希望大王亲自去锅边看看,这样一定能煮烂。”楚王就走到锅边,侠客趁机用剑砍向楚王,楚王的头也掉进了汤里;侠客接着又砍自己的头,头也掉进了汤里。三颗头一起煮烂了,没法分辨,人们就把汤和肉分开埋葬了,所以把这座墓叫做“三王墓”,现在在汝南郡北宜春县境内。
汉武帝时期,苍梧人贾雍担任豫章太守,有神奇的法术。他出郡界讨伐贼寇,却被贼寇杀了,头也被砍了下来,但他的身体却骑上马回到了营中。将士们都跑过来查看,贾雍的胸膛里传出声音:“作战失利,被贼寇伤了。各位看看,有头好还是没头好?”官吏们哭着说:“有头好。”贾雍说:“不是这样,没头也挺好。”说完,身体就倒下去死了。
渤海太守史良的姐姐,是个女子,已经许配了人家却没能成婚。史良很生气,就杀了姐姐,把她的头砍下来带回家,扔到灶火里,说:“该让它被火焚烧。”这时姐姐的头说话了:“我本来想跟你好好相处,没想到你会这样对我。”后来史良梦见姐姐说:“把你的东西还给你。”醒来后,看到之前送给姐姐的香缨、金钗之类的物品都在身边。
周灵王时期,苌弘被杀害,蜀地人把他的血收藏起来,过了三年,血变成了碧玉。
汉武帝向东巡游,还没出函谷关,有个东西挡在路中间,身长好几丈,样子像牛,眼睛是青色的,闪闪发光,四只脚陷在土里,动弹却不移动。官员们都很害怕,东方朔就请求用酒浇灌它。灌了几十斛酒之后,那东西就消失了。汉武帝问原因,东方朔回答:“这东西是由忧愁之气凝结而成的。这里肯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,不然就是罪犯服劳役聚集的地方。酒能让人忘记忧愁,所以能消除它。”汉武帝说:“唉!博学多识的人,竟然能懂这些啊!”
东汉时期,谅辅,字汉儒,是广汉郡新都县人。他年轻时做小吏,不接受别人的馈赠,后来担任从事,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很好,郡县里的人都不敢乱来。当时夏天大旱,太守在院子里暴晒自己求雨,却还是没下雨。谅辅以五官掾的身份出去向山川祈祷,自己发誓说:“我作为郡里的辅佐官员,不能劝谏太守、尽忠职守、推荐贤才、罢免恶人、安抚百姓,导致天地隔绝不通,万物干枯焦渴,百姓们盼望下雨却无处诉说,罪责全在我身上。现在太守反省自己的过错,在院子里暴晒,让我来谢罪,为百姓求福。我已经真诚到极点,却还没感动上天,现在我敢发誓:如果到中午还不下雨,我就用自己的身体来弥补我的过错。”于是他堆起柴草,准备自焚。到了中午,山间的云气变得乌黑,接着响起雷声,下起了大雨,整个郡都得到了雨水滋润。世人都因为这件事称赞他的真诚。
何敞是吴郡人,年轻时喜好儒家学说和技艺,隐居不做官。他家乡遭遇大旱,百姓和庄稼都很困苦。太守庆洪派户曹掾去拜见他,送上官印和绶带,请他暂时代理无锡县令。何敞不接受,退下后叹息说:“郡里有灾祸,我怎么能只想着保全自己的道义而不管呢?”于是他步行到无锡县,住在专门观测星象的屋子里祈祷,蝗虫很快就消失死亡了,何敞随后就悄悄离开了。后来朝廷举荐他为方正、博士,他都不去,最后死在了家里。
东汉的徐栩,字敬卿,是吴郡由拳县人。他年轻时做狱吏,执法公正详细。担任小黄县令时,所属的县里闹蝗灾,田野里连野草都被吃光了,但蝗虫飞过小黄县的边界时,就飞走了,不在县里停留。刺史巡视部属时,责怪徐栩不治理蝗灾,徐栩就辞官了,蝗虫立刻就飞到了小黄县。刺史向徐栩道歉,让他回到官署,蝗虫又飞走了。
王业,字子香,汉和帝时期担任荆州刺史。他每次外出巡视部属,都会先沐浴、吃素,向天地祈祷,希望能启发自己的愚笨之心,不冤枉百姓。他在荆州任职七年,推行仁政,没有苛刻邪恶的事情发生,山里连豺狼都没有了。他死在湘江边,有两只白虎低着头、拖着尾巴,在他的灵柩旁守卫。等他的灵柩离开荆州地界后,白虎就突然不见了。百姓们一起为他立碑,把他的墓叫做“湘江白虎墓”。
三国吴国时期,葛祚担任衡阳太守。郡境内的江面上有一根大木筏横在水里,能兴妖作怪。百姓们为它建了庙,赶路的人经过时祈祷祭祀,木筏就会沉下去;如果不祈祷,木筏就浮在水面,过往的船只会被它撞坏。葛祚即将离任时,准备了很多斧头,打算除掉这个给百姓带来麻烦的东西。第二天就要去处理木筏,头天晚上听到江里有喧闹的人声,派人去看,发现木筏已经移走了,顺着江水流了几里,停在河湾里。从那以后,行船的人再也没有翻船的祸患。衡阳百姓为葛祚立碑,碑文写着“端正德行祈祷消除灾祸,神奇的木筏因此移走”。
曾子跟着孔子在楚国时,突然心里一阵悸动,就向孔子告辞回家。回到家后问母亲,母亲说:“我想你了,就咬了自己的手指。”孔子说:“曾参的孝心,能在万里之外都让母亲感应到。”
周畅生性仁慈,从小就非常孝顺,只和母亲住在一起。每次出门进门,母亲要是想叫他,常常自己咬手指,周畅立刻就会觉得手指疼,然后回到母亲身边。治中从事不信这件事,趁周畅在田里干活时,让他母亲咬手指,周畅果然马上就回来了。元初二年,周畅担任河南尹,当时夏天大旱,祈祷了很久都没下雨。周畅收集埋葬了洛阳城边一万多具无主的尸骨,并为他们修建了义冢,很快就下起了及时雨。
王祥,字休征,是琅邪郡人,生性极其孝顺。他早年丧母,继母朱氏不慈爱,多次说他坏话,因此他失去了父亲的疼爱。继母常常让他打扫牛圈。父母生病时,他就衣不解带地照顾。继母常常想吃活鱼,当时天气寒冷,河面结冰,王祥就脱下衣服准备凿冰捕鱼,冰面却突然自己裂开,两条鲤鱼跳了出来,他就拿着鱼回家了。继母后来又想吃烤黄雀,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的帐幕里,他又用这些黄雀供养继母。同乡的人都很惊叹,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上天的结果。
王延生性极其孝顺,继母卜氏曾在隆冬时节想吃活鱼,命令王延去捉,王延没捉到,就被继母用棍子打得流血。王延沿着汾河,敲着冰面哭泣,忽然有一条五尺长的鱼从冰面跳出来,王延就把鱼拿回去献给继母。卜氏吃了这条鱼,好几天都没吃完,这时她才醒悟过来,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王延。
楚僚早年丧母,侍奉继母非常孝顺。继母生了毒疮,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,楚僚就慢慢用嘴给继母吸脓,吸出血后,继母晚上就能安稳睡觉了。后来楚僚梦见一个小孩对继母说:“如果能吃到鲤鱼,你的病就能好,还能延长寿命;不然的话,没多久就要死了。”继母醒来后把梦告诉了楚僚,当时是十二月,河面结冰,楚僚就仰天长叹流泪,脱下衣服躺在冰面上。这时有个小孩把楚僚躺的地方的冰砸开,冰面突然自己裂开,两条鲤鱼跳了出来。楚僚把鱼带回家献给继母,继母的病很快就好了,还活到了一百三十三岁。大概是极致的孝心感动了天神,才出现这样的应验,这和王祥、王延的事情是一样的。
盛彦,字翁子,是广陵人。他的母亲王氏因病失明,盛彦亲自侍奉赡养。母亲吃饭时,他必定亲自喂。母亲生病时间久了,常常打骂家里的婢女,婢女心怀怨恨。一次听说盛彦暂时外出,婢女就捉了蛴螬(金龟子幼虫)烤了给王母吃。王母吃着觉得味道不错,但怀疑是奇怪的东西,就偷偷藏了一些给盛彦看。盛彦看到后,抱着母亲痛哭,哭得昏死过去又苏醒过来。王母的眼睛突然就睁开了,从此失明的毛病也痊愈了。
颜含,字弘都。他的二嫂樊氏因病失明,医生开的药方里需要蚺蛇胆,颜含四处寻找,想尽办法也没能找到。他为此忧愁叹息了很久。有一次白天独自坐着,忽然有个穿青衣的童子,年纪大概十三四岁,拿着一个青色布囊递给颜含。颜含打开一看,里面正是蚺蛇胆。童子犹豫着走出房门,化作一只青鸟飞走了。颜含拿到蛇胆配好药,嫂子的病立刻就好了。
郭巨是隆虑人,也有人说他是河内温县人。他兄弟三人,父亲早逝,守丧结束后,两个弟弟要求分家,家里有两千万钱,两个弟弟各分走一千万,郭巨只和母亲住在客舍里,夫妻俩靠做雇工挣钱供养母亲。过了一段时间,妻子生了个男孩,郭巨心想:一是养孩子会妨碍侍奉母亲;二是老人有吃的,总
楚王在园林里游玩,园中有只白猿。楚王让擅长射箭的人去射它,射了好几箭,白猿都接住箭还咧嘴笑;楚王于是叫养由基来射,养由基刚拿起弓,白猿就抱着树哭了起来。到了六国时期,更羸对魏王说:“我能空拉弓弦就让鸟掉下来。”魏王问:“这么说射箭的技艺能达到这种程度吗?”更羸回答:“可以。”过了一会儿,听到有大雁从东方飞来,更羸空拉了一下弓弦,大雁就掉了下来。
齐景公在长江、沅水一带渡河,一只大鳖咬住了左边拉车的马,把马拖进了水里。大家都惊慌失措,古冶子这时拔剑跟了上去,斜着游了五里,又逆着水流游了三里,到了砥柱山下,杀死了那东西,原来是只大鳖。他左手提着鳖头,右手拉着左边的马,像燕子、天鹅一样纵身跃出水面,仰天大呼,江水都被震得逆流了三百步。围观的人都以为他是河神。
楚国的干将、莫邪夫妇给楚王铸剑,花了三年才铸成。楚王很生气,想杀了干将。铸好的剑有两把,一雌一雄。当时莫邪怀着身孕,快要生产了,干将对妻子说:“我给楚王铸剑,三年才成,他肯定会发怒,我去了之后一定会被杀。你要是生下儿子,等他长大,就告诉他:‘出门望南山,看到长在石头上的松树,剑就藏在松树背面。’”于是干将带着雌剑去见楚王。楚王果然大怒,让人查看宝剑,发现应该有两把,现在只有雌剑没有雄剑,于是更加生气,便立刻杀了干将。干将的儿子叫赤,等他长大后,问母亲:“我父亲在哪里?”母亲说:“你父亲给楚王铸剑,三年才成,楚王发怒杀了他。他走之前嘱咐我,让我告诉你:‘出门望南山,看到长在石头上的松树,剑就藏在松树背面。’”于是赤出门向南望,没看到山,只看到堂前松柱子下面的石墩,就用斧子劈开柱子背面,找到了雄剑。他日夜想着要找楚王报仇。楚王梦见一个年轻人,两眉之间宽一尺,说要找他报仇。楚王就悬赏千金捉拿这个年轻人。赤听说后,就逃进了山里,一边走一边唱歌。有个侠客遇到他,问:“你这么年轻,怎么哭得这么伤心?”赤说:“我是干将、莫邪的儿子,楚王杀了我父亲,我想报仇。”侠客说:“我听说楚王悬赏千金买你的头,你把你的头和剑给我,我来帮你报仇。”赤说:“太好了!”于是立刻自刎,双手捧着自己的头和剑交给侠客,身体还直挺挺地站着。侠客说:“我不会辜负你的。”这时赤的尸体才倒下去。侠客拿着赤的头去见楚王,楚王特别高兴。侠客说:“这是勇士的头,应该用大汤锅煮了它。”楚王照做了。煮了三天三夜,头都没煮烂,还从汤里跳出来,瞪着眼睛很愤怒的样子。侠客说:“这年轻人的头煮不烂,希望大王亲自去锅边看看,这样一定能煮烂。”楚王就走到锅边,侠客趁机用剑砍向楚王,楚王的头也掉进了汤里;侠客接着又砍自己的头,头也掉进了汤里。三颗头一起煮烂了,没法分辨,人们就把汤和肉分开埋葬了,所以把这座墓叫做“三王墓”,现在在汝南郡北宜春县境内。
汉武帝时期,苍梧人贾雍担任豫章太守,有神奇的法术。他出郡界讨伐贼寇,却被贼寇杀了,头也被砍了下来,但他的身体却骑上马回到了营中。将士们都跑过来查看,贾雍的胸膛里传出声音:“作战失利,被贼寇伤了。各位看看,有头好还是没头好?”官吏们哭着说:“有头好。”贾雍说:“不是这样,没头也挺好。”说完,身体就倒下去死了。
渤海太守史良的姐姐,是个女子,已经许配了人家却没能成婚。史良很生气,就杀了姐姐,把她的头砍下来带回家,扔到灶火里,说:“该让它被火焚烧。”这时姐姐的头说话了:“我本来想跟你好好相处,没想到你会这样对我。”后来史良梦见姐姐说:“把你的东西还给你。”醒来后,看到之前送给姐姐的香缨、金钗之类的物品都在身边。
周灵王时期,苌弘被杀害,蜀地人把他的血收藏起来,过了三年,血变成了碧玉。
汉武帝向东巡游,还没出函谷关,有个东西挡在路中间,身长好几丈,样子像牛,眼睛是青色的,闪闪发光,四只脚陷在土里,动弹却不移动。官员们都很害怕,东方朔就请求用酒浇灌它。灌了几十斛酒之后,那东西就消失了。汉武帝问原因,东方朔回答:“这东西是由忧愁之气凝结而成的。这里肯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,不然就是罪犯服劳役聚集的地方。酒能让人忘记忧愁,所以能消除它。”汉武帝说:“唉!博学多识的人,竟然能懂这些啊!”
东汉时期,谅辅,字汉儒,是广汉郡新都县人。他年轻时做小吏,不接受别人的馈赠,后来担任从事,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很好,郡县里的人都不敢乱来。当时夏天大旱,太守在院子里暴晒自己求雨,却还是没下雨。谅辅以五官掾的身份出去向山川祈祷,自己发誓说:“我作为郡里的辅佐官员,不能劝谏太守、尽忠职守、推荐贤才、罢免恶人、安抚百姓,导致天地隔绝不通,万物干枯焦渴,百姓们盼望下雨却无处诉说,罪责全在我身上。现在太守反省自己的过错,在院子里暴晒,让我来谢罪,为百姓求福。我已经真诚到极点,却还没感动上天,现在我敢发誓:如果到中午还不下雨,我就用自己的身体来弥补我的过错。”于是他堆起柴草,准备自焚。到了中午,山间的云气变得乌黑,接着响起雷声,下起了大雨,整个郡都得到了雨水滋润。世人都因为这件事称赞他的真诚。
何敞是吴郡人,年轻时喜好儒家学说和技艺,隐居不做官。他家乡遭遇大旱,百姓和庄稼都很困苦。太守庆洪派户曹掾去拜见他,送上官印和绶带,请他暂时代理无锡县令。何敞不接受,退下后叹息说:“郡里有灾祸,我怎么能只想着保全自己的道义而不管呢?”于是他步行到无锡县,住在专门观测星象的屋子里祈祷,蝗虫很快就消失死亡了,何敞随后就悄悄离开了。后来朝廷举荐他为方正、博士,他都不去,最后死在了家里。
东汉的徐栩,字敬卿,是吴郡由拳县人。他年轻时做狱吏,执法公正详细。担任小黄县令时,所属的县里闹蝗灾,田野里连野草都被吃光了,但蝗虫飞过小黄县的边界时,就飞走了,不在县里停留。刺史巡视部属时,责怪徐栩不治理蝗灾,徐栩就辞官了,蝗虫立刻就飞到了小黄县。刺史向徐栩道歉,让他回到官署,蝗虫又飞走了。
王业,字子香,汉和帝时期担任荆州刺史。他每次外出巡视部属,都会先沐浴、吃素,向天地祈祷,希望能启发自己的愚笨之心,不冤枉百姓。他在荆州任职七年,推行仁政,没有苛刻邪恶的事情发生,山里连豺狼都没有了。他死在湘江边,有两只白虎低着头、拖着尾巴,在他的灵柩旁守卫。等他的灵柩离开荆州地界后,白虎就突然不见了。百姓们一起为他立碑,把他的墓叫做“湘江白虎墓”。
三国吴国时期,葛祚担任衡阳太守。郡境内的江面上有一根大木筏横在水里,能兴妖作怪。百姓们为它建了庙,赶路的人经过时祈祷祭祀,木筏就会沉下去;如果不祈祷,木筏就浮在水面,过往的船只会被它撞坏。葛祚即将离任时,准备了很多斧头,打算除掉这个给百姓带来麻烦的东西。第二天就要去处理木筏,头天晚上听到江里有喧闹的人声,派人去看,发现木筏已经移走了,顺着江水流了几里,停在河湾里。从那以后,行船的人再也没有翻船的祸患。衡阳百姓为葛祚立碑,碑文写着“端正德行祈祷消除灾祸,神奇的木筏因此移走”。
曾子跟着孔子在楚国时,突然心里一阵悸动,就向孔子告辞回家。回到家后问母亲,母亲说:“我想你了,就咬了自己的手指。”孔子说:“曾参的孝心,能在万里之外都让母亲感应到。”
周畅生性仁慈,从小就非常孝顺,只和母亲住在一起。每次出门进门,母亲要是想叫他,常常自己咬手指,周畅立刻就会觉得手指疼,然后回到母亲身边。治中从事不信这件事,趁周畅在田里干活时,让他母亲咬手指,周畅果然马上就回来了。元初二年,周畅担任河南尹,当时夏天大旱,祈祷了很久都没下雨。周畅收集埋葬了洛阳城边一万多具无主的尸骨,并为他们修建了义冢,很快就下起了及时雨。
王祥,字休征,是琅邪郡人,生性极其孝顺。他早年丧母,继母朱氏不慈爱,多次说他坏话,因此他失去了父亲的疼爱。继母常常让他打扫牛圈。父母生病时,他就衣不解带地照顾。继母常常想吃活鱼,当时天气寒冷,河面结冰,王祥就脱下衣服准备凿冰捕鱼,冰面却突然自己裂开,两条鲤鱼跳了出来,他就拿着鱼回家了。继母后来又想吃烤黄雀,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的帐幕里,他又用这些黄雀供养继母。同乡的人都很惊叹,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上天的结果。
王延生性极其孝顺,继母卜氏曾在隆冬时节想吃活鱼,命令王延去捉,王延没捉到,就被继母用棍子打得流血。王延沿着汾河,敲着冰面哭泣,忽然有一条五尺长的鱼从冰面跳出来,王延就把鱼拿回去献给继母。卜氏吃了这条鱼,好几天都没吃完,这时她才醒悟过来,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王延。
楚僚早年丧母,侍奉继母非常孝顺。继母生了毒疮,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,楚僚就慢慢用嘴给继母吸脓,吸出血后,继母晚上就能安稳睡觉了。后来楚僚梦见一个小孩对继母说:“如果能吃到鲤鱼,你的病就能好,还能延长寿命;不然的话,没多久就要死了。”继母醒来后把梦告诉了楚僚,当时是十二月,河面结冰,楚僚就仰天长叹流泪,脱下衣服躺在冰面上。这时有个小孩把楚僚躺的地方的冰砸开,冰面突然自己裂开,两条鲤鱼跳了出来。楚僚把鱼带回家献给继母,继母的病很快就好了,还活到了一百三十三岁。大概是极致的孝心感动了天神,才出现这样的应验,这和王祥、王延的事情是一样的。
盛彦,字翁子,是广陵人。他的母亲王氏因病失明,盛彦亲自侍奉赡养。母亲吃饭时,他必定亲自喂。母亲生病时间久了,常常打骂家里的婢女,婢女心怀怨恨。一次听说盛彦暂时外出,婢女就捉了蛴螬(金龟子幼虫)烤了给王母吃。王母吃着觉得味道不错,但怀疑是奇怪的东西,就偷偷藏了一些给盛彦看。盛彦看到后,抱着母亲痛哭,哭得昏死过去又苏醒过来。王母的眼睛突然就睁开了,从此失明的毛病也痊愈了。
颜含,字弘都。他的二嫂樊氏因病失明,医生开的药方里需要蚺蛇胆,颜含四处寻找,想尽办法也没能找到。他为此忧愁叹息了很久。有一次白天独自坐着,忽然有个穿青衣的童子,年纪大概十三四岁,拿着一个青色布囊递给颜含。颜含打开一看,里面正是蚺蛇胆。童子犹豫着走出房门,化作一只青鸟飞走了。颜含拿到蛇胆配好药,嫂子的病立刻就好了。
郭巨是隆虑人,也有人说他是河内温县人。他兄弟三人,父亲早逝,守丧结束后,两个弟弟要求分家,家里有两千万钱,两个弟弟各分走一千万,郭巨只和母亲住在客舍里,夫妻俩靠做雇工挣钱供养母亲。过了一段时间,妻子生了个男孩,郭巨心想:一是养孩子会妨碍侍奉母亲;二是老人有吃的,总